捕风捉影是什么意思?捕风捉影能形容什么

[ 扬帆导读 ] 如果这是一个没有包容,捕风捉影,妄加猜测,人言可畏的时代,逃离又有什么错呢。

逃离没有错,因这的确是个人言可畏的时代。

七十多年前的妇女节那天,一代名伶阮玲玉香消玉殒,留下一纸“人言可畏”的遗书,让世人为之嗟叹惋惜。她25年的短暂生命历程,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天幕,在漆黑的夜空中留下一道不灭的光痕。她去世前最后出演的是一部叫《新女性》的电影,讽刺的是,她却在妇女节这一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也是旧上海的女性悲歌。

捕风捉影,这是个人言可畏的时代

七十多年后的今天,重庆公交堕江事件中,正常行驶的女司机,被捕风捉影的媒体,为博眼球而送上热搜,一时间她从本来的受害者被定义为事件的肇事者。但随着事件真相视频流出,真相大白,女司机的角色才被“升华”成受害者,可是那些带节奏,博眼球,无根据而下定义的媒体,喷无下限的键盘侠,你们的道歉呢?

捕风捉影,这是个人言可畏的时代

因为说话不需要任何成本,所以就可以不去计较造成的伤害?

因为捕风捉影可以“定罪”,所以就可以不为自己的行为道歉?

只因为她是女司机?抱歉,你的权利好像没有这么大。

过去,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一种偏见,但近年来,在各类媒体的反复渲染中,却也成为了一个固化的标签,使“女司机”成为了饱受诟病的对象。

若你在新闻里看到“女司机”,其形象大抵就是:把油门当刹车,倒车必出事故。以至于,眼下女司机成了“智癌”“不靠谱”的代名词。而类似“成都姑娘驾照两年考了19次”的新闻,也应景地配合了这种形象固化之需。若把视野拉到更远会发现,在媒体报道中,当造成事故的司机是男性时,通常不会刻意强调其性别,但若是女性,新闻必定要突出“女司机”这一关键词。

这是媒体塑造的,不是吗?

人民日报说:“当探讨舆论场中的变形乃至变异传播是如何形成的,更当深记:越是众声喧嚣,越需善于求证。”

这才是媒体本应该做的事情。但不知从何时起,媒体从原本扮演着公正、平等、真实的角色,变成以讹传讹,乱带节奏的“三姑六婆”。

而键盘侠正是为他们喝彩的人。他们好像从来不知道他们的言语会给人带来多大的伤害,他们只知道“喷”是一件很爽的事情。他们觉得自己是在替天行道,去看不清自己只是个跳梁小丑。

借用张纪中老先生的一段话来说就是:“一个个媒体记者或网络暴民化身“民间侦探”,到处抠砖扒缝、捕风捉影,把找到的一点影子奉若珍宝,发挥想象,夸张离奇,把最龌龊的价值观和最丑恶的人性注入其中,如此勾兑出来当代传奇故事兜售给各位互联网看官,然后三人成虎,掀起轩然大波,最终引发一波波感慨:世界真是丑恶啊!”

捕风捉影,这是个人言可畏的时代

可即使世界多般丑恶,他笔下的世界依旧是“多彩的”。

这是他的矛,也是他的盾。

他用斑斓的色彩,刺痛跳梁小丑的双眼。他用内心的线条,走出你给他写好的剧本。

捕风捉影,这是个人言可畏的时代

▲夜山明《捕风捉影》2016年作

无数的人妄想捕捉到树林中逃窜的风,摇曳的影,去彰显自己有多厉害。却不知道这风从何来,这影是否为真。再大的风也有可能只是空穴来风,再真实可触的影也有可能只是海市蜃楼。

亦如无数的人妄图从他身上搜寻到一丝信息,然后发挥编剧一样的头脑,替他写好一出剧本,可没成想他却不以为意,淡然置之。于是这些人开始怒了,开始一条黑走到底了。

可是却不知漆黑的夜里感受到的大山是通透的明亮的。

当你在肆无忌惮,他在收敛锋芒等待时机——给出致命一击。

当你在捕风捉影,他在用真凭实据告诉你——我就是夜山明。

这世界原本不该逃离。这世界原本应该是他画下般的色彩斑斓。

(0)
吉米的头像吉米注册用户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