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
线下烘焙不火了,年轻人线上「抢」面包
最近几个月,20岁的大学生乔羽每天不是在网上抢面包,就是在快递站“收包”。不同于在电商平台买工厂加工而成的传统面包,乔羽往往是在社交媒体平台刷到现制手工面包的推荐,尤其是以贝果、碱水面包和欧包等时下正火的品类为主,然后在各类小程序上预订或者跟团购买。这些面包来自哪里呢?有的来自外地的实体面包店,有的
-
东南亚进入挤泡沫时刻
今年8月,出海圈对东南亚的关注明显提升——短短15天,东南亚在微信平台的搜索量提高了近5倍。东南亚在经历过几轮科技大裁员后,似乎热度重回。一些在雅加达等城市设立办公室的中国投资机构表示,今年上半年经常接待中国考察人员,甚至有些应接不暇。作为出海的*站,东南亚始终是中国企业绕不开的情结。一方面是热度回
-
凯辉消费共创基金超募关账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23日消息,凯辉基金正式宣布旗下消费共创基金圆满完成超募关账,出资人阵容包括欧莱雅集团、开云集团、保乐力加集团、赛诺菲消费者健康药业、唯品会、太古集团以及厦门金圆集团、同安资本控股。凯辉消费共创基金是凯辉基金联合全球消费巨头在中国设立的垂类行业基金,专注于投
-
当寒气传给七夕:消费遇冷成趋势?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了。大家还过七夕吗?曾几何时,情人节、520、七夕,都是与爱情有关的消费狂欢,但仔细留心观察便足以发现,爱情节日的消费引领力正在退潮,“寒气”正在弥漫。01 这个七夕,营销变得很克制曾几何时,伴随轰轰烈烈的消费大潮,在众多品牌不遗余力的营销下,爱情与消费产生着深刻关联,而七夕这个节
-
从质疑到真香,年轻人爱上中式养生
立秋后进入末伏,很多人依旧躲在空调房里躲避高温,但与往年不同,今年有不少年轻人开始入坑晒背、三伏贴、艾灸、八段锦等传统养生方式。社交媒体上,老一辈热衷的中式养生,正在成为年轻在社交平台热议的话题。惊蛰研究所观察,目前小红书上有关“晒背”的笔记已经超过5万条,在B站,国家体育总局版本的八段锦视频播放量
-
赚不到钱的年轻人,却爱花钱买仪式感
对于多多来说,消费偏好的齿轮是从2022年9月开始转动的。2022年初,公司楼下开了家临期零食折扣店——好特卖,在商务区一层靠近街边的位置,人来人往。晚上下班经过,想买点薯片饮料和自热饭,多多怕遇到熟人,会先看看四周,再三步并两步地走进去。直到同年9月,多多走进市区商场吃饭,发现商场里不仅有好特卖,
-
椰子水火了
椰子水赢了吗?有人从行业数据中找到确定性答案:国内椰子水市场已由2018年的5.13亿元上升至2022年的7.8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0亿元。亦有人习惯以中国人每年消耗26亿个椰子的庞大数量来极力说明椰子在中国市场的潜力。但如果从另一个维度来看,当椰子水与其它椰饮和瓶装水作类比,前者的发展空间
-
港人「打卡」深圳热:消费一路向北
港人「打卡」深圳热:消费一路向北,何姗是一名正在香港浸会大学念研究生课程的学生,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每个月给她的生活费大约是4000元港币。除了购物,何姗也会把“聚餐、剪头发、做美甲”等项目“留到深圳”再消费。她称,自己并不是经济紧张,只是想把钱花得更合理,“今年(深港通关)又多开了几个口岸,直通车也很方便。”
-
变身「刺客」,酒店着急
变身「刺客」,酒店着急,短期来看,消费旺季或许可以凭提价赚钱,但长期来看,仅靠提价是无用的,服务、环境等各方面的硬实力都要跟上。
-
31省份消费半年报:谁在狂飙,谁跑慢了?
31省份消费半年报:谁在狂飙,谁跑慢了?,从上半年最新消费数据看,中部六省中,仅湖北社消零增速跑赢全国,河南、湖南、安徽、江西不仅增速明显低于全国水平,也未达到此前设定的自我预期目标,“下半程”加速冲刺压力不小。
-
中产的心头好你别猜,这次是跑鞋
中产的心头好你别猜,这次是跑鞋,一系列组合拳下来,从普通消费者视角出发,购买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双鞋,而是小众需求驱使下的品味,一种身份认同感。
-
上市和加盟,是新茶饮解困的两帖灵药吗?
上市和加盟,是新茶饮解困的两帖灵药吗?,在降价和拓品类的内卷中,新茶饮品牌的优胜劣汰还在进行,各个玩家都在寻求新解法,目前来看,无论是开放加盟还是冲刺上市,都只是行业内卷的新起点。
-
2023上半年餐饮加盟大事件盘点:有人冲破万店,有人失速退场
2023上半年餐饮加盟大事件盘点:有人冲破万店,有人失速退场,在“报复性加盟”论调甚嚣尘上的2023上半年,餐饮行业都发生了5件值得复盘的大事件。
-
零售商家们的「新活法」
零售商家们的「新活法」,在经济下行的修复周期中,肉眼可见的,零售行业的商家们都将直面“新活法”:更高的品质、更低的价格、更残酷的内卷。
-
沪上阿姨这次,不上热搜要上市
沪上阿姨这次,不上热搜要上市,也许到年底,激战正酣的新茶饮市场,又会多出一家上市公司。只不过仅靠上市,不见得能够缓解沪上阿姨的焦虑。
-
真正的雪糕「刺客」,正在闷声发财
真正的雪糕「刺客」,正在闷声发财,一方面,文创雪糕定价高的问题常遭吐槽,另一方面,物以稀为贵,景点扎堆推雪糕,很容易让人审美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