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云计算(云端一键转发软件)

牛年新春伊始,几大一线云厂商就面向企业开工采购打响了一场促销战。其中,率先打响第一枪的京东云让业界感受到一种咄咄逼人的压力——京东云不仅在2021年2月25日抢先推出“开年嗨购季”,比阿里云、腾讯云等早了一周时间,而且在折扣、价格、服务、赠品等方面,均比其他头部云厂商更具攻击性。

无独有偶,京东云在推出嗨购季的第二天,又发布了自研软硬一体虚拟化架构京刚,并推出高性价比的第四代云主机,目前正在全面支持京东健康新冠肺炎疫苗预约与核酸检测业务。

一时之间,这个在一线云厂商中一直颇为低调的玩家,令业内人士为之侧目。

超级云计算(云端一键转发软件)

超级电商成就超级云,是否行业定律?

起家于电商的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云市场一枝独秀,同样起家于电商的阿里云在中国市场牢牢占据着第一的位置。这是偶然还是必然?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云计算的发展简史。

亚马逊作为全球电子商务巨头,也是全球云市场的霸主,全球市场占有率曾连续多年超过50%,即便在体量变大增速放缓之后,截止目前也占据着3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

自1995年在网上卖出第一本书之后,亚马逊就开始建立自己的IT基础设施(服务器、宽带等)。2002年,出版商O’Reilly向贝佐斯展示了一个叫做Amarank的工具,并建议亚马逊开发一个API接口,第三方公司可以通过这个接口获取其产品在亚马逊上的价格和销售排名。

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觉得这个想法不错,或许可以借此转型成技术公司。巧合的是,亚马逊内部已经在进行这项研究,并设计了一些API接口。在贝佐斯的推动下,更丰富的接口被陆续推出。于是,亚马逊正式推出Amazon Web Services(亚马逊云科技)平台,初衷是通过这项免费服务让更多企业将亚马逊的功能整合到自家网站上,进一步增强亚马逊电商业务的影响力。

经过随后几年持续不断的IT基础设施投入,亚马逊忽然发现,自己的IT能力出现了过剩——这套IT系统是为了应对“黑色星期五”等交易高峰打造的,用于支撑日常交易实属浪费。如何给这套IT系统找到可以变现的商业模式就成了当务之急——于是,亚马逊云科技在2006年发布S3(Simple Storage Service,简单存储服务)和EC2(Elastic Compute Cloud,弹性云计算),将自己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作为一项服务去售卖。

天才的贝佐斯,并没有强调自己在技术上的前瞻性布局,而是立足于解决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亚马逊推出亚马逊云科技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电商主业,与更多企业建立合作;对于亚马逊云科技的持续投入,建立起强大的IT系统能力是为了应对“黑色星期五”的流量冲击。发布S3和EC2,则是为了给这套耗费巨资打造的系统找一个出路,来降低公司的成本。结果,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下来,亚马逊云科技似乎只是在低头走路,却不经意间到达了“诗和远方”,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云时代。

与亚马逊云科技形成对照的是谷歌。毫无疑问,谷歌是一家对技术趋势更为敏锐的公司,早在2004年,谷歌就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向业界阐述云计算的思想,明确指出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MapReduce(并行计算)和Hbase(分布式数据库)是未来发展方向。但是这位理论上的先知,在行动上却被亚马逊甩在了身后,直到2008年才正式推出自己的云业务Google App Engine(GAE)。与谷歌同样在2008年加入战局的是另外一个科技巨头微软,随后在2009年-2011年期间,IBM、VMWare和AT&T等传统IT企业也纷纷跟进。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者,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频繁的降价,一直保持着领先优势。

阿里云于2009年成立,筹备工作在2008年就已启动。2008年,在阿里的IT架构中,IOE(IBM 小型机、Oracle数据库以及EMC集中式存储)占据主流地位。当用户激增,数据越来越多,服务器CPU使用率都会飙升到接近100%, IT 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制约阿里发展的严重瓶颈。为此,阿里决定研发一套新的技术架构来换掉旧架构。这个新的架构被命名为“飞天”,几经波折终于发展成为当前中国第一的云服务商——阿里云。

阿里云起步的早期只是应用于阿里巴巴内部,实现对于IOE的替代,但是各种错误和Bug层出不穷,数据传输问题、计算稳定性问题、处理速度问题频频出现。据当时参与飞天计划的早期员工回忆,他们的经典吐槽是:人家的是云计算,我们家的是“人肉云计算”;人家的是“分布式计算”,我们家的是“分步试计算”。但马云的战略却非常坚定,提出了连续10年每年向阿里云投入10个亿的口号。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0年春节过后进行了一次重大版本更新后,阿里云终于稳定得超乎寻常,国内领先的云计算平台就此诞生。

从亚马逊云科技和阿里云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电商背景的云厂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先解决内生性的问题,在解决自身问题的时候形成核心能力,然后才是对外输出。电商场景对云服务而言是最复杂、最严苛、压力最大、链条最长的场景,从这个角度来说,历经了多次618、11.11电商大战考验的京东云,其稳定、安全和可信赖已经得到了证明。今年春晚期间,京东云助力抖音春晚红包发放,则再一次证明面对瞬发的流量洪峰,京东云这类久经考验的平台是值得信赖的。

超级云计算(云端一键转发软件)

彻底容器化,京东云的后发优势

那么问题来了,京东云的能力已经在严苛的电商场景下得到了验证,为什么在一线云厂商的角逐中,京东云时至今日仍然表现平平,甚至平庸?

要回答这个问题,答案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入局时间晚了,京东错过了云计算的第一波风口——阿里云布局于2008年,2009年正式成立,腾讯云、百度云也分别在2010年和2013年问世,而京东云则直到2016年才姗姗来迟。

后来者就没有机会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微软发布Windows之前,IBM的OS/2是桌面操作系统的王者;iPhone发布之前,诺基亚领跑全球手机市场多年。所以,来晚了不仅并不足惧,有时候反倒会成为一种优势——后发优势。

从种种迹象判断,京东云具备这样的后发优势——京东云从问世之初,就赶上了云原生的历史浪潮,从而避开了早期云厂商走过的弯路,直接踏上了云原生的康庄大道。

提到云原生,就不能不提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CNCF于2015 年7月由Google牵头成立,隶属于Linux基金会,初衷是围绕云原生服务云计算,致力于培育和维护一个厂商中立的开源生态系统,维护和集成开源技术。可以说,没有CNCF就没有云原生。

京东很早就加入了CNCF,并成为CNCF首位最终用户的白金会员。2018年底,京东获得CNCF终端用户奖。CNCF首席营运官Chris Aniszczyk评价说:“在亚太市场中大量使用云原生科技的公司里,京东名列前茅,是CNCF终端用户和贡献者受益于整个生态系统的最佳典范。”

也正由于在创立早期,京东就与CNCF结伴而行,现在的京东云在云原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已经成为全球容器化最彻底的云计算平台之一,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Docker集群、Kubernetes集群和国内规模最大的GPU计算集群之一,云服务最高可用性保证达99.995%。

以京东云刚刚发布的京刚虚拟化平台为例,它就是基于典型的云原生架构。众所周知,虚拟化是云计算的基础,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管理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让云厂商可以根据企业需求输出计算能力,然而,软件虚拟化无可避免的会造成性能损耗。通过将虚拟化转移到专用硬件中进行加速,京刚可以极大的保留物理机自身的计算资源和性能,将虚拟化损耗降至0。从而实现了更快的启动速度、更全面的性能提升、更稳定的高并发应对能力。

出人意料的是,京刚的发布还展现出京东云在自研芯片领域的创新实力。据了解,京刚实现了专有场景芯片自主研发技术的突破,京刚智能芯片的核心能力在于,使用硬件替代软件完成核心虚拟化工作。通过京刚智能芯片实现网络和存储数据的高速转发和所有管理控制逻辑,并通过芯片加速引擎,将存储、网络、管理等功能都下沉到芯片中,实现虚拟化架构的统一升级。

在中国的电子商务领域,京东打造的是一个闭环的商业系统,自营电商、自营物流以及背后自营的云计算平台,保证了良好的用户体验,可以类比于相对封闭但非常流畅、用户体验极佳的iOS系统。阿里系则更像安卓,通过和众多商家、多家物流机构合作,打造了一个开放生态,但是在商品品质、物流速度等方面都达不到京东那么好的用户体验。

现在,京东正在把自己历练多年的京东云,加速推向市场,从咄咄逼人的“开年嗨购季”,到潜心打磨的云原生虚拟化平台京刚,厚积薄发的京东云,会给仍旧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云市场带来怎样的变数,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