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留之际(毛主席在弥留之际说了什么?)

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当死亡来临之际,都希望留下遗言来告别这个世界。普通人的告别无非是留恋这个世界,亦或是舍不得哪个人,还可能是放不下的某些事。

而伟人毛主席最后弥留之际,他的心里想的一定是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定是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主席病重到了无法张口的地步,他想要交代一些事,可是说不出话了。大家围在他的跟前,都想再陪陪主席,这是最后的别离。

1976年9月8日,病重的毛主席躺在床上已经起不来了,连说话都很费力,弥留之际,中央政治局委员都来到主席病榻前,叶剑英元帅等人来看主席。

1de5eabd757f40f8801748695ad48a2a

毛主席突然睁大眼睛,想说什么。叶帅当时泪眼模糊,没有察觉。待他走出后,毛主席忽然意识清醒,用手招呼叶帅。

护士见此情景,马上跑到休息室找到叶帅:“首长,主席招呼您呢!”叶帅返身回去,只见毛主席睁开双眼,嘴唇微微翕动,只是说不出来,叶帅握着他的手,又急又悲,陷入沉思。

他后来告诉我们说,主席一定还要交代什么事情,为什么特意招呼我呢?叶帅想了很多,心情很沉重。(《说不尽的毛泽东——百位名人学者访谈录》,张素华、边彦军、吴晓梅编著)

有人说这是主席的“临终托孤”。毛主席弥留之际,想要和叶帅交代些什么,无人得知。但从主席最后的握手,可以想到主席一定想与叶帅再谈谈。

想想开国元勋很多都不在世了,主席一定是想给战友交代点什么,但是主席已经病重的很厉害了,无法张口言语,叶帅看着主席,泪流满面。主席临走有话讲,为什么要给叶帅说,而不是别人,其中倒是有一番深意。

毛主席曾经对叶帅有过高度评价:“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几次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叶帅挺身而出,做出了正确的决断。在主席的心中,叶帅是值得托付的人,所以才想到了叶帅。

一、八一南昌起义悄无声息地立下大功

谈起八一南昌起义,我们知道唱主角的是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五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诞生了中国人民军队,走出了一批名将成为中国人民军队的中坚力量,朱德、贺龙、刘伯承、陈毅、聂荣臻、林彪成为共和国元帅。

四大野战军司令员有三个是从南昌起义中走出来的,十大将中走出了三位大将:粟裕、陈赓、许光达,还有很多的上将、中将及少将。

d3ff1badbd904767a2c8aa505f343144

其实叶剑英也间接参与了八一南昌起义,而且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叶剑英,可能南昌起义就要流产。

1927年4月和7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为了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委会毅然决定发动武装起义。

就在起义前夕,国民党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发现叶挺、贺龙二人行为和平时不一样,和共产党走得比较近,觉得可能要出问题,于是和汪精卫商量,想以开会的名义把两人约到庐山,名义上是观光旅游,实际是解除他们的兵权,并扣留下两位。

有一天,汪精卫、张发奎在庐山密谋实施计划,叶剑英和军长黄琪翔当时在场。叶剑英当时任中国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1927年7月,经李世安介绍,周恩来同意,叶剑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周恩来要求叶剑英保密自己的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他继续留在国民党的部队中。不曾想到,这一个秘密的地下党员立了大功。

情况十分紧急,必须马上报告叶挺、贺龙。如果汪精卫、张发奎的计划得逞,起义将面临灭顶之灾。

叶剑英趁着夜色来到了九江,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他邀请叶挺、贺龙划了一条小船到甘棠湖上游玩,当时还有第二方面军指挥部秘书长高语罕、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廖乾五。

小船划到了湖中央,四人都看着叶剑英,知道一定有急事。叶剑英对大家说:“汪精卫、张发奎要邀请叶挺、贺龙二位上庐山。”

贺龙心直口快说道:“上庐山干嘛,让去度假旅游吗?”

叶剑英说:“名义上让你们去避暑,实际上是解除兵权,让你们将所辖部队集中到德安,他们在德安一带集结了三个军,准备对你们下手。”

叶挺说道:“贺将军,怎么办,咱们上不上庐山?”

贺龙说:“我两把菜刀闹革命,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我就跟着共产党干。上庐山,门也没有,咱们安心该干啥干啥,反正坚决不上庐山,上去也是死路一条。”

叶挺说:“我的意见也是坚决不上庐山。”

高语罕说:“不上庐山可以,应该有个对策,不然不好交代,毕竟人家还是上级吗?”

大家觉得高语罕说的有道理,一起商量怎么对付,最后形成一个意见,不上庐山开会,7月26日前后部队开拔,沿南浔铁路开赴南昌。

叶剑英在关键的时刻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见贺龙、叶挺,不仅保障了贺龙、叶挺两位将军的安全,而且最终保障了起义成功。

如果叶挺、贺龙被扣押并被解除兵权,而叶挺、贺龙两位将军掌握着主要的起义军主力,这两个人被扣押了,还谈什么起义。可以说叶剑英关键时刻为起义立下大功。

起义成功后,张发奎气急败坏,他觉得平时自己待贺龙、叶挺二人不薄,张口大骂,“这两个人坚决不能饶恕,不论于公于私。”但是也没有办法了。

起义成功后,起义军撤出南昌,蒋介石、汪精卫指示朱培德、张发奎调集各路军马围追剿杀起义军,叶剑英又机智地极力劝阻了张发奎对起义军的追击。

正当张发奎下令追缴贺龙、叶挺时,叶剑英建议:如果我们围剿贺龙、叶挺,必然会两败俱伤,对于我们也没有什么好处,他们南下广州,李济深部一定会奋力围剿,到时候趁他们攻不下来时,我们再去进攻,一定可以大获全胜。

张发奎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他也不想因为追剿贺龙、叶挺的部队而损失自己的兵力,他心里盘算的是到广州扩充自己的地盘,但是又不能让蒋介石、汪精卫说他是和共产党有联系,就假装地进攻起义军。

9a4c4ee5569a44cab6a2b191f8bc6ec9

正是因为叶剑英的计谋,张发奎放弃了进攻起义军,为起义军南下打开了道路。当时起义军计划南下广东,攻打大城市广州,夺取出海口,取得共产国际的援助,重新北伐。虽然八一南昌起义最终实现预定计划,但是叶剑英在八一南昌起义还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过了很多年后,萧克将军主持编写一个有关八一南昌起义的小册子,问到了叶帅当年的情景,叶帅非常谦虚,说自己是起了一定作用,确实有和贺龙、叶挺商量这一件事。

但要求在编写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时,他提出不要扩大对他的宣传,务必客观,不能说成是起了决定性作用,他还反复交代,不能拔高宣传,可以说叶帅虚怀若谷、谦虚低调、品格高尚。

荣誉是军人的第二生命。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说:“在一切高尚的感情中,荣誉心是人的最高尚的感情之一,是战争中使军队获得灵魂的真正的生命力。”

1281053da5664491aeed57507c290b43

叶剑英得知自己被选为元帅后,直接向党中央提出“只要大将军衔”的请求。叶剑英给中央写了一封信,内容是:“我诚恳请求,我最多摆在大将的军衔上,这是历史的定评。”叶帅觉得自己作为总参谋长,个人荣获的军衔是千千万万革命者流血牺牲换来的,应该把荣誉授予在一线作战的同志,是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换来新中国的和平幸福与安宁。

党中央和毛主席当时认定他的功绩担得起这份军衔,所以还是决定将他评为开国元帅。叶剑英在大事上不糊涂,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强有力的作用,他承受元帅的荣誉当之无愧。

二、机智截获张国焘“密电”,挽救了党和红军

张国焘,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中共建党初期的高级领导人,八一南昌起义时,他是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他跑到南昌阻止发动南昌起义。如果不是周恩来坚持立场,南昌起义就可能泡汤。

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他不仅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而且会后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留在莫斯科工作。

1931年初回国后,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之后来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共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书记、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可以说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党、政、军大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ba60b947fb8c4ff5a50014c04ef67de0

1932年10月,撤出鄂豫皖苏区后,带领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与川陕边党组织创建川陕根据地,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可以看到张国焘的资历十分深厚,加上他飞扬跋扈,会玩手腕和政治手段,曾利用肃反打击了不少好干部,名将曾中生、徐继畲等都被他暗算,一直有着强烈的政治野心。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懋功地区会师,两军会师,加起来人马十余万人,大大增强了我军的军事力量,打破了国民党的围剿,本来是可喜可贺的。

党中央决定两个方面军共同北上,在川陕甘三省建立新苏区,开创革命战争新局面。大好形势北上是最好的出路,但张国焘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不听从党中央的安排部署,反而同党中央之间展开了长达两个半月的争论。

为什么敢于争论,两个原因。一个是他的资历,认为自己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人,又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又是红四方面军的最高统帅,理应有自己的发言权。

二是四方面有七八万人,而一方面军只有不到三万人,武器装备比较差,实力也弱,他觉得他是老大,野心也大,红军的指挥权理应由他指挥,而不是毛泽东。

所以,1935年6月16日党中央致电张国焘等人,要求北上,张国焘立即表示反对,他主张红军集中主力占领青海、新疆,或者南下川康边。

本着团结同志,党中央于1935年6月26日召开了两河口会议,作出《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希望进一步说服张国焘。

期间,川陕省委和陈昌浩分别给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发电报,直接伸手要权。他们提出要撤销朱德的中革军委主席职务,让张国焘来担任,并且给张“独断决行”的权力。张国焘的真实目的和面貌暴露无疑。

张国焘在两河口会议上虽然对中央的北上的方针表示拥护,但还是按兵不动。理由就是“统一指挥的组织问题”没有解决,没办法北上。7月1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

为继续贯彻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中革军委决定将红一、红四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进取甘肃南部的夏河、洮河流域,尔后向东发展。

毛主席与前敌总指挥徐向前、前敌总政委陈昌浩、参谋长叶剑英率右路军前进,红军总政委张国焘、总司令朱德、参谋长刘伯承率部为左路军。然后两军计划在班佑会合后一起北上。

叶帅曾经回忆:“张国焘不愿意北上,他闹分裂。从理论上讲,陈昌浩和徐向前的认识都一样,北上抗日才有出路。但是讨论时,陈昌浩和徐向前两个争辩,徐向前赞成北上。

叶剑英主动提出担任开路先锋,陈昌浩给了两个团由叶剑英带着为中央和右路军开路。过了草地,左路军和右路军还没有会合,右路军到达巴西村。

1935年9月9日,前敌总指挥部正在开会,总政治部主任陈昌浩正在讲话,有一位同志送来了一封电报,是张国焘发来的。叶剑英沉着冷静,悄悄地拿着电报出来了,立刻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毛主席。

0e8caf48d89d4d058847b8191cb38e1a

毛主席找了一根铅笔和一张烟卷纸,把内容记下来了。然后让叶剑英赶紧回去,别让发现了。张国焘背着党中央给陈昌浩发出密电,命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这是要以武力威胁党中央,彻底摊牌!

叶剑英拿着电报又跑回会场,陈昌浩还没有讲完话,他把电报交给了陈昌浩。没有出任何的差错。

毛主席提议到三军团开政治局会议,临走时,张闻天和博古告诉叶剑英,让叶剑英也走,留在这有危险。叶也知道有危险,但是为了把直属纵队带出来,叶剑英还是留了下来。

到了俄界。博古看到了叶剑英,对叶剑英说:“你走了大约四十多分钟的时候,追上来四个持驳壳枪的人,到处找叶剑英。”博古问:“找叶剑英干什么?”这些人说:“把他打死再说”。叶剑英说:“谢谢你提醒我”。可见当时多么危险。

在非常危急的时刻,叶剑英机智地挽救了党中央。而且身处危险境地,还把军委直属纵队带了出来。

毛主席在50年代中期的一次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到了叶剑英,主席说:“剑英同志在关键的时候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个了(毛主席摸着脑袋),他救了党,救了红军。”

毛主席还对叶剑英说:“张国焘当时要是抓住你,脑袋就保不住了。”

10月5日,张国焘在理番县卓木雕宣布另立中央,自任主席,公然走上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道路。他还狂妄地要求取消党中央,他的政治野心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程度!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了陕甘宁根据地。在延安,党中央发起了批判张国焘运动,张国焘郁闷至极。

在苏联时,他曾经排挤过王明并想取代王明,王明在与张国焘谈话中说:“你不是‘托派’,不过受‘托派’利用”,下令枪杀了张国焘手下的三位红四方面军高级干部,张国焘感觉到日子不好过,惶惶不可终日。

1938年4月5日,张国焘在赴陕西中部祭扫黄帝陵之后,坐上国民党方面的汽车就跑了。周恩来等人还追上百般劝阻,希望他能看清大势,不要走上迷途之路,但张国焘根本听不进去,由建党人发展成为叛党人,他干脆逃离革命队伍,跑到国民党那边当特务去了。

投靠蒋介石后,俩人不知因为什么事又聊起了叶剑英,蒋介石和张国焘都觉得叶剑英不好对付,蒋介石说:“我被他折腾掉了一个师”,张国焘说:“我被他折腾得在红军中抬不起头。”

f1d99ee7ff3b4054b8388ffd218ba703

叶剑英与张国焘的斗争,的确是立了大功,而且毛主席不止一次表扬过叶剑英,没有叶剑英,我的脑袋就搬家了。

而张国焘1948年11月跟着蒋介石跑到了台湾,1968年移居加拿大多伦多。1979年12月3日,客死异国他乡,在一家养老院冻死了,可惜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建党人,如果不是权利熏心何至于走上这样一条道路,让人悲叹不已。

三、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请出邓小平成为大国航向的掌舵人之一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是有准备的人还必须具备抓住机会的能力。文化大革命十年动荡,很多将军被打倒了,唯有叶帅没有被彻底打倒、关押坐牢,这既是个人的幸运,也是国家的幸运,更是人民的幸运。

毛主席逝世后,“四人帮”加紧夺权,叶剑英主动担负起了粉碎“四人帮”的责任。但是“四人帮”串连一起,权力很大,要想解除他们的权力,还需要冷静地思考和机智地斗争。

叶剑英通过总参谋长杨成武和聂荣臻取得联系,又和华国锋、李先念、李德生、汪东兴等人达成共识,初步达成通过审议《毛泽东选集》的形式通知开会,进而解除他们的权力,并要求杨成武保障军队不乱,坚决执行党的命令。

如果说华国锋是具体实施者,那么叶帅就是纵览全局的部署者。他运筹帷幄、缜密思考、机智善谋,在关键时刻,常常一天换几次驻地,密切观察中南海门前的动向。

5c473514562e464fbed84f4bccd11324

10月6日晚8时,在叶剑英、华国锋的亲自指挥下,开始行动。王洪文最先走进会议室,华国锋当场宣布对他进行隔离审查,王洪文还大声叫喊:“我是来开会的,把我放开”,王洪文练过武术,又很年轻,还想反抗,可为时已晚,警卫人员迅速把他拷了起来,王洪文动弹不了,自言自语道“没想到这么快。”

张春桥大摇大摆进来了,伸出手还准备和别人握手,华国锋说不必了,现在我宣布,党中央对你进行隔离审查。张春桥倒是老实,没怎么反抗,但一下子瘫坐在了地上。警卫人员把他架起来带走了。

姚文元也被通知来开会,一进门,姚文元就说到:“这个会好,早该开了,”他擅长写作,自认为理论水平高,被通知参加讨论《毛选》事宜,可谓求之不得,没想到被隔离审查了,他瞪大了眼睛看着叶帅和华国锋,不知道想说什么。

“四人帮”三个被通知来开会,全部顺利拿下,还有一个人,就是江青。通知三人开会和抓捕江青是同时进行的,叶帅和华国锋派中央办公厅的一位副主任进行抓捕。

当时江青反抗得非常激烈,一会要求上厕所,一位女警卫同她上了厕所。一会无理取闹,她拒不交出密码箱的钥匙,说要交给华国锋,在信封上还亲自写上华国锋亲启,工作人员答应了她。最终,江青也被成功抓捕。

不到一个小时,“四人帮”全部落网,9时,在叶帅和华国锋的指挥下,耿飚同志控制了中央广播电台、新华社等新闻媒体。

10时,叶帅、华国锋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粉碎“四人帮”。统一了高层思想,对稳定全局、掌控要害部门和重点地区作出部署。

a92d32088101419790230daab2c3c57b

如果没有叶帅的亲自坐镇部署,恐怕粉碎“四人帮”没这么顺利。叶帅可以说是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一人。很多年后,叶帅回忆起这惊心动魄的一刻,诗人叶帅说了一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

而在此时,由叶帅担任党的最高领导,是众望所归。华国锋高风亮节,谦虚诚恳,也曾在会前私下和叶帅谈过,会上又正式提出,请叶帅担任党中央主席,叶帅坚辞不受。就连他最适合担任的军委主席这个职务,也被他推辞了。这就是叶帅的境界和胸怀。

而他力推华国锋,唯愿从旁协助。在我国历史上,对于最高权力,人们争得头破血流,奋不顾身,面对权力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的也只有叶帅。在十大元帅中,只有三人曾入选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正国级干部,朱德、林彪,另外一个就是叶帅。

此后,他力推邓小平的复出、“四五”运动的平反,邓林曾经说,“没有叶剑英就没有邓小平的复出”,可谓评价十分客观。小平同志第二次复出,关键人物是周恩来,而第三次复出,则是叶帅。

也正是因为叶帅力推小平复出,才有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改革开放,他不仅全程参与支持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而且作为为全国人大委员长,主持通过了《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实现和平的九条方针,对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起了重要作用。

“矢志共产宏图业,为花欣作落泥红”,这就是叶剑英元帅的生动写照。1985年9月,叶剑英和其他老同志主动请求不再担任中央委员,以便让一批比较年轻的德才兼备的同志进入中央委员会,进一步实现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的新老交替。

5be0c7013ad0428382a57158015a239c

周恩来同志引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来赞誉他。在重大和紧要的历史关头,他总是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表现出伟大的革命气魄和高超的斗争艺术,这就是叶剑英元帅。

毛主席弥留之际,紧紧地握住他的手,我们知道主席不能张口说话了,但对于叶帅还是寄予厚望,肯定是希望他能为主席未竟的事业再助一把力,而叶帅确实做到了鞠躬尽瘁、问心无愧,叶帅无愧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大英雄和杰出的政治家。

(0)
扬帆号发布员的头像扬帆号发布员管理员角色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