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竹子加工项目做什么好(2021年冷门暴利的竹子加工项目)

11月9日,新干县三湖镇廖坊村三力夹子加工厂车间内机械嗡嗡作响,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正忙着锯竹、劈片等,加工装配竹夹子、竹刷子,每个人的脸上都挂上了满满的幸福感。

这一切还得从皮国青以及他的三力夹子加工厂说起。

返乡创办实业

20世纪90年初期全国各地掀起了打工的热潮,20多岁的皮国青积极加入打工的队伍中。1995年,他从新干来到浙江义乌搞木工装修,一干就是十年。2005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义乌本地一位从事竹木工艺品加工及制作的企业家陈总,了解到陈总目前生意做的还不错。陈总鼓励他加入到竹木行业的队伍中来,并愿意为其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帮助。听了陈总的一番话,皮国青心里痒痒的,于是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当年6月,皮国青回到家乡,在当地实地考察的过程中,他发现发展竹子加工市场前景好且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很多村民包括贫困户虽然很想通过就业实现脱贫致富,但是由于要照顾小孩、老人、生病的家人或者自身条件限制等原因,不能外出务工,导致无法挣钱。“为满足村民及劳动贫困户‘挣钱顾家两不误’的诉求,以及当时遇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机遇,让我更加坚定回乡创办竹子加工厂的信心。”他说。看准了工艺品制作这条致富之路,就要撸起袖子开始干。8月,在三湖镇党委、政府以及廖坊村委干部的鼓励和帮助下,他投资5万元创办了新干县三力夹子加工厂,招聘廖坊村及附近村民进厂务工 。

新干农民回村办厂!投身竹木加工带富乡亲

▲皮国青在车间指导

开厂初期,流动资金只有3万元,员工几十号人,随着当年订单需求量增加,那年收入五万多元。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的皮国青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和模具。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工厂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主要加工生产各类竹夹子和竹刷子,代加工国内和外贸订单,产品主要应用于相片夹、酒店、餐饮等方面,远销非洲、中东和欧美等地,并辐射到周边的樟树、新余等地,厂内员工也发展到现在的120多人,每年的营业额发展到现在的600多万元,他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致富不忘乡邻

新干农民回村办厂!投身竹木加工带富乡亲

▲贫困户傅金秀在干活

在三力夹子加工厂扶贫车间,可以看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傅金秀正熟练地给竹刷子平毛。“我在这里打工,每个月能赚到2000多元,还能照顾家庭,今年实现脱贫目标也不成问题了。”她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新干县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全县13个乡镇全力打造进村“扶贫车间”,大力推行“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搭建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平台,让就业岗位送上门,通过设立就业扶贫专岗,优先录用贫困人员,与贫困户签订用工合同,架起企业与贫困群众间致富的桥梁,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就业,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千余名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问题,实现贫困群众“足不出村、就地脱贫”。

新干农民回村办厂!投身竹木加工带富乡亲

▲摆放整齐的竹段子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富裕后的皮国青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不忘乡亲邻里,积极回馈家乡,在厂里建立扶贫车间,设立就业扶贫专岗,吸纳本村1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到车间务工,每人每月2000多元,有力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皮国青说:“在政府的帮助下,我生活越来越好了,腰包也慢慢鼓起来了,作为一个农村党员,我时刻谨记着自己的初心,自己致富了,也不能忘了身边的乡里乡亲,希望能够带领身边的乡里乡亲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新干农民回村办厂!投身竹木加工带富乡亲

▲装好框的竹刷子

同时,为充分发挥竹夹子手工加工技术门槛低、劳动强度不大、能动动手指便可在家随时制作这一特点,皮国青在全镇13个村设置加工点,每月定期将原材料放置各加工点,引导村上周边一些在家的劳动力弱的贫困户、五保户、老人户、残疾户等人群在家手工制作竹夹子,制作好后,再由各村点长上户统一收回,并根据各人加工的数量按件支付加工费用。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廖坊村及周边村庄以及整个三湖镇的群众都纷纷做起了竹夹子,拓宽了村民致富增收的门路。目前,全镇在家手工加工竹夹子的农户约3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人。按一般加工量算,每人每月可加工竹夹子15箱,加工费用25元/箱,每人每月可得加工工资330元。

在事业稳步发展的过程中,他并未就此满足。他说:“我要继续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发展电商,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把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让更多乡邻能到厂里来打工,增加他们收入,让他们都能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1)
仰望辉煌。  的头像仰望辉煌。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