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为何近30万年轻人对买买买说不(都看透双十一的套路了吗)

双11临近,年轻人真的都不买么?

双11临近,为什么今年动静不大?

双11快到了,年轻人真的都不买么,今年动静为什么感觉没别的地方大呢?一些网络有此话题和讨论,笔者也觉得今年的促销、营销、宣传没有往年大。

双11临近,年轻人真的都不买么?

据上观新闻、中新网报道,有30万人不买,在某网站,还有一个消费主义逆行小组。

买也好,不买也好都是选择,双11未必就真便宜,有的网站可能存在先加价,再降价的策略。对于各种活动、促销、买多少送多少,有的人可能审美疲劳了。还有个别存在的大数据杀熟、以次充好、薅顾客羊毛情况。

各平台都有低端、中价位产品,一些地方发消费券,还有其他一些电商节,双11不是唯一的促销、打折活动了。电商平台也分流化了,除了某宝,还有某东、某多、某书,也还有短视频、直播带货、内容电商、本地生活圈、社区团购等等。消费力就是那些,这么多战场,不再是一家独大。

双11为何近30万年轻人对买买买说不(都看透双十一的套路了吗)

某宝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也是监管之中,在此背景下,他们也低调,没有大力促销。但是这不等于不消费,很多商家、厂家还是发了短信,拉老客户光顾。电商成本也不低,卖推广位,参加直通车、装修促销,买流量买推荐,以及和自媒体、博主、网红们分成,营销成本很多。双11无非又是打折、比拼价格,还可能面对爆仓、快递慢的投诉压力。客户也懒得耐心等待了,所以双11看起来有点冷清。

整体的盘子和消费还是在那里,具体要看电商的总体销售额度,我想必往年不会少,甚至还要更加便宜。

30万人不买不代表所有人不买,有的自媒体、媒体喜欢弄个这届年轻人,贩卖中年焦虑之后,再对青年人标新立异、特立独行标签化,不过是为了选题而选题,为了话题而话题,为了内容而内容,为了流量而流量。30万就能代表所有年轻人么?年轻人就真的不买了么?某瓣有消费主义逆行小组,难道就没有剁手买买买,一起拼拼拼小组?只能说记者、编辑潜伏在这个组,自己不想买,被圈子化,被信息茧房了。

双11为何近30万年轻人对买买买说不(都看透双十一的套路了吗)

如果对全国受众没有精准的样本调查和入户采访,以及对于商家的抽样覆盖采访调查,包括对于整体消费数据的统计、分析,贸然得出年轻人都不买了么这个结论并不科学、严谨。当然作为一个话题、新闻事件、新闻个案来分析没什么。

我的有的媒体、自媒体有选题焦虑,然后传递、贩卖这种焦虑给受众,并不值得提倡。我双11可能不会去抢购,守在电脑前就为那点优惠,还未必抢得着,而且送货可能等几天,有的东西我未必需要,例如汽车机油、配件有些我以前双11买的、囤的,现在还没用完。

购物也是一种病,我买了许多数码产品、相机、镜头、计算机、手机,有些未必有用、闲置,还买了许多书,有些未必打开看了,就堆了几个书架,几个宅子,几个办公室,到处都是书。女生可能喜欢化妆品、箱包服饰、鞋子帽子袜子,还有一些零食,最后就是面对一柜子衣服抱怨没衣服穿。从这个意义上说,少买不买也是好事。

双11为何近30万年轻人对买买买说不(都看透双十一的套路了吗)

不买、动静不大,还有有的行业不景气,有的产业比较萧条,还有的人失业、半失业,收益下降了。他们没钱或者要储蓄,要节约,消费降级或者不消费。

年轻人、中年人还是有买的,我双11之前,我9、10月份也电商买了一些东西,双11当天不买,可能前后买,可能平时买。电商东西便宜,送货迅速,比较方便,大多数店铺诚信靠谱,我觉得甚至比实体店服务、品质更好,产品门类更多,所以电商没什么不好,她已经是生活一部分,老年人都开始手机买买买了,应该说市场盘子再扩大,而不是萎缩。(1396字)

文|苏白传媒 柳轻侯(策划编辑、作家、媒体人、策划人,985高校经济系毕业。)

其他:部分图片供模拟想象,不代表文字特指。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