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在轨3周,航天员脸都肿了一圈,是不适应太空环境吗?

近日,神舟十三号任务发布了几则视频,有航天员吃饭的视频,有航天员起床洗漱的视频,还有王亚平和翟志刚协助叶光富理发的视频。太空生活看起来十分的有趣,但是也有网友们注意到一点,那就是王亚平他们的脸似乎都有些肿胀,看起来眼睛都小了一圈。

神舟十三号在轨3周,航天员脸都肿了一圈,是不适应太空环境吗?

相似的情况在神舟十二的时候也出现过,神舟十二号乘组在太空中待了3个月,从起飞到在轨驻留,不同时间节点的视频显示聂海胜他们三名乘员的脸逐渐大了起来,有的网友认为那是我国航天视频营养太好,在上边又缺乏锻炼,因此他们都吃胖了。不过在着陆之后,看着他们脸上皱纹都增加了,回来一个多月后他们于前日首次接受采访,看起来脸部又恢复到了飞天之前的比较精干的状态。

神舟十三号在轨3周,航天员脸都肿了一圈,是不适应太空环境吗?

其实在神舟十三号乘组飞天之前,王亚平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了,太空中可以自然地美容,她介绍说在太空中人的面部等处皮肤会像被向上拉着一样,那样会让人看起来和地面稍有不同。当然空间站中无重力的环境下,皮肤不用抵抗重力而下垂,因为组织的弹性而回弹,确实可能让一些皮肤已经开始松弛的人看起来更好一些。不过脸肿也不是因为这个。

神舟十三号在轨3周,航天员脸都肿了一圈,是不适应太空环境吗?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长时间蹲坐的时候,猛地站起来的时候会头晕眼黑,原因在于蹲坐的时候腿部的大血管因为人体的挤压而向上半身分布,静脉血管的收缩力又很弱,当人站起来的时候,大静脉血管中的血液会因为重力的作用而有一定的回流。尽管有静脉瓣的作用,可是依然会造成突然的脑部血液减少,这就导致暂时的头晕等情况。

神舟十三号在轨3周,航天员脸都肿了一圈,是不适应太空环境吗?

下半身的大静脉血管又被称为容量血管,就是因为这些血管很粗,可以容纳比较多的血液,而在太空中血液不受重力的影响,会因为血管的自然回弹而在全身重新分布。虽然静脉血管的弹性比较低,但是也还有一定的回弹能力,此时血液因为没有重力的作用,在下肢等大血管中的分布就会减少,血液更多地向胸腔、脑袋等处分布。

神舟十三号在轨3周,航天员脸都肿了一圈,是不适应太空环境吗?

在太空中脸看起来肿了就是适应这种体液重新分布的现象。血液在循环中也会于毛细血管等而有渗出,下半身血液减少,那么渗出就会减少,上半身血液多了,渗出就会增加。于是人的脸部看起来就有一些浮肿。这种现象被称为“太空浮肿”,仍在人体的正常代偿范围内,不会给航天员的健康造成致命影响,但是在适应微重力的阶段,还会造成其它的一些麻烦。

神舟十三号在轨3周,航天员脸都肿了一圈,是不适应太空环境吗?

因为人的身体感知到胸部和头部体液充盈,给感受器官一种体液过量的虚假信号,内分泌系统便自动对身体进行调节,将部分体液以尿液形式排出体外,所以人就会出现多尿现象了。而在太空中上厕所是最麻烦的事情之一,因为没有重力,排便需要对准专门的排便口,甚至在大便的座便器内部会有一个摄像头,航天员可以看见自己的屁股,这样才能对准下边的收集装置。

神舟十三号在轨3周,航天员脸都肿了一圈,是不适应太空环境吗?

航天员在太空中面部看起来浮肿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是微重力环境中血液因为没有静水压的影响而重新分布,不需要过于担忧;而且他们在地面上就有相应的训练,耐受程度比普通人高很多。不过根据以往NASA的研究,航天员在太空中颈部等处的血管发生血管或者血液倒流的几率会稍有增加,短期内血液向上半身的重新分布也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而且脑袋充血还会让人有倒立的感觉,会感觉脑袋发胀,不利于人的休息。

神舟十三号在轨3周,航天员脸都肿了一圈,是不适应太空环境吗?

目前神舟十三号乘组的视频内容多了起来,原因是他们已经在太空中3周多了,已经适应了太空的环境,包括平衡感等都已经慢慢消失了,可以在空间站中很自如地活动。他们还抽空进行了应急演练,演练的内容是空间站遭受太空垃圾等撞击时的逃生。近日,载人航天办公室还宣布,将在近期择期执行神舟十三号的第一次出舱行走任务,届时可能会有直播或者延时播放,不过都不影响我们大饱眼福。

神舟十三号乘组是第一个执行6个月在轨任务的乘组,他们的成败也关系着后续的航天飞行任务。在狭窄的空间内,人的生理心理都会受到影响,而未来空间站正式建成投入运营之后,可以容纳6人,每年最多可以有三四次载人发射,而暂定的常规轮换时间就是6个月。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