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造车集体爆发

中国新能源汽车有多火?今年9月,德国慕尼黑车展上演震撼一幕——相比上一届展会,中国参展商数量翻了一番,是除了东道主德国之外,参展商最多的国家。近些年新能源车企势头愈发凶猛,国产汽车厂商们正弯道超车。鲜少知道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经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毕马威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对

中国新能源汽车有多火?

今年9月,德国慕尼黑车展上演震撼一幕——相比上一届展会,中国参展商数量翻了一番,是除了东道主德国之外,参展商最多的国家。近些年新能源车企势头愈发凶猛,国产汽车厂商们正弯道超车。

鲜少知道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经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毕马威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洲的出口量占汽车总出口量的份额仅为19%, 2022年,这一数值提升至36%,欧洲、东南亚乃至中东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新战场。

投资圈流传一个普遍的观点:智能电动汽车将会是未来非常重要的终端,如同手机一样。传统车企换道转型、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互联网大厂加速入局,这是一场没人愿意错过的盛宴。

新能源汽车迎来一支新军团

“二代们”崛起

2011年,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采访中被问到:如何看待电动车领域的潜在竞争对手比亚迪

马斯克笑着反问道:你见过他们的车吗?没有吸引力,技术也不是很强。彼时的比亚迪甚至不能称之为竞争对手。2023年,当这段视频再次被提及,马斯克一改往日回复: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如今,他们的汽车极具竞争力。

当下,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达到百万辆级别的汽车企业仅有两家,一家是特斯拉、另一家就是比亚迪。

比亚迪最早靠造手机电池起家。1996年,比亚迪开始研发动力电池,并锁定磷酸铁锂电池为研发目标,而电池巨头宁德时代15年后才成立;2010年,比亚迪第一款纯电动车型e6上市,而最早的国产造车新势力品牌5年后才出现。今年11月,比亚迪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缔造了历史。

就像比亚迪董事长、总裁王传福所公开表示:“新能源发展趋势势不可挡,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60%,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将提升至70%,实现跨越式发展。”

而这股浪潮中,传统车企“亲儿子”队伍尤为壮观。目前,五大国有车企集团(一汽、上汽、东风、北汽、长安)不约而同“练小号”,新能源儿子们集体登场了——东风汽车旗下岚图汽车、上汽集团旗下智己汽车、广汽集团旗下埃安…..吉利、长城、奇瑞等民营车企也都携新品牌入局。

这也是当下新能源汽车融资的主力军。去年8月,上汽集团旗下智己汽车宣布完成A轮股权融资,融资额为30亿元。此轮融资中,由交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领投,上汽集团继续追加投资,同时还引入了工银投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知友创投、上海国资国企综改基金、中信证券投资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

2020年,广汽旗下新能源品牌广汽埃安独立。去年10月,埃安顺利完成182.94亿元A轮融资,成功引入人保资本、南网能创、国调基金、深创投、中信金石等53名战略投资者,投后估值达1032.39亿元,成为当时国内未上市新能源车企最高估值的企业。

今年,新造车集体爆发

长安汽车则在新能源大战中打出“三张牌”——LUMIN、深蓝、阿维塔。其中阿维塔背后集结长安汽车、华为和宁德时代三大巨头。今年8月,阿维塔宣布完成30亿元B轮融资——新进投资方为重庆产业母基金、交银投资、广开控股等;追加投资方为长安汽车、南方资产、两江产业基金等,投后估值近200亿元。

今年,新造车集体爆发

此外,吉利旗下新能源品牌极氪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开提交了IPO招股书。2021年8月,刚成立的极氪宣布完成了5亿美元Pre-A轮融资,参投方包括英特尔资本、宁德时代、哔哩哔哩、鸿商集团和博裕资本等五家生态伙伴。彼时,极氪的投后估值约为90亿美元。今年2月,极氪又宣布完成7.5亿美元A轮融资,由Mobileye创始人Amnon Shashua教授、宁德时代、越秀产业基金、通商基金、衢州信安智造基金共同投资,投后估值已达到1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8亿元)。

两年估值近千亿,极氪堪称中国新能源大爆发的一缕缩影。

今年,新造车集体爆发

吉利旗下还拥有路特斯、smart、集度、极星等15个新能源品牌。今年7月,吉利与梅赛德斯-奔驰联合成立的合资品牌smart宣布开启A轮融资,计划从资本市场募集2.5亿-3亿美元,由锂电巨头天齐锂业领投。而吉利通过收购英国汽车品牌路特斯而来的路特斯科技,今年4月宣布获得约1.2亿美元融资之后,11月宣布再获约 7.5 亿美元融资承诺。所有融资协议均依照55 亿美元的投前估值签署。同月,公司宣布将通过SPAC方式登陆美股,即将成为李书福又一个超级IPO。

中国造车江湖迎来新的一页。依托于传统车企的造车经验、供应商体系、资金实力等优势,传统车企新能源“儿子们”轻装上阵——独立运营、独立融资、谋求上市。

“造车三傻”熬出头了

“蔚小理”堪称中国新造车1.0时代的代表。在新能源、智能化的转型方向上,蔚小理是区别于传统车企的的第一批造车新军。而李斌、何小鹏、李想三位互联网连续创业者,为新造车行业注入一股前所未有的基因。

目前,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三家国内造车新势力均实现美股、港股两地上市,而这一切仅用了三年时间。

即便在当下,这三家造车新势力依旧是市场的重要风向标。

今年12月,蔚来汽车官宣一笔新融资——获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新一轮战略投资,金额总计约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0亿元)。本次投资交易完成后,CYVN将成为蔚来最大单一股东。

这是CYVN在今年第二次出资蔚来。今年7月,CYVN曾战略投资蔚来约11亿美元。也就是说,短短半年内,这家中东豪门已经斥资33亿美元“买”蔚来,约合人民币230亿元。

同时,蔚来也补齐了作为一家整车企业的最后一块“拼图”。本月,据工信部网站显示,蔚来出现在“车辆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中,此信息表示蔚来已获得独立生产资质。这意味着,未来蔚来汽车车尾不用再挂“江淮汽车”尾标了。

另一边,理想近期被爆出计划在 2024 年开启出海,首批进入的市场为阿联酋、沙特等中东国家,还可能包括部分北非国家。而首批出海车型为理想 L9。

今年7月,大众汽车集团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约50亿元人民币),以每ADS(美国存托股份)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

蔚小理作为新势力最早期的三剑客,打响了新造车时代的第一枪。不仅如此,哪吒汽车、高合汽车等第二批造车新势力正开足马力奔赴IPO,还有小米雷军、石头科技昌敬也在埋头造车。似乎没人愿意错过智能汽车时代的最后一张门票。

华为带头组CP

造车江湖,人来人往。经历一番腥风血雨,互联网大厂对于造车的热情似乎正在降温。

今年8月,吉利控股集团发布了旗下全新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而百度从战略合作方式退居为吉利的技术供应商,造车主导权由吉利掌控。

同月,滴滴宣布与小鹏汽车合作,将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卖给小鹏,自身则打起了“辅助”的角色,提供技术支持。

阿里则与上汽合作智己汽车,华为选择与长安、宁德时代合作阿维塔汽车,大厂们在自身擅长领域角逐实力。

有人下牌桌,也有人上舞台。今年11月,小米造车迎来新进展,工信部发布的最新一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两款“小米牌”纯电动轿车在列。换言之,小米汽车量产指日可待。

另一边,华为和车厂们组起CP。华为凭借其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供应商——车BU事业部,下设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与智能车灯部门五大业务部门。今年11月,长安汽车发布公告,公司与华为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华为将设立一家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公司,将车BU的资产打包,长安汽车及其关联方将投资该公司,股比不超过 40%。

这意味着华为车BU“分拆”落地。华为合作的汽车厂商——赛力斯、奇瑞、江淮和北汽也收到了投资新合资公司的邀请。而据路透社消息,华为车BU拆分而成的新合资公司估值高达2500亿。

不同于传统汽车,新造车是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结合,软件定义汽车越来越成为共识。互联网大厂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为标志的汽车新四化方面,优势明显。而造车资质是大厂绕不开的困境,这也就促生了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大厂组“CP”的新模式。

一个甲子

正如王传福所言,“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从1956年,我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试制成功;到了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德国,一年后又超过日本。从学习、模仿、追赶,到追赶、超越、引领,中国汽车走过了一个甲子岁月。

命运的齿轮一直在转动。一场属于中国厂商主导的新能源大时代正在到来。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于丽丽,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12/527611.shtml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在三线小城,看到本地生意的流量焦虑

    六人涌进10平的办公室。阿龙和他们递烟,握手,招呼员工加椅子,再坐回茶桌前,端起壶发现茶盅不够。一个男人摆摆手,提了提银色大扣的腰带坐下。他懒得寒暄,歪头观察起阿龙和这间办公室。和他并排坐在茶桌前的还有黄经理。24小时前,他们曾打来电话,说自家酒楼想了解抖音推广:“哎呀,困扰好久啦。”挂掉电话,阿龙

    2023年10月20日 创投
  • 门海微电子完成超亿元融资,瑞芯投资领投

    门海微电子完成超亿元融资,瑞芯投资领投,门海微电子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从事MCU/SOC的设计和销售,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专业芯片公司。

    2023年3月31日
  • 陕西空天科创天使基金成立,助推空天动力产业发展

    投资界(ID:pedaily2012)1月16日消息,近日秦创原空天动力系列基金发布,其中,陕西空天科创天使基金由一盏资本、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西安财金投资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西安联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发起组建,总规模2.4亿元。秦创原空天动力系列基金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国家高端装

    2024年1月16日
  • 中国第三座迪士尼,新一线谁能拿下

    中国第三座迪士尼,新一线谁能拿下,可以预见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上海迪士尼都将是全球最年轻的迪士尼乐园。

    创投 2023年6月26日
  • 慕思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其实不是洋品牌

    这几天时间以来,慕思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那么到底慕思是国产品牌还是国外品牌呢?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聊。 慕思品牌成立于2004年, 为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经营被罩、床单…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弼领生物完成近两亿元A轮融资,龙磐投资领投

    弼领生物完成近两亿元A轮融资,龙磐投资领投,上海弼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5月,是一家以创新纳米药物研发和药物精准递送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创始人拥有多年的国际和国内大型药企的研发及管理经验,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新药研发及海内外工作经验。

    2023年4月6日
  • 三菱败退中国,年轻员工转入新势力

    广汽三菱,正式宣布倒闭。这是*家倒下的日系合资车企,黯然退场之外,资产处理和员工去向也引发了人们广泛关注。根据官方公告,三菱在中国的生产设施将由广汽埃安接手,三分之一劳动力也转签埃安,但几乎都是年轻人。其他的三分之二,曾经据称每月享受着高达4300元的五险一金,如今有人年过半百又不得不开始找工作。有

    创投 2023年11月3日
  • 第三代半导体板块最全名单 介绍几家实力比较强的-财经

    国内的芯片产业,一直以来都是非常的受市场关注的,尤其是第三代半导体,最近在市场上非常的火热,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介绍几家这个领域比较好的公司! 乾照光电:公司与深圳第三代…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未来五年种植什么赚钱 可从以下几个中选

    作为一个入行门槛低的创业领域,很多人都想知道,未来五年有哪些种植项目值得大家关注,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就是培植桂花树,桂花树在我们的时候呢干活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它…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中科星图总裁邵宗有:第二增长曲线崭露头角并购瞄准C端转化资产_行业动态

    记者 吴科任“今年开始,我们对第二增长曲线有了更多期待。”近日,中科星图副董事长、总裁邵宗有在接受中国证券报专访时表示,公司第一增长曲线的并…” />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创投 2023年8月14日
  • 阿里决心变到底

    一周连“退”7家!继12月1日圆通速递、美凯龙、丽人丽妆先后宣布阿里网络“退出”之后,12月3日,又有4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了这一消息,所涉公司分别为美年健康、分众传媒、居然之家以及千方科技。刚刚迈入12月不到一周的时间,阿里网络就已经退出了其持有的7家上市公司股份。交易完成后,其股份全部由分立后新设

    创投 2023年12月6日
  • 旺季来了,车用零件业迎订单大潮

    车用零组件市场受惠美国碰撞件保险市场需求扩大、第四季度旺季报到,加上愈趋紧缩的美中贸易问题将带来转单效益等动能驱动,正酝酿一波订单大潮。法人指出,不仅上述三大动能驱动汽车零组件厂本季迎来史上最旺的旺季,美国汽车OEM市场饱受品牌车厂罢工风波影响,导致新车供应量价同受考虑,消费者纷纷转买二手车,助力汽

    创投 2023年10月10日
  • 微信怎么贷款 小额贷款的产品有很多

    微信怎么贷款?据悉微信作为拥有7亿用户的社交平台,可在上面来进行小额贷款的产品有很多。除了腾讯系微众银行的主打产品微粒贷,还有其他很多的信用贷款可以利用公众号的入口进行网络贷款: …

    2022年1月25日
  • 2023,「新消费」集体大溃败

    1月16日,百果园上市整整满一年了。这原本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可惜资本市场一点都不给面子:16日港股开盘后百果园股价直线跳水,单日最高跌幅达34.83%,收报4.18港元,跌破5.6港元的发行价。股价有波动,是可以预期的。根据港交所规定,企业上市满12个月后股权将解禁,可以在市场自由交易沽出。官方资

    2024年1月19日
  • 中国本土光芯片向国际先进水平发起冲击

    中国本土光芯片向国际先进水平发起冲击,中国在硅光芯片研究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处于同一起跑线,科研进展也相当,但在产业化发展和产业链配套建设方面,中国本土企业与国际大厂仍有差距。

    2023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