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内卷才刚开始

号称万亿规模的预制菜赛道,折了不少来捞金的企业。预制菜的兴起,重塑了餐饮制作链条的成本结构,“去厨师化”之余,让做饭技能生疏,或者追求便捷的城市中产再度解放了双手。按马斯克的话说,世上*的货币就是时间。预制菜本质就是城市化追求效率至上的产物。但不同美日较早地完成了预制菜的驯化,作为一个拥有上千年美食

号称万亿规模的预制菜赛道,折了不少来捞金的企业。

预制菜的兴起,重塑了餐饮制作链条的成本结构,“去厨师化”之余,让做饭技能生疏,或者追求便捷的城市中产再度解放了双手。

按马斯克的话说,世上*的货币就是时间。预制菜本质就是城市化追求效率至上的产物。

但不同美日较早地完成了预制菜的驯化,作为一个拥有上千年美食文化的民族,我们对预制菜的态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口味、安全和成本三方面的落差裹挟。

一方面,像酸菜鱼、小龙虾等爆款单品成了预制菜企业向C端打开品牌知名度的敲门砖,在使用小家电、家庭聚餐的温馨场景里日渐普遍。

另一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体系让预制菜消费遭到无数吐槽。

比如同一款菜品口味大相径庭,冷冻执行标注不一;上餐厅、点外卖花同样的价格,结果吃到的是即热预制菜;食用保质期标注3天,但食材的准备可能远比想象更久。

新的饮食习惯,无法说服舌头,是这个行业首先要面临的痛点。

01 未至万亿,已近红海?

对于预制菜,尚未有明确统一的定义,上至料理包,下至牛奶火腿肠,速冻饺子,几乎都可以算作广义的预制菜。

如果结合BC端对食材加工程度和食用方式的需求,那么大致可以分为:即配、即烹、即热、即食四种类型的预制食品。

根据艾媒咨询,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到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到1.07万亿元。长期来看,面向大众的预制菜是总量有望够到万亿的市场,从连锁餐厅背后的小作坊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走过了将近三十个春秋。

预制菜,内卷才刚开始

90年代麦当劳等西式连锁快餐店的引进带来了标准化餐饮体系,使净菜配送加工厂具备了预制菜的雏形,千禧年间以味知香、好得睐为代表的专业预制菜企业相继成立。

2014年后,伴随着冷链物流设施的完善,连锁餐饮文化的流行,以及外卖市场的爆发,快速出餐和降本增效的需求率先推动料理包类预制菜放量。部分连锁餐饮企业开始自建中央厨房,对核心原料进行标准化生产。这是国内B端预制菜兴起的起点。

有数据表明,传统餐厅在使用预制菜前后,在人力、店面租金、能耗方面的有效节约要大于原材料加工成本的增加,使得餐厅利润率提升了7个百分点。

而预制菜在几家头部连锁餐饮企业中得到广泛使用,2021年参与程度已经高达80%。

疫情三年,居家办公和堂食限制让预制菜C端需求萌芽,预制菜从餐厅的料理包逐渐进化成为面向消费者的快手菜,从速冻米面等主食拓展到酸菜鱼、小龙、火锅等改善型菜肴。

市场的扩容令大量企业涌入跑马圈地,集结了来自农业、食品加工、餐饮、电商、物流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形成由原材料供应链—加工工厂—冷链配送—渠道销售组成的产业链条。

单单2020年预制菜新注册企业就多达12446家,企业的扎堆涌现开始让人质疑这个赛道的门槛是否过于过低。

但准入门槛过低并不意味着毫无竞争壁垒。相反,预制菜是一个强调精细运营的行业,从上游原材料到生产厂家,中间的物流环节,下游批发商,最终到终端用户,不允许任何一端出现明显的短板。

目前主要玩家们大概来自五个细分领域:上游农林渔牧供应,专业预制菜,连锁餐饮品牌,生鲜零售,以及传统速冻食品,无论从原材料成本、冷链基础、产品开发经验、抑或是销售渠道都有各自的优势。

其中,行业本身的想象空间绝大部分来自供应链。具备成熟的原材料/冷链物流/销售网络基础不仅是规模降本的要求,更影响口味还原度的掌控。好的供应链能够保证在稳定生产的同时,能够做到低成本运输和即时配送,让口感得到充分的留存。

目前大部分预制菜企业的C端策略都是依靠直播流量红利,用低价快速起量,但把规模做大之后仍要寻求规模化降本,维护利润空间,而并不只是简单地靠流量和品类堆砌,反而会陷入“有品类无品牌”的尴尬境地。

另一方面,标准体系的缺失催生了诸如品质良莠不齐、生产日期标识不详、产品低端同质化等问题,大部分预制菜品在口感、味道和形态上对消费者来说依旧像“方便食品”,的确容易给人劝退。

产品痛点清晰可见,且不断在社交媒体上得到反映,有的顾客吐槽味道差,不新鲜,没有营养,甚至不甘接受餐厅外卖提供不知已经生产了多久的成品预制菜,而自己付的却是一样的价格。

巨头的入局加快了预制菜生态建设。阿里分拆后有望最早上市的盒马多次加大了对预制菜的投入,推出盒马保鲜业务,牵头成立预制菜生态联盟,成立“超级大冰箱”上海供应链中心……

但并非所有人都在高歌猛进,只能凭借低价竞争,缺少产品改良经验和供应体系的小企业成为最早牺牲的一批。

根据数据,从2021年开始,预制菜相关企业的净增量开始转为负数。2022年,中国预制菜相关的注销吊销企业数量,比新注册企业数量多出了723家。今年年初至6月29日,这个数字为486家。

这反映了相比前两年的一腔热血,疫情三年下行业低效竞争未能彻底扭转预制菜的消费趋势,加上线下零售的恢复,让正在寻找机会的企业望而却步。

预制菜,内卷才刚开始

这个赛道里企业的长期竞争力来自供应链成本和产品品牌力两个维度的支撑,每一项都要求长期的积累。

与其说是红海,随着餐饮链其他优质公司的入局,门槛才刚刚开始显现。

02 和日本不一样

对标日美成熟的预制菜市场,国内预制菜目前仅占餐饮规模10%-15%的渗透率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走,但发展路径总是遵循先B后C的方向。

1958年-1968年日本冷冻预制菜开始萌芽,冰箱使用率上升,东京奥运会标志性地使用加工烹饪后的速食食品,期间日本预制菜消耗年复合增速达到45%。

经济扩张推动着日本城镇化迅速转型,外出就餐成为新风尚,B端预制菜加速渗透,直至经济泡沫的影响反映到餐饮业,随后对于预制菜的销量由C端注重快捷烹饪、方便囤积的需求接棒。

而C端预制菜的成长由经济、人口、社会文化等因素交叉驱动,即日本在城镇化比例稳定后,老龄化速度加快,女性就业率上升,单身人群比例持续增加的结果,但由于更复杂的饮食习惯需要调整适应,增长速度总的来看是细水长流的。

到2021年,日本家庭端的预制菜产量已经超过了餐饮端,而冷冻预制菜的产量已经占到日本的冷冻食品总产值的90%。

预制菜,内卷才刚开始

舆论将90年代的日本和国内现状进行对比的声论滔滔不绝,目前国内恰好处在C端的导入期,但在市场教育这件事情上,我们不会完全复刻同一条路线,差异主要体现在饮食文化、基础设施、以及渠道上,这些差异对C端快速规模化带来了一些阻碍。

相比于B端,C端更加追求个性化的标品,需要更长的培育期。目前适合推广的单品,往往必须具备普适性,烹饪方式易于复刻及改良,还要比饭店吃得便宜。

中国餐饮文化里格外重视“人”的因素,不同地域饮食习惯差异明显,中系菜SKU庞大,工艺手法比日料更难标准化。其次,由于城市面积集中,冷链物流铺设比较容易铺设,而中国整体市场需求分散,冷链物流的落后提高了履约成本,也就限制了预制菜的推广。

还有外卖的压制,日本劳动力供应无法支撑外卖市场的发展,推动预制菜几乎没有替代品的阻力,但面对中国庞大的线上外卖市场,竞争餐饮份额的关键是要拿出更出色的性价比。

根据京东超市,线上用户对预制菜的搜索都是“菜品”和“场景”,很少有人会直接搜品牌。预制菜企业前期侧重于产品和渠道的培养,待品牌认知度和营收规模扩大后,再向上布局供应链,夯实自身壁垒。销量出色的C端单品还能够对线下连锁餐饮品牌起到反哺的效果。

从不同渠道的销售情况可以看出,高认知度、高性价比的菜品更具爆品潜质,例如猪肚鸡、佛跳墙、小酥肉这类附着地域特色标签的菜品,能够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接受度逐渐提升。

消费预制菜的成本主要集中在20-30元的价格带(27%),相比外卖和餐厅的开销的确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像年夜饭这种线下聚餐是预制菜消费的重点场景,对于规格更大、原料成本更高、工艺更加复杂的菜品,用户也愿意承受更高的价格,50-60元价格带的销售也连带增加了3倍。

从抖音渠道看,预制菜销量在去年增长了7倍有余,规模在二十亿左右,在今年1-4月,市场同比还在翻倍增长。按月份比较,销售趋势呈现的节假日效应比较明显,在元旦、春节团聚场景集中的12月-1月,人们对预制菜的需求相应增加;同时高端硬菜也贡献了较大的比重,50元-300元价格带占今年1-4月销售额的64%。

预制菜,内卷才刚开始

03 尾声

高效餐饮的需求成了既定的趋势,但作为长坡厚雪的赛道,预制菜在C端的风口悄然成型,如同风味需要时间发酵。

近年,预制菜这三个字在政府重要文件中被反复点名,各地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抢滩市场。其中关于规范标准化、安全营养的原则一再强调,也预示着预制菜风口能否加速,应该建立在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消费者的口味教育应当得到积极的引导。

纵观日美两国,预制菜要迈入新的阶段,最终还是要在口味、质量和价格的约束中找到平衡点。

首先是口味和质量的平衡,由于缺少统一的安全标准,老百姓看着琳琅满目的品牌依旧会在“轻松做饭”和“安心吃饭”之间纠结,很难让买的人相信,这是一顿让人安心的美餐。

其次是质量和价格之间的平衡,事实上外卖、餐厅使用加热预制菜料理包已不鲜见,预制菜低成本带来的牟利空间令人惶恐,让消费者避之不及的是吃着已经生产许久的料理包,付的却和现炒菜一样的价格。

巨头入局对于统一质量安全执行标准,倒逼预制菜品质和技术水平提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意味着行业将慢慢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时期,逐渐驱散劣币。

有效率的内卷才刚刚开始。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什么是净值 又称“帐面价值”

    净值又称“帐面价值”。股票价值的一种。通过公司的财务报表计算而得,是股东权益的会计反映,或者说是股票所对应的公司当年自有资金价值。具体计算公式为: 股票净值总额=公司资本金+法定公…

    2022年1月25日
  • 花费2.5万只报销1500,年轻人爆买的宠物险套路有多深?

    王琪最近给宠物治病,花掉了近一年的薪资。起因是,王琪的猫从四楼意外坠伤,在医院各项检查及手术之后,花费了25000元。在教培行业工作的她,目前月薪3200元,再去掉寒暑假无薪资,这几乎相当于王琪一年的薪资。尽管王琪在初次养猫时候,便买了宠物险,但因为单次事故最高限额,最终只报销了1500元。当下,宠

    2023年8月28日
  • 特种兵式存钱,年轻人的新风潮

    “特种兵式”存钱在年轻人中流行了起来。今年以来,随着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相继下调存款利率,市场上衍生出一种“特种兵式”的存钱现象。△ 国有银行存款利率相继下调 图源:网络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更高的存款利率,在限定的时间内,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存款。自8月以来,多家中小银行下调了存款挂牌利率,部分村镇

    创投 2023年8月21日
  • 碳中和航班,让欧洲大型航空公司身陷洗绿官司

    一则“碳中和航班”广告,让欧洲大型航空公司陷入洗绿官司,吃了败诉。“以碳中和的方式飞向双年展?这不是假的!100%SAF(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可持续航空燃料)。”2022年4月,被誉为“艺术界奥林匹克”的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开幕。汉莎航空旗下奥地利航空为了推销机票,在广告

    2023年10月17日 创投
  • 工业级技术下放引领家居清洁行业行者T30无线智能洗地机重磅上线_行业动态

    近年来,作为智能化家居产品的代表,融合了洗拖功能的洗地机,成为了越来越多家庭的标配。从市面上的产品来看,洗地机往往具备多样化的功能,但这些功能却“多而不精”,难以达到理想的清洁效果。针对这一痛点,作为一家从事机器人自主研发的科技公司——史河科技倾力打造了智能家电新品牌——行者GOKO,为消费者带来

    2023年9月14日 创投
  • 亚洲「灰产王」的创富经

    亚洲「灰产王」的创富经,一个公司的商业逻辑,都藏在创始人的价值主张里。待潮水退去,有些事终将还原到他本来的面貌。

    创投 2023年5月30日
  • 必胜客的「比萨堡」把打工人看懵了

    前几天,中国披萨届的老大必胜客开始下场做汉堡,美名其曰【比萨堡】,肉饼有安格斯牛肉和大鸡腿,乍一看和我们的老朋友麦当劳似乎没什么差别。再往前是中产小面包贝果被做成了【贝果堡】,当夹心从奶酪变成了牛肉鸡蛋牛油果时,中产终于可以一天三餐一年四季无缝吃贝果了。最出圈的还是今年北上“攻打”北京的塔斯汀【饼汉

    创投 2023年12月8日
  • 新能源车“狂飙”:三家车企“兑现承诺”,比亚迪拿下“销冠”

    随着2023年落幕,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以*姿态收官,完成了各自的年终答卷。2023年的最后一个月,大多主流新能源车企借助年终冲刺,交出了靓丽的月度销量成绩。亮眼数据背后,哪些车企能进入12月零售销量TOP10榜单?哪些车企顺利完成了年终目标?哪些车企“掉队”了?整体来看,12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

    创投 2024年1月13日
  • 2024旅游消费开年即爆,资本敢「下场」了吗?

    在经历了疫情“低谷”后,文旅成为促进国内消费增长,活跃市场经济的重要抓手。每逢节假日,出行人次与旅游营收数据都在快速向疫情前看齐,并在中秋、十一双节假期实现同期对比的双反超。而消费热情的释放,反映到行业中就是各大旅企业务的快速恢复,以澎湃新闻统计的26家上市旅企前三季度业绩表现为例,其中25家营业收

    2024年1月23日 创投
  • 湃睿半导体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毅达资本领投

    投资界(ID:pedaily2012)12月13日消息,据36氪获悉,「湃睿半导体」近期完成两轮数千万元融资——Pre-A轮次由德联资本投资,A轮由江苏毅达资本领投。融资额将用于产品拓展、新技术研发等等。「湃睿半导体」成立于2020年8月,是一家专攻模数转换芯片ATDC的公司。「湃睿半导体」创始人黄

    2023年12月13日
  • 1月LPR维持不变苏州多措并举提升房地产市场活力_行业动态

    1月22日,央行公布最新一期LPR,一年期为3.45%,五年期为4.2%。利率下调落空,苏州通过“卖旧买新”、契税补贴等多措并举,降低购房成本,促进房源流通,提升市场活力。据了解,苏州购房消费者首套及二套已结清房贷的商业贷款利率为4.0%,二套房商业贷款利率4.5%。2023年12月,苏州正式出台

    2024年1月30日
  • 单季营收首超星巴克中国,瑞幸正式登顶国内咖啡市场_行业动态

    作 者 | 布林编 辑| 木鱼“国内咖啡市场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北京时间8月1日晚间,瑞幸咖啡发布了2023年第 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 />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2023年8月4日 创投
  • 80亿,一位博士卖掉公司

    生物医药赛道出现历史性一幕:首个被跨国药企全资并购的中国生物科技企业出现了。近日,阿斯利康宣布,已与细胞治疗企业亘喜生物达成协议,拟以首付款10亿美元、总价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5亿)的总价格收购后者。亘喜生物是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由现任董事长兼CEO曹卫创立,这也是他所参与创立

    2023年12月28日
  • 顺丰科技发布物流数字孪生白皮书:算法验证效率能提升600倍、逼真度高达99%_行业动态

    数字孪生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新基建中的重要战略性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许多工业场景中。物流行业作为数字孪生应用的新场景,因鲜少有标杆性实际应用案例,所以较少被相关研究报告提及。12月28日,顺丰旗下专注物流科技领域的科技公司顺丰科技与物流与供应链行业垂直研究机构罗戈研究共同携手,厘清物流数字孪生的核心

    创投 2023年12月29日
  • 华强北造不出苹果VisionPro

    2024年开年,科技界最爆炸的新闻无疑是苹果头显(Apple Vision Pro)的上市。这款产品于2023年6月发布,并在半年后终于于美东时间2024年1月19日开启美国预售,起售价3499美元(约25000元,包括256GB、512GB、1TB三个存储版本),截至目前,已出售20万台。在美国硅

    2024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