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芯片,何以破「荒」

汽车芯片,何以破「荒」,根据日本精密加工研究所所长汤之上隆的预测:展望汽车产业的未来,车载半导体将出现几个极端的“短缺”:传统的功率和模拟半导体,以及只有台积电才能生产的尖端5G半导体和AI半导体。

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三大趋势驱动之下,当前汽车内半导体含量大幅提升,整车芯片的价值量也将随之不断攀升。根据海思在2021中国汽车半导体产业大会发布的数据,预计2030年汽车电子在汽车总成本中的占比会达到50%。

不仅是芯片价值量有所提升,数量同样有所增加。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传统燃油车所需汽车芯片数量为600—700颗,电动车所需的汽车芯片数量将提升至1600颗/辆,而更高级的智能汽车对芯片的需求量将有望提升至3000颗/辆。

然而,汽车芯片的供给却远远跟不上需求的脚步。汽车芯片需求狂飙,车企们却一度“求芯不得”含泪减产。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数据显示,由于芯片短缺,2022年全球汽车产业减产了450万辆。

那么汽车市场到底需要哪些芯片?有多紧缺?

据市场调研机构DIGITIMES Research调查,汽车产业缺芯困局自2022年第四季度起逐渐改善,除硅基功率器件IGBT和MCU仍紧缺,电源管理芯片、CMOS影像传感器、嵌入式多媒体卡、显示驱动IC交期陆续松动,随着整车厂积压订单逐渐去化,预估2023年多数汽车芯片交期将持续缩短。

具体来说,汽车MCU和IGBT依然是汽车“缺芯”的主角,尤其是IGBT,更是有价无货,业界表示“现在不是价格多高的问题,而是根本买不到”。IGBT已超越汽车MCU,成为影响汽车扩产的*掣肘。

01、MCU持续紧缺

据半导体制造商估计,一辆汽车需要20—30颗MCU,而未来的豪华车型可能需要多达100颗MCU,高于此前预计的70颗。这由此将产生更庞大的汽车MCU市场。全球车用MCU大厂英飞凌在2022财年第四季度的财报会议上也表示,由于成熟制程的供应增加有限,公司汽车MCU业务有望在未来几年增长2.5倍。

长久以来,车用MCU这一市场将近九成份额都集中在包括英飞凌、恩智浦、Microchip、瑞萨、ST和德州仪器的六大厂中,国产化率远低于5%。

然而今年一季度,各大芯片巨头纷纷表示车用MCU供应持续紧张。TI产品中以MSP为首的MCU依旧供应紧张,TMS320为首的DSP个别供应紧张。NXP汽车MCU系列FSx、MCFx交期依旧紧张52周起步;Freescale的MK系列交期维持45-50周,较于2022年有所缓解;16位MCU中S9x系列供应紧张,现货价格在非常高位。英飞凌高端汽车MCU (以SAK开头) 因无法替换一直比较紧俏,如SAK-TC277TP-64F200N、SAK-TC222S-16F133F AC较常态价均是高价。

02、IGBT有价无货

近期以来,多位市场人士反映,受到需求与产能错配的影响,IGBT现有产能基本售罄,不仅价格涨翻天,业界更以“不是价格多高的问题,而是根本买不到”来形容缺货盛况。据媒体报道,IGBT缺货问题至少在2024年中前难以解决。此前亦有消息指出,部分厂商IGBT产线代工价上涨10%。随着车用、工业应用所需用量大增,而产能扩增缓慢,客户认证需时间,加上特斯拉释出大砍碳化硅用量75%消息,让可能成为替代方案之一的IGBT更受追捧。

IGBT市场目前仍主要由外国企业垄断,全球IGBT前五大玩家为英飞凌、三菱、富士电机、安森美和赛米控,其中英飞凌在各个细分市场中都有较大的*优势。即便是国内*的斯达半导,全球占有率也不高。

根据元器件分销商富昌电子公布的2023年半导体产品Q1货期数据显示,当前英飞凌、IXYS、安森美、ST等主流功率器件原厂的IGBT产品及其相关配件交期均较长——在50周左右徘徊,最高达54周,超过一年,MOSFET的交期也类似,货期处于长周期区域,与前两年缺芯时期表现基本一致。

除了涨幅惊人的MCU与IGBT之外,显示驱动IC、汽车芯片、晶圆代工产能等都是一货难求。国际MCU厂商都在执行“Fab-light”(轻晶圆厂)策略,汽车芯片交期一再延长。

汽车芯片如何破荒成为一个严肃的问题。

03、何以破“荒”?

IC Insights的观点表明,汽车芯片短缺的真正原因在于2021年汽车芯片的市场需求激增,而不是半导体供应商无法提高产量。这也就意味着,汽车芯片荒有解可破,而破局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提高产量。

芯片厂商狂扩产

在汽车芯片紧缺的当下,TI、德州仪器、恩智浦、安森美、瑞萨、英飞凌、Rapidus等汽车芯片厂商大举扩产。今年2月,英飞凌宣布将投资50亿欧元在德国德累斯顿建设一座12英寸晶圆厂,这是英飞凌史上*单笔投资,不过该厂需要等到2026年才能正式量产。TI也宣布将投资110亿美元在美国犹他州的莱希建造第二座300mm晶圆制造厂。不久前,瑞萨也宣布投资900亿日元甲府工厂,扩大功率半导体产能。

不过,可以看到,海外大厂新增产能有限且等待量产时间较长。彼时中国汽车芯片厂商的入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燃眉之急。

在MCU方面,由于车规级MCU缺货涨价,不仅让主机厂成本上升,更重要的是,部分企业因没有足够的芯片导致汽车减产,因此,终端用户期望建立更安全的芯片供应链体系,其中上汽集团已经明确了MCU芯片的国产化策略,其他主机厂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本土车规级MCU,终端用户的改变,也增强了本土MCU企业进军高端市场的信心。国内涌现出了兆易创新、国芯科技、比亚迪半导、四维图新(杰发科技)、芯海科技、中颖电子、紫光国微、复旦微电等一批车规级MCU企业,并于2022年推出了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多款新产品。

在IGBT方面,2022年,斯达半导第六代IGBT模块新增多个车型的定点,第七代IGBT也开始批量供货;士兰微12寸的IGBT也达到了1.5万片的产能,车规级IGBT产能持续爬坡;时代电气在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IGBT功率模块搭载量约63.28万套(占比12.4%),位列全国第四。此外,华润微、东微半导、宏微科技、晶能微的IGBT产品也实现了突破,新洁能、扬杰科技、闻泰科技等厂商也正积极布局。其中,新洁能披露,2022年其子公司金兰半导体的*条IGBT模块封装测试生产线已经基本建设完成。

中国汽车芯片厂商集体崛起,给缺芯现状带来极大缓解,但这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芯的问题。因为在汽车芯片创业热潮中涌现的大多是芯片设计公司,而缺芯的根本原因,还包括芯片制造环节的产能不足。且IDM厂商扩产较为缓慢,厂商采取的扩产措施并不会让汽车芯片的产能在短期内立刻增加,汽车行业对晶圆代工厂的依赖加深。

晶圆厂“八英寸亡羊补牢”

就目前阶段来看,晶圆代工厂也正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伴随着2022年下半年的砍单潮,8英寸晶圆产能利用率受到剧烈影响,产能利用率不再满载。然而砍单的同时忽略的是,大部分汽车芯片都是在8英寸晶圆厂制造,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视为老旧、落后的产线,很多设备大厂早已停止生产8英寸晶圆设备,市场上8英寸晶圆设备一机难求,二手设备价格水涨船高,彼时扩产面临困难。

如果问为什么不转向12英寸产线生产?那么这将是一个好问题。

因为晶圆尺寸越大,分摊到每颗芯片的成本越低,带来的利润率也越高。但短期来看,12英寸的成本效益其实不如8英寸。12英寸对工艺制程稳定性的要求更高,随着制程越小,光罩成本和设计成本越高,因此在成本和工艺的考量下,有相当多芯片仍基于8英寸晶圆生产。

晶圆代工作为半导体中游制造环节,整体需求受半导体产业景气度影响较大,随着全球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国内外晶圆代工厂的产能都在持续扩张。

选择新的供应模式

首先,由于汽车行业的零件采购管理有其特有的结构和特点,此前多青睐于*供货的方式,不过现在为避免芯片短缺的影响,*供货的形式正在出现二供、三供的替代方案。

其次,从技术角度来说,很多产品也在考虑替换集成式的特殊芯片,即很多功能集成于在一起的芯片由多个通用芯片替代,变为简单芯片的组合。

适应新的供应模式也成为汽车芯片“破荒”的路径之一。

04、汽车芯片荒是否会持续蔓延?

除了提到的MCU与IGBT之外,在未来的汽车芯片中,随着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推动,尖端半导体的占比正在增加,台积电*进的工艺对于这些来说必不可少。而台积电*进的制程几乎被苹果垄断,车厂想要获得额外产能相当困难。

根据日本精密加工研究所所长汤之上隆的预测:展望汽车产业的未来,车载半导体将出现几个极端的“短缺”:传统的功率和模拟半导体,以及只有台积电才能生产的尖端5G半导体和AI半导体。

未来,汽车芯片荒是否会持续蔓延还是未知。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苟活」在购物中心里的零售店

    在购物中心的熙攘人流中,每一家店铺都是一个行业世界的缩影,独自上演着它们的生存故事。在这个缤纷的世界里,店铺的每一次灯光亮起,都见证了一家企业、一个品牌的生存与变迁。如今,这个舞台上正上演着一场剧烈的转变——伴随着全民追求性价比的潮流,那些曾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诞生、璀璨的品牌们,如今正重新审视着自己

    2024年1月8日
  • 三季度业绩增速放缓,市值蒸发5599亿!五粮液“天花板”隐现?

    10月29日,五粮液披露了最新的三季报。根据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五粮液实现营收497.21亿,同比增长17.01%;实现净利润173.27亿,同比增长19.13%,营收、净利润“双位数”增长,这样的数据看似还算不错,但从单季度来看,业绩则没有那么乐观。

    2021年11月8日 创投
  • 今年最猛IPO军团来了

    今年最猛IPO军团来了,据投资界VC情报局显示,今年以来,哈勃投资已对外投资8个项目;中芯聚源更为迅速,今年已对外投资18个项目;还有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今年也已经对外出手5次。他们的凌厉风格留给投资圈同行深刻印象。

    创投 2023年7月12日
  • 货拉拉:为周胜馥的上市赌局「跑腿」

    货拉拉:为周胜馥的上市赌局「跑腿」,虽然跑腿同为同城场景,货拉拉可以资源复用,带动公司同城货运业务的发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及抗风险的能力。

    创投 2023年6月26日
  • 新能源车企混战的2023年,倒下第一批玩家

    进入2023年的后半段赛程,新能源车企们在拿到期中考成绩后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8月8日,理想汽车发布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第二季度交付86533辆汽车,营收286.5元。再看2023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120万辆,同比增长了30%。其中,国内市场表现尤为突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创投 2023年8月18日
  • TCL要破局,李东生给「解法」

    你有多久没看电视了?一项有7.8万人参与的网络投票结果显示,近50%的人好久都不开一次电视,还有约20%的人表示家里没有电视。电视,这个曾经家庭的三件套之一,正在被冷落。反之,随着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以及短视频、游戏等娱乐方式更受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在电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企业和创始人,感知

    2024年3月10日
  • Sora时代:长视频走进「迷雾剧场」?

    “扔进一部小说、出来一部大片”。这并不是科幻,而是AI即将带给整个内容行业的一点点震撼。Sora火了,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也有一些做影视的朋友们惊呼:“Sora要革影视行业的命”。流浪地球的导演,中国科幻电影的“扛把子”郭帆也发朋友圈感慨,技术的发展太快了。Sora的发布确实有点震撼,国内的一众大模型玩

    2024年2月20日 创投
  • 它要一举投11家GP

    堪称年度最活跃LP之一。投资界-解码LP获悉,广州南沙新区科技创新母基金决策委员会公示了广州南沙新区科技创新母基金(简称“南沙科创母基金”)2023年天使类子基金第二批拟合作机构(子基金管理人)名单。本次南沙科创母基金拟出资11家GP,分别是:翰颐资本、中盈股权投资、高捷资本、力华投资、中大创投、越

    创投 2023年8月31日
  • 建行信用卡取现手续费 取现手续费核算细则

    建行信用卡取现手续费核算细则如下: 1、境内:按取现金额的0.5%收取,最低人民币2元/笔,最高100元/笔,境内取现时不分本行跨行,本地异地,手续费无差别;从2012年4月1日起…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良品铺子退出赵一鸣,但量贩零食的战争远没有结束

    投资4500万元,半年获利6000万元。对于量贩零食品牌赵一鸣的投资,良品铺子选择了快进快出。这么短时间,获得如此丰厚的回报,也从侧面说明了,量贩零食的赛道,依旧火热。退出赵一鸣,并不意味着良品铺子放弃量贩零食赛道,其孵化的量贩零食品牌“零食顽家”已初具规模,目前聚焦湖北大本营市场,计划今年内将门店

    2023年10月18日
  • 5个月,100万人买30万以上汽车背后:四个真相一个隐患

    5个月,100万人买30万以上汽车背后:四个真相一个隐患,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升级,不仅是新能源车的红利,更是BBA等高端燃油车的红利。

    2023年6月30日 创投
  • 毕业季租房图鉴

    毕业季租房图鉴,如今,毕业生的租房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他们在考虑租金的同时,也更关注居住品质和生活方式。

    2023年7月24日 创投
  • 冯小刚之后,再无华谊

    王中军一度避讳华谊兄弟存在的困境。2021年,俞敏洪在《酌见》中问他:“你有过那种心灵空虚的时候吗?现在这个状态,你觉得华谊兄弟走出困境了吗?除了外部因素之外,跟你们的管理决策之间有关系吗?华谊危机能不能进一步聊一下?”“不聊了,别总谈危机了,歇个几分钟。”王中军说罢,放下酒杯,直接离开了谈话间。今

    创投 2023年9月14日
  • 买保险要注意哪些问题 投保人千万不要忽略这三点

    随着社会的变化,现在不少百姓都已经注重到身体健康问题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除了养生之外,也会帮自己买一份疾病保险,毕竟现在疾病发生率也是极高的,买保险也可以给自己一个安心。不过,买…

  • 百图生科与赛诺菲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人工智能模型,助力生物治疗药物研发_行业动态

    -百图生科的AI蛋白质生成平台整合了大语言基础模型及前 沿生物技术,通过超 大规模计算深度理解蛋白质结构并发现新的功能位点,以此设计大分子药物–作为协议的一部分,百图生科将获得1000万美元的预付款,和多项近期的模型开发里程碑付款等回报,总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借助百图生科生命科学大模型的力量

    2023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