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100万人买30万以上汽车背后:四个真相一个隐患

5个月,100万人买30万以上汽车背后:四个真相一个隐患,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升级,不仅是新能源车的红利,更是BBA等高端燃油车的红利。

日前乘联会发布的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今年前5个月,30万元以上车型累计零售销量高达104.6万辆,同比增速35.1%。作为对比,30万元以下车型累计销量658.7万辆,同比增速只有0.5%。这个数据引发了大家的讨论。在笔者看来,这个数据透露了四个真相,一个隐患。

真相一:汽车市场冰火两重天,中国富裕阶层的数量在扩容

首先我们从数据来看,30万元以上售价车型同比+35.10%,30万元以下车型同比+0.5%,国内30万以上车型的增速远超30万以下,这说明中国中产阶层以及富裕阶层的消费欲望强烈,数量在扩容。

5个月,100万人买30万以上汽车背后:四个真相一个隐患

随着30万以上高端车型销量的暴涨,30万以上汽车市场份额也明显扩大。2020年占比仅为9.5%,2023年Q1占比已高达13.9%。

根据业内数据透露,从占比份额来看,今年1-5月30万以上的销量占比为13.7%,2022年为12.2%,多出来大约1.5个pcts——在中国市场1.5个pcts意味着一年30万辆的销量。

数据显示,从中国市场的成交价格来看,22年整体国产车的成交均价为16.34万元(不含进口车),而23年1-5月国产车的成交均价为17.35万元,同比增长6.17%——以增换购需求为主的消费升级趋势,依旧是在缓慢的增长——从2017年的12.83万元,到23年的17.35万元,6年时间里单车均价提升了4.51万元,增长了35%以上。

5个月,100万人买30万以上汽车背后:四个真相一个隐患

这其实反映了汽车市场冰火两重天的趋势,一边是价格战还在继续打,一边是高端市场消费火热。

这种情况不难理解,其实这个价格战不仅仅是中低端车型在打,高端车型也在打价格战,很多高端车型因降价有了更大的吸引力,带动了这一群体的消费欲望。

目前的趋势是,几乎每7个人就有一个人买30万以上的汽车,总体来说汽车市场消费升级趋势还是很明显的,这也是为什么BBA对中国市场一直是拥抱的姿态,今年上海车展更是以全电车阵营亮相,因为新能源的发展本质也是带动了国内高端市场的消费潜力。

真相二:30万以上市场,插混车型超过纯电,纯电的天花板令人忧心

事实上,放到新能源市场来看,30万以上的市场,从今年2月开始,售价30万元以上的插混车型销量已经超越30万元以上纯电的销量了——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前一段时间笔者所指出的,为什么30万元以上纯电车型销量遇到天花板。

现在一般到了30万区间,消费者既要又要的趋势很明显,理想卖的好的关键就在于,它是做增程而不是纯电,从最为基础的产品技术路线上来看,增程式的驱动形式是“两头都要”。 

而理想的成功之处其实更多是对中国消费者的一种保守心态与全都要的心理认知的洞察。又找到了家庭这个定位,再把你能看到的都配置拉满,给人*印象很有冲击力。

这给了混动车型在高端市场做大的空间,增程或者插混确实不是什么先进技术,但确实是个好选择,我们看比亚迪的销量,也是有一半是插混。

只不过纯电的瓶颈越来越让人忧心。但一个问题是,纯电才是国内认可的新能源的未来。

毕竟,我们之所以要发展纯电,是因为我们的大战略是要摆脱石油资源的依赖,目前在电车产业链以及电池技术、智能化层面已经取得*,电的来源更加多元化,水力、风力、太阳能、核能、地热都可以用来发电。

但是汽柴油的来源就很单一了,用煤炭炼化汽柴油成本又太高,插混或是增程本质还是油车,没有摆脱对汽油的依赖。国内原本也可以做到将充电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国内全面电动化发展起来,把纯电竞争力*化做强并出海,才能带动全球市场的电动化趋势。

真相三:30万以上混动能打,或将成为出海主力

只不过,从目前来看,三电崛起的大背景下,擅于吸引三电红利的串并联混动也异军突起,并且很可能成为出海主力,这是之前并未预料到的事情。

毕竟,在海外市场的一个局限在于,充电桩的普及不会有中国这么快,而加油站却到处都有,某种程度上,海外的电车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发展会慢一点,国内混动车企在海外反而也有很大的潜力。

目前的比亚迪DMi、长城DHT、吉利雷神混动都有很强的竞争力,欧美日的车企都开始考虑跟进中国的混动技术。如此一来,中国的插混面向全球市场也有一定的出口潜力。

毕竟,出海无论是做大混动还是纯电,都是做大国产品牌的知名度与竞争力,打开增量市场,摆脱了内卷。

BBA是高端燃油车主力,也吃到了新能源红利

从今年上半年的30万以上的汽车销量来看,从结构来看30万元的燃油车占比反而增多了,从22年的67.8%提升到23年的68.5%——反而是新能源(特别是纯电)30万以上的占比降低了从32.2%降低到31.5%。

这里面其实也有特斯拉Model Y降价的因素,30万区间的典型纯电SUV,人们*时间想到的车型可能会是特斯拉Model Y。但Model Y跌出了30万以上的榜单。

不过,从2023年*季度到4、5月销量来看,BBA们仍然在30万以上的轿车市场占据主力优势。基本上,30万以上的轿车市场,前5~6名,差不多是BBA霸榜。

5个月,100万人买30万以上汽车背后:四个真相一个隐患

而BBA不仅燃油车能打,纯电销量也在起来了。从5月销量来看,30万以上纯电车型,宝马ix3与宝马i3在前三排名拿了两个。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少消费者包括行业业内人士嘲讽BBA新能源车是杂牌车,但如今的这个势头来看,BBA的新能源车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强,国产车企取得一点成就,就嘲讽其他车企,这种自大的心态可能会在中后期有被BBA追赶上来的可能。

需要看到,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升级,不仅是新能源车的红利,更是BBA等高端燃油车的红利。这也是为何前段时间,德国车企与发改委签约,要要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因为德国车企们发现,新能源汽车红利,也是他们的红利。

5个月,100万人买30万以上汽车背后:四个真相一个隐患

当前包括宝马iX、大众ID系列的销量正在起来,许多燃油车巨头也吃到了新能源车的红利。包括特斯拉与比亚迪在内的电车车型在高端轿车市场还是缺乏有效卡位的。尤其是从目前电车市场来看,真正打30万~35万区间的轿车不多,多数都是SUV。

从销量来看,对于普通人来说,BBA已经能够得着的时候,他们的优先倾向性还是比较明显。目前奔驰宝马打到了30万区间,在过去要37万~40万才能买的好车,如今30万出头就能买到。目前在售的奔驰C级销量来看,其产品的生命力与市场竞争力都很强,而且随着终端售价走低,性价比更高了。

30万以上国产高端品牌的隐患:理想缺乏技术护城河,比亚迪缺乏存在感

30万以上销量的增长,这对整个汽车行业而言,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这印证了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潜力。

而很多车企依然在做好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因为如果越来越多的车企都聚焦在20万以下的战场,市场上价格战就会越来越猛,而难以获得真正的盈利,最终导致行业不断减配,品质降低,整体水平下降。

事实上,从30万以上的销量增长势头,以及包括理想以及比亚迪腾势在高端市场的成功,恰恰也说明了30万以上市场的竞争反而更小。

尤其是理想对标的车型其实非常少,比如它瞄准的中产、奶爸这个群体,同价位的没有它空间大;空间大的没有它智能;同级别的电车没有它续航长、油车没有它省油;要是都一样的话,一定比它贵。这反而给了理想卡准家庭需求的用车市场红利。

但事实上,理想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有限的,随着BBA未来销量起来,在SUV市场的外观、内饰、智能化以及动力性能方面发力的时候,理想未必是竞争对手,这可能是理想的一个隐患。

5个月,100万人买30万以上汽车背后:四个真相一个隐患

其次,比亚迪的核心基本盘更多还在20万以下的市场,腾势虽然在起量,但整体体量还偏小。特斯拉对高端轿车市场野心也并不大,这一市场反而是新势力厂商在苦苦支撑。

比亚迪如果在30万以上市场缺乏存在感,也有可能后劲不足,难以驱动品牌上行,尤其是在如今,电车正在陷入同质化之争,智能化、大空间等,堆料,很容易被模仿与超越,这可能是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的一个隐患。

如何做强高端市场的护城河,从技术优势与体验层面更早的占据高端市场品牌心智,可能是包括理想、比亚迪在内的头部车企需要更早思考破局的一个重要问题。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投转化的投资人,挣扎在「已读不回」中

    投转化的投资人,挣扎在「已读不回」中,“没有教授创业,只有当过教授的企业家”联系上科研人还只是打响投资人战役的第一枪,随后的沟通环节才是重头戏。

    2023年6月21日
  • 揭秘马斯克:全世界最有趣的「企业家+混蛋」?

    ——马斯克这些难以取悦他人的恶劣行为,与使他走向成功的全部内在动力能否分类?——我已经把他归入与史蒂夫·乔布斯一样的性格分类,有些人,他就是混蛋,但他们取得了斐然的成就,以至于我不得不说:他们这两面看起来就是一体的,分不开。——那这是不是就可以为马斯克如此行事开脱呢?——也许吧,如果这个世界为人类取

    2023年9月11日
  • 小红书也要去餐饮业搞钱?

    小红书也要去餐饮业搞钱?,亲自下场招揽餐饮商家、达人,团购业务落子上海、广州两城,看上餐饮生意的小红书,能引发多大的水花?

    2023年5月17日 创投
  • 深圳市拟出台《深圳市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

    深圳市拟出台《深圳市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金融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科技金融也顺理成章成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

    创投 2023年5月30日
  • 不接催款电话的后果 会影响个人征信

    不接催款电话的后果?据悉不接催款电话,借款用户不仅会面临产生逾期利息、被贷款机构催收的情况,还会影响个人征信,情况严重的,还有可能被贷款机构起诉。 1、 产生逾期利息。 若到了合同…

    2022年1月25日
  • 餐饮业遭遇「史上最淡」9月

    9月20日,在四川做了十一年餐饮的浪哥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视频,直言自己的餐饮店正遭遇十一年来最淡的9月。这则短视频发布后很快便引发讨论,“为什么这个9月史上最淡”也随之成为热议话题,留言多达3000多条。一批餐饮人现身说法,揭开了餐饮“黑色9月”的冰山一角。“我从事餐饮26年,这个月最差。”“十

    创投 2023年9月27日
  • 健身房早课,打工人的精神咖啡

    “深呼吸,全身放松。”当教练松开手,家雯的手依然悬在半空中,她才发现自己无法完全放松身体。她暗自觉得可笑:“三十多年白活了,居然连最简单的呼吸、放松都没学会。”工作8年,家雯已经记不清上一次进健身房找私教是什么时候,“好像是刚毕业参加工作那阵吧,那时候对生活还有热情”。沉迷工作的打工人大概都会有间歇

    创投 2023年11月28日
  • 这个半导体「小」赛道,在默默赚大钱

    当摩尔定律推动半导体行业迭代进步时,半导体设备成为了延续摩尔定律的重要一环。在芯片的数百层结构中,每一层的“沉积、涂胶、曝光、显影、刻蚀、离子注入、去胶”的背后,都需要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合作完成。也有人这么说,半导体行业就是“一代技术、一代工艺、一代设备”。如果说,半导体是全球科技发展的“基石”,那么

    2024年1月25日
  • 80亿元,浙江省绿色石化与新材料基金(舟山)落地

    投资界(ID:pedaily2012)消息,1月2日,浙江省绿色石化与新材料基金(舟山)基金组建合伙协议签订落地,标志着“4+1”专项基金群引资本和引机构取得阶段性成效。浙江省绿色石化与新材料基金(舟山)总规模80亿元,由省产业基金、舟山市财金基金、招银国际、浙能资本四方共同出资组建,社会资本出资比

    创投 2024年1月4日
  • 西安生物医药产业正迈向千亿

    时逢经济周期的下行期,科技医疗的投资尚未抵达回报期,Biotech的风险又卷得太过感人。这种时候,投资机构若不躺平避险,*的选择之一便是改道上游的基础研究,押注核心技术变迁迸发的未来价值。与过往不同的是,近几年的科研转化有从北上广深外溢之势。其中,不少资本瞄准西部成都、西安两城,一批新兴的科技医疗公

    2023年12月16日 创投
  • 农村开奶茶店能赚钱吗 还是要注意一些事项

    作为一个很受女性创业者们欢迎的项目,很多人都想知道,现在在弄出开一家奶茶店怎么样,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在农村乡镇开店,意味着更低的房租、物料价格和更小的竞争压力。城市中…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农村商业银行贷款 商业银行贷款有四种

    农村商业银行贷款?据悉农村商业银行贷款有四种:种植业和养殖业大户特别授信贷款;“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贷款;林权抵押贷款;青年创业担保贷款。 1、种植业和养殖业大户特别授信贷款。…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水果大王」快速「坠落」

    进入2023年之后,围绕电商的关键词剩下了两个:*,中小商家;第二,低价。其中,“低价”是核心中的核心。相比于京东和阿里,以“低价”为核心的拼多多则逆袭成了赢家,其股价2022年触底反弹近40%,2023年继续大涨近30%,市值更是突破了1400亿美元,与阿里市值差距越来越小。当然,“低价”不仅只是

    2023年10月8日
  • 养老板块优质股 以下几家公司应该多关注

    最近这一段时间A股对于养老这个板块非常的关注,因为确实老龄化这个问题每个人都要面对,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介绍一些在A股市场上做养老的优质股! 珠江股份:珠江实业健康管理有…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独家|塔斯汀融资了:开店破6000家

    在新消费最冷的季节,塔斯汀依然融资火爆。投资界独家获悉,中式汉堡品牌“塔斯汀”即将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名单出现红杉中国。此前,塔斯汀已拿到源码资本与不惑创投的投资。其中,源码资本为塔斯汀目前最大的财务投资机构。至此,一个最新现象级消费项目浮出水面——短短两年内门店数量狂增,至今达到惊人的6000多

    创投 2023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