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蝗鸭 10万鸭子“出征”灭蝗,真相有点尴尬

昨天,话题#浙江10万只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冲上热搜,关注度堪比新冠肺炎。

然而,网友们的心情也跟随这10万只鸭子,经历了由慷慨豪迈、莫名魔幻到大失所望的一波三折。

先是一篇《蝗灾告急!浙江10万“鸭子军队”将出征巴基斯坦灭蝗!》的文章刷屏,报道中称:某位专家透露,巴基斯坦治蝗计划,首批预计出动10万“鸭兵”,“国绍1号”鸭苗将代表国家出征灭蝗,“鸭苗可通过空运,一天之内就抵达巴基斯坦”。

来源不明的赶鸭上路的短视频,也莫名其妙地成了鸭军出征前的阅兵式。“冲鸭”的集结号一时之间充满网络。

接着,有媒体向中国驻巴使馆进行求证,得到的回复是“子虚乌有”。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也正式回应:中国自古就有牧鸭治蝗的方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巴基斯坦不适合采用这一技术,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喷洒更有利于紧急治理巴境内的大面积蝗灾。

在被媒体和官方辟谣之后,鸭子当事企业负责人称:“该公司愿意捐赠10万只鸭子,目前正在等待巴基斯坦方答复。”而原报道中所采访的专家则表示,计划不是立刻就能实施的,“目前计划今年下半年能够成行”。

至此,10万鸭子“出征”一事就被“放了鸽子”。一天之内新闻上演神反转,让人们又看到了一场由不实消息引发狂欢、进而被辟谣的惯常套路。

事实上,人们只要稍微动用逻辑就能做出判断。一是新闻本身过于猎奇,视频中,成群结对的鸭子过马路引来围观拍摄很有视觉冲击力,再配以“出征灭蝗”这一简单的新闻注解,的确很少听闻。

而再看最初那篇报道,称鸭子为“灭蝗界的奇才”,能够进行“地毯式搜捕”,最后“肉质鲜嫩,退役了还能成为美味佳肴”等绘声绘色的描写手法,更是把一篇带有科技含量的报道,变成了抓人眼球的社会新闻。

的确,生物防治是很多国家都能想到的一种解决蝗灾的方法。但在此次巴基斯坦大范围蝗灾中是否就真能有效适用?将10万只鸭子运送至巴基斯坦是否具有现实性?在国外是否会出现水土不服、难以管理等情况?一个看着简单的操作,何以就少有别的地方使用过?疑问没有得到解答。

“10万鸭子送巴铁,扑灭蝗灾就见效”?显然,如果能够运用逻辑和常识去阅读新闻,就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同样是面临灾难,同样是提出解决办法,这一条却在科学论证的过程上打了个折扣,在对科学性和真实性的解释上经不起推敲。

的确,在灾难面前,人们总是容易被各种情绪影响,对勇敢的行为心潮澎湃,对未知的风险心生恐慌。如今看到鸭子也能“远征”,去保护巴基斯坦兄弟,这样的勇气怎能不让人心中油然而生一股自豪?这10万只鸭子,不仅可爱,还让人感到钦佩。

然而,人们这一驾轻就熟的感动心理,却往往容易被虚假新闻予以利用,在猎奇中消解了常识,纷乱了真相,悬置了问题,把科学和理性愣是变成了段子。

“鸭子出征”留下的思考,或许还将余音袅袅,供舆论理性消化一阵子。

(0)
laozhou的头像laozhou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