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见之明的意思(形容先见之明的词句) –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回,发生在马腾、韩遂与李傕、郭汜对抗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马超、李蒙和王方。原文如下:

先见之明的意思(形容先见之明的词句)

只见一位少年将军,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手执长枪,坐骑骏马,从阵中飞出。原来那将即马腾之子马超,字孟起,年方十七岁,英勇无敌。王方欺他年幼,跃马迎战。战不到数合,早被马超一枪刺于马下。马超勒马便回。李蒙见王方刺死,一骑马从马超背后赶来。超只做不知。马腾在阵门下大叫:“背后有人追赶!”声犹未绝,只见马超已将李蒙擒在马上。

先见之明的意思(形容先见之明的词句)

原来马超明知李蒙追赶,却故意俄延;等他马近举枪刺来,超将身一闪,李蒙搠个空,两马相并,被马超轻舒猿臂,生擒过去。军士无主,望风奔逃。马腾、韩遂乘势追杀,大获胜捷,直逼隘口下寨,把李蒙斩首号令。李傕、郭汜听知李蒙、王方皆被马超杀了,方信贾诩有先见之明,重用其计,只理会紧守关防,由他搦战,并不出迎。果然西凉军未及两月,粮草俱乏,商议回军。

先见之明的意思(形容先见之明的词句)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马腾与韩遂率领十万大军进攻长安,谋士贾诩主张坚守不出,如果贸然出战必遭惨败,但李傕部将李蒙与王方却请缨出征。最终,李蒙和王方在阵前遇上了年仅十七岁的马超,一人被俘,一人被杀。直到此时,李傕和郭汜才想起了贾诩在战前的预料,闭门不战,两军陷入对峙之中。

先见之明的意思(形容先见之明的词句)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文中提到的“先见之明”,意为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对事物发展的有预见性。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后汉书·杨彪传》中的“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先见之明的意思(形容先见之明的词句)

马腾与韩遂一起以勤王的名义向控制汉末朝廷的李傕、郭汜发动进攻,这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时间是在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三国志·董卓传》载:“侍中马宇与谏议大夫种邵、左中郎将刘范等谋,欲使腾袭长安,己为内应,以诛傕等。腾引兵至长平观,宇等谋泄,出奔槐里。稠击腾,腾败走,还凉州。”

先见之明的意思(形容先见之明的词句)

不过,马超是否参加了这次战斗,在史料中并无记载。至于小说中提到的李蒙和王方,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也均为李傕和郭汜的手下。不过,这两人却都没有死在马超的枪下。因此可以断定,小说中的这一情节完全是作者虚构的。

先见之明的意思(形容先见之明的词句)

既然小说中马超这次神勇无敌的首战是虚构的,那么历史上马超的第一战表现又是怎样的呢?这一点在史料中还的确有记载,但结果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马超差点丢了性命。这个记载出自《三国志·张既传》注引《魏略》,原文是这样的:“阎行,金城人也,后名艳,字彦明。少有健名,始为小将,随韩约。建安初,约与马腾相攻击。腾子超亦号为健。行尝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

先见之明的意思(形容先见之明的词句)

与大名鼎鼎的马超相比,这位阎行只能算是一个无名之辈。但就是这位无名之辈却差点要了马超的性命。由此推测,尽管马超非常骁勇,但武艺也未必如小说中描述的那样高强。只不过《三国演义》作者为了突出这一人物形象,故意虚构了不少情节和故事,这才让马超成了无敌神将。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0)
时间不会说谎  的头像时间不会说谎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