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后白天越来越长吗(冬至吃饺子是为什么)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就要到了。

冬至是个大日子,这一天,无论南方北方,都有吃饺子的习俗。

说起冬至吃饺子,传说与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有关。

张仲景是今天的河南邓州人,他广泛搜集各种药方,写出了传世之作《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提出的“辩证论治”,成为我国中医临床的原则,也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相传,张仲景晚年辞官返乡时,正遇一年中最冷的冬至时节。他看到黄河两岸很多老百姓饱受饥饿与严寒之苦,手脚和耳朵上生满了冻疮,有的人甚至手脚耳朵都冻烂了。

张仲景看到这种情形很痛心,就让弟子们支起大锅,把羊肉和一些中药材放在锅里煮,然后再把煮好的羊肉和药渣捞出来剁碎,用圆圆的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谓之“娇耳”,也有叫“扁食”的,就是我们今天吃的饺子。

“娇耳”下到肉汤锅中煮熟后,连汤盛到碗中,人们吃下香喷喷的娇儿,喝下热乎乎的肉汤,全身都暖和起来,身上的冻疮也慢慢痊愈了。

从此以后,为了纪念张仲景,每年到了冬天,都会进补羊肉,特别是冬至这一天,无论南方北方,都会吃饺子。

不过,东北的饺子都是用笊篱(漏勺)捞出来,控汤后盛在盘子里,沾着蒜泥、酱油、醋、辣椒油、芥末油等调成的酱汁吃。

而在河南、山西、陕西等地,还有南方很多地方吃到的饺子,都是连汤带水的,有点像馄炖的吃法。

在河南听到一句民间谚语:十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十又一,意思是十月加一月,就是农历的十一月。过了冬至,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就要到了。

现在的人们,有了非常现代化的计时工具和方法,而且我们早已脱离了土地,源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也快要被人们慢慢淡忘了。

说起冬至,与之相对的是夏至,这是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节气。

另外,春分和秋分也是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节气。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将一年分成四等份。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过了冬至,白天开始慢慢变长,等到春分这一天,昼夜变得等长。

春分过后,白天继续变长,夜晚慢慢变短,直到夏至,白天长到极限后开始慢慢变短。

等到了秋分节气这一天,又是昼夜等分等长,然后进入一年中最后的昼长夜短的变化,直至冬至的到来,黑夜长到极限,白昼开始慢慢变长,直至进入下一个昼夜等分的节气——春分。

冬至,春分,夏至,秋分,这四个节气的变化,是昼夜此消彼长的变化,也是道家文化中所说的阴阳平衡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代代传承。

冬至大如年

冬至大如年

冬至大如年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