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tech倒闭潮背后

斯微生物实控人被限制高消、瑞石生物解散、源健优科投资人撤资,一连串的Biotech突如其来的“爆雷”,让行业投资者感受到了真正的“寒冬”。我们曾提到,2024年底前负反馈将会大量呈现。这一天越来越近。据华夏时报不完全统计,120家港股医药公司中,至少有15家Biotech企业现金流少于10亿人民币,

斯微生物实控人被限制高消、瑞石生物解散、源健优科投资人撤资,一连串的Biotech突如其来的“爆雷”,让行业投资者感受到了真正的“寒冬”。

我们曾提到,2024年底前负反馈将会大量呈现。

这一天越来越近。

据华夏时报不完全统计,120家港股医药公司中,至少有15家Biotech企业现金流少于10亿人民币,其中包括迈博药业、永泰生物、博安生物、中国抗体等多家药企;值得注意的是,迈博药业已经资不抵债。

需要强调的是,Biotech倒闭潮并不是一件坏事,而一定程度代表着国内医药行业新的、更健康发展时代来临。

01

刺破过往的泡沫,迎来*的时代

旧秩序正在消亡,新的秩序正在建立。

现存医药行业的窘境,其中核心原因是2020-2021年期间二级市场所鼓吹起巨大行业泡沫;当然,这也是全球货币周期滚动造成流动性泛滥带来的结果。

Biotech倒闭潮背后

泡沫被刺破后,赫然形成了“三输”的局面:

● 企业端-过去行业火热形成的虚高估值一是给Biotech套上了“枷锁”,与实际价值不匹配,导致环节变差后融资难以为继;二是“热钱多”和便利上市通道使得一些“散装”Biotech浑水摸鱼病并搅乱市场,资本市场、临床资源等被“劣币”挤占,导致行业发展陷入病态;

● 机构端:相当一部分二级投资机构因未能及时撤退而形成“套牢盘”,典型例子是公募基金净值屡创新低;二级行业公司估值水平不断下降传导至一级市场,部分一级机构已上市投资项目,可能因为流动性缺失而无法退出,可能也因二级市场不断下跌导致回报率无法面对LP,最终传导至LP处,流入行业资本减少,恶性循环;

● 投资者端:无论是行业基民、行业个人投资者,都经历了至少2年以上的“寒冬”;

多重打击叠加投融资每况愈下,在大家都以为新药早期研发端管线数量将快速下降的时候,实际在面对人类医疗健康这种永恒的需求,国内创新药研发的热情并没有被浇灭。

据CDE和东吴医药数据统计,2023年*季度和第二季度的新药IND受理量同比增长分别达84%和85%,国内新药管线仍然十分充足,而这些IND的管线也将成为2-3年后部分创新药企重要的催化或驱动剂。

Biotech倒闭潮背后

不少媒体吐槽中国创新药都是“伪创新”,我们更需要理性看待国内医药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所谓的fast follow又或是me-better,都是时代背景下发展的产物。

做First in class尽管蕴藏着独占市场诱惑,但潜在有巨大的失败风险,以国内医药行业创新发展阶段,大部分创新药企不具备探索同类首创管线的能力;另一方面,国内99%的药企都不具备可以大规模试错的资本实力;贸然试错,下场可能会跟大部分不知名的一级Biotech一样,归于尘土。

如果部分头部企业能够像礼来一样,以同类更优或者同类*策略壮大起来,有实力之后再积极试错,是更稳妥的。

历经野蛮发展的时代之后,监管机构CDE也在不断进化。

从《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肿瘤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到《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临床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CDE既可以针对国内部分领域研发内卷进行“门槛提升”、“研发导向纠偏”等多重手段净化环境,亦可以灵活根据合理设置规则加快拥有未满足临床需求国产新药上市进程。

在CDE拒绝嘉和生物的PD-1上市申请的那一刻,新的时代或许已经开始。

02

反腐纠偏,政策助力的最后一公里

医药反腐短期利空、长期利好行业发展,这是绝大多数投资者的共识。

核心矛盾是短有多空?无论是药基还是全基的基金经理基本上都在等待行业三季报“爆雷”的确认。这两天更是有传言指出:医院自查已经告一段落,9-10月药事会、设备采购会将陆续启动,反腐影响将边际减弱。

但似乎“爆雷”的预期正在落空,第三方研究机构、医药流通专家、体制内人士给出的多项草根数据均指向一个情况:8月初为反腐影响的“重灾区”,而往后整体影响正在减弱,并且可能在9月迎来较为正向的恢复。

实际上,今年下半年以来上层对医药尤其是创新药行业推出了诸多支持政策(可参考《》),行业反腐深化中途扭转了市场的预期,而演绎了一段时间后,政策和风向也在迅速的调整。历经这一变化后,医药行业对利空的敏感程度也变得钝化。

反腐后,国内医药行业全方位变得清朗起来,做多窗口一触即发。

随着部分媒体对失实、虚假案例的报道,大多数医师被“污名化”一度有扩散的不良趋势。8月17日,国家卫健委强调工作重点是针对“关键少数”、“关键岗位”。9月9日,国家卫健委郭燕红司长又指出:“关键岗位”前两名分别是行政部门(49.2%)、临床科室 (16.6%),“关键少数”则是决策环节(机构负责人)、使用环节(临床科室负责人)、采购环节(采购科室负责人),而决策环节占其中将近一半。

针对大量正常学术会议的延期,人民日报亦发文:支持医药领域学术会议恢复,肯定正常的学术会议是行业必须!9月以来,医药领域的学术会议陆续恢复,不完全统计,9月至少要举办9场医药行业学术会议、论坛等。

行业投资人一度认为未来一年大部分医院药事会将采取非常审慎的举措,利空新获批的创新药。行业长期以来,国内一些医院药事会的召开周期可能在半年至一年,用以确定采购药品种类及规格。而作为经济发达和医药大省广东,更是传出了要求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在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后三个月内召开药事会,确保对国谈药品应配尽配。

虽然并非官方、全国性的政策,但已然表明了立场和态度,直接破除了市场上“行业活动停滞”、“医药企业大爆雷”的逻辑。

03

可预见的全基回补

“天时、地利、人和。”

据国金证券的全行业估值分布情况分析,SW生物医药行业的行业估值分位数在4%,排名A股倒数第三;这个数据尽管可能有偏差,但也反馈出畸形之处,作为担负国人健康需求和需要高研发投入才能建立护城河的医疗行业,居然不能享受一丁点儿溢价,这难道不是周期底部?

Biotech倒闭潮背后

除了行业估值处于地位外,近期出台的减持新规也限制了大量行业公司实控人及股东的减持,解除了大量巨额解禁带来的筹码压力,如康希诺、赛诺医疗、百奥泰等相继公告股东终止减持计划。

只有医药主题基金的游弋,无法撬动板块性的大行情,行业需要全市场基金(以下简称“全基”)的“人和”。

据安信医药数据显示,2023Q2,全基对医药板块的持仓比例为11.40%,剔除医药主题基金后的持仓比例为5.17%,环比下降0.72PP,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2020年,全市场基金配置医药行业持仓比例曾一度达到23%,是2023Q2的一倍多。

面对2023年四季度众多行业头部公司的催化剂,最迟11月初,我们或许就能看到全基对于医药行业的回补。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女演员“反串”小生17年,上升期为照顾父母退圈,如今在抖音直播靠打赏“翻红”?_行业动态

    37岁的屠燕燕,又开始唱戏了。20年前,当同学们都在听流行歌,她却迷上了越剧,不顾家人反对坚持要考艺校,苦练三年后放弃去上戏深造,在20岁进入芳华越剧团,专门“反串”小生。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

    2023年12月18日 创投
  • 储能变奏:一场大逃杀即将开始

    一个多月前,在国内的两场能源转型论坛上,两位颇具名望的院士把炮口对准储能,直言“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打破了此前把储能视为“新型电力系统压舱石”的行业共识。语出惊人,引发业内哗然。作为能够平抑新能源波动性,与风电光伏结合最紧密的电化学储能,在“双碳”背景之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

    2023年11月11日
  • 昔日创新黑马的挣扎,泥沙之战

    “世界上*获批的多发性骨髓瘤CAR-T疗法将会拥有一切”。对于全球*获批上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BCMA CAR-T疗法Abecma,全球医药市场研究机构Evaluate Pharma曾不吝其词的赞美。然而,Abecma却上演了一出高开低走的戏码。如今,问世不到三年时间,Abecma走上了下坡路,销售

    创投 2023年11月18日
  • 银江技术发布三季报,盈利能力持续提升_行业动态

    中国领 先的数字城市建设运营商银江技术(300020.SZ)今天发布了2023年三季报。财报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5.40亿元,同比增长20.28%,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34.24%,归母扣非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32.20%。营收和利润双增长得益于在产品创新、市场营销、企业社

    2023年10月31日
  • 锂价不再轮回

    锂价不再轮回,对于产业链上的企业来说,目前是锂价的又一个周期谷底,还是盛极必衰的拐点?对于投资者来说,我们要不“锂”不睬,还是不“锂”不弃?

    创投 2023年8月4日
  • 聚焦光电转换材料,「绿人科技」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聚焦光电转换材料,「绿人科技」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绿人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半导体光电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北京,拥有河北邯郸合成材料基地,江苏邳州终端材料基地,形成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

    2023年4月13日
  • 欲定价68元一杯的茉酸奶:贵过喜茶奈雪,半年疯狂开店900家

    欲定价68元一杯的茉酸奶:贵过喜茶奈雪,半年疯狂开店900家,2023年是茉酸奶疯狂扩张的一年。茉酸奶自4月开始大幅发力,2023年至今已经开出了905家门店,门店总量有1238家。茉酸奶联合创始人顾豪此前表示,预估到年底门店会有1300-1600家店。

    创投 2023年7月14日
  • 梅西,成了苹果最热的产品

    梅西,今年几乎成了苹果旗下 Apple TV 的一个产品。自加入迈阿密国际足球俱乐部以来,足球之神所到之处都会引发狂潮,门票价格水涨船高,挡不住球迷热情,连著名演员小李子都在场边,出现梅西的 MLS(Major League Soccer 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比赛收视率也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苹果

    创投 2023年10月7日
  • 住百家挂牌新三板,成全球共享经济第一股

    外界有传闻住百家或在近日挂牌新三板,4月19日下午,住百家创始人张亨德向寻找中国创客记者独家证实了这一消息。 住百家创始人张亨德(受访对象供图) 张亨德透露到,因为Uber和Air…

    创投 2021年11月7日
  • 2023最王炸的男人,被开除了!

    乔布斯曾说,被苹果驱逐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现在,这种宝贵轮到了全球科技界的“当红辣子鸡”——OpenAI创始人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01昨天夜里,因ChatGPT爆火的OpenAI突然宣布,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将辞去首席执行官一职,并且退出董事会。基本上就是,要他

    2023年11月18日 创投
  • IDG坐镇,他72岁拿下第三个IPO:科伦博泰

    IDG坐镇,他72岁拿下第三个IPO:科伦博泰,今日,科伦博泰成功登陆港交所,市值超130亿港元,刘革新终于斩获了自己的第三个IPO。

    创投 2023年7月13日
  • 这个五一,我带娃办婚礼

    这个五一,我带娃办婚礼,“五一结婚潮”的背后,既是一幅春回大地的市场暖景,同样也暗藏了重重的阴影。难得的假期、矛盾的心境、新潮的选择……面对“双刃剑”的现实,如何处理好时间、金钱、人情的多重问题,或许也是每个人“甜蜜”的“负担”。

    2023年5月4日
  • 价格持续上涨,酒店消费升级成主旋律?

    价格持续上涨,酒店消费升级成主旋律?,中国是孕育酒店超级大单品和孵化新商业模式的沃土,连锁型超级集团更有实力应对“涨潮”时的拥挤,以及“退潮”后的冷清。

    创投 2023年8月4日
  • 首发|云器科技宣布完成数亿元融资,打造多云及一体化数据平台

    首发|云器科技宣布完成数亿元融资,打造多云及一体化数据平台,云器科技在数据平台领域已蛰伏深耕一年多,专注于技术研发,产品经过多次升级,打造了基于多云、一体化的云上数据平台,以Single-Engine为核心理念,通过SaaS全托管服务模式,帮助企业聚焦于数据型业务创新。

    2023年6月16日
  • 河南的「硬科技车票」

    河南的「硬科技车票」,21世纪已经过去两个十年,河南仍是国人粮仓,并开始进一步“承包中国人的餐桌”,但河南人民仍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在顶尖大学所推动的硬科技竞争时代,这是一张通向未来的车票,河南要攥紧了。

    2023年7月5日 创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