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造车领域”?不就是把肥的拖瘦,把瘦的拖死吗?

进军“造车领域”?不就是把肥的拖瘦,把瘦的拖死吗?

车是刚需,但不是必需

在如今这个社会,车子已经和房子一样,都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刚需”,无论是出门远行,还是日常上班,很多人习惯开车出行。正是因为如此大的市场蛋糕,使很多“红顶商人”看到了商机,抵制不住心头的诱惑,开始进军“汽车”领域。

在中国的科技产业中,手机这个行业可以说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而且,大佬们混得都是风声水起,盆满钵满。事实上,手机也可以作为一种另类的“刚需”。

无论是华为还是小米亦或是OPPO,进军造车领域,多数为媒体吹嘘出来的谣言这其中只有小米是官宣过“造车”,正式加入造车领域。不过造车哪有那么的好造?看看世界大企摸爬滚打多少年,就明白了。

如今汽车这个行业正在“大刀阔斧”的改革迈进。

在最近的新闻中,华为终于站出来,再次重申了自己不会进军“造车领域”,一切都是谣言。

华为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华为表示,这一长期战略在2018年就已明确,没有任何改变。至今为止,华为并未投资任何车企。未来也不会投资任何车企,更不会控股、参股。以后,凡是议论上说华为造车、或者参股汽车制造行业,均为谣言,勿轻信。(看一下加粗的重点,是不是感觉自己被媒体误导了很久?)

此话一出,很多人坐不住了,此前和华为一直保持“暧昧不清”,靠华为博得投资者眼球的不少企业,顿时缺乏了“主心骨”,股票是连续跌停,这其中就有一直宣称和华为达成战略合作伙伴的“长安”和“北汽”。

不仅投资者晕船,就连很多消费者也晕了啊…

之前不是在上海车展,轰轰烈烈推出了华为版的极狐汽车阿尔法s吗,(大家可以去查一下这款车型的销量)那不是华为“造车”的结果吗,真真假假,流言蜚语往往远远多于事实。

进军“造车领域”?不就是把肥的拖瘦,把瘦的拖死吗?

其实,合作≠造车。

像长安、蔚来、北汽极狐等等,他们跟华为的合作并不是替华为“造车”,而是应用华为的技术进行赋能,比如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一整天方案,像北汽的极狐阿尔法s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说到底,华为只是“知识产权”的授权方,只是“Hi”技术的开发者,如果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这就是“知识付费”,若从大的角度来讲,这可以叫做“产业赋能,助力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

所以,大家要明白,华为只是进军“汽车领域”,这个领域仅仅是“授权”,而非像小米官宣一样进军“造车领域”,之前都是媒体为了博取大众的眼球,而进行的卖弄,如今,华为再次破谣,也证实了“造车”并不是那么好造的。

华为去年为了立足于自身长远的发展,为了解决面对制裁带来的下行压力,忍痛割爱,在去年把荣耀从自己的子品牌独立出去。荣耀就一直处在风口上,利用荣耀光环光的余热,最近传出荣耀也要进军汽车行业的消息,再次证实只是谣言。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可能,荣耀脱离华为之后,首先要让品牌能够“健康”、“安全”、“长久”的发展下去,造车?烧钱远非手机也能比。

造车真有难么简单吗?

这个答案十分肯定地告诉大家,难!难于上青天。

你只看到了理想、小鹏、蔚来的光鲜,没有看到他们背后的心酸。造车烧钱如同烧废纸,要想实现盈利谈何容易。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龙头大佬——特斯拉,拥有世界上的顶尖技术,一个连美国航天局都羡慕的“火箭制造商”,一个拥有“航天器”技术的知名大企,都经常隔三差五玩“亏损”,你说这个汽车能有这么“好造”吗?

其次设计和配件生产。一辆普普通的汽车,仅仅是零部件就要几万个,这还没有加上设计上的难题,具体可以参考世界车企的发展史,就知道造车并没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很多经受不住这块大蛋糕的诱惑的“车企”,就想到了代工。代工的确是一个很好不错的选择方式。如果“大包大揽”,这个时间,笔者是真的无法估计,也许会像特斯拉一样十几年吧。

进军“造车领域”?不就是把肥的拖瘦,把瘦的拖死吗?

 “纸上造车”表面无比光鲜

战国时期,赵国凭借“胡服骑射”改革军事,迅速崛起,成为在当时唯一一个可以跟军事强秦掰手腕的国家,然而一个“赵括”的纸上谈兵,坑杀赵国40万大军,从此赵国城中无青壮年男丁,国力一蹶不振。一个大国从胡服骑射崛起到没落,不就几十年的事情吗。

造车并不是口头上说说,就可以造得出来的,就算你能造得出来,也要经过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笔者相信“冤大头”是有不少,但是理智下来的消费者,不会盲目拿自己的生命去说事。

车子不同于手机,车子出现质量问题,将直接影响个人“身体健康”,大家应该不会忘记前段时间,特斯拉女车主维权事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造车谁也会,谁也能说,但是要付出起来,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同于手机,它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积累沉淀。也许短则几年,也许长达十几年。所以在“汽车领域”,盲目乐观,是看不到明天的。十年前的乐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今天,我们收到这个企业进军造车的消息,明天我们又会收到哪个企业跨行造车的消息,很多企业仅仅停留在口头,真正实践,才发现造车如此不简单。

企业造车也许仅仅是“惊鸿梦一场”,也许梦醒来是一无所有,也许是一夜暴富。

进军汽车领域简单,但是真的要造车,那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搞不好就会是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的下场。所以,要进军“汽车领域”就要有充足的资本(现金流),一句话——进军汽车要经得起烧钱。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