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过中国企业,就做他们的金主爸爸

打不过中国企业,就做他们的金主爸爸,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相信用不了多久,大众、丰田等跨国车企一定能造出技术更先进、性能更优越的智能电动车。

“大众7亿美元收购小鹏4.99%股份!”

消息一出,小鹏汽车的东们笑得合不拢嘴。当天小鹏汽车美股一度上涨近40%,收涨26.69%,报19.46美元/股,总市值168.5亿美元。

中国网友也开心,虽然没捞到钱,但民族自尊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全球*车企居然跑来中国“取经”,正儿八经向中国人学习如何造电动车、智能车(大众将基于小鹏G9车型平台开发新产品),还交了这么一大笔学费。

个别营销号鼓吹,在汽车四化(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网联化)浪潮中,中国已经赢麻了,欧洲和日本只配给我们提鞋。

真相是,全球汽车市场的话语权,还是掌握在德国人、日本人和美国人手里。

打开格局,我们应该把“大众投资小鹏”一事,放到更大的时空背景里好好琢磨,才能发现其中的商业奥秘……

01

中国汽车圈的投资风向,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两年,给“造车新势力”(如蔚来、小鹏、高合)砸钱的基本上都是外国人。除了大众投资小鹏外,还有很多中国汽车企业获得了中东土豪的青睐。

去年12月,天际汽车获得了沙特投资机构Sumou Holding5亿美元的投资。今年6月11日,沙特投资部与华人运通签署了一项价值56亿美元(约合401亿元人民币)的协议。6月20日,蔚来宣布获得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 11亿美元投资。

以前可不是这样的。2020年到2021年,“造车新势力”的大手笔融资,大多和中国地方支持有关。

2020年4月,蔚来汽车拿到了合肥国企的70亿“救命钱”。

2020年9月,小鹏汽车宣布获得广州开发区国企的40亿人民币融资。

2021年6月,广州开发区国企同意向宝能新能源汽车战略投资120亿元。

2021年8月,零跑汽车发动新一轮融资,杭州国资投资30亿元。

再往前推,又是另外一种画风。2015年到2019年,“造车新势力”的起家资本,则来自中国的风投机构或科技巨头(如红杉资本、高榕资本、腾讯、阿里巴巴、小米)。

那么问题来了,“造车新势力”的金主爸爸,为什么会从以风投机构为主,变为以地方国企为主,再变为以外国资本为主呢?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背后与资本市场的力量博弈息息相关。

2017年前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刚刚兴起,蔚来、小鹏、理想、威马等初创企业啥都没有,只能靠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去游说天使投资人。李斌、何小鹏、李想都是“互联网老人”,所以能拿到马云、王兴、雷军等大佬的投资。

到了2020年,受YQ影响,中国股权投资进入“冰冻期”,天使投资人和科技大佬变得非常谨慎,对高投入、慢回报的项目(尤其是造车项目)敬而远之。

全国各地冒出了很多国资母基金、投融资平台。这些国有资本,非常喜欢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项目。为什么呢?因为汽车产业是仅次于房地产的“超级产业”,只要抓住了这波风口,就能迅速做出成绩(GDP、税收和就业)。

恰好这个阶段的“造车新势力”已经有了实体资产,如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办公大楼和形象展示店铺,这就过得了国有资本投资项目的审核程序。

于是就出现了很多产城融合的案例,如“蔚来+合肥”、“广州+小鹏”、“杭州+零跑”。

到了2022年,内外环境又发生了变化。

首先,“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房地产寒冬+口罩期大开支”压扁了地方的钱袋子,挤不出那么多钱去投大产业项目。而后,主管部门三番五次强调,要严格执行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加强新能源汽车违规项目清理整治。

另外,网络舆论上也出现了对“合肥风投模式”的反思潮。成功了还好,如果失败了谁来负责?

取而代之的是,财大气粗的国际资本和中东土豪。环顾全球,他们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实最有潜力,就想用“钞能力”来拉拢中国新能源车企。

而刚好,中国新能源车企普遍缺钱(蔚来2023年*季度净亏损47亿元,小鹏净亏损23.37亿元),也缺少一个打入国际市场的契机。

……

还是那句话,“如果你不能击败你的敌人,那么,就加入他们”。

02

从“以日德为师”,到”教日德造车”,中国人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

以前,虽然中国各省都兴办了汽车制造厂,却没有一条现代化汽车生产线,车身都是老师傅用锤子砸出来的。

直到“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华晨宝马”、“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等合资车企的出现,中国人才知道什么叫“流线型设计”、什么叫“自动化设备”、什么叫“流水线生产”、什么叫“精细化管理”、什么叫“标准化服务”。

后来冒出来的民营车企(吉利、长城、比亚迪、众泰、力帆),由于规模太小得不到外资的技术,就只能偷偷地去购买合资爆款车,把一万多个零部件全部拆开,用清楚工作原理后,再进行“像素级抄袭”。

可以说,是大众、丰田、日产、本田等“洋品牌”教会了中国人如何造车,造一辆符合现代人需求的精品燃油车。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统占中国大街小巷的乘用车,基本上都是由国际品牌开发和设计的。

大众把帕萨特 B2 车型引入中国市场,然后改了一个很洋气的名字——桑塔纳。没想到,这款车在欧洲差点被人遗忘的旧车,居然在中国火了几十年。

1989年,一位北京大哥因为羡慕邻居用桑塔纳跑出租,月入八千,索性用自己的四合院换了对方的车。这就是桑塔纳的魅力。

如果说一款桑塔纳养活了整个上海大众,那么捷达和奥迪则养活了一汽大众。

2000年前后,一汽集团门口常年驻扎大量等着疏通关系的人。要拿到一汽奥迪的经销权,“通关”保底线据说是1000万,而且光花钱不行,还得看关系硬不硬……

大众在中国的辉煌,一直持续到了10年代。2018年,南北大众总销量达到了411.5万辆,占据大众公司全球总销量的26.3%。

*过后尽是落寞,以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为代表的合资车企,错过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风口,近年来的行情越来越差。2022年,大众在华总销量约为314.36万辆,比*时期少了90多万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燃油车时代享有定价权的合资品牌,没想到会被中国消费者吐槽为“杂牌电动车”。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涌现了几百家新能源车企,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一场世界大战。

疯狂的内卷,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走上了世界前列。

2022年全球十大畅销电动车,中国(五菱宏光MINIEV、比亚迪海豚、比亚迪元PLUS、比亚迪秦EV、广汽埃安Y、广汽埃安S、比亚迪汉EV)占据了七席。

18年前,人们嘲笑比亚迪F3抄袭丰田花冠,18年后的今天,日本人买了一辆比亚迪海豹进行拆解研究,还做成了一本书,售价为88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5万。

不可一世的丰田,曾经很轻视纯电车,把宝都押在氢能车。但没想到,它自研的*款电动车bZ4X,居然遭遇了全球消费者的一致差评。

直到此时,丰田才承认全球最安全、*进的三电技术在中国。丰田第二款纯电车bZ3就采用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和比亚迪研发的电机。

大众和奥迪走得更远,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全面优势认识更为深刻。

今年4月,大众德国高管今年包机来中国上海看了一圈后,就把自家软件公司CARIAD的高管都裁掉了,然后斥资24亿欧元与中国软件公司“地平线”搞合资。

5 月 28 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大众安徽项目计划总投资 231 亿元人民币,包括生产基地(一期)与研发中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41 亿元人民币,车型上市前研总投入约 90.5 亿元人民币。

这几天,在大众宣布与小鹏合作开发两款纯电车的同时,奥迪也表示要借用上汽乘用车的电动平台开发豪华电车。

不管你是德系、日系,还是韩系、美系,最终都得拥抱“中系”。

03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相信用不了多久,大众、丰田等跨国车企一定能造出技术更先进、性能更优越的智能电动车。

如果这些新产品能够获得市场认可,跨国公司肯定会不断加大在中国的设计和研发布局,甚至可能把在中国制造的高端产品反销到本土市场。

这就让我想起了丰田公司当年的做法。由于美国是全球*的汽车市场和汽车产业链最完备的国家,丰田就把高端品牌雷克萨斯的总部直接设在了美国,在美国生产雷克萨斯,然后卖回日本。

这是美国的独特魅力,也是亿万中国人正在追求的“万国吸引力”。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