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们ESG总监年薪850万元?

听说,你们ESG总监年薪850万元?,监管、企业、个体,越来越多的角色已然意识到ESG的重要性,至于具体怎么做,大家仍在摸索着趟过一条礁石遍布的河。

“年薪850万,招聘总监”,开出这个价码的,是一家深圳房地产公司。

这场天价招聘实际上是一场乌龙。一位接近该公司的人士告诉36碳,真实情况是“公司HR如果不是主观故意的,就是手误多打了一个0”。

猎聘上该职位的招聘信息之前从“350-500k”改回“35-50k乘以17薪”。“85万年薪招一个总监,这倒是一个相对正常的薪资水平。”该人士说。

听说,你们ESG总监年薪850万元?

拨开这场乌龙,现实中人才市场对ESG职位的用人需求真实存在,这是一个职场的风口期,新岗位得以涌现,有人吃到了红利。

老粥是某欧洲银行驻美国的气候风险管理负责人,过去10年,她一直在美国从事咨询行业。2020年,她接触到ESG议题,将职业方向确定在气候风险管理,没过多久,一家欧洲银行要在美国寻找一位气候风险管理负责人,老粥毫不犹豫抓住了机会。

虽然这家银行开出的总监职位和老粥之前在咨询行业相同,但成为一个领域的负责人,意味着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大的自主权,况且,在银行中和老粥同一职级的管理者起码有二三十年的工作经验。

“他们看我一定觉得,这个小年轻就是逮着了机会,才这么快坐到这个位置上。”老粥并不否认这份红利带来的机遇。

更现实的红利来自于薪酬。

老粥向36碳分享了她的观察:在美国,一般职业跳槽的涨薪幅度普遍在20%-30%左右。而在ESG招聘市场,跳槽可以带来40%-50%的涨薪,甚至更高。

“从个人职业发展来看的话,我认为ESG行业是一个好选择。”老粥不止一次在自己的播客《Miss Learning Curve》中鲜明表达这一观点。不过她告诉36碳,想抓住这个风口去转行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还没看到这个机会;即使看到了,面对新兴行业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很难选择迈出*步。

受政策监管驱动和资本市场牵引,国内ESG的职场需求方主要来自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和咨询机构这三类。从地域上看,根据猎聘今年3月发布的ESG人才报告,目前上海是ESG岗位需求*的城市,位列二三名的分别是北京和深圳。

听说,你们ESG总监年薪850万元?

图源:猎聘人才官公众号。数据来源:猎聘大数据研究院

站在行业金字塔尖的从业者的确能拿到百万年薪。他们的大致画像是:名校毕业,工作5年-8年,环境类工科专业背景+MBA学位,有世界500强头部企业ESG任职经历,具备ESG项目实践经验,或兼具金融业或咨询业工作经验。

曝出的高薪招聘给ESG行业带来一波热度和连锁反应,相关培训市场顺势渐起,市面上充斥着五花八门的ESG培训班和证书。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36碳,市面上的培训考证班水平参差不齐,“一言难尽”,一些培训内容与实际业务需求存在脱节——有的培训班招生时主打某些国际机构出具的证书,相应的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与国内岗位需求不相符。这类证书不具有含金量,业内认可度不高,无法在求职市场赢得竞争力,就是利用信息差圈钱的手段。

当下人们大多听说过ESG,但共识仅停在浅层。ESG在公众面前始终蒙着一层轻薄的面纱,隐约看得到它的轮廓,却看不到细节血肉。

艰难的从业者:在成本与赚钱的夹缝中生存

李森在2019年进入ESG行业,目前供职于国内一家上市公司。他在与业务部门沟通合作时感受到,如果一个ESG项目能赚钱,提升利润,推动起来会特别容易。

但反之:“如果想和业务方一起做个减碳项目或环保包装,就很难获得支持,推不下去。”他告诉36碳。

ESG不仅不赚钱,前期还要大量投钱。大多从业者都因此遭遇过阻碍。

一年多前,环境工程专业出身的于佳入职某快消品外企的ESG与可持续团队。她的工作任务之一,是要评估供应商的环境管理项目。

但在工厂现场,于佳经常遇到来自供应商的挑战——在推动一个零碳项目时,对方认为安装新设备需要大量前期投入,可降解材质会增加很多运营成本,ROI很低。于佳只能告诉对方,这样做有利于品牌宣传,年轻人愿意买单,能带来潜在的收益增长。

做ESG的底层逻辑不是追求短期的商业利益,这是它眼下难以推动落地的原因。

于佳的应对经验是“站在别人的角度帮他理解问题”。她向供应商讲清楚这样做可以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对方就会配合执行。“大家不会跟钱过不去,如果真的能看到经济收益,会配合的。”于佳总结道。

李森也总结了类似的方法论: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去沟通,才能说服对方。要么能省钱,要么能赚钱——这是获得其他业务部门支持,争取资源的最有效方式。

在推进一个再生资源回收工厂项目时,试点工厂的“代价”是要换掉自己一直合作的废弃物处理供应商,重新建立一个回收可再生的链路。李森告诉试点工厂这样做可以提升品牌价值,才说服对方加入。

图片来源:IC photo

从业者们逐渐意识到,要更深入地理解ESG的职业功能和角色,厘清自我定位和预期。

具备17年ESG相关从业经验的陈德亮,目前任职某新能源公司,在谈及定位话题时,陈德亮抛出了一个颇具现实意义色彩的结论:在企业内做ESG的从业人员要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这是一个支持性部门。

在陈德亮看来,做ESG虽然在公司层面具有战略性地位,但并不代表它能直接创造价值。ESG工作要服务和促进公司的主营业务发展,帮助公司降本增效。“指标不能一下子定得太重,否则业务部门承受不住,他们的关注点不在这。”

李森如今更多是在思考,当企业的ESG部门发展到一定阶段,如何去创造更大的价值,尤其是商业价值,实现转化——ESG不能只是一件花钱的事。

把自己的屁股坐在别人的位置上,也是于佳在推动ESG项目时谨记的。于佳所在的快消品企业要对供应商进行碳核算,需要拿到对方在生产过程的能耗数据,但在供应商看来,一旦采购部门拿到这些数据,可能会计算出自己的成本,在今后的竞标中存在压价的可能性。

明白了对方的顾虑后,于佳会向对方解释清楚,公司有碳核算的第三方平台,供应商直接跟第三方平台对接,采购部门看不到供应商的数据。

现阶段的ESG尚是一个新鲜事物,无论圈内还是圈外,都需要一个加深理解和逐步接受的过程。即便ESG行业处在需求上升期,从业者也会经历漫长的,甚至陡峭的爬坡。

他们正试图在短期商业利益与长期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让ESG成为那块诱人的蛋糕。

转型未知数:归零的资源、留不住的高管

ESG职业化在国内还处在早期阶段,从业者的职业发展缺乏可以参考的成熟经验。36碳通过与从业者交流可以发现,他们的职业转型路径有两类大方向。

*类是选择工作内容相通的职位,例如同样是做咨询,但在不同行业间横跳。这类转型虽然看上去工作跨度不大,但也无法直接平移经验,需要一段融入新业务的磨合期。

2022年,工作近十年的Frank从一家国际性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咨询公司离开,加入某“红圈”律师事务所做ESG咨询和法律服务。

Frank需要适应新的工作节奏。他以前的咨询工作涉及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保验收、排污许可证申领、交易并购中的尽职调查、管理体系搭建等。如今进入法律行业做ESG咨询服务,同样涉及股权投资和交易并购的ESG尽职调查,这部分工作与他过往的职业经验重合度高,经验可以复用,而环境权益、数据安全、用工合规等议题则更贴近法律行业的业务特色,需要强化认知和团队配合。

跨行的ESG职业转型,关键是把原来的职业经验和新行业特色相结合——这甚至是一个资源重建的过程。

有之前做ESG环境咨询的从业者转行去了“地产五大行”,转向为建筑地产行业的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他需要重新建立对地产行业的认知,去学习什么是建筑物技术评估、建筑节能、绿建认证。原来积累的稳定客户资源和认可度也成为过去,要开拓新的地产界客户并赢得信任。“只懂咨询不懂建筑和地产的话,客户会怀疑你的专业能力,不会买账。”

第二类从业者拥有更光鲜的职业跃升——跳槽甲方大公司担任高管,甚至真的拿到百万年薪。但这类“外来者”很难在大公司内部推动ESG项目落地。

从去年至今,一家互联网大厂为了招到一个合适的ESG高管,连续试用了两三个人。有业内人士告诉36碳,这些人的履历和经验处于行业一流水平,但进入大厂后也难以适应,短时间内相继离职。

对于这部分“空降者”来说,协调好公司内部关系是一项难度巨大的工作。ESG工作内容牵扯范围广,但大企业内部的利害关系盘根错节,难以撬动。即便公司从外面挖来ESG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处理不好的话无法推动项目落地,会陷入夹缝境地。

一位从业者在看到公司ESG高管在内部的艰难处境后,给36碳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预测:“我就看他什么时候走。”

正因如此,很多企业在选择ESG管理人员的时候尤为慎重。包括一些互联网公司在内,很多企业并没有专设主理ESG的高管或VP,多由一个公司高层兼职负责ESG。

“我几乎没看到哪家公司专门单独设一个高管来做ESG。”在国内某上市公司任ESG职位的李森观察,企业内部对ESG管理层的设置,大部分都是主管公共事务的副总裁兼职来做,少部分公司会专门设置一个首席可持续发展官(CSO)。“但这只是一个title而已。”

“做伟大的事情,开始都是孤单的”

ESG的火热,在36碳接触到的不少从业者看来只是虚有其表——大多人对ESG这三个字母代表什么都一知半解。

“你这是‘出柜’了吗?”同事对于佳抛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她一时愣住了。

随后她反应过来,同事是看到她在T恤上佩戴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徽章,五颜六色的小色块让对方误以为那是彩虹旗的标志。尴尬之余,于佳更觉得沮丧。公司已经对员工进行过很多有关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宣传和培训活动,但同事的认知水平还是引发了误会。

听说,你们ESG总监年薪850万元?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图源网络

更多的挫败感来自具体业务中。在一次采购过程中,一位业务部门的同事问她:“我们要采购的能源设备属于碳排放范围1还是范围2?”(注:碳排放的三个范围分别是范围1:自身的直接排放;范围2:所使用能源的间接排放;范围3:其他间接排放)

“我们每年都会给业务部门做培训,即使我加入公司时间不长,也已经做了两场培训,课程还有录播。”于佳说到这里很无奈,“我会告诉不同的业务方,他们需要考量的范围具体是什么,可有人连半小时的培训都不愿意听,才会问一些初级问题。”

和供应商打交道也是如此。“我要反复不断地去纠正别人的一些错误观点。”例如生物可降解缠绕膜不会让货物受损,玻璃瓶包装回收不仅环保,还能提升产品定位。“供应商要做碳核算的原因,我说了不止百八十遍,面对不同的相关方都在说同一套内容。”

老粥也有同样的挫败感。她感觉很多人就是跟她对着干,对方也不觉得自己是错的。在对方眼中,老粥的工作是“砸人饭碗”,因为她会阻止银行对一些项目注资,这会让一些人失去工作。

一些人不相信ESG真的能带来价值,觉得做ESG会动到他们的利益蛋糕。老粥向36碳举了一个例子,她的工作是对投资项目进行气候风险管理,美国部分地区经常遇到飓风,带来停电断电会导致项目停产。老粥需要提前评估和测试飓风会给投资项目带来的潜在风险。

每次飓风过去之后,都会增加她的工作难度。理论上这应该有利于老粥推动工作,因为遇到灾害时,人们才更意识到需要评估风险——这是典型的ESG命题。

但问题在于,这种风险带来的损失很难被证实和量化。每当发生大型自然灾害,如果通报损失不大,很多人会把这些信息发给她,并问:“我们还有必要做ESG吗?你看这么大的风刚刮过去,也没多大的损失。”

“很多从事ESG行业人可能都在想,我们这么早就跳上了这条船,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机会,但不知道那个未来什么时候到来。”老粥对36碳说。

李森在工作中也经常会有沮丧感,每天都带着一种要解决困难的心态去上班。他曾经和一个同行共同推动一个ESG项目,效果不是很理想。两个人在聊天的时候,对方的一句话安慰了他,让他一直记到现在:“很多伟大的事情,一开始做的时候都是很孤单的。”

从业者经历沮丧的反面,ESG行业对人才的新需求还在大量释放。从猎聘公开的数据看,2022年万人以上规模企业的ESG人才需求较上年增长近4%,机构倾向成立ESG团队推动绿色转型。据媒体报道,截至4月30日,2023年以来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再创新高,达到近1700家。

政策端和资本市场也在加紧推动。继今年3月国资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正在研究推动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到2023年全部实现ESG信息的披露,根据中国证券报最新消息,沪深交易所正在结合我国国情和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这意味着ESG将和营收、利润一样,成为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的重要指标。

监管、企业、个体,越来越多的角色已然意识到ESG的重要性,至于具体怎么做,大家仍在摸索着趟过一条礁石遍布的河。

(应访谈对象要求,本文中李森、于佳、Frank、老粥为化名)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3000亿「暴富神话」,结束了

    3000亿「暴富神话」,结束了,从规模增速来看,海外市场仍是电子烟企业可以竞逐的蓝海,一些中国品牌也在寻求新的机会,不过随着全球对于电子烟管理政策趋严,无论向内还是向外,这类特殊消费品要想获得有序发展,还需要供需各方共同去遵守规范。

    创投 2023年5月29日
  • 美团的业绩股价缘何背离

    前几日,市场上出现传闻称抖音在和阿里谈收购饿了么,目前已经到了谈价格阶段,收购价格大概在70多亿美元——整件事传的有鼻子有眼。美团的股价几乎是应声下跌,12月19日当天跌幅达到5.39%,倘若把时间线再拉长一些,美团近一月的股价已下跌约32%,近一年的股价也已下跌超过56%,距离2021年的历史高位

    2023年12月29日 创投
  • 没有EUV光刻机,也造不了5nm、3nm,国产芯片如何突破?

    潮流如暗流,迅猛而至,行业龙头也被冲击的手忙脚乱。当半导体加工的制程微缩游戏走到尽头,先进封装,逐渐成为芯片行业的胜负手。01 潮流如暗流:黄教主上阵催单,台积电慌忙扩产年初,任谁也料想不到,今年的半导体产业会如此的冰火两重天。在今年整个芯片行业由于去库存满目哀鸿遍野之际,英伟达的AI芯片却一颗难求

    创投 2023年9月18日
  • 卖房留学,回国返贫,海归就业废物面临信仰崩塌

    卖房留学,回国返贫,海归就业废物面临信仰崩塌,往左走,不甘心躺平,当一个社会主义的螺丝钉。向右行,没胆量孤注一掷,放弃不了还算舒适的生活。

    创投 2023年5月25日
  • 网红入职大厂,结局大多不自如

    多年之后,王自如一定会后悔接受了这次采访,正如后悔当年和罗永浩面对面公开辩论一样。和老罗的那次辩论,等于是以王自如自身的窘迫衬托了老罗的犀利形象。而这一次的采访,主持人的提问几乎是零杀伤力,但奈何王自如太过于夸张的表达欲,愣是凭一己之力进一步拉低了个人形象。《新周刊》甚至撰文发问:(王自如)是本来就

    创投 2023年11月16日
  • 一波操作下,医药一哥醒了

    巨轮转向,固然艰难。距离“医药一哥”恒瑞医药首次出现业绩下滑已经过去了两年有余,公司仅仅用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就扭转了业绩的颓势;同时一系列内部结构改革、孙飘扬总重新出山、出海策略转变的操作,令市场剔除了“恒瑞垂暮”的印象,过往的阴霾一扫而空。从种种迹象表明,大行业背景、公司整体趋势正在往积极的方向

    创投 2023年11月7日
  • 贵州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招GP

    关于公开遴选贵州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首批子基金管理机构的公告为贯彻落实《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动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23〕11号)精神,加快推进贵安新区产业发展,贵州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以下简称科创城产业基金)拟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遴选子基金管理机

    2024年1月26日
  • 13薪和年终奖的区别 如果你不了解应该看一看

    现在很多的职场人对于十三薪以及年终奖都是非常看重的,那么到底13薪和年终奖有没有区别呢?按照相关的规定是不是每家公司都应该发放年终奖和13薪呢?接下来的内容就要和朋友们聊一下这个不…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同比上升6.26%,康师傅控股2022全年收益787.17亿人民币,健康经营成就可持续、高质量发展_行业动态

    刚刚,康师傅控股(00322)发布2022年度财报,全年实现收入787.17亿人民币,同比上升6.26%。康师傅方便面业务营收296.34亿…” />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2023年3月27日
  • 小红书也要去餐饮业搞钱?

    小红书也要去餐饮业搞钱?,亲自下场招揽餐饮商家、达人,团购业务落子上海、广州两城,看上餐饮生意的小红书,能引发多大的水花?

    2023年5月17日 创投
  • 为什么要搞副业 当然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很多人在正经的工作之余都会想办法再给自己找一个副业,当然也有人对这种情况非常的不理解,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搞副业呢?以下内容就是一些关于这个话题的分析! 最简单的一个重要原因,大…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温州兄妹28岁南下东莞创业,三年赚了35亿

    温州兄妹28岁南下东莞创业,三年赚了35亿,如今,王彩晓身价已超过10亿,哥哥身价也过2亿元。温州人善于经商的性格在王彩晓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除了把自己的亲哥拉入公司,王彩晓还安排了自己的两个姐姐王彩芬、王彩平担任公司采购总监和行政专员。

    创投 2023年6月13日
  • 美敦力、雅培、波科去年这个赛道营收100亿美元

    一年躺赚100多亿美元,心律管理市场有多香?据动脉网了解,这个超100亿美元的赛道,目前主要被三大跨国械企瓜分。其中,美敦力占据心律管理市场大头,2022年在该细分市场取得57.83亿美元营收;雅培与波士顿科学不相上下,2022年分别斩获21.19亿美元、21亿美元营收。三巨头在心律管理板块的营收合

    2023年10月23日 创投
  • 美图创造力大会议程曝光:将发布2023年度AI设计实践报告_行业动态

    2023美图创造力大会将于12月5日正式开启。在大会前夕,美图公司放出最后一张预热海报同时也是大会议程。据海报信息,定于12月5日启动的美图创造力大会议程非常丰富,美图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吴欣鸿将在开场宣布重要事项,大会上还将发布《2023年度AI设计实践报告》、美图AI视觉大模型MiracleVi

    创投 2023年12月4日
  • 小米、华为、海尔竞争中,全屋智能「崛起」2023

    小米、华为、海尔竞争中,全屋智能「崛起」2023,智能家居进入下半场,互联网大厂凭借着自身的流量红利收割了一部分市场份额;家电企业在向家装企业转型的过程中,也有其自带的流量优势和渠道优势;通信厂商借着“链接”优势,三大阵营在智能家居行业都各占鳌头。

    创投 2023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