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思维(上)—钱生钱

挣钱,对有些人来说很费力,可能很辛苦,而且很可能几十年后,仍戴着穷人的帽子。而另一些人,就算躺着啥也不干,也能大把的挣钱,甚至就算突然变成穷光蛋,他们也可以重新崛起,继续过上躺着挣钱的日子。那种让人羡慕到流口水、嫉妒到牙痒痒的致富经,一直是

挣钱,对有些人来说很费力,可能很辛苦,而且很可能几十年后,仍戴着穷人的帽子。而另一些人,就算躺着啥也不干,也能大把的挣钱,甚至就算突然变成穷光蛋,他们也可以重新崛起,继续过上躺着挣钱的日子。那种让人羡慕到流口水、嫉妒到牙痒痒的致富经,一直是很多人求而不得的秘密。无论看多少书、上多少学、干活多卖力,都无法抓到致富的核心

挣钱,概括的来看,大致分两种:一种是以自己的劳动力、知识、技能等为本钱去打工挣钱。另一种是以已有的钱为本钱,用钱去生钱。个人拥有的劳动力是有限的,工资的变化也不会太夸张,而钱生钱却取决于本钱的多少,本钱越多收入越大。有钱的大老板基本不是作死的在前线加班拼命,而是站在千万人的背后,悠闲的把握着资本运作的方向盘。

以下内容将从普通人省钱的效用,到原始资本的积累,再从老板的视角,看影响钱生钱的主要因素,最后,再探讨老板们的内功:见识与格局。看看他们超越寻常人的视野和远见是怎么形成的,及其对挣钱大业的影响。看完如果你对富人思维还不清楚,那就用口水淹死我~

蓄水池

收支控制是持续挣钱的关键。小时候做过水池蓄水的算术题,其道理很简单:水池有两个水管,一个一直进水,另一个一直出水,如果两个水管一样大,则水池里的水量不会变化;如果要想把水池装满水,要么减小出水管的大小,要么增加进水管的大小。存钱就像是给水池蓄水一样,工资收入是进水,每月的花销是出水

有一位日本姑娘,靠省吃俭用,以低于平均收入的工资,在33岁时成功退休,靠买的三栋楼收租过日子!她18岁开始工作,在27岁时拿出积蓄买了第一栋楼,花了约63万人民币,买完楼光收租入账就有4800人民币,但她仍省吃俭用继续上班;29岁时买了第二栋楼约114万人民币,这时光收租的收入就有1万4千人民币了,但她还是没停下,仍继续上班;到她33岁时,买了第三栋楼,价值约171万人民币,这时光收租的收入就有2万人民币了,这时她辞职了,收着租去做她喜欢的事情了。(当然,日本和中国的房地产行情不一样,她在日本的经济情况,可能和在中国有几栋楼的包租婆有很大区别,举她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节俭与存钱的关系)

这个日本小姐姐的故事,是日本综艺节目《幸せ!ボンビーガール(幸福!贫穷女孩)》所报道的励志故事。故事里,她只是拿普通工资的打工妹,攒钱全靠她坚定的大毅力,硬生生把花销降到极低,就像是把水池的出水控制到极小。在存够钱买完楼后,楼房每月收的租金,就像是新增加了一根进水管;在出水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进水就加快了水池蓄水速度。她多年来多次增加进水管,并坚定的保持出水不变,水池里的水增加得是越来越快,最后过上她想要的生活,也是在意料之中了。

不管你挣钱能力怎么样,如果想要存钱,首先就是懂得控制出水,不然可能永远无法把水池装满!像每个月挣多少花多少的“月光族”,要想存钱的话,就得另想其他办法了。水池要蓄水,要么减小出水,要么增大进水。“月光族”的出水管不能减小,那就只能增大进水管了。

增大进水,在现有工作上提升收入,大致有这几种:

  • 找兼职,利用下班或周末的空闲去挣钱。
  • 在工作的专业上继续深入,继续在专业上学习、研究,做专家型人才。
  • 找个更挣钱的工作,学习新工作所需技能,然后跳槽。

做兼职是把休息时间去换钱,减少了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机会,有些杀鸡取卵的意思,就不说了。下面看一个专家人才的故事:

20世纪初,高速发展的福特公司,车间里很重要的一台电机出了毛病,每分钟都会损失大量金钱,请了许多专家都找不到问题,急忙找人把斯坦门茨请来。 斯坦门茨仔细检查三天,在电机某处用粉笔画了一条线,工作人员在这个位置按他说的修理,故障果然立马被排除了!事后经理问斯坦门茨要多少酬金,他说:“不多,只需要1万美元。”这要价在当时是普通职员100多年收入总和!他解释道: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9999美元。经理看后不仅照价付酬,还重金聘用了斯坦门茨。

在斯坦门茨的故事里,清晰的表明专家型人才有多金贵,电机停止运行一分钟,对公司来说都是巨大损失,但这故障只有斯坦门茨能排除。在机器坏了的时候,他就像公司通往挣钱路上唯一的桥梁,要想保障机器长期的正常运行,让公司能够不停的生产挣钱,公司就需要这样的专业人才。这故事只是说明专业人才的重要性,现实中公司挣钱需要各种专业的人才,能把专业技能提升到担当公司栋梁时,所获得的待遇或收入也必然不会差。古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中国“打工女皇”吴士宏,初中毕业的她做了几年护士,由于不满足于这个职业,通过自学各种所需的技能,从最基层员工开始,在32岁时做到了世界500强IBM的分公司总经理。16岁初中毕业后她由于一些原因,做起了护士,在20岁的时候想到:“我现在才20岁,难道我这一辈子,就要交给这个毫无生气甚至满足不了温饱的职业?”,想往高处走,光有这初中文凭肯定是不行的,于是她在一年半里,对着一台收音机,学完了许国璋英语三年的课程,并通过了高等教育自学英语考试。刚好IBM公司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并开始对外招聘,经过多轮测试,终于杀到最后一轮,主考官突然问她:“你会不会打字?”她下意识的回答道:“会!”主考官说一星期后再来考打字。面试一结束,她就飞奔出去,到处找亲友借钱买了打字机,一个星期没日没夜地练习。一星期后,她奇迹般的达到打字的要求,成功入职IBM。入职后她没停下脚步,反而每天还会多花6小时在工作和学习上,除了正常工作,就是和销售员、客户打交道,研究如何做业务。半年后,她在同一批聘用者中,第一个做了业务代表。她继续保持这种节奏,在接下来的5年中,历任大客户销售代表、销售经理、IBM华南地区市场经理,1995年出任IBM华南分公司总经理,并由此开始为业界所瞩目。后来她出任过多家公司高管,还有公司曾出价1亿年薪邀请她加入。

“打工女皇”最初的工作是护士,她“心高气傲”的觉得这个职业毫无生气,甚至满足不了她的温饱,决定换个高薪职业,于是拼命的学英语;也不知道她当时从什么渠道,了解到学好英语就能换个更挣钱的工作,也许她一开始的目的就是外资企业吧。学好英语过后,并没有让她直接进入IBM工作,这故事里很经典的一段就是她原本并不会打字,但由于岗位的需要,她在一周的时间里疯狂学习,最后满足了任职要求,这是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动力,有这股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劲儿,在入职后每天还多拿出6小时总结学习,能快速的升职也不意外了。她曾说过:人生没有不可能。是啊,在她的这股狠劲儿面前,哪儿还有什么不可能啊!

有人可能会说了:这“打工女皇”和日本小姐姐都是大毅力之人,动力非常人所及。确实,她俩的毅力是非同寻常,但这故事只是想指出两个方向,日本小姐姐是把毅力用到节俭的方向上,控制自身的消费来存钱,是缩小出水管。“打工女皇”是去找收入高的工作,并把毅力用到提升自己上,让自己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从而提升自己的收入,是属于增大进水管。一般人可能没那么大的动力,但存钱就这两条路,至于能跑多远、到达哪里,还得看个人的动力。

钱如何生钱

前面都是说做员工,怎么靠劳动力挣钱的;下面来看看老板们,是如何用钱来挣钱的。个人的劳动力是固定的,可以说是有限的资本,而老板的钱是可变化的,资本不像劳动力一样受限,可以说是无限的资本,这是老板和员工最大的区别。先看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故事:

春天,农民将种子播撒在土地里,经过辛勤劳作,施肥、浇水、除草等,精心照料。秋天,地里的种子就长成了金黄的苞米,农民把这些苞米收割回家,留下够吃一年的粮食和明年的种子,其他的可以拿去换些东西。如果收成不好,或是种的地不够多,就算勒紧裤腰带,也要省出明年的种子,不然后年的日子会更难。

春天播入种子,是投入;秋天收获粮食,是回报。投入和回报的过程经济学上叫投资,投资的核心是,不要只关注到眼前的利益,要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盈亏效益。农民在秋天投入的种子,不能立马看到回报,需要辛苦劳作很长时间,到秋天时才能收到回报。那时才能计算从春天到秋天,整个投资周期中,投入与回报的收益。

相对的,也不是所有的投资都是好的,如果对投资方的向不控制,稀里糊涂的见啥投啥,可能到头来却是没啥收获。在一次投资后,需要等到一定时间过后,才会获得收获,这是一个投资周期。穷人的资本通常比较少,就像在有上千万本书的图书馆,如果每本书都投入一两分钟,只粗略的翻看几页,等到辛苦翻阅半辈子,可能也不会有什么收获。投资是需要根据自身资本的,进行有方向的投入,让资本在适当周期内把利益最大化。投资是根据自身条件,计算在一段时间内,每种投资的回报收益,从而选择出相对最合适的生意,投资依赖于长远的眼光及视野。没有计算或看不清回报的投资,也可以说是赌,是在拿资本玩赌博游戏。

一些人对往外拿出的钱特别敏感,在笔者周围,有些上年纪的人就是这样,他们把钱拽得很死,平时很节俭,舍不得花钱,基本没有做投资的行为。在他们眼里,往外拿钱就等于是花钱。他们喜欢通过劳动来挣钱,会觉得更踏实,兜里有钱也会让他们心安。种地在他们眼里,也许就只是一门“祖传的手艺”,从没深究过其中原理。记得电影《1942》里有一个地主老财,在由于灾难落魄到一无分文时,仍自信的对他的长工说:“我知道怎么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不出十年,你大爷我还是东家。”长工却说道:“东家,到时候我还给你当长工。”

长工和地主同样都一穷二百,为啥地主就那么自信还能做东家,而长工还是当长工?在各种经商故事里,像地主这样落魄后,又一步步爬起来的例子很多,他们好像真的掌握:从穷人变成富人的方法

投资在蓄水池故事里,就像把出水管流出的水,暂时接到某个看不见的盆里,经过一段时间,这盆里的水会生仔儿,水变得比之前更多后,再倒入水池里。这和花销不一样,花销是从流出的水就直接没了,不会再倒回水池。在日本小姐姐的故事里,她把攒的钱用来买楼,楼将来又能以差不多的价格卖掉,就像把水池里的一部分水变成了冰,这些冰仍然在水池里,需要的时候又可以再变成水。买的楼可以收租金,额外增加了她的收入,在买了三栋楼后,收的租金就比她工资还高一倍,完全可以回家躺着挣钱了。

赚钱是老板的本职工作,如果说收支控制是老板的基本功,那投资就是老板的武功招式了。成功的投资是让回报的钱比投入的多,如果回报的比投入的还少,那就是失败的投资了。

堆雪球是把很多小坨的雪加起来,变成大雪球,做的是加法。滚雪球是把雪球黏到的雪,变成雪球的一部分,让雪球变大一点点,继续去黏更多的雪,在一次又一次的滚动中,雪球就会越来越大。

小鸡长大了生鸡蛋,需要把刚生出的蛋,又立马投入去孵小鸡,新孵小鸡才会长大又去生蛋,这样才能形成不断的循环。需要注意的是公鸡是不会生蛋的,如果鸡蛋孵出了公鸡,就不能继续循环了。

滚雪球的专业术语叫复利,复利需要在收到回报后,又全部作为资本进行投入,这样资本才会呈滚动式的增长,是投资的循环滚动,也可以叫做滚动式投资

在古代印度有一个国王,他拥有难以计数的财富。某天,一位老人带着自己发明的国际象棋来朝见。国王对这新奇的玩意非常喜欢,并感到非常满足。对老人说:“你给了我无穷的乐趣。为了奖赏你,你可以从我这儿得到你所要的任何东西”。老人的要求是:国际象棋盘有64个格子,请您在第一格里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第四格放8粒,以此类推,每个格的米粒数是前一格的2倍。国王哈哈大笑,爽快地答应了老人这个要求。然而,国王最终发现,按照与老人的约定,全印度的米加起来,竟然连棋盘一小半格子数目都不够,棋盘上的米一共需要放约1844亿亿粒。

棋盘上米粒的故事,就是经典的复利算法。如果投资回报率是100%,等于是投入1元就可以赚1元;用复利投资方式,初次投入1块钱,在投资10次后总额是1000,投资20次后总额是100万,投资30次后总额是10亿。现实生活中,投资回报率是很难有这么高的,这里只是想说明复利和加法的区别。滚动式投资,需要把收到的回报作为资本,继续拿去做投资。投资等于是推迟了享受的时间,好不容易堆起来的雪球,可以立刻用来享受消费掉,也可以暂时不享受,而是推动这个雪球,让它滚到足够大之后,再考虑享受和消费。

富人思维(上)—钱生钱

收入的差异

财富累积上,工资是做的加法,财富总和是每个月的工资相加;而滚动投资却不一样,财富做的是复利计算,随着滚动投资的次数增多,资本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滚动投资这个财富快速增长的过程,在《富爸爸穷爸爸》也叫财富快车道。

日本小姐姐在投资买房前,她每月投入的自己的劳动力,回报是月结的工资,她上一个月拿到的工资,并不会增加这个月将要投入的劳动力,就是说她的投入一直没变,所以回报也没变化,工资只是在银行做加法,她投入劳动力工作一年,存款就是12个月的工资相加。

投资,是让钱生钱,把你投入的钱,变成更多的钱收获回来。滚动式投资,是加速钱生钱的方式,让钱的增加方式呈翻滚式增长。

最近碰巧看到一部纪录片,正是讲述富翁如何从穷人再次翻身。笔者在书籍、电影里,从没见过如此完整的致富实战,既然碰到了,也省得四处寻找例子了,后面就直接拿这片子举例。纪录片的真实性先不说,就他从穷光蛋到大老板的过程,在所处的多种位置做出的不同决策,都是有参考价值的。

《富豪谷底求翻身》讲述了美国亿万富豪史登斯,曾做的一个挣钱挑战。要求他在三个月时间内,从零开始挣到一百万美元;而在三个月后,他新创建的项目被估值75万美元,差点完成了目标。在挑战开始的时候,在人生地不熟的小城市里,只给了他100美元作为几天内的生活费,以及一部电话和一辆代步的破皮卡。在前13天,由于没钱租房住,他只能睡汽车、吃泡面、在超市蹭热水、蹭洗手间洗漱等方式省钱。同时在网上搜索各种兼职信息,只要是给钱的他就干,从做临时工、打扫卫生,到买卖气球、帽子等小商品,和靠运气捡破轮胎卖等,赚取生活费、租房的房租,以及后续投资的本钱。第13天,以之前挣的钱作为本钱,开始做汽车倒卖的生意。第20天,他把所有的钱拿来当本钱,作为买房的首付,贷款买下一栋破旧的二手房屋,再申请了房屋装修贷款,来雇人对破旧的房屋做翻修,翻修好后再重新卖出。并且,他还兼顾他的下一步投资的前期工作:连锁烧烤店的团队组建,及品牌建设。从此基本摆脱靠干活挣钱,开始转入老板的角色。第62天,翻新装修的房屋终于卖了出去,他立马将所挣的所有钱作为本钱,全部投入到新项目里,让这个快要渴死的项目运转起来。到第90天时,他做的项目经过专家评估,达到75万美元的估值。

在挑战期间,他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本来打算在第一周内赚够三个月的房租和生活费,但却惨烈的失败了,甚至第8天还生病了,将辛苦攒的400多美元花掉大半去看病。在前期寻找项目时,准备的项目是做酿酒公司,在花了1000美元咨询律师时才发现,光申请执照就需要90天,不得不放弃。在房屋翻修时才发现地板有大量霉菌,不得已找请专人做清理,额外增加了5000美元成本。由于翻修施工延期,比预计时间慢了12天,在后面卖房子时,只能把房子以现金交易的方式,用比预期便宜至少1万美元的价格,卖给另一个房屋二道贩子,以节省正常交易时需要的10天手续时间。在租门店时,已经和房东谈妥条件,但11天后房东却反悔不租了,又再次寻找新门店,导致开业时间比计划的晚了至少15天,门店到最后一天才正式开业。

时间只有三个月,普通老百姓三个月能做什么?史登斯在这段时间内从一穷二百开始,逐步累积资本,并一次次的让资本像雪球一样滚动,最后成功完成了新公司的创建。时间毕竟太短,他必须像走钢丝一样把握时间,几乎每次投资都完全依赖上次投资的回报,这是滚动投资的风险,只要其中有一项投资失败,百万美元的计划链条就会断掉,他也曾在节目中多次提到,如果能给他更多时间,相信他完全可以把每步走得更稳,必然能完成百万美元的目标。

史登斯在整个90天过程中,都没有看到他有大的消费,这是他对开支的控制。特别是在最初期,全靠睡汽车、吃泡面省钱,后来有钱了过后才去租房,甚至还在节目中表明,作为富豪时的他,那是有豪车又有游艇,但在这次挑战节目里,他不得不控制自己的花费。他对于花销的节制,也是随着身家在变,当他身家越多,在不影响到投资节奏的情况下,对花销的节制也在变松。日本小姐姐的省钱则不同,她是十几年如一日,几乎一直保持最低花费。

史登斯在前13天的收入是做的加法,临时工的收入 + 打扫卫生的收入 + 卖轮胎。后面的倒卖汽车、翻修房屋等,做的属于滚动式投资,所以收入也是复利式计算的。第一次投资时他共有794美元,实际投入的本钱是700美元,有94美元没有被投入,回报了3900美元;第二次投资时共有3956美元,实际投入1500美元,回报了7900美元;第三次投资时共有9041美元,实际投入7700美元,回报是20100美元;第四次是几乎投入全部钱,回报是75万估值的企业。总共做了四次投资,只有第二次实际投入低了点。

他每次在收到回报过后,又会立刻把回报的钱加上所有现金,一起作为本钱,继续投入到下次投资,这是属于复利投资,钱的增长也是做复利计算,而不是做加法。他是尽量把拥有的每块钱,都当作种子去做投资,而不是安静的躺在钱包里。日本小姐姐在投资买了一栋楼后,收的租金和她的工资,都是暂时放银行存起来,等攒够买一栋楼所需要的钱后,才取出来做买楼的投资。在买第二栋楼之前,收到的那些租金以及工资,她没有拿这些钱去做投资,让这些钱生出更多的钱,而是放银行让这些钱闲着,这是他们两人对待钱的差异。

以攒工资的方式存钱,做的是加法,虽然挣钱的速度没有投资快,但也基本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已有的存款不会增加,或减少下个月收入,对未来的收入无任何影响。如果是做投资的话,用本钱去做的投资,收获的时候可能会赚钱,或是亏钱,严重的可能一把亏光,一下回到解放前。两种方式各有各的好,完全让钱闲着有点浪费,但步步都有亏光的风险也太闹心,把两种方式合理的平衡一下最好。

史登斯最后终于成功组建了一个团队,在组建团队时确实很辛苦,但团队正常运作后,他就是躺着挣钱了,有一整个团队的人替他挣钱。全球富豪排行榜上的那些亿万富翁,如果单靠他们本人正常劳动,那些财富估计需要他干几千、上万年。他们都是聘请几十万、几百万人来干活,再适当的分配员工的利益,从而完成巨量的财富累积

在早几十年的时候,拥有大批土地的地主,通常会雇佣长工来替自己种地。但一个人的劳动力毕竟有限,所以地多的地主就需要雇佣很多长工。在所有土地都有长工种的情况下,如果地主还想赚得更多,要么就减少长工人数,让每个长工干更多的活,或者是降低每个长工的报酬;长工如果既想不干更多活,又想得到更高报酬,那只能减少地主的利益。

地主的模式和公司有点像,地主模式里,地主与长工有直接的利益冲突,长工报酬高则地主的收入就会减少。公司和地主模式很像,要想提高收入,在不降低员工报酬的情况下,除了扩大公司规模,还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提高收入。公司可以购买高效率的工具,或是帮助员工成长等,来提升员工的生产效率。比如给员工配备大型收割机,让员工的效率翻一百倍,一个人的效率能抵以前的一百个人的收割劳动,提升效率带来的额外收益,老板和员工可以快乐的一起瓜分,让雇佣双方都能获益。双方的利益分配,曾一直是雇佣关系中最主要的矛盾。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