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高校行政后,我的「神仙工作」滤镜碎了

今年3月,入职南方某公办高校行政岗位2年的YY向领导提出了离职。高校行政,包括面向老师的科研处、工会、人事、财务、后勤等岗位,也包括面对学生的教务、就业处、学工、图书馆等工作,是在一所高校中负责后勤行政的工作人员的统称。当一个应届毕业生拥有了在高校“做老师”的头衔,*会在亲朋好友间收获一众羡慕的感叹

今年3月,入职南方某公办高校行政岗位2年的YY向领导提出了离职。

高校行政,包括面向老师的科研处、工会、人事、财务、后勤等岗位,也包括面对学生的教务、就业处、学工、图书馆等工作,是在一所高校中负责后勤行政的工作人员的统称。

当一个应届毕业生拥有了在高校“做老师”的头衔,*会在亲朋好友间收获一众羡慕的感叹。毕竟在大家的眼里,高校行政几乎是“清闲高薪”的代名词。

但只有高校行政人员知道这份“神仙工作”的另一面。YY拥有研究生学历,身处一线省会城市,却只能拿4000元的固定工资。工作内容技术含量不高,但需要根据领导、学生的需求随叫随到。相比被称为“高校老师”,YY觉得自己的工作和打杂、保安没什么两样。

但无论她再怎么解释,换来的都只有“你已经很好了”的劝诫。“毕竟,没有人会相信一个正在做所谓‘神仙工作’的人对工作的不满。”YY说。

01、入职高校行政,“神仙工作”滤镜碎了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择业的求稳心态正在逐年提升,高校、国企等代表“稳定”的岗位是毕业生的*。

就业市场的岗位有限,而每年的高校毕业生还在不断增加,于是求职者们也有了自己的考量。考公考编竞争极度激烈,国企校招的要求也相对较高,相比之下,高校行政就像是一个性价比最高的选择:有着如同国企、编制一般的稳定和体面,准入条件却相对简单得多。

入职后既不用离开高校的象牙塔,还能成为学弟学妹口中的“老师”,于是,高校行政开始成为许多应届毕业生的择业*。

2022年12月,研究生毕业于英国某QS前100院校的小路终于找到了一份高校行政的工作。大学阶段,小路对就业并不担心,直到求职时她才发现自己作为文科生的选择十分有限。

她尝试过文化艺术机构的相关工作,但发现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而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口工作一般分布在政府部门,如果不想进入体制内,只能完全抛下曾经的学业,选择最容易被替代的边缘职能岗位。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直接找一毕业就可以舒舒服服‘养老’的工作?”在她的印象中,高校的行政老师每天朝九晚五,钱多事少。只是入职招生办后,小路发现自己“顶着老师的头衔,干着销售的活,领着文员的工资”。

岗位不但没有寒暑假,加班也是家常便饭,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需要到外地出差,每天身上背负的KPI更是让她焦虑不已。

小路的情况并不是个例。预期与实际的不适配,是不少应届生入职高校行政后遇到的最主要问题。

此前,YY对高校行政的认知完全来自于家人和老师:“他们告诉我高校行政高薪,说出去也体面,很适合女孩子。”当时正在准备考研二战的YY恰好对于未来并无规划,糊里糊涂地便入了职,职位是实验室助理,没有编制。

但事实上,入职前所承诺的高薪、福利都属于编制内的员工,YY作为编外人员,只能拿*档的工资。岗位主要负责实验室和仓库的管理,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开、关教室大门,整理仓库,帮着学生和老师们登记领取物资,很少用到自己理工科专业的知识。

入职高校行政后,我的「神仙工作」滤镜碎了

YY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收发快递。(图/受访者供图)

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编制内的同事会理所当然地给YY派活,但工作一整天,YY也难得和办公室的同事聊上一句话。“我就像大厂里的外包员工,永远处在鄙视链的*端,工作都是我的,但却从来不会被平等地看待。

看着另一位编外同事为了领导一句“明年可以优先入编”的口头承诺而苦熬七年,YY萌生了离开的想法。

“为了一个遥远的不确定性,我需要继续在目前的岗位和工作环境中打杂至少5年,这真的值得吗?”

02、高校行政,文科硕士的“体面”出路?

自从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普及化后,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已经不再意味着在就业市场上的*优势。而在这场竞争之中,人文学科的毕业生面对的竞争环境更为严峻。

根据智联招聘的数据,2023届高校毕业生中,人文学科毕业生中仅有41.3%获得offer,在所有专业中占比*。

入职高校行政后,我的「神仙工作」滤镜碎了

人文学科的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相对较高。(图/智联招聘《2023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在“北大文科博士求职多次被拒”“985哲学硕士失业被迫送外卖”等话题频繁登上热搜的当下,“文科生难就业”似乎已经成为了公认的事实,也让找到工作的文科生们在职业规划时慎之又慎。

小路办公室中的同事几乎都是从英国、中国香港读研回国的文科应届生,而大家在毕业时都免不了一番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的纠结。

怀抱着大展拳脚的梦从世界前列的学校毕业,工作却完全不需要自己研究生时学到的知识,而是要求熟练掌握自己上学时最不愿意参与的“人情世故”,小路总觉得自己的学历有些被浪费了。

但她也清楚地知道,这已经是自己海投简历后能找到的*的工作。近年来,高校行政招聘的学历要求也在不断变高,不少高校招聘的人事代理的行政岗位都要求博士毕业,甚至会对求职者的年龄和毕业院校档次作相应要求。

在从10年前就开始在某985高校做行政的谷雨看来,如今大家对高校行政岗位的激烈竞争是不值当的。

当初谷雨毕业参加工作时,入职高校并不是热门选择,不少人愿意创业或者加入创业公司。谷雨由于就读的是小众文科专业,就业面非常窄,且自己对社交、人际都不敏感,“那时就觉得安安稳稳地做个基层工作人员也蛮好”。

但十年的行政经验告诉谷雨,大家评价行政“清闲、稳定”的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工作旱涝保收是真的,但工资确实不高;大家看到一些行政人员脸难看、办事慢是真的,但我们每天在与学校各部门的沟通中如履薄冰,焦虑、抑郁的患病率很高也是事实。”

胜任这份工作所需要掌握的实际技能不算难,但作为服务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岗位,对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却很高,对个人能力的提升也只能算是见仁见智。

向上发展的通道也不算清晰:“一方面是编制内的同事关系相对固定,位置很有限,而且职场关系也是盘根错节。”并非每一个行政人员都能遇到良好的工作环境。

再者,尽管高校行政是女性占*多数的岗位,但由于管理层已有的、级别越高男性越多的性别结构,女性在向上提升的路径中并不占优势。

虽然总有人能充分利用平台资源为自己创出一片天地,但更多的人也容易被“温水煮青蛙”。

但现实是,这份个体差异性极大的工作,却拥有着意想不到的竞争难度:“一个劳务派遣的岗位,有100多人投递,简历全都优秀得让人害怕。这和我十年前入职时相比,简直无法想象。”谷雨感叹道。

03、围城内外

在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入职高校行政的年轻人开始对这份工作“祛魅”,吐槽这份工作没有成长、让人身心疲倦,但仍有不少人锲而不舍地想要走进这座“围城”,一窥城中的风景。

离职5年后重新回到南方某高校任职行政的Christina认为,年轻人对高校行政工作的喜恶,往往会经历一个“高峰—低谷—高峰”的过程。

Christina用“失而复得”形容自己的工作:起初,Christina也对行政工作期待满满,工作一段时间后开始厌倦。但当她换到体制外工作后,她才发现自己的不适感并不来源于工作本身,而是因为对工作的预期出现了问题。

“如果高校行政是年轻人的*、二份工作,不喜欢是比较正常的。”Christina认为,“那时真是没有吃过苦,觉得工作一定是要100%满意的。”

但亲身经历告诉她,高校行政已经是在打工人满意度序列中排名很靠前的工作了。于是去年年底,她又考入了同一所高校,重新成为了行政人员。

Christina也投过一些企业工作,但作为有孩子有家庭、年龄超过30岁的女性,自己的可选范围实在不大。“大多数人都是很平凡的,我现在的工作能让我充分肯定自己的价值,这就足够了。”

几位受访者都表示,虽然同为“高校行政”,但每个高校、每个岗位,甚至同一个学校的不同部门工作环境都有巨大的个体差异。正因如此,有人将高校行政当作“避风港”,也有人日夜期盼着早些逃离。

从一份工作中离职并不是大事,但从高校离开所代表的“跳出确定性”的意义,总会微妙地影响着人们衡量利弊的过程。

谷雨和小路都不喜欢现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重复的工作内容,也曾动过离开的念头,但总是无法最终做出决定。毕竟面对不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的工作带来的心理安全感是极为难得的。

提出离职后,YY也受到了激烈的反对,春节期间YY首次提出离职时,家里人甚至拒绝和她交流。在体制内工作了一辈子的家人认为,这是“会毁了她一辈子”的事情。

领导为了挽留她,也描摹了一个“理想的未来”:如果熬进编制内,下半辈子都会有清闲舒适的生活,可以“挑选一个好老公”,也会有很多时间照顾家庭。

但YY并不看好这样的未来,充满诱惑性的舒适工作状态或许是真实的,家人领导希望她生活幸福也没有错。“但如果我被认可是因为有一份清闲的工作,而不是因为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目标,那我的价值就是虚假的。”

即便决意离开,YY也没有对自己毕业时的选择感到后悔。“读研究生的时候,只有看到成绩出来的瞬间是开心的,成为高校行政也是一样。”YY想,未来进入企业后或许会后悔,但起码经过这两年的打磨,自己还是更清楚地知道了“围城里的风景”。

“我很相信这句话:不要美化一条自己没有走过的路。”YY说,“但同时,我想我们都不应该完全拒绝走上这条路。”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女凝VS男凝:「细狗」成为让男人破防的武器

    女凝VS男凝:「细狗」成为让男人破防的武器,在视觉偏差下,造成一种近乎“巨物恐惧症”的诡异审美。女性都想拥有盈盈一握的窄腰,男性都想变成比太平洋还宽的巨人。这样的保守性别叙事,无疑也在加重“白瘦幼”的审美癖好。

    创投 2023年5月31日
  • 亚投行概念股(亚投行带来新机遇)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 璞跃中国“2023全球开放式创新论坛”在沪成功举办_行业动态

    2023年是开放式创新概念提出20周年。20年来,开放式创新作为一种开放、协作和共享为核心的创新模式,打破传统组织边界,促进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近日,由璞跃中国、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发起的2023全球开放式创新论坛在沪举行。论坛汇聚投资机构、使领馆

    2023年12月18日 创投
  • 娃哈哈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去世,享年79岁

    2月25日,据娃哈哈官方微博消息,娃哈哈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代表大会代表,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

    2024年2月25日
  • 造车江湖,风云再起

    节后两个交易日,华为概念撑起了A股的脊梁。一个是以赛力斯为主导的汽车产业链,一个是华为mate 60为主导的手机产业链。今天的A股涨幅榜上,几乎是以华为相关概念唯吾独尊,贡献了最多的涨停板和最多的主力资金流入。另一边,今天中字头意外集体暴跌,多只头部基建股甚至早盘跌停,拖累大量其他板块下行,给了市场

    创投 2023年10月11日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第二批子基金落地,子基金总规模近100亿

    据四川新闻网消息,由四川发展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发引导基金”)作为管理人、重庆渝富基金作为执行事务合伙人管理的总规模100亿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简称“成渝双城基金”)第二批子基金于日前成功落地。本次落地4支子基金,规模为34.39亿元,连同第 一批落地的子基

    2023年12月27日
  • 认准差异化赛道欧暇·地中海酒店投资人的生意经_行业动态

    作为房地产行业资深从业人员,吴钦彬于2021年转战酒店业,首次酒店投资便选择了欧暇·地中海酒店。谈及与欧暇·地中海酒店的合作,吴钦彬将其归结…” />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创投 2023年4月18日
  • 黄金周劝退了多少「国庆逃兵」?

    8天的中秋国庆黄金周结束,国内旅游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新供给。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8天假期国内旅游出游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较2019年增长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9.5%、较2019年增长1.5%。“双节”期间,北京、重庆、成都

    创投 2023年10月7日
  • 财报里的猫狗拼:拼多多怎样反超阿里

    国内电商圈,很久没有这么受关注了。11月28日晚,中国两大电商巨头阿里和拼多多,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事件的源头是,拼多多公布了一份不错的季度财报,随即股价上涨18%,市值达1847亿美元,与阿里的美股市值只差百亿美元左右。11月29日美股开盘,拼多多股价再涨,市值短暂超越阿里巴巴,成为美股市值*中概

    2023年11月30日 创投
  • 路线之争,比亚迪完胜华为?

    路线之争,比亚迪完胜华为?,消费者们追求个性选择,一定是在对新能源汽车被广泛接受和认可之后的事情。到那时,宁德时代和华为的模式还会重新崛起。就像美国和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早期,福特、大众几乎一家独大,而到市场成熟阶段,百舸争流、万象竞逐的局面也会到来。

    2023年4月7日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

    投资界(ID:pedaily2012)消息,9月7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正式印发。自2023年9月17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财政出资设立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策性基金,其宗旨是以财政资金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和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紧紧围绕促进

    创投 2023年9月8日
  • 东方甄选自营品店铺为何被突然停业

    东方甄选自营品店铺为何被突然停业,7月5日,东方甄选在自家APP上首次开通直播功能。当时,就有市场观点将此解读为脱离抖音。

    2023年7月29日
  • 医保谈判新政发布,创新药的「紧箍咒」松了

    医保谈判新政发布,创新药的「紧箍咒」松了,医保谈判正在向着更加宽松的方向调整,医保国谈砍价明显变得温和,具体细则也在逐渐修正的更加科学和合理。医保从来不是要打击创新药的发展,而是在探索鼓励真正创新的路径。

    2023年7月5日
  • 两万五一台的VisionPro,能给苹果一个支点吗?

    过去一段时间,你很难不注意到苹果头显Vision Pro的消息。自从1月19日开放预售以来,全世界已经有无数的科技博主、媒体和爱好者自发的选择购买Vision Pro:开启预售不到五分钟,服务器被挤爆。国内许多同行们甚至选择专门飞往美国,只为了更早的体验到这台行业最强的头显产品。这种*的盛况很容易让

    2024年2月4日
  •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大航海」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大航海」,中国互联网企业必须清醒地看到,“出海”是战略必选项,困难不能成为动摇出海心志的“绊脚石”,而是磨砺出海能力的“试金石”,只有坚定战略迎风弄潮,才能持续成长。

    2023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