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一家停产的新能源汽车出现了

商界导读:高合汽车翻身的窗口期最多三个月。2024年,*家停产的新能源汽车出现了。2月18日,财联社发文,称高合汽车宣布即日起停工停产6个月。根据界面新闻报道,高合汽车对员工的工资待遇做了具体安排,即2月18日之前的工资照常发放,拖欠的1月工资将在2月底补发;3月15日之前还留在公司的员工,仅发放基

商界导读:高合汽车翻身的窗口期最多三个月。

2024年,*家停产的新能源汽车出现了。

2月18日,财联社发文,称高合汽车宣布即日起停工停产6个月

根据界面新闻报道,高合汽车对员工的工资待遇做了具体安排,即2月18日之前的工资照常发放,拖欠的1月工资将在2月底补发;3月15日之前还留在公司的员工,仅发放基本工资;3月15日后员工发放上海基本工资2690元。

华中地区一家高合汽车体验店内,在售三款车型,现车仅有试驾车与展车售卖,销售人员表示,“还在正常上班。工资确实是拖了,1月工资要月底才发。”

汽车市场每年都有“末位淘汰”,这是一个趋势。

“毕竟车企比较多,只要企业的资金越来越困难,那它就会慢慢出局。”

1

停产危机,早有征兆

去年下半年,高合汽车就已危机初显。

2023年10月,高合汽车就被曝出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达到20%,个别部门裁员比例甚至达到50%。

当时高合汽车表示,公司业务结构调整,部分岗位功能进行合并、重组、新建,再加上绩效末位淘汰,出现人员流动,都是常规管理工作。同时,大量岗位正在持续招聘,各项业务都在正常推进。

今年1月2日,高合汽车传出所有工作暂停的消息。

有博主晒出一张CHH论坛截图,图片内容显示, “高合所有工作暂停,包括停止发货、停止新项目开发,做好起诉准备工作”。

之后,又曝出在春节前夕的高合汽车内部大会上,宣布将工资缓发、年终奖取消、拖欠报销款3个月时间等情况,并建议员工自行寻找出路。

此次,高合没有再次辟谣,而是称确有其事。

事实上,不好过的不只高合,目前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都处于紧张状态。

就在去年,雷丁汽车、爱驰汽车等新能源车企深陷经营泥潭,最终黯然离场;爆出欠薪、停产消息的威马汽车也在生死线徘徊。

新年伊始,行业“价格战”猛烈开打。据《中国商报》,目前已有零跑、吉利银河、阿维塔、理想、特斯拉、比亚迪、五菱、深蓝等近20家新能源汽车品牌推出降价促销活动。

行业竞争不断升级,车企分化愈发明显。

2

梦碎高端市场

高合母公司华人运通成立于2017年。

作为华人运通旗下的豪华智能纯电汽车品牌,高合于2019年7月31日正式发布,其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丁磊曾任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汽集团副总裁。

1963年出生的丁磊毕业于复旦大学原子核工程专业。自2005年1月起,丁磊担任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在他任职上海通用总经理的六年间,上海通用的年产销量突破百万辆,并四度夺得国内乘用车企业*。

在多个公开场合,丁磊给人的印象是意气风发,自信满满,与人交流愿谈“大”、不愿谈“小”。他很少提及高合的新车投产、销量目标、团队等细节,但对日本车企的精益生产、燃油车到电动汽车的巨大鸿沟、数字化技术,以及华人运通在智能汽车、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方面与一些地方政府的合作和示范项目等话题滔滔不绝。

高合“很像”丁磊,成立之初,高合的目标就是60万-80万元的高端豪华市场。

5年下来,不算计划在2025年*季度投产并交付的高合HiPhi A,高合汽车目前共有高合HiPhi X、高合HiPhi Z和高合HiPhi Y三款车在售,售价区间分别为57万至80万元、51万至63万元和33.9万至45.9万元。

从市场来看,豪华车市场终究是小众市场。

蔚来*款车型ES8起售价44.8万元,第二款车型ES6售价为35.8万元;小鹏*款车型G3起售价为22.78万元;理想*款车型理想ONE售价为34.98万元。即便是同样定位高端的蔚来和理想,*款车型定价也没有过于离谱,小鹏更是以中端市场作为切入点。

市场用钱投票,销量证明了高合的高端路线并没有跑通。

2021年,高合汽车销量为4237辆;2022年为4520辆;推出HiPhi Y的2023年,高合全年销量为8681辆。

HiPhi Y上市以前,没人会把高合与“性价比”联系起来,销量压力之下,2023年7月,高合推出HiPhi Y,将价格下探至35万元区间,但是在这个赛道,HiPhi Y直接对上了“蔚小理”。

HiPhi Y上市后,高合曾公布该车型2023年8-10月的交付量,分别为1021辆、1556辆、1606辆。尽管HiPhi Y的上市带动了一定的销量,但没能扭转高合在市场上的颓势。根据车主指南数据,高合汽车在2024年1月的销量仅为211辆,具体为高合HiPhi X 1月无数据、高合HiPhi Z 75辆和高合HiPhi Y 136辆。

高合希望借HiPhi Y以振销量,为后续融资铺路,但最终落了空。

3

资金枯竭,难以续航

创业之初,丁磊就曾明确表示,华人运通有来自美国的原始资本和政府投资。

天眼查显示,2021年11月,华人运通获得交通银行全资子公司交银投资50亿元战略融资。这样的融资规模,对造车这样一个“烧钱”的行业而言,明显偏少。

蔚来截至2023年9月,累计融资164亿美金,约1148亿人民币;小鹏汽车截至上市前已经经历了11轮融资,融资金额累计超过了188亿元;理想汽车上市前也经历超过10轮的融资,融资总额超过百亿元……

造车新势力亏钱不是新鲜事,只有资金持续“输血”才能维持发展。

2023年6月初,华人运通与沙特投资部签署了一项价值56亿美元的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发、制造和销售电动汽车。

“中阿合作论坛上会签署大量类似的谅解备忘录,协议并没有法律约束力,只是双方达成了初步的意向。”

这笔融资至今没有下文。

有业内人士分析,高合从一开始推出高价车型,到价格逐步下探,这一路线像是模仿特斯拉。但特斯拉的成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Model S销量不大、资金紧张的时候,有很多资本力挺马斯克,帮他渡过了这一困难时期,使其能够顺利过渡到生产Model 3、Model Y的阶段。

“这一时间段很关键,困难期要有资本帮其维持住。等爆款出来,一切就好转了”。

但高合却少了这样的强有力后盾。

一方面,高合缺少“输血者”。造车新势力发展过程中,大多会稀释初始投资者股份,防止单一股东出现问题导致资金链断裂,但华人运通却长时间依赖单一股东投资人。截至目前,华人运通大股东仍然是地产商满京华,控股比例达30%。近年房地产市场失势,满京华难以为高合提供更多资产支持。

另一方面,沙特投资部已经投资美国新势力Lucid并建立工厂,投资什么时候能够轮到高合汽车,仍然是个未知数。

注资未能到位,加剧了高合的资金链紧张状况,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2023年10月,高合被爆裁员20%,部分部门裁员甚至过半;

2023年底,部分供应商暂停对高合供货,一些中小供应商开始维权,有离职员工透露,每天早上八点半到九点半之间,高合汽车上海总部门口总有前来追款的供应商;

2月18日春节假期复工*天,高合汽车召开内部大会,宣布即日起将停工停产6个月。

4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停产停工,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断供。

一位2020年就供职于物流系统的高合汽车员工向媒体透露:从2023年10月左右开始,盐城工厂就因为部分零部件断供而产量下滑,并在12月前后劝离了一部分员工,直至今年1月进入半停工状态。

高合曾多次尝试补充流动资金。

2023年底,高合汽车分三次抵押生产设备所有权,以换取租期1年的5.85亿资金。早在2022年,华人运通也以融资租赁的方式将估值1.58亿的生产设备抵押。这些资金显然没能解决高合的燃眉之急。

但高合走至如今,仅仅是钱的问题吗?

“资金仅解近渴,产品能否走量才是关键。”

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有“每年50万辆车是盈利和亏损的分水岭”的说法。从这个角度来看,除了上岸的特斯拉、比亚迪和埃安,其它车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新能源行业观察》报道,哪吒汽车在2023年销量为12.8万辆,深蓝汽车13.7万辆,小鹏汽车14.2万辆,零跑汽车14.4万辆,蔚来16万辆,各车企距离50万辆的盈利线都尚有距离,更何况是全年销量仅为8681辆的高合。

与其它车企比较,高合汽车以高端品牌入局,产品布局由高到低,但对于高合的定位,市场并不买账。

2021年高合汽车月均销量为353辆,2022年为376辆,2023年为650辆。其中,2023年HiPhi Y为高合汽车销量最高的车型,占其总销量的63.41%。

“没有规模性的销量支撑,车企不仅难以在消费者面前树立高端品牌的产品力,也难以平衡成本。”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认为,长时间处于无法打开市场的局面,也会让企业在资本市场面前失去讲故事的能力。

同时,高合所谓的高端,并没有精准捕获消费者的需求。

以特斯拉为例,特斯拉用了17年,经过三代产品,建立了开发终端的能力、实时操作系统和芯片,因此才有了它在行业里碾压式的高门槛。通过一体化压铸技术,特斯拉简化生产工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Model Y制造成本相比之前下降了40%。

可见,车企想要长久地有一席之地,必须有自己的护城河。这也是小鹏汽车“2024年公司会新招聘约4000人以及投入同比超过40%的研发预算”、蔚来汽车“2024年新增1000座换电站、20000根充电桩”的根本所在。

反观高合,一直以来,高合汽车擅长以各种酷炫的硬件配置来体现豪华属性,比如展翼门、自定义灯光系统、前排三连屏互动娱乐系统等,但钱堆出来的壁垒不是真正的门槛,高合汽车缺乏自研核心部件,豪华质感要通过供应商赋能实现。

除此之外,高合还出现过“贴牌音响”等闹剧,不仅让已有用户失望,还折损了高合定位高端的品牌价值。

近年来,冲刺高端市场的品牌不计其数,包括比亚迪、广汽、长城等,但相比于传统品牌“小号”,单打独斗也让高合汽车面临更大挑战。

“高合汽车只做高端,不利于抵御风浪。”

资深汽车分析师钟师表示,如果背靠“大树”乘凉还可以,但没有依靠突围就比较困难。

当前,行业的一大共识是,中国车市已经进入淘汰赛。

就在传出高合停工停产的当天,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一份内部信中提到,2024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年,也就是淘汰赛的*年。

2月22日晚,高合宣布停产后,丁磊首次现身上海总部。在与员工的内部会议中,丁磊向员工道歉,称自己用老一套的经营策略打不过互联网。他表示,高合汽车翻身的窗口期最多三个月,他会积极争取

只不过,高合汽车在这片“血海”里,还能争取到机会吗?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医美合规观察|医美产业迎来强监管,如何提升产业合规化水平?_行业动态

    近日,北京某医疗美容机构因对其经营历史、专利技术、荣誉成就、医师职称以及患者病例数量等五项内容进行虚假宣传或误导性宣传,被当地市场监管局罚款…” />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2023年7月7日
  • 普方生物卖了130亿:身后VC都赚钱了

    中国生物医药一笔标杆性并购诞生。投资界获悉,4月3日下午,Genmab与普方生物(ProfoundBio)共同宣布,Genmab将以全现金交易收购普方生物,交易金额18亿美元(约130亿人民币)。如无意外,这将是今年中国医药公司被收购的最大一笔交易。2019年成立于苏州,普方生物由赵柏腾、韩泰熙、尚

    2024年4月4日
  • 钨铱电子完成千万级Pre-A轮融资,煜华资本领投

    投资界(ID:pedaily2012)2月5日消息,近日,国内半导体热沉材料散热方案领域的先锋——钨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钨铱电子”),完成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煜华资本作为老股东继续领投,携手臻合创投共同参与,融资金额千万级别。所得资金将注入新品研发提速与产能扩张两大核心板块,助力钨

    2025年2月5日
  • 00后股民首次体会到「东升西落」

    “怎么就这么沉不住气呢,明明再多拿几天就回本了。”盯着已清仓证券页面上刺眼的「-2000」总盈亏额,小羊后悔不已,恨不得穿回当时阻止自己割肉。作为还在校的00后,打从记事起,他一直接收的舆论就是,“天天保卫3000点的大A,套你没商量;一路向上的美股,闭眼买就能赚钱。”可没曾想2月份一进来就对上美股

    2025年3月25日 创投
  • 2023酒店众生:追逐变幻的需求侧

    在波澜壮阔的2023年,中国酒店业在疫情阴影的逐渐消散中迎来了转机。尽管全球经济面临压力,中国酒店市场却显示出强劲的恢复力和成长潜力。据统计,前3季度,多数酒店集团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显著增长,市场的确在回暖。这是酒店市场的整体形势。我们再来看单个地区的酒店市场,甚至来看一些具体酒店的表现时,却发现一

    2023年12月28日
  • 平安寿险理赔服务,以效率传达大爱和责任_行业动态

    “保险收费时风风火火,理赔时拖拖拉拉”“保险无用论,买保险不如存银行”“保险买再多,理赔的时候发现用不上…….”受到以上个别理赔案影响,有保险消费者产生了“不幸者偏差”。其实,这是对平安寿险理赔的误解,这些个别的理赔案例并不能代表整个行业的现状,近年来,平安人寿不断创新理赔服务模式,以实际

    2024年9月13日
  • 问了30多万人,年轻人都是怎么吃饭的?

    从“小份菜”“剩菜盲盒”的兴起,到“光盘行动”的持续火热,“节约粮食”这个朴素的观念正在重新成为时代的流行。今年5月,DT研究院联合共青团中央社会联络部、中青校媒发起“青少年节约粮食行为调查”,想要了解广大青少年们在“节约粮食”这件事上的具体认知和实际行动到底是怎样的。本次调研共收到问卷307631

    2023年9月28日 创投
  • 苹果为了AI,上了谷歌的船

    这几天,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现身上海,成了各大社交媒体的焦点事件。除了和男演员郑恺在上海外滩漫步并品尝传统上海早餐、参加苹果公司在上海的第8家直营店“Apple静安店”的揭幕仪式外,库克还接受了媒体的采访,赞扬了中国地区的苹果供应链。最受人关注的是,库克回答了记者提问的“iPhone在AI上的进

    2024年3月23日
  • 消费医疗复苏,增速最快的竟是这个赛道

    时间进入第四季度,传统的体检旺季到来。近日,以美年健康为代表的体检机构已经启动了医疗质量与安全保障行动,备战业务高峰。2023年以来,消费医疗逐步复苏。不过,结合多家上市公司(本文主要指服务端,不含上游药械)财报数据来看,复苏情况在各个细分领域之间、各家公司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体检服务在非旺季阶

    2023年10月20日 创投
  • 李明德照众生相

    天临元年(2019),让研究生写论文的脑子开了花。明德元年(2025),让所有剧组都成了资本家。而硬糖君再次误判形势,就这么个小剧组小演员争小待遇的小破事,居然能掀起泼天流量、舞动阶级大旗——对不起,有此发言,证明我也是个“共情资本家”的势利眼。起因是演员李明德在微博爆料《三人行》剧组,签约时忽悠他

    2025年1月7日 创投
  • 中国影视产业重心已彻底南移!

    又要跑江浙沪?小娱这半年好像中了“10次出差8次长三角”的魔咒,剧组探班、综艺看片的工作动线在江浙沪与北京之间反复跳转。当《新说唱》在无锡影都架起灯架时,相距不远还有《战至*4》在录制——这座太湖之滨的城市,仅5-6月就吞吐着三档S级项目,而记忆里的青岛”星光岛”自2023年起便鲜有综艺项目问津,电

    2025年6月1日 创投
  • 中电13薪怎么算的 其实企业算十三薪基本都是一个算法

    不少在中电集团工作的读者都想知道中电这家企业的十三薪都是怎么计算的,以及这家公司的话到底怎么样,接下来的这篇文章里就跟大家聊聊相关的话题! 首先要给读者们介绍一下中电集团这家公司,…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拼速度、服务、数智化,快递企业多路出击

    拼速度、服务、数智化,快递企业多路出击,时至今日,快递行业的竞争仍在继续,并且已经逐渐告别价格战,朝着高质量方向转变,在服务领域、数智化方面的不断深入。

    2023年7月6日
  • 1158万年轻人逃离大厂,涌入制造业

    “去年还是迪子,今年是爹迪。”“本硕起码211,宣讲会夸张到挤都挤不进去。”今年的招聘市场上,比亚迪以“校招一天收12万份简历”的火爆程度冲上了热搜。事实上,人气爆棚的不仅是比亚迪。社交平台“帮忙选offer”的帖子中,涌现了许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以及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的新选项,进“工

    2023年10月30日 创投
  • 华业奖GreaterChinaBusinessAwards2024-2025重磅揭晓_行业动态

    2024-2025年度 Greater China Business Awards (华业奖) 的获奖名单已正式揭晓。 在历经了数月的调研、收集提名以及数轮的投票评审,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在华业网收到的数百个企业与个人提名中,最终遴选出年度杰出管理者(Outstanding Executive o

    2025年6月9日 创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