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正在「电视剧化」,好事?坏事?

《繁花》热播,剧集“电影化”终于实现了一次全面的胜利。王家卫“下凡”拍电影,强烈风格化被圈内外津津乐道,作势要掀起电视圈的一次审美革命。随着全球流媒体发展的大趋势,国内外大导拍剧早不是新鲜事。从冯小刚到张艺谋,国内电影大导手上都握有剧集项目。剧集宣发方面,更是从六、七年前就已流行“电影感”噱头,甚至

《繁花》热播,剧集“电影化”终于实现了一次全面的胜利。王家卫“下凡”拍电影,强烈风格化被圈内外津津乐道,作势要掀起电视圈的一次审美革命。

随着全球流媒体发展的大趋势,国内外大导拍剧早不是新鲜事。从冯小刚到张艺谋,国内电影大导手上都握有剧集项目。剧集宣发方面,更是从六、七年前就已流行“电影感”噱头,甚至复刻起了电影宣发模式,把剧集搬上大银幕办线下首映。

但除了大张旗鼓的剧集“电影化”,硬糖君注意到,电影“剧集化”的趋势也不容忽视。电影、电视剧之间这种美学影响关系,不是单箭头,而是双箭头。电视剧越来越像“电影”的同时,电影也越来越像“电视剧”。

只是相比剧集“电影化”的高调行事,电影“电视剧化”则有些不露声色。或许是因为电影、电视剧之间一直存在不成文的鄙视链。说电视剧像电影是赞美,说电影像电视剧,怎么听都不像好话。

然而真实的市场又是另一回事。回顾2023年的国产电影,深具“剧集感”的电影蔚然成风且战绩赫赫。

首先是头部效应,从暑期档冠军《孤注一掷》到国庆档冠军《坚如磐石》,甚至贺岁档口碑片《三大队》《年会不能停!》等,都有很浓的“电视剧味儿”。其次是整体风向,标准的好莱坞、香港类型片不再卖座,卖座的反而是“朴素”的悬疑片《拯救嫌疑人》。

当然,硬糖君绝不是在贬低以上影片。“电视剧味儿”并非就是俗,主要是在视听语言上与电影有一定区别。比如电视剧倚重台词表达、近中景为主、景别变化小等等。

总的来说,电视剧的受众远大于电影。如果说电影越来越像电视剧,何尝不是电影在扩充受众呢?

何为“电视剧味儿”

最直观的例子是,如果让香港导演来拍《孤注一掷》这种电诈题材,一定会有很多枪战、谍战、警匪戏。总之大场面、大*一锅端,力求给观众惊险、刺激的视听体验。

但我们的内地导演申奥,却拍出了《法治进行时》般的反诈教育宣传片风格。通过受害者、警察、犯罪分子的三方视角叙述,娓娓道来一个电诈损害老百姓利益的故事。

在普遍认知里,“电视剧味儿”更多代表的是一种接地气,“土味儿”是它的平替词。但硬糖君以为,电影、电视剧就是两种不同的视听语言体系,并不存在高低级之分。而如今因为流媒体对影视行业的冲击,两种视听语言体系有逐渐“同化”的趋势。

电影、电视剧由于时长、播放介质与受众的不同,形成了两套不同的创作体系。电视剧时长更长,有时间慢慢铺垫人物与故事。但同时,因为平均到每集的预算有限,所以更依赖近中景拍摄与大量台词表达。电视剧的情节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推进,用台词将故事传达给观众。

电影则因为时长有限,更喜欢简明的台词表达,倾向于通过更丰富的视听语言、场面调度传达故事,需要调动观众主观能动性去体会完整故事,或者给观众一种*的体验感。比如电影《寂静之地》,全程没几句台词,却仍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科幻惊悚片。观众能通过它的声音、画面感受到人物的状态,并跟随人物情绪起伏,甚至全程不敢发出一丝声音。

如今这些风格区隔则不好说了。追求大场面置景、曾劝章子怡别拍电视剧的张艺谋导演,自从搭上“勤俭节约”的光线,拍起了不太贵的电影,也越来越有电视剧味儿。《狙击手》味道近于古早的央六电视电影,《坚如磐石》虽然有“霓虹灯”摄影美学加持,但叙事风格宛如影版《狂飙》。

电影《三大队》则直接像电视剧的超长片花。除了景别上以中近景多、倚重台词推动情节,它的故事体量也特别像电视剧。讲述了普通刑警十多年的追凶史,这种时间跨度很大的故事,更适合放在电视剧里娓娓道来。放在电影里,给人感觉是每个时间阶段的故事呈现,都是浅尝辄止、不够尽兴。

当然,《三大队》剧影本就是壹同买下版权一起操作的,所以是算好了用这种“不尽兴”搞剧影联动,吸引一大批电影观众去看同名电视剧。

跨年档失利的冯小刚导演,此前在宣传《非诚勿扰3》时,也曾在某个综艺里透露自己在努力跟上时代节奏,刷一刷短视频。但在他眼中,电影、电视剧还是有很大不同。

他把电影比作一个晚宴,原来谁也不认识,目的是在一个两小时的party上,给一块来参加晚宴的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观众记不住,那你就办砸了。而电视剧则像谁搬一个铺盖卷住你家里,今天你记不住,明天还有机会。

冯小刚的这种理解过时了吗?这才让他遭遇了剧影双杀?我们不好说,但也许电影的“晚宴”时代真的暂告结束了。

“电影味儿”去哪了

毫无疑问,“电影味儿”是需要资本投入的。

早年中国电影在计划体制内生产,其实无所谓大银幕效果,放小荧幕上观看并无太大差异。2000年左右,加入WTO后的中国电影产业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发展中国电影工业、做华语商业大片。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大导演相继加入大片行列,拍起了中国特色的电影大片。2002年,张艺谋拍摄的《英雄》成本高达2亿。

回到当下来看,“电影味儿”的衰落与“降本增效”的大环境密切相关。张艺谋现在拍的电影,成本可能还不如20年前。

就说这些天,春节档宣发正如火如荼,圈内议论最多的话题却是:2024年春节档没有一个大片。

从预告片看,张艺谋的《第二十条》连霓虹灯美学都没了,只剩下跟《孤注一掷》一样的纪实镜头。而《我们一起摇太阳》是“哭片圣手”韩延导演的又一部绝症爱情片。《红毯先生》是宁浩导演版的“逐梦演艺圈”,应该是部省钱的轻喜剧。相比之下,《飞驰人生2》可能还勉强算一部“大片”,至少有韩寒导演挚爱的飙车戏。

过去三四年,除了像《流浪地球》这类大IP有官方资本中影保驾护航,民营资本基本绕道大体量影片,市场兴起一堆低成本催泪片。比如光线为代表的爱情片推手,有《你的婚礼》《十年一品温如言》等;以联瑞为代表的“哭片”推手,有《我的姐姐》《人生大事》等;即使票房赚了大钱的电影老大哥博纳也异常谨慎,迟迟没有开动大项目,直到去年末才开了《红海行动2》。

当然,不是说只有*大片才叫大片。主要是现在的电影失去了大银幕性,没有丰富的视听语言与场面调度,这和资金投入是息息相关的。一个常规拍摄的镜头,和一个精心设计拍摄的镜头,肯定不是一个成本价。

从全球电影的发展来看,“电影味儿”的衰退,或许还有一个原因是“电影味儿”本身有些不合时宜了。

在流媒体、短视频的冲击下,观众的观影习惯正在被改变。同时,因为短视频电影营销的兴起,也从下游端影响到了上游端的创作,商业操盘项目会优先考虑符不符合短视频传播特性。

而且自从有了短视频,市场就像突然有了代表下沉市场的渠道和声音。粗糙、朴实、接地气的创作,正在成为一种潮流。

剧影融合是趋势吗?

硬糖君还在费劲区分电影味儿、电视剧味儿,但说不定,未来电影、电视剧几乎没什么分别。

从全球市场来看,经过流媒体对影视行业的洗牌,电影、电视剧有加速融合的趋势。以漫威宇宙为例,迪士尼在流媒体上线的剧集和电影院上映的电影,使用的是差不多的制作班底和后期*。甚至说,从故事上来讲,剧集的质量还整体优于院线。

国内三大长视频平台也一直在推“精品短剧”,参照的就是国外流媒体的大片式做网剧思路,这类“精品短剧”也确实越来越有电影味儿。同时,这些年长视频也重金吸纳不少电影导演拍剧。嗅到“电影化”商机的影视公司则积极推进“剧影联动”,拍一个故事能吃两头,既能吃到剧集市场,又能吃到电影市场,反正现在两者拍摄手法趋近。

近期上映的电影《一闪一闪亮星星》《三大队》就算是成功的剧影联动。前者是靠剧集IP效应带动了同名电影的票房,后者是靠电影的高口碑给同期播出的电视剧带来一定热度。“剧影联动”方面,目前最受关注的是王家卫的《繁花》,电视剧播得超出预期,电影版自然不缺票房。

虽然电影、电视剧形式与风格融合已然大势所趋,但对电影人来说,还需抱以审慎的态度。流媒体加速推进的融合趋势,其实是站在传统电影行业的对立面。电影创作如果失去大银幕的特性,也就失去了电影院观看的必要。

那么,电影院这种娱乐方式终将被时代抛弃,变成一种非常小众的艺术形式而存在了。就像前两年,宁浩、贾樟柯拥抱流媒体,联手去拍了徐磊导演的短片《地球最后的导演》,寓言将来电影会成为“非物质保护遗产”,电影设备与资料陈列在博物馆里供人参观。

猫眼发布的2023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报告显示,2023年的人均观影数量较之疫情前呈下降趋势,甚至不如2021年的数据。一年看三部以上电影的观众正在减少,意味着电影院正在失去它的深度影迷们。

电影正在「电视剧化」,好事?坏事?

硬糖君询问过身边的影迷朋友,去电影院观影次数下降,主要是因为两点:一是现在的窗口期变短,不用等很久就能网上看;二是全球院线电影的制作数量与质量都在下降,可选择的影片不多。

电影确实是打入了下沉市场,三四线城市节日、社交观影已成消费习惯,老影迷的复购率则在下降。摆在电影人面前的选择无非是:要么主动拥抱新风格、吸纳新受众,要么精琢电影味儿、讨好影迷级受众。就是还喜欢传统电影风格的观众们,只能且看且珍惜了。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2016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2016个体工商户消费运营所得税率表 个体工商户的消费、运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运营、承租运营所得,以及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消费运营所得均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

    2022年3月31日
  • 2023双11:头部主播正在「退烧」

    继疯狂小杨哥在直播间“吐槽”李佳琦“挟持”商家后,李佳琦还是“赢了”。虽然双11刚开始,头部主播李佳琦就因被质疑“要求品牌二选一”“签署底价协议”“涉嫌垄断”等争议频繁登上微博热搜榜;但李佳琦的直播间依然正常开播,首场直播的GMV达到了95亿元。据数据显示,2022年双11首日,李佳琦直播间的GMV

    2023年11月1日 创投
  • 蜜度:3大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即将亮相2023WAIC_行业动态

    以“智联世界 生成未来”为主题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7月6日至8日在上海举行。在此期间,蜜度将重磅推出三大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蜜巢知…” />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创投 2023年6月29日
  • 2024年,新能源汽车往哪卷?

    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极度内卷赛,会往哪卷?01新能源汽车2023年度成绩单盘点2024年的*天,新能源汽车赛道的2023年度成绩单出炉了。整体看,比亚迪一骑绝尘,广汽埃安紧随其后,新势力理想狂飙,蔚来、零跑、小鹏依次跟着跑。“带头大哥”比亚迪2023年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302.44万辆,同

    2024年1月2日
  • ChatGPT很快迎来了「禁用」

    ChatGPT很快迎来了「禁用」,OpenAI的创始人之一马斯克曾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称赞ChatGPT:“It’sanewworld.Goodbyehomework!”

    创投 2023年5月28日
  • 零食乱象:劣质低价、恶性竞争、没有创新

    零食乱象:劣质低价、恶性竞争、没有创新,对于加盟商来说,在品牌盲目扩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帮助品牌承担了高风险。

    2023年4月18日
  • 毛大庆跑进了死胡同?

    “谁跑路了?胡扯八道!”电话里,前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优客工场创始人、董事长毛大庆用不屑的语气回应外界传言。9月25日,《新零售商业评论》发文称,优客工场位于深圳万科星火区域的办公室“跑路”了:管理员在9月17日把所有租客踢出了微信群。受访租客表示,直到9月中旬万科贴出租金催缴告示,他们才知道优客工

    2023年9月28日
  • 2元面包、「穷鬼套餐」席卷年轻人

    平价消费风蔓延至烘焙界。在北京天通苑地铁口附近,打着“现烤现卖”醒目标识的2元面包店,成为新的顶流。一位附近的居民正拎起装有十余个面包的大袋子,给老板转去36元。日常被单价几十元甚至上百元面包所环绕的年轻人,更是纷纷被价格吸引上前购买。与2元面包火爆相对应的是,烘培赛道的降温。根据红餐数据,过去一年

    2024年1月8日
  • 东莞前首富选择放手

    12月初,锦龙股份公告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进展情况。公司11月初拟转让所持有的东莞证券3亿股股份(占到东莞证券总股本的20%)。但是根据公司与意向受让方接洽情况,目前拟调增转让东莞证券股份的股数变为最多6亿股。这也意味着,一直被市场视作券商影子股的锦龙股份,有可能会“清仓”所持有的东莞证券全部股份。目前

    2023年12月7日 创投
  • 内地新消费,复制到香港

    内地新消费,复制到香港,这也考验着内地餐饮进军香港以后,当新鲜劲过去,怎样长期留住消费者。

    创投 2023年7月29日
  • 政策红利,进博效应,跨境供应链下特色进口产品好又多_行业动态

    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既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关键变量,也是顺应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趋势的重要砝码。绿色低碳、区域协调发展、跨境贸易、智慧化供应链……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贸易展区,“看不见”的“黑科技”、智慧解决方案满载着各类前沿发展理念,相互融合、碰撞,成

    2023年11月9日
  • 该停止炒作减肥药了

    过去一周,减肥药让多家A股医药公司“飞上天”了。9月11日、12日常山药业股价连收两个涨停板,两内累计涨幅超过40%。同期,翰宇药业、德展健康、金凯生科、华森制药等减肥药概念股,也有5%以上的涨幅。 投资者对减肥药的热情,简直拉都拉不回来,不仅减肥药概念股整体坐上了“云霄飞车”,常山药业、华

    2023年9月18日 创投
  • 本土主题乐园梦,还能怎么做?

    本土主题乐园梦,还能怎么做?,主题乐园的建设让华谊盲目地喊出了“去单一电影化”,反过来其赖以生存的主业电影在市场的竞争浪潮中迷失了方向,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

    2023年6月16日
  • 上海新阳出资1亿元做LP

    上海新阳出资1亿元做LP,上海新阳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集成电路制造及先进封装用关键工艺材料及配套设备、环保型、功能性涂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创投 2023年8月8日
  • 离开蓝色起源,他们做了世界上第一个3D打印火箭

    离开蓝色起源,他们做了世界上第一个3D打印火箭,主打的就是一个性价比。人族一号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成功发射的几乎全3D打印的火箭。

    创投 2023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