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莱雅连弃两子

人们正在对所有“装点门面”的消费祛魅。10月19日,全球*化妆品集团欧莱雅发布三季度报,显示第三季度销售额305.7亿欧元,同比增长12.6%,在可比结构和相同汇率计算的基础上增长11.1%,略低于预期的11.5%。具体到地区营收,涵盖中国和韩国两大最受看好的消费大国的北亚市场表现最差,销售额下滑4

人们正在对所有“装点门面”的消费祛魅。

10月19日,全球*化妆品集团欧莱雅发布三季度报,显示第三季度销售额305.7亿欧元,同比增长12.6%,在可比结构和相同汇率计算的基础上增长11.1%,略低于预期的11.5%。

具体到地区营收,涵盖中国和韩国两大最受看好的消费大国的北亚市场表现最差,销售额下滑4.8%,大幅低于预期。针对北亚地区销售额多季表现不佳,欧莱雅再度把矛头指向代购业务放缓,以及海南旅游零售市场的不振。相比之下,*市场欧洲实现了755.47亿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7.6%;拉丁美洲增速最快,达到25.4%。

欧莱雅连弃两子

来源:集团财报

全球奢侈品消费放缓连带影响高端化妆品表现,第三季度欧莱雅奢侈美容部门增速垫底仅为3.2%,大众化妆品部门规模维持*,皮肤科学美容部再次成为全场焦点,28.1%的增速环比上一季度还多出1个百分点。

9月国内化妆品零售额同比仅增长1.6%,创下今年所有增长月份的*增速。随着化妆品高速发展时代正式落幕,一向擅长买买买欧莱雅也开始“弃车保帅”,重新聚焦业务。过去一个月内,欧莱雅接连“割肉”两个隶属于皮肤科学美容部门的品牌:Decleor和Sanaflore,两者均是有名的有机天然美容品牌,也都是皮肤科学美容部的一员。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欧莱雅斥资18亿人民币从资生堂手里买下两个护肤品牌,Decleor就是其中之一。Decleor主打天然萃取精油,明星产品“Aromessence”系列熏香曾号称平均每30秒就能卖出一瓶。Sanaflore2006年被欧莱雅集团收购,主打天然植物疗愈。同样主打有机美容的The Body Shop早在2017年就被欧莱雅卖给了Natura&Co,如今面临着被二次出售的命运。

对于绿色有机美容的折戟,普遍认为“兜售健康概念”是硬伤,比如曾经名噪一时的芳疗美容,有的品牌甚至将涂抹手法作为舒缓功效的一部份,被不少业内人士指缺乏事实科学证明,更像是在营销。

今年二月,欧莱雅将活性健康化妆品部更名为皮肤科学美容部门,被视为欧莱雅正式从表皮层面的健康倡导,转向护肤领域的科学探索。

“中国医美消费步入‘全龄化’时代,中国越来越多女性接受医疗美容的护理。我们不仅专注于产品自身的功效研究,更关注产品能否带来实际的临床辅助作用。”此前欧莱雅中国副总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述,就差直接没把欧莱雅划入制药赛道。

这方面,从欧莱雅最近收购和投资动作中也可见一斑。去年11月,欧莱雅集团宣布通过旗下风险投资基金BOLD收购了生物科技公司Microphyt的少数股权。上个月,BOLD又投了一家中国美容原料企业;去年欧莱雅收入麾下的美国护肤品牌Skinbetter Science是一个医用级别的护肤品,产品主要在皮肤科、整形外科和医疗美容机构等进行销售,配方均来自医药人士。

不止欧莱雅要与化妆品公司“割席”,贝泰妮董事长郭振宇也不愿承认自己做的是化妆品,多次公开表示要做“专注皮肤大健康生态的科技公司”。贝泰妮旗下的薇诺娜是国内皮肤学护肤市场市占率*的品牌,今年也出现增速放缓。

从营销角度,专业医学和高端奢侈都可以作为产品的溢价点,但不同于海外,国内对化妆品和药品之间管理十分严格的,这也是为何“药妆”概念曾被严厉禁止。

随着功效护肤、皮肤学级护肤等概念在后疫情时代走红,近几年,化妆品因使用医疗用语被罚的事件再次频频出现,连“医生站台”“医研共创”等表达也成为较为暧昧的灰色空间。前不久在小红书上闹出入医保风波的雅诗兰黛就吃过亏。

甚至就连真正的制药公司也难逃一罚。去年4月,雅漾所属的皮尔法伯(上海)化妆品贸易有限公司被罚没10万,就因为发布了一条产品“经体外及临床研究验证具有舒缓、抗炎、抗刺激的功效”的微博。

皮尔法伯集团是法国第二大私有制药企业,也是全球第二大皮肤学护肤集团。有生物制药背景人士也向36氪表示:“化妆品向医疗保健行业转变可能有害,因为在中国这是一个高度监管的行业。”

欧莱雅也并非没有意识到此中的宣传风险。除了中英文官网对医学美容部门介绍字眼不同,中文页面刻意避开所有与医药有关的字眼之外。从产品层面,CeRave适乐肤旗下医学背景更强的产品线并没有进入中国市场,Skinbetter Science曾传出要入驻天猫国际,但后来也不了了之。

前九个月,欧莱雅在中国市场增长了7.7%,对中国市场的表现,欧莱雅的用词是“复苏缓慢”但市场稳定。前不久,欧莱雅还首次设立集团副CEO职位管理中国业务,再度显示出这家全球*化妆品集团对中国市场业务本地化的重视。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央行下调准备金率是什么意思 央行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央行下调准备金率是什么意思?据悉央行下调准备金率,是央行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增加银行的信贷规模,增加市场经济的投资。 一、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蔚小理不再是兄弟:产品打架,社媒互怼

    蔚小理不再是兄弟:产品打架,社媒互怼,除了挖角导致的口水战,在产品功能和商业模式上,三个人在微博和朋友圈也并不客气。

    2023年6月1日
  • 新材料板块的优质股 都是最近机构扎堆的-财经

    最近这一段时间以来,很多机构开始扎堆唱多新材料,那么在A股新材料板块,有哪些公司算得上是新材料板块的优质股呢?这篇文章就给大家介绍几个! 奥克股份:公司主营环氧乙烷衍生新材料,公司…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15亿,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二期基金完成首关

    15亿,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二期基金完成首关,二期基金将在前期装备材料及上下游深厚积累基础上,进一步向产业链上游延伸,聚焦核心零部件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2023年8月14日
  • 10亿元,北京市门头沟区京西产业引导基金发布

    10亿元,北京市门头沟区京西产业引导基金发布,基金将重点投资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硬科技方向,基金的设立将更好地助力京西地区打造完善的硬科技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2023年5月29日
  • 射频芯片,开始洗牌

    射频芯片,开始洗牌,如今留给国产射频芯片公司只剩下两条路,一条是与其他公司联手、整合,放弃内部低端市场的竞争,才有机会挑战国际巨头。另一条路是有实力的公司应该去啃高端射频芯片这样难啃的硬骨头,在这个阶段积累、蛰伏、实现突围。

    2023年5月5日
  • 不会做榜单的车企,没有核心竞争力

    不会做榜单的车企,没有核心竞争力,车企只要把定语设置得足够巧妙,哪怕偷天换日,摩弄乾坤,只为让自己在榜单中立于不败之地。

    2023年8月14日 创投
  • PE史上最残酷血战,1000亿

    PE史上最残酷血战,1000亿,昔日日本制造业巨头——东芝近日正式决定接受“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apanIndustrialPartnersInc.(JIP)阵营提出的收购要约,此次收购估计价值约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00亿),这将是今年亚洲最大的并购交易之一,也将是日本有史以来最大的私募股权收购之一。

    创投 2023年4月4日
  • 2023年,AI芯片公司正被夺命三连问

    2023年,AI芯片公司正被夺命三连问,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存算一体玩家已然构筑了三大高墙,非技术实力雄厚,人才储备扎实者,勿进。

    2023年8月11日 创投
  • 紫金矿业做LP,出资CPE源峰

    紫金矿业做LP,出资CPE源峰,CPE源峰专注为医疗与健康、消费与互联网、科技与工业、基础设施等四大重点领域的龙头企业提供创新性的投资方案。

    创投 2023年8月3日
  • 什么是存续期 两种常用的计算方式

    存续期是描述现金支付流(如债券、抵押贷款)的主要时间特征方面优于到期期限的概念。 存续期是债券价格对利率变动敏感度的指标,亦可视为投资人收回其债券投资的资金所需时间的一个指标。 存…

    2022年1月25日
  • 让霉霉说地道中文,背后玩家7个月收入百万美元

    最近,霉霉说地道中文的视频在全网疯传。没有机械的翻译腔,霉霉用自然而地道的语气讲述自己最近的游历,甚至连嘴型都卡点对上,效果堪称绝绝子。还没有看过视频的小伙伴们,原视频奉上视频作者表示,想要做出效果这样的视频,其中有三个很重要的因素:掌握地道的口语翻译、语音克隆和替换嘴型,但没有提到具体用到的模型。

    2023年10月23日 创投
  • 临床人工智能上演「模型大逃杀」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模型有望被用于临床,包括预测白血病、中风的危险性。药物临床开发阶段,AI模型也开始试点对临床试验结果的预测以及分析。很多模型声称能够对临床结果做出预测及警示,助力临床研究和护理,但是在实际部署过程中,医生与模型的互动反而可能会造成AI性能的改变。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

    创投 2023年10月18日
  • 史上最热一年!这些「清凉产品」在海外卖爆了

    史上最热一年!这些「清凉产品」在海外卖爆了,除了电扇以外,国内的遮阳服饰、冷饮等消暑产品也被海外消费者盯上了。

    创投 2023年7月18日
  • 大众换挡,小鹏起飞

    大众换挡,小鹏起飞,作为燃油车时代的代表之一,大众开始与中国大地上轰轰烈烈的新能源化不合时宜了。痛定思痛的大众这次似乎在中国找到了新的解药。

    2023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