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赛事改变一座城,杭州的16天与99分

10月8日,杭州亚运会闭幕日。截至10月7日晚22时30分,杭州亚运会已累计产生478个小项的金牌,累计15次打破世界纪录,37次打破亚洲纪录,170次打破亚运会赛会纪录。今天上午,在亚奥理事会与杭州亚组委赛事总结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为杭州亚运会打出了“99分”的高分评

10月8日,杭州亚运会闭幕日。

截至10月7日晚22时30分,杭州亚运会已累计产生478个小项的金牌,累计15次打破世界纪录,37次打破亚洲纪录,170次打破亚运会赛会纪录。

今天上午,在亚奥理事会与杭州亚组委赛事总结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为杭州亚运会打出了“99分”的高分评价。“令人难忘,非常成功。”

事实上,从2015年9月申办成功以来,杭州的城市建设就一直在为亚运做准备。杭州也成为继1990年的北京和2010年的广州之后,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中国城市。

从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看,几乎所有国际化大都市都举办过大型会展或体育赛事。一方面,大型体育赛事能推动城市升级转型;另一方面,体育自近代以来,已经成为展现民族精神,彰显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如今,杭州已不需要用一场体育赛事来证明自己的城市实力,但在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杭州需要借一场体育盛事来推动城市的“再升级”与“再创造”。

从9月23日亚运会开幕到10月8日闭幕,16天的时间,杭州做了近8年的准备。盛事过后,杭州能留下什么?又会有带来哪些新改变?对此,近日,时代财经专访了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秘书长、研究员何文义。

何文义认为,亚运会这类大型赛事给城市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能从“软”“硬”两方面拉动城市的发展。

在何文义看来,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账需要放到一个大的时间段内去算,为亚运会投入进去的资金并不是凭空消失的,它会产生就业、税收,同时拉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而亚运会带来的对城市形象提升,新生活方的式确立等收益更是长期存在的。

何文义特别强调,亚运会筹办期间,高铁、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不完全都是为了体育赛事,因此,支出也不能完全算在其上面。

01 亚运会推动杭州“软硬”发展

时代财经:2019年,杭州提出“新制造业计划”,首次将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列为高质量发展“双引擎”。本届亚运会,杭州也一直强调将是*届“智能亚运”。大型体育赛事会对城市产业带来哪些影响?

何文义:大型赛事对于城市产业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从历史上看,国际知名城市都是需要国际性的赛事来拉动当地“软硬”两方面的发展,所谓“硬”的方面就是常讲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等物质层面的内容,如亚运会推动杭州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促进杭州体育产业的提质升级,同时拉动旅游、消费、餐饮住宿等,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软”的方面则是指精神层面的内容,如城市品牌建设和形象提升、国家和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等。

对于杭州而言,本届亚运会实际上是开发城市潜力,促进城市发展。具体而言,可能存在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促进体育主体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带动旅游等关联产业发展;三是提升服务业水平。

其实每一个申办国际性赛事的城市,基本都会提前多年去实现它需要承载赛事所需要的硬件,也需要将最新的技术应用展现出来,这会倒逼技术产业的升级。

时代财经:北京奥运会发扬了城市的志愿精神;成都大运会期间,成都市民积极“跟着大运学英语”。体育赛事是如何改变城市生活的原则?

何文义:大型赛事本身就有一个文化交流,提升承办地文化影响力的作用,能让不同地区、不同语言,乃至不同文化的人聚集到一起。此外,在举办大型赛事期间,城市对内也会进行一个市民教育,实际上就是把社会协同能力、全民建设意识、社会治理模型等进行打造或提升。

实际上,在杭州亚运会期间,社区层面就在持续宣传要为亚运会争光,杭州市民也自觉维护杭州城市形象,这实际上就相当于是一种社会协同能力的训练。而社会治理是潜移默化的,在大型赛事举办完后仍能固定下来,这会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非常有利于杭州这个城市将来的发展的。

具体来讲,杭州这座城市本身就有着非常浓厚的文化底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谚语主要讲的还是杭州的人文环境,而非当地经济发展。这届亚运会在文化上,我想应该更多的是展示美,是以体育赛事为载体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体育文化是世界通用的文化,是不同民俗、民风的人都能感受、认可的文化,杭州应该考虑怎么样将中国优秀文化、杭州特色文化与体育相融合,借助亚运会走出国门,甚至走出亚洲。

02 持续的输出才能成为体育名城

时代财经:世界游泳锦标赛(25米)是杭州乃至浙江有史以来举办的最高规格、*规模的国际单项体育赛事。杭州也曾对此表示,要紧抓亚运契机,打造体育名城,杭州还需要哪些准备?

何文义:从赛事经验来看,杭州此前没有大型赛事的举办经验确实是举办亚运会的一个短板。但杭州没有经验并不代表中国没有经验。北京、广州都举办过亚运会、北京还是少有的双奥之城,对于国际型赛事中的主要注意事项都有相关研究,杭州完全可以学习和借鉴。此外,亚运会本身也有详尽的执行手册,仅按照手册一步步落实也不会出现多大差错。

但是杭州要想成为体育名城,仅靠一场亚运会和几个标志性的体育建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持续盘活亚运会带来的各项资源,从产、城、人方面做出努力。

一方面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培养和引进赛事运营管理方面的人才资源,推动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持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并继续引进更多的高规格赛事,持续有好的体育内容才能成为体育名城。

此外,利用亚运会这一契机,总结出一套可行的、可持续的大型赛事举办流程,培养出重视体育产业、重视大型赛事举办的集体意识也尤为重要。

时代财经:亚运会曾给举办城市带来了显著变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区域赛事的影响似乎在减少。亚运会是否还能够从经济、文化各层面上带来足够的影响力?

何文义:目前,亚运会虽然受关注度确有减少,但并不意味着亚运会就无法再给城市带来新变化。

实际上,每个城市的基本情况不一样,亚运会后的影响也会不一样。而且亚运会目前也在积极转变,此次杭州亚运会新增了游戏电竞,这为未来虚拟电竞体育开展了一个新方向。

03 区域性赛事有存在的必要性

时代财经:如何看待大型赛事的经济账?

何文义:以前我们是非常渴望走出去,得到外界的认可,但今日的中国是充满自信的中国。从国际环境来讲,中国的任何事情,国际上都会有声音“评头论足”一番,我们现在可以不必要去在意别人怎么说了,杭州应该按照原有规划,享受体育赛事举办的过程。

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账需要放到一个大的时间段内去算,从“收”“支”这两条线看。

一方面,从收入角度看,尽管亚运会只有十几天,但是亚运会作为亚洲最高规格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其影响力是会持续存在的,能够进一步拉动杭州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有形收入。同时,依托亚运会所打造出的生活方式、体育文化、基础设施等都能持续发挥作用,提高市民健康健身意识,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城市文明建设,带来无形资产;

另一方面,从支出角度看,建设大型场地其实是一种投入,投入进去的资金并不是凭空消失的,它会产生就业、税收,同时拉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此外,高铁、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不完全都是为了体育赛事,因此,支出也不能完全算在体育赛事上。

当然,政府也需要加强财政管理,合理规划和使用资金,注重场馆设施的赛后可持续利用,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财政负担。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大型体育设施布局的合理性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体育场地需求大,但人均体育面积还是偏少的,而一些地方为了拉动地产,将体育赛事场馆修建的过于偏僻,体育赛事后的利用率自然就不是很高。此外,部分地方过于强调观赛性的场所,而参与式的场馆明显不足,许多场地是为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而不是为全民健身。

时代财经:职业体育日益发达的今天,区域性的赛事关注人数逐年走低,未来会有何种变化?

何文义:实际上,无论是亚运会还是奥运会,从单项比赛来说都不是最精彩的赛事。足球有世界杯、跳水有世锦赛、篮球在美国有NBA,在中国有CBA,这些职业比赛相对来说更加精彩,赛事水平也更高。在娱乐越来越多元化,娱乐需求更加个性化的情况下,奥运会、亚运会这类综合性赛事受关注减少是可以理解的。

但奥运会、亚运会这类赛事,是参与的国家与地区共同意志的体现,它是众多参与国家与地区的共同行动,从目前来看是有必要继续存在的。而次一级的全运会、省运会,受关注度更少,但赛事承担了发掘、锻炼、选拔体育人才的功能,也有一定的存在必要。

体育赛事分为两种,一种是观赏性的,一种是参与性的。观赏性赛事的观看率取决于赛事呈现的竞技水平和观众的主观意识,其中观众的主观意识是关键。一个很浅显的例子,你不懂篮球规则,哪怕出场的是技术很强的传奇球手,你也很难被吸引,但如果是自家表哥在打比赛,哪怕只是在村里打比赛,你大概了也会买票去喊加油。

所以,未来区域赛事可能会有如下变化:一是重新确定赛事定位,提升赛事专业化水平与商业价值;二是升级赛事营销策略,注重利用数媒平台,打造高粘性优质社群;三是与数字科技紧密结合,创新赛事元素,提供沉浸式体验。

此外,未来的赛事,或许可以加入竞猜的元素进去。这样一些观众即便不熟悉,也能获得赛事的参与感,将比赛看得津津有味。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百页PPT,回顾VC/PE的2023

    受复杂的外部环境影响,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延续下行态势。募资方面,新募集基金数量和总规模分别为6,980只、18,244.7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1%、15.5%;其中外币基金数量和规模仍呈紧缩态势,2023年新募集外币基金共计77只,募资规模约为1,088.70亿元人民币,同比降幅分

    2024年2月4日 创投
  • 邮政贷款需要什么条件 具有稳定的职业与收入

    邮政贷款需要什么条件?据悉邮政银行小额贷款只要申请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有稳定的职业与收入,具备还款能力,信用记录良好就可以申请。 邮政银行的小额贷款有农户联保、农户保证和商户…

    2022年1月25日
  • 电池厂的新年:停产、裁员和降价

    电池厂的牌桌上开始有人出局。“现在瑞浦兰钧、欣旺达、包括蜂巢能源都在裁员,大家对今年的预期还是很差的。”最近,一位接近蜂巢能源的动力电池行业从业者曹义(化名)向「甲子光年」吐槽。尽管每年开年都是动力电池行业的淡季,但不时传出的停产、裁员和降价消息,无法让从业者找到安全感。更让曹义感慨的是,动力电池热

    2024年2月5日
  • 大厂赶超ChatGPT

    大厂赶超ChatGPT,今年上半年正式公开宣布做大模型的企业就有近百家,其中有阿里、百度、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大厂玩家,也有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AI公司,还有其他“杂牌军”混入其中。

    2023年7月21日
  • AI暂时还没能取代人类

    自ChatGPT出现后,业界掀起了一股AIGC的热潮:在用户端,从文心一言到妙鸭相机,新的应用层出不穷,并迅速成为朋友圈爆款;在企业端,出现了大量可以辅助企业进行管理、工作的“AI+SaaS”服务项目,宣称可以替代掉大量重复性工作。一时间,AI可以取代文案、设计师、主播等职业的说法甚嚣尘上,到底哪些

    创投 2023年8月30日
  • 又一家美元VC宣布独立

    今天(9月22日),纪源资本今日宣布正式独立运营,不再使用GGV这一英文品牌。作为全球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纪源资本在中国开展投资业务已超过18年,被投企业中不乏阿里巴巴、小红书、满帮、小鹏汽车等明星独角兽公司。此次宣布独立运营,标志着纪源资本将更加专注于中国的本地化投资,也将拥有更为敏捷的决策过程,以

    2023年9月22日
  • 内容、人才、商业化,三大维度再看「综艺」价值

    内容、人才、商业化,三大维度再看「综艺」价值,内容生产仍具有不确定性、用户审美更是常变常新,如何在变化与不确定中找到确定性仍然是每位从业者所面临的难题。

    2023年6月18日
  • 西南石油大学博士创业,「劳恩普斯」完成A轮融资

    投资界(ID:pedaily2012)12月28日消息,日前,成都劳恩普斯科技有限公司(“劳恩普斯”)完成了1.5亿元A轮融资。本次融资由川发展、成都科创投旗下基金领投,苍海资本联合参与投资。劳恩普斯是一家引领非常规油气增产技术及新材料开发的创新型科技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

    2023年12月28日
  • 日行三万步,特种兵旅游为啥火了?

    日行三万步,特种兵旅游为啥火了?,过去的年轻人不想特种兵旅游吗?其实也想,要知道8、90年代,年轻人没钱,甚至还有扒火车旅游的。

    2023年7月4日 创投
  • 电视剧《激战苍穹》在闽东蕉城开拍致敬“无名英雄”蔡威_行业动态

    新华社客户端福州5月30日电(李昊)“这个英雄有一句话,‘为了明天,干吧!’他干的是为了明天,而他的明天就是我们的今天。”30日上午,著名编…” />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创投 2023年5月30日
  • 叫板OpenAI,马斯克的Grok面世

    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马斯克的xAI突然出手截胡,抢在OpenAI开发者大会前公布了自家的大模型Grok。不仅时间赶巧,Grok还不用Python,马斯克带领十几个人爆肝两个月,终于拿出了一款像样的作品。马斯克的Grok为今年注定不凡的AIGC与大模型赛道又添了一把火,事情正在变得愈发好玩了。1、关于

    创投 2023年11月7日
  • 高瓴投了她,要IPO了

    高瓴投了她,要IPO了,在创投圈,驯鹿生物留给大家的印象之一是高瓴创投成立后的第一个投资项目。而沿着这样的足迹,可以看到南京正在跑出一个医药IPO军团。

    创投 2023年5月4日
  • 重磅!兆龙移民荣获“年度综合力移民品牌”大奖!_行业动态

    12月14日,由新浪&微博教育主办的“教育的力量”2023年教育盛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新浪&微博2023教育盛典新浪&微博2023教育盛典自2008年首 次启动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16届,凭借广泛的行业覆盖力和社会影响力,此次活动邀请到了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国家教育咨

    2023年12月26日 创投
  • 谁是中国第二座「奥运之城」

    终于,要轮到上海了?有关中国第二座“奥运之城”的讨论,再起波澜。9月26日,上海副市长解冬在介绍上海推进世界著名体育城市建设有关情况时透露,上海已成功申办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比赛,并表示作为奥运会资格系列赛的承办地,2024年5月举行自由式小轮车、滑板、霹雳舞、攀岩四项运动的赛事项目。在很多人看来

    2023年9月28日
  • 减肥焦虑的年轻人:和糖尿病人抢药

    减肥焦虑的年轻人:和糖尿病人抢药,尽管社会话题离不开包容性、多样性,但身材焦虑从未停歇,这也是“减肥神针”,以及各类减肥药层出不穷的原因。

    2023年4月27日 创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