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进一步收紧的小作文又疯传,投行人士这样看

IPO与再融资放缓了吗?这是近期市场特别关注的话题。8月底,证监会明确,将充分考虑当前市场形势,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围绕合理把握IPO、再融资节奏作出安排。事实上,数据显示,今年7、8月发行节奏阶段性收紧,尤其是IPO数量有所减少。近两日,坊间又流传出大量关于IPO降速的小作文,其中主要提

IPO与再融资放缓了吗?这是近期市场特别关注的话题。

8月底,证监会明确,将充分考虑当前市场形势,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围绕合理把握IPO、再融资节奏作出安排。事实上,数据显示,今年7、8月发行节奏阶段性收紧,尤其是IPO数量有所减少。

近两日,坊间又流传出大量关于IPO降速的小作文,其中主要提到,创业板、主板关闸时间可能会一年起跳;只有确实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企业才能上科创板;创业板、主板对利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产能过剩行业、周期性强及天花板过低的行业将被创业板、主板歧视,迎来撤材料潮……

投行人士看来,监管不可能出如此细化的窗口指导。而在坊间往往一遇到监管收紧,就开始纷纷猜测。

但关于近期的IPO与再融资节奏,财联社曾发布一组数据:

首先,截至目前,2023年新受理企业IPO申请507家(含平移),IPO在审企业(含注册)684家,187家公司首发上市,276家上市公司完成再融资发行。

其次,今年1-8月,证监会核发IPO批文、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和企业首发上市数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34家、33家、34家,此外,IPO融资实现2954亿元,比2022年同期下降29%。今年前7个月上市公司再融资金额也比2022年同期减少574亿元。

第三,今年7月IP0融资额比6月减少83亿元,下降18%;8月,核发IPO批文、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和企业首发上市数量分别比7月减少4家、10家、4家,降幅均在10%以上,其中企业首次公开发行数量降幅为31%。

针对上述数据的变化,多位受访的市场人士称,自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包括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加强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对IPO节奏阶段性收紧,以及对再融资行为进行规范等政策正维持投融资两端的动态积极平衡,对促进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实质作用,市场感受明显。

说法一:投行目前普遍认为这次创业板、主板关闸时间会长于以往,时间可能一年起跳。

对此说法,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有失偏颇。“当下大环境,要呵护市场,但必然也支持企业融资需求,关闸时间这么长不符合政策导向。”华南地区某中部券商保代向记者分析。

从8月至今的过会审核结果看,并没有出现创业板、主板IPO全部被暂停的情况。8月1日至9月12日IPO共审核了40家公司,37家审核通过,1家取消审议,2家暂缓审议。具体而言,北交所审核13家获通过;沪主板审核10家获通过;创业板审核10家获通过;深主板审核4家获通过;科创板审核3家获通过。

正如政策所导向的,北交所IPO的过会数量有所增加,但结果也表明,创业板、主板IPO并未“关闸”。

说法二:科创板将更为关注“卡脖子属性”,只有具有军工航天核心技术,或在广泛民用领域确实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企业才能上科创。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要有利润。

近期科创板IPO上会数量的骤降使得这条传言似乎有模有样。但受访保代也表示,如果“卡脖子属性”如此严苛的话,那么科创板目前没有几家企业能上市。

8月至今37家IPO审核通过的公司里,仅有3家来自科创板,分别是专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合信息,围绕半导体上下游环节的艾森股份、上海合晶。3家公司除了科创属性突出之外,近三年的营收、净利润也保持连年增长。

合合信息是一家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科技企业,基于自主研发的*的智能文字识别及商业大数据核心技术,为全球C端用户和多元行业B端客户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及服务。公司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经营现金流持续增长。专利情况和研发投入也尽显企业的“含科量”。

艾森股份围绕电子电镀、光刻两个半导体制造及封装过程中的关键工艺环节,形成了电镀液及配套试剂、光刻胶及配套试剂两大产品板块布局,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元件及显示面板等行业。公司兼具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新材料的行业属性,属于科创板重点推荐的新材料领域。公司财务数据表现良好,营业收入、净利润稳定增长。

上海合晶是中国少数具备从晶体成长、衬底成型到外延生长全流程生产能力的半导体硅外延片一体化制造商,主要产品为半导体硅外延片。半导体硅片行业为国家重点鼓励、扶持的战略性新兴行业,符合产业政策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同时公司的业务经营情况、核心技术产业化情况表现良好。

反观8月科创板撤材料的2家企业树根互联和荣盛生物,两者营业收入、净利润均表现不稳定,甚至存在亏损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从科创板撤回材料的2家企业选择的上市标准都为第二套(预计市值≥10亿元,营业收入最近一年≥2亿元,最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占累计营业收入≥15%),而近期于科创板成功IPO过会的3家企业的选择都为标准一(预计市值≥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0且累计净利润≥5000万元,或者最近一年净利润>0且营业收入≥1亿元)。不难看出,净利润逐渐成为IPO考核的一大硬指标。

有中部券商投行负责人认为,仅凭研发投入是没办法看清未来成长能力的。审核标准严格一些,具备一定盈利能力再上市,在现阶段的资本市场,也是对投资者的保护。

说法三:创业板、主板更看重利润,基本行情是创业板最后一年8000万利润,主板1亿利润起跳,同时报告期三年内均盈利。此外,所处行业*天花板高,市场空间广。申报后的排队期,过会后等待挂牌期间业绩不能大幅下滑。

这一说法得到了较多受访投行人士的支持。该做法对IPO受理标准有所拔高,有一定可实施性。

净利润作为一大直观指标,IPO每每收紧之时,各板块对净利润的要求也都有相应提升。从数据来看,8月1日至9月12日,创业板撤回材料的13家企业中,7家最近一年净利润不足8000万元;10家从沪深主板撤回的企业中,4家最近一年净利润低于1亿元。

除了营收利润达标以外,行业属性也要较为出色,行业龙头企业通过率更高。大量消费型企业很少能符合“天花板高,市场空间高”这一定位,所以出现了在创业板、主板上闯关难的局面。

说法四:创业板、主板歧视产能过剩行业、周期性强及天花板过低的行业,且很快迎来撤材料潮。目前产能过剩的行业,周期性强或天花板很低的行业,除非企业利润很厚,否则难以上市。

受访的几位投行人士表示,来自产能过剩行业、周期性强及天花板过低行业的企业确实难以过会上市,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

8月至今,从主板撤回材料的10家企业中来看,有超过一半是涉及衣食住的消费型企业,分别为大洋世家、书香门地、老乡鸡、沃隆食品、鲜美来、同富股份。

但部分企业的财务数据并不差。如8月14日止步IPO的大洋世家,近三年的净利润超过亿元,2022年上半年利润就达到了2.34亿元。审核历时777天,大洋世家还是未能闯关成功。老乡鸡2019至2021年三年利润也均在1亿元这一标准之上,同样未能获批。

业内人士表示,消费型企业IPO在早前就已有限制,比如去年受到市场关注的蜜雪冰城冲击A股上市,但在全面注册制落地后并未实现平移。伴随着主板“红黄灯”行业限制政策的流传,消费型企业IPO闯关的难度越来越大。部分消费型企业选择通过港股上市,但是面临着估值缩水的风险。

不少消费型企业在主板谋求上市但频频碰壁。“质地较好的消费型企业,可以考虑北交所。”某知名律所合伙人此前向媒体表示。

记者留意到,8月北交所就有一家涉及消费类的企业成功过会——骑士乳业。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牧草、玉米和甜菜种植、奶牛集约化养殖和有机生鲜乳供销、乳制品及含乳饮料的生产与销售以及白砂糖及其副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同期,从创业板撤回的13家企业中,也有部分企业面临财务数据达标但未能成功过会的情况,

聚成科技就是其中一家。主营业务为电镀金刚石线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聚成科技最近一期净利润为2.39亿元,报告期内三年均处于盈利水平。但该行业的竞争相对激烈,有多家公司同样具有金刚线规模化生产能力、研发实力且金刚线业务营业收入占比超过 30%。招股书中也揭露了行业竞争加剧可能会给公司带来产能过剩的风险。

目前,沪深京三市的上市企业已接近5500家,有阶段性放缓的需求。某中部券商投行负责人指出,在市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监管更希望将资源用于扶持高科技和战略新兴产业。所以来自产能过剩行业、周期性强及天花板过低行业的企业难上市,也是情理之中。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为什么农村做自媒体的那么多 当然还是因为赚钱

    最近几年,短视频平台的热门,让很多人都开始尝试通过自媒体创业,那么为什么现在农村这么多做自媒体的呢?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现在人民生活的节奏很快,都是大城市的高楼和混泥土…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中国VC/PE市场最新全景图

    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延续下滑趋势,但降幅稍有收窄。募资方面,新募集基金数量和总规模分别为5,344只、13,521.5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1%、20.2%;其中外币基金数量和规模的降幅更为显著,2023年前三季度新募集外币基金共计57只,募资规模约为917.55亿元人民币,

    2023年11月17日 创投
  • 餐饮品牌放开加盟抢市场

    4月7日,和府捞面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发布文章,正式宣布开放加盟。据介绍,和府捞面的统包合作费69.8万元,包含设计、装修、标配设备。合作方式是托管式,和府捞面可以提供整店运营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经营管理支持、选址支持、市场推广支持等。加盟店铺的要求是80—100㎡,回本周期大约在12—18个月,具体看门

    2024年4月9日
  • 爱维艾夫,一个「造娃」IPO要来了

    这是一个鲜少见到的IPO。投资界-天天IPO获悉,近日,专注于辅助生殖的爱维艾夫集团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是继锦欣生殖、贝康医疗后国内又一个「造娃」IPO。成立于2006年,爱维艾夫集团专注为不孕不育患者提供ART及辅助服务,涵盖诊断、助孕及辅助治疗的全过程服务,招股书显示至今已治疗9万多名患者,见

    创投 2023年12月27日
  • 炬星科技完成亿元级人民币新一轮融资,安徽省产业转型升级基金、铜陵国控、铜陵大江公司投资

    炬星科技完成亿元级人民币新一轮融资,安徽省产业转型升级基金、铜陵国控、铜陵大江公司投资,炬星科技将在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地五万台产能级智能机器人生产基地,包括智能机器人装配中心、精密机械加工中心、智能机器人测试中心、原材料及成品仓库、工厂综合办公楼、智能配送及物料管理系统等。

    创投 2023年7月5日
  • 自然堂决定不给李佳琦打工了

    子弹飞了这么久,如今看来似乎终于有了将要落下的痕迹。从9月初,伽蓝集团将与华泰国际、瑞银就IPO进行合作的传闻,便甚嚣尘上。一个多月过去了,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给出了更为准确的消息。据悉,伽蓝集团考虑在香港IPO,拟募资不超过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6.6亿),上市最早可能于2024年进行。伽蓝集团这个

    2023年10月17日
  • 茅台干了一杯酱香咖啡,五粮液布下一个新能源大局

    当一线城市白领到八线城市的小镇青年,都在手捧“酱香科技”酿造的咖啡并狂晒朋友圈时,你不得不佩服茅台、瑞幸的爆款制造能力。一天卖出542万杯的酱香咖啡背后,一直走高端路线的“国酒”茅台为了主动营销,又一次主动放下了身段。自2021年8月从贵州省能源局长调任茅台董事长后,丁雄军掀起了对茅台年轻化、时尚化

    创投 2023年9月13日
  • 首发|20亿,上海独角兽又融资了

    刚刚,又一笔震撼融资诞生了。投资界获悉,今日(9月28日),燧原科技宣布完成D轮融资20亿元人民币,阵容豪华——由上海国际集团旗下子公司及产业基金,包括国际资管、国鑫创投、国方创新、金浦投资旗下上海金融科技基金、国和投资联合领投,腾讯、美图公司、武岳峰科创、允泰资本、弘卓资本、红点中国、广发乾和、瑞

    创投 2023年9月28日
  • RISC-V的下一个爆发点在哪里?

    开源的RISC-V已成为中国业界*的芯片架构。8月23日,2023 RISC-V中国峰会在北京召开。作为新兴架构的RISC-V,由于其开源、精简、模块化的优势,RISC-V发展蓬勃。去年年底,RISC-V国际基金会宣布,市场上已经有超过100亿颗RISC-V内核,有相关预测到2025年,RISC-V

    2023年8月28日
  • 中国企二代,盛行“花瓶式”接班

    中国企二代,盛行“花瓶式”接班,中国改革开放近40余年,这一批涌现初来的民营企业家还远没有到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因此“无班可接、无业可守”或许是二代们在一定时期内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2023年5月1日
  • 在买包和买醉之间,年轻人热衷买彩票

    在买包和买醉之间,年轻人热衷买彩票,彩票大爆发,不仅是因为消费端的需求变大,也是彩票行业积极自救的结果。

    创投 2023年6月8日
  • 我在城市给垃圾做数字化

    我在城市给垃圾做数字化,独辟蹊径、跨界融合、解决痛点是当下所有创新型企业弯道超车的不二选择。

    创投 2023年5月9日
  • 「中厂」出海新战事:换帅、收缩、改打法

    「中厂」出海新战事:换帅、收缩、改打法,无论是快手、B站,还是元气森林,出海之初,企业都充满了雄心壮志,希望上演一场史诗级远航,但海外市场无疑也面临挑战,远航未必一帆风顺。

    2023年4月10日
  • 君乐宝:乳企上市不容易

    “我代表君乐宝15000名员工郑重表态:2025年君乐宝力争销售额达到500亿元,君乐宝奶粉成为全球婴幼儿奶粉*品牌。”2022年,接受《石家庄日报》采访时,君乐宝乳业集团副总裁仲岩信誓旦旦地表示,而且还宣布正式启动IPO(首次公开募股)上市项目,争取在2025年完成上市。而今君乐宝的上市计划终于传

    创投 2024年1月8日
  • 这届CVC真刺激,段永平大徒弟做投资,连抢5个A轮

    文丨王满华 来源丨投中网(ID:China-Venture) 江湖乱了,大厂做投资不讲武德啊! 你问为啥这么说? 因为以前这些深口袋不都是给VC做LP,再请GP带着投后期…

    创投 2021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