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ense-in之殇

错失科创板和港交所后,美股市场成为阿诺医药的最后选择。现阶段,中概股在美国市场过得并不如意。此种境况下,阿诺医药能有怎样的股价表现似乎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因为能够上市已经是一种幸运。从商业模式看,阿诺医药却有创新之处,可颇为曲折的资本之路又无疑把公司的预期打得很低。阿诺医药曾试图谋划一副宏伟蓝图,但却

错失科创板和港交所后,美股市场成为阿诺医药的最后选择。

现阶段,中概股在美国市场过得并不如意。此种境况下,阿诺医药能有怎样的股价表现似乎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因为能够上市已经是一种幸运。

从商业模式看,阿诺医药却有创新之处,可颇为曲折的资本之路又无疑把公司的预期打得很低。阿诺医药曾试图谋划一副宏伟蓝图,但却明显缺乏将之落地的能力,理想与现实间的鸿沟,或许正是那些误入“歧途”的Biotech面临的*困境。

01

License-in之殇

曾几何时,License-in模式是医药公司最热衷的商业模式,再鼎医药、云顶新耀、基石药业都曾受益于这一模式。阿诺医药也是一家以License-in模式为基调的Biotech公司,只不过它错过了资本风口。

随着资本市场中,License-in模式IPO公司数量的增多,各标的间质地也出现参差不齐,进而导致这一注重资本运作的模式渐渐失去市场的青睐。自2021年9月起,科创板连续否决了两家License-in模式为主的创新药企IPO,监管趋紧的态度已经十分明朗,这也导致License-in模式登陆科创板的路几乎被堵死。

此后,全球资本市场渐入寒冬,那些曾经成功上市的License-in公司也开始遭遇“清算”,无论是再鼎医药、云顶新耀,还是基石药业、德琪医药,它们的股价均进入历史低点。一时间,“伪创新”成为了License-in模式新的代名词。

尽管License-in模式并非毫无价值,通过这一模式能够迅速缩短创新药的研发周期,降低创新药研发的风险。但“拼凑”管线上市割韭菜的做法,也确实是不少License-in公司干出来的事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阿诺医药先是放弃登陆科创板,而后又在2021年登陆港交所失利。

实际上,阿诺医药与License-in模式间是存在一定差异的。首先,阿诺医药购买的并非部分地区权益,而是全球*权益;另外,其在全球同步展开临床多中心试验,推进产品管线的全球性开发,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国际化路线。

此种改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引进管线的价值,但对于公司团队同样有较高要求的,需要对引进管线的后续研发有一定的深刻研究,如独到的临床开发计划、新适应症的选择方案、详尽的商业化策略。这些因素注定了阿诺医药的License-in模式终究存在不确定性,市场的谨慎也是可以理解的。

国内市场难以获得融资,迫使阿诺医药只能将目光放到美股市场,这背后实则充满了无奈。

02

Buparlisib定生死

License-in模式最后拼的还是钱,需要大量的资金储备去孵化管线。在资本运作层面,阿诺医药可谓资源丰富。

阿诺医药的创始人为路杨,他于2002年7月获得厦门大学生物技术学士学位,并于2012年6月获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人均”博士的国内Biotech创始人中,路杨这样的学历是较为平庸的。

但换一个视角,这位年仅44岁的创始人则有让人刮目相看的一面。路杨是一位成功的连续创业者,在医药相关行业已摸爬滚打20个年头,曾先后创办IVD诊断公司博欣生物以及多肽CDMO诺泰制药,阿诺医药是他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第三次创业。从历次创业的时间点看,路杨的每一次创业都正好踩在时代的风口上。

融资至今,阿诺医药先后获得元明资本、经纬创投、泰格医药、盈科资本、药明生物等知名机构的投资支持。IPO前,路杨直接或间接持有阿诺医药约53.61%股份,为最终实际控制人,Archer Future Limited持股17.34%、特志创投持5.87%,国投招商持4.63%,经纬中国持3.92%。

也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多的资本加入,阿诺医药才必须登陆资本市场去建立一个资本退出通道。

根据阿诺医药招股书,公司共有6种在研药物,其中包括三个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Buparlisib(AN2025),Palupiprant(AN0025)和AN4005,以及三个临床前项目AN8025、AN1025和AN9025。这条管线不论从靶点、剂型还是合作形式上,都充满着精心设计的味道。

License-in之殇

图:阿诺医药研发管线,来源:招股书

Buparlisib是阿诺医药*进入临床后期的管线,这款药物成功与否几乎决定了公司的命运。作为一款泛PI3K抑制剂,Buparlisib身上实则压力重重,因为失败在PI3K抑制剂赛道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2022年1月,吉利德PI3Kδ抑制剂Idelalisib撤出市场;Incyte的PI3Kδ抑制剂Parsaclisib取消上市申请;同年2月,拜耳自动撤回PI3K抑制剂Copanlisib在国内的上市申请。PI3K抑制剂虽然有效,但极强的副作用严重限制了药物的使用。

在阿诺医药引进Buparlisib之前,诺华曾对各种肿瘤类型的4200多名患者进行了40项临床试验,并于2016年7月被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不过这一切努力最终都因副作用而付之东流。最终,阿诺医药以“白菜价”,950万美元的首付款,7400万美元的里程碑款,拿下了这款药物的全球权益。

License-in之殇

图:Buparlisib作用机制,来源:招股书

此前的临床试验有诺华作为基础,疗效数据并没有太大的问题,阿诺医药想要成功商业化这款产品,就需要解决好副作用的问题。选择性差的泛PI3K抑制剂存在剂量依赖的毒副作用大、耐受性差等问题,并可能因此导致无法达到*用药剂量影响药效。

Buparlisib的适应症为抗PD-1/PD-L1治疗疾病进展后的复发性或转移性HNSCC(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虽然抗PD-1/L1已成为HNSCC一线治疗的主流药物,但约85%的患者在抗PD-1/L1治疗后将会发生进展。到2028年,在全球七大市场中,抗PD-1/L1治疗后进展的复发或转移性HNSCC患者预计将超过5万例。

目前阿诺医药正在全球180多个地点招募患者,以期能够利用临床数据回答市场的质疑。考虑到缺乏经注册临床研究验证的有效疗法以及抗PD-1/L1治疗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如果解决好副作用问题,Buparlisib是存在市场机会的。

截至目前,Buparlisib是全球范围内*处于III期临床试验中的泛PI3K抑制剂,阿诺医药也因此成为国内仅有的按照跨国药企标准做全球多中心 III期临床的几家药企之一。

尽管阿诺医药的其他管线也均具有First-in-class潜质,但却都处于临床早期阶段,如果“敲门砖”Buparlisib无法成功上市,那么其他管线恐怕难有后续推进的机会。

对于阿诺医药来说,目前一切的核心都在于如何将Buparlisib商业化,它既是公司的核心产品,同时也是公司License-in模式的“宣传板”。可想要成功孵化这款产品,必须建立在大规模的三期临床试验之上,而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储备,因此阿诺医药才如此急迫地想要登陆资本市场。

03

警惕First in class陷阱

医药产业景气周期中,First in class药物价值被显著放大,甚至只要是First in class的管线,即使没有上市也会获得不菲的估值。但随着资本市场热度下降,即使是已经上市的First in class管线,也可能因为冷门而被市场所看衰。

例如港股上市的华领医药和德琪医药,他们的核心产品均为License-in引进的First in class管线,并且都已经成功在国内获批上市,但因管线过于冷门而始终难以放量。这两家公司曾经也被市场有所期待,但最终却并不能为投资者创造太多实际价值。

过分高估First in class药物,这是一种典型贩卖预期的做法:乐观地说市场对药物未来充满信心,但悲观来看,这种做法会在悄然之间吹大整个产业的泡沫。当然,处于泡沫周期中的投资者是没有感觉的,只有当泡沫破裂,才会意识到原来自己曾经是那样的年轻。

回归阿诺医药层面,尽管公司聚焦First in class管线,但却依然面临如何将预期落地的课题。即使Buparlisib能够获批上市,但此前PI3K抑制剂较多的副作用历史依然会成为Buparlisib商业化的阻碍,或将需要很长的市场教育周期。

投资切忌刻舟求剑,过去的标准只能代表当时的预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随着医药产业逐渐冷却,投资者也必须开始冷静思考。First in class药物固然有很大的预期,但却需要大量的资本驱动,稍有不慎也可能会变成陷阱。对于聚焦创新的阿诺医药,投资者可以给予更多的包容,但同时却也不能仅因First in class而失去冷静。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迪马股份传闻 迪马股份是未来的牛股

    一号说:在追逐成为“黑马”的过程中,蒙眼狂奔 作为已将房地产作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也是房企东原集团的母公司迪马股份(600565.SH),前段时间公布了今年度三季报。 从三季报的数据…

  • 兔展完成超亿元D轮及D+轮融资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23日消息,据兔展获悉,此次融资是继深创投、越秀产业基金、腾讯、招商局创投、投控东海、第四范式等投资机构多轮投资后,兔展智能又完成的连续两轮融资:2022年底进行的D轮融资由润信新观象(中信建投资本旗下基金)、招商局资本、深报一本参与投资,已完成交割;202

    2023年8月23日
  • 生物医药概念股一览 多了解一下如今的热点

    现如今A股市场上生物医药相关的公司是非常的热门,那么有哪些上市公司属于这个热门的概念呢?接下来的文章就跟大家分享几家! 三圣股份:公司全资子公司三圣投资和公司控股股东潘先文、公司董…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投资餐饮,我半年亏掉50万

    有时我在想,如果用火烧50万,可以烧多少年?一天烧100块,可以烧14年,一天烧300,可以烧4年多,一天烧500,还可以烧2年多…但是我被朋友拉去投资餐饮,却仅仅半年就烧光了,辛辛苦苦干超市五年存下的50万…餐饮投资热,烧焦辛苦钱我觉得,在中国十个被朋友拉去投资做生意的,起码有九个人投资过餐饮

    创投 2023年11月20日
  • 新茶饮2023:茶底革命扯掉旧王冠

    新茶饮永不眠。喜茶和奈雪的巨头之争未休,今年又迎来了新王。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11月份国内市场上霸王茶姬以2758的门店数据超越奈雪;再放眼全球市场,刚刚在12月份开出3000家门店的霸王茶姬,甚至和喜茶也不相上下。门店数量超越喜茶的不少,但与茶百道、古茗等二线品牌不同,霸王茶姬选址在商场的占比

    创投 2023年12月15日
  • 中国AI产业地图:谁是大模型之都

    中国AI产业地图:谁是大模型之都,经济观察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在新一轮生成式AI热潮中,全国已经出现了106个大模型,其中北京的大模型公司数量和研发数量均占据“C位”,多达54个;上海在AI算力方面积累了优势;深圳、广州、杭州、成都等城市也都有多个大模型公司。

    2023年7月17日 创投
  • 这个浙江人在英伟达最失落时重仓买入,却赢得了整个未来

    这个浙江人在英伟达最失落时重仓买入,却赢得了整个未来,郑方在2016年买入英伟达股票时,其市值仅为135亿美元。仅数年,英伟达就长成为市值万亿的科技巨头。

    2023年6月16日 创投
  • 211博士去职校学厨师,年轻人重新爱上体力活

    211博士去职校学厨师,年轻人重新爱上体力活,做饭既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又能让他们在烟火气中短暂逃离脑力劳动,离生活“更近一点”。

    创投 2023年6月4日
  • 淘宝店铺补了很多单后依然没效果,快来看看你是不是忽略了这几点

    不知从何时起,补单就变成了电商卖家之间的交际语,管你新店旧店上来就先补一个周期,但是你会发现一件很悲催的事情,别人用起来很好用的方法,到你这里就失灵了。然后大家也看到过很多成功的案…

    2021年10月26日 创投
  • 氢能源概念股龙头上市公司 有技术有实力才值得投资-财经

    最近这一段时间,对于氢能源概念的追捧成了市场上大家都关注到的一件事,那么有哪些上市公司,算是氢能源概念的龙头公司呢?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介绍几家做的比较好的上市公司。 天…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返乡创业做什么项目好呢 以下几种可以重点考虑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返乡创业成了很多人的明智之选,那么现在返乡创业的话有哪些项目可以考虑呢?接下来就和各位简单的聊聊这个话题介绍几个! 首先第一个给大家推荐的就是早餐店,既然城乡…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微软的梦又碎了一个

    近日,海外有开发者发现,微软最新的Windows 11 Canary Build 25987已经开始提供两个版本的XAML shell服务,新的版本直接基于Win32+XAML,曾经被寄予厚望的UWP在新版本里已经不见踪影。图源:X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给这个早已事实上死亡的微软应用生态举办“葬礼”了,

    创投 2023年11月6日
  • 单杯30元的现制酸奶,欲做新一代“喜茶们”?

    单杯30元的现制酸奶,欲做新一代“喜茶们”?,当奶茶品牌喜茶们忙着降价和下沉,现制酸奶品牌“茉酸奶们”的定价却一家比一家高。

    创投 2023年5月15日
  • 徕芬科技:领跑行业发展,步入发展新阶段_行业动态

    近年来,徕芬科技的高速吹风机系列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广泛的影响力。该系列产品以独特的设计理念、先进的技术和时尚潮流的外观深受广大消…” />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创投 2023年8月11日
  • 华夏基金上半年净利润(中信证券:华夏基金上半年净利润10.58亿元)

    中信证券(06030.HK)公布华夏基金2022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截至2022年6月30日,华夏基金总资产人民币157.07亿元,总负债人民币44.66亿元;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6.33亿元,净利润人民币10.58亿元,综合收益总额人民币10.99亿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华夏基金母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为人民币17,401.72亿元。

    创投 2022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