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最难过的30天

碧桂园最难过的30天,对于偿付压力,碧桂园内部人士解释,受近期销售与再融资环境恶化,叠加各类资金监管的影响,公司账面可动用资金持续减少。

杨氏家族执掌的、曾经的“宇宙*房企”碧桂园,山雨欲来风满楼。

先是债券利息延期兑付,紧接着中报预亏450亿-550亿,股债双杀,然后又出现数支债券停止交易。此前已有传言,工作组进驻碧桂园,大股东计划捐赠碧桂园服务股票给设立在香港的家族基金会,杨惠妍卸任旗下公司董事长,高管频繁减持套现……关于碧桂园,关于杨氏父女的新闻消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集过。

一时间,流言蜚语不断,负面传闻层出不穷。但是相较于各种回应的“公关话术”,外界更加关心和关注的,其实是碧桂园如今的真实处境。

惨烈的地产公司大逃杀中,恒大、融创、世茂等等曾经的巨无霸,如今都已暴雷,而碧桂园此前情况相对良好,甚至和龙湖、美的置业被监管机构选定成了“示范房企”。

然而扛了两年多之后,碧桂园也走到了如今债务利息都难以支付的境地。公司自称遭遇“成立以来*的困难”,由于销售额巨幅下滑,业绩暴亏,碧桂园已经让出了*的宝座。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佬退出江湖,民营房企狂飙突进的激情岁月已经成为历史。这个黑马层出、财富神话不断的行业,其仅剩的“荣光”也基本消失殆尽。

碧桂园,这个曾经的庞然大物,在二代接班的关键节点,走到了自己的生死关口。

01

暴雷隐忧

两大“血库”,如今都已告急。

关于“碧桂园违约”的传言还在资本市场发酵。

在未能如期偿付利息,及中报预亏之后,碧桂园系股票和债券大幅下跌,如今碧桂园(HK:02007)股价已经跌破1港元,沦为“仙股”,许多债券价格都已跌破30元。如此巨大的震荡,不像是一家经营正常的企业该有的表现。

8月8日,有消息称碧桂园有两笔应在8月7日支付的美元债票息仍未支付。随即这个消息被确认属实。碧桂园回应:出现了阶段性的流动性压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碧桂园未支付的只是债券利息,并非债券到期未兑付,所以“违约暴雷”的传言并不属实。

碧桂园最难过的30天

这两支美元债应付利息分别为1050万美元、1200万美元,合计2250万美元(1.62亿元)。“幸运”的是,碧桂园还有30天的宽限期。“不幸”的是,曾经的世界*大房企、世界500强企业,年度销售额超3500亿元(权益额)的大公司,竟然被1.62亿元难住。

梳理公司现存的债券,今年的偿还利息高峰是即将到来的9-10月份,年内到期的境内债务也高达101.9亿元,对于已经捉襟见肘的碧桂园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2023年剩下的5个月,勒紧裤腰带,开源节流,筹集资金,仍然是新任领导人杨惠妍的重要工作。

对于偿付压力,碧桂园内部人士解释,受近期销售与再融资环境恶化,叠加各类资金监管的影响,公司账面可动用资金持续减少。

但这里面还要考虑汇率波动的问题,当前美元-人民币汇率已经上升到7.2的历史高位,美元强势的背景下,此前在汇率“6时代”发行的债券,现在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代价来兑付。

碧桂园最难过的30天

销售和融资是房企维系躯体健康的两大“血库”,如今都已告急。作为房企粮仓,销售额是未来两三年的收入和利润,重要性不言而喻。

过去十年,碧桂园销售额经历一轮过山车,曾飙升到7888亿元(全口径),笑傲房地产市场,但如今仅用三年时间又跌了回去。权益销售额前7月也仅收获1408.7亿元,同比下滑了34.55%。

碧桂园最难过的30天

而融资最多也只能说是雪中送炭,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倘若风险进一步释放,出现销售不利,经营不善,信用崩塌的情况,金融机构也不会视风险如无物。

血库急速干涸,又有巨大的保交楼任务压顶,出现债务延期偿付,也就在所难免。

还有机构人士透露,碧桂园已经在筹备债务重整,近期有望启动相关程序,甚至已聘请中金为财务顾问,主导重整事宜。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其实也不必惊诧,因为早有预兆。正如上述碧桂园内部人士所说:“公司一直在坚守,却难言曙光。”

02

保交楼中的两难

地产供需失衡的矛盾无法破解。

纸面数据来看,碧桂园连2000多万美金都拿不出来,的确匪夷所思。

碧桂园最难过的30天

2022年底,公司在手现金超过1280亿元,总现金也接近1600亿元。但需要指出的是,相比给近7万员工发工资缴纳社保公积金,平时的运营开支以及偿还债务,碧桂园*的开销是房屋建设。

在业主和债主之间,杨国强毅然选择了前者。去年7月,国家层面确立了保交楼、保民生的“两保”政策,后来又加上“保稳定”。响应国家政策,维护客户利益,碧桂园将保交楼放在*位。在公司公布的四大任务中,保交楼是放在首位,优先级高于化解债务。

有内部人士称:“老板要求全力保交付,暂停支付部分款项。”今年7月10日召开的月度管理会上,总裁莫斌也提到,“区域总裁一定要把按时交付、*交付,当成自己的首要任务。”

由于深耕三四线,碧桂园的单价远低于融创等同业,因此交楼量更为庞大。

去年全年,碧桂园交楼约70万套,全部按时交付。这个规模是第二名恒大的两倍多,相当于恒大、万科、龙湖三者交付之和。

碧桂园最难过的30天

今年上半年,碧桂园继续给业主交付27.8万套住宅,仍旧排在*名,远高于其他房企。

碧桂园最难过的30天

我国房屋多是期房,订金、购房款在地产商的财务报表中归结为“合同负债“。截至2022年底,碧桂园合同负债6681.62亿元,如果按照其2022年7600/平方米的均价,100平米/套来粗略估算,碧桂园还需要交付88万套房屋,这是一个天量般的数字。

所以,碧桂园的资金消耗得更快,加上销售端大幅下滑,债务濒临城下,进水的管子水流变小,出水管水流变大,最终入不敷出。

可以说,碧桂园就是被“保交楼“拖垮的,但保交楼是房企天然的*要务,也是保民生的社会责任。因此,当下的碧桂园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其实自去年起,支持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不断颁布,比如信贷、债券、股权的“三支箭”融资工具组合拳,以及金融16条等等。各地出台降低房贷利率、放松限购、公积金等等政策支持。

碧桂园也被纳入政策重点支持的“示范房企“名录,三大银行授信1500亿元,通过发债、ABS、中票、可转债等直接融资超百亿,股权融资115亿港币,还获得超10家银行3000多亿的意向授信。

但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大撒胡椒面的措施,扭转不了地产供需失衡的矛盾,这就是政策稳不住的根源。作为*的房地企业,碧桂园首当其冲,这些政策只能相当于营养液,并非药到病除的良方。在ICU病房里撑了一年多后,碧桂园也来到悬崖边。

03

跨不过二代?

寒风凛冽之中的杨惠妍压力山大。

今年3月1日,杨惠妍正式接替杨国强担任碧桂园董事会主席。

老杨退休,小杨接棒,这本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然而,新的执掌者面对的大环境已经急转直下,寒风凛冽之中的杨惠妍压力山大。

她的核心工作不是在父亲的肩膀上再上一层楼,而是如何让碧桂园这艘大船平稳过冬。

四年前,有媒体问杨国强,如何评价女儿的表现,他笑着回答:“我用英文吧,very good!”

四年后,他估计已经没有心情再回应这样的问题。

2017年,如日中天的碧桂园被纳入恒生指数成份股,如今跌成仙股,市值只有*期的6%。杨国强心情复杂的程度可想而知。

这个自称“天下最笨的人”,17岁之前没有鞋穿的农村娃,*商业思维,他精通人性,凭借学区房逆袭,靠着重仓三四线,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开疆拓土,乘着城镇化的历史机遇,急速驰骋。

相比许家印的激进疯狂,杨国强相对克制,碧桂园多元化也仅仅局限在机器人、节能建筑、教育等相关行业。

碧桂园虽是高周转的“始作俑者“,但杨国强也善于听从吴健斌的建议,坚持净负债率低于70%的财务铁律,并持续了13年。

2022年,碧桂园净负债率仅有40%,远低于万科、龙湖,也低于保利、中海、招商蛇口等央企地产商。

陷入困境后,碧桂园服务总裁李长江及其配偶不断减持引发争议,但杨氏家族从未减持公司股票。相反,杨惠妍和家属通过借款、增持股票、购买债券、以股代息等方式支持公司约386亿港元,还向公司提供了66亿港元的无息无抵押借款。

无论是战略部署还是挽救公司层面,杨氏家族都要优于许家印。应该说,碧桂园的战略没有太大的过失,但其中一个战术失误就是三四线的投资比例过重。

要知道,截至2022年底,碧桂园拥有2亿平方米的土地,可售货值9500亿元,加上潜在权益,合计高达1.2万亿元。但三四线资源不像核心城市那般抗跌,即便波动5%,就是 600亿的公允价值损失。

杨惠妍上任伊始,就主导碧桂园转舵,加大一二线的投资比例。2023年重新聚焦一二线核心城市,“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将一二线对三四线的货值比例提升至50%对50%。”

但留给她施展抱负的机会可能不多了,如今她更像一个救火队长,守城的重要性远大扩张。

按时按质保交楼,要耗费巨量资金,更加无力偿还债务,而一旦债务违约,信用崩塌,信誉扫地,销售更加艰难,资金更加紧绷,保交楼困难度也会加剧。这是一个进退维谷式的死亡螺旋。

从杨国强到杨惠妍,碧桂园真实地上演着“一代打江山,二代守江山“的戏码。未来的30天,也许将是父女二人最艰难的时刻。

04

写在最后

“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论语》中子贡的这句话恰好反映了房地产当下的境况。

市场化改革至今,房地产聚集了太多的“恶”,甚至连呼吸都是有罪的。

积重难返、宿弊难清,作为典型房企,碧桂园乃至杨氏家族频频陷入舆论的风暴眼,被检视指摘,甚至揶揄挖苦。但身为房地产从业者,他们又错在哪里了呢。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碧桂园是时代的产物,碧桂园的繁荣也是时代的给予。但时代的演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轮又一轮的周期。这家曾经全世界*的房地产公司,也难逃在周期洪流中,迎接其命运的最终审判。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易建联退役,我们更怀念08年国篮了

    中国男篮黄金一代落幕。中国男篮“最后一个大哥”,告别了赛场。8月29日深夜,中国男篮球员易建联微博发文宣布退役,正式告别了21年的职业篮球生涯。易建联在微博中称,“经过慎重的考虑,今天,我决定正式告别我的篮球职业生涯。一路走来,我由衷地感谢我最挚爱的家人、最敬爱的领导伯乐、每一位教练、队友、对手……

    创投 2023年9月1日
  • 这波AI浪潮里被冷落的Meta,要自研芯片了

    这波AI浪潮里被冷落的Meta,要自研芯片了,Meta走向自研之路是顺理成章的,强化在AI领域的垂直整合能力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定制芯片还能方便根据自家业务需求定制功能,更容易打造差异化竞争点。

    创投 2023年5月22日
  • 国民信托荣获“诚信托.成长优势奖”、“金融机构最佳应用奖_行业动态

    岁序更替之际,国民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信托”或“公司”)分别荣获上证报第十六届“诚信托.成长优势奖”和第四届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金融机构最 佳应用奖”,荣耀开启2024征程。上证报“诚信托”是信托行业内最 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评选之一,采取了定量评价为主、专家定性评价为辅的方式

    2024年1月10日
  • 业绩好的股票(业绩预增公司有1018家)

    2389家公司公布了全年业绩预告,业绩预增公司有1018家,占比42.61%。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截至2月25日,已经有2389家公司公布了2021年度业绩预告。业绩预告类…

  • 福建跑出一个巨无霸,华电新能要IPO了

    福建跑出一个巨无霸,华电新能要IPO了,本次募集300亿元,资金将投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拟使用募集资金约21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拟使用募集资金约90亿元。

    创投 2023年6月16日
  • 抖音盒子是什么 电商行业又迎来巨头

    作为一个短视频巨头一直以来抖音都想布局电商,这几天关于抖音盒子的讨论越来越多了,这篇文章就简单的跟大家聊一聊! 抖音盒子是抖音正在内测APP,定位为潮流电商平台。12月16日,抖音…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茅台生肖酒又被热炒,黄牛已叫价6000元/瓶

    临近春节销售旺季,贵州茅台(600519.SH,下称“茅台”)接连推出新品。在去年12月31号宣布推出散花飞天茅台后,茅台在本月初开始预热今年的*款重磅产品——龙年生肖酒。据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披露,龙年茅台生肖酒规格有两种,分别为53度375mlx2礼盒装以及53度500ml装。而与龙年茅台生肖酒

    2024年1月8日
  • 波司登「顾此失彼」

    四年涨价80%,高端波司登有人爱,但涨价已摸到天花板。消费降级时代,卷低价成各行业的“苦口良药”——淘宝京东拼多多厮杀低价,良品铺子实施17年来*规模降价,盒马开启折扣化变革……但波司登却反其道而行,在涨价路上停不下来。东兴证券研报显示,2017年波司登的吊牌价平均为 1000元至1100元

    2024年1月3日 创投
  • 应用大模型,飞书钉钉金山开卷

    应用大模型,飞书钉钉金山开卷,协同办公领域开卷,大模型在国内加速向支持应用层工具又近了一步。

    2023年4月24日
  • 新能源赛道风起云涌

    几天前, CleanTechnica 公布了今年1-8月的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数据,不出意外的是,比亚迪和特斯拉的销量遥遥*,比亚迪取得了超过170万辆的销量,不过其中包括了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车型,紧随其后的是特斯拉,接近118万辆,纯电动(BEV)车型销量则超过比亚迪。两者分别占到了全球销

    2023年10月16日 创投
  • 印度把大厂坑惨了

    印度把大厂坑惨了,2014年到2021年,有2783家跨国公司决定停止在印度的业务,超过了印度外企总数的五分之一。

    创投 2023年6月19日
  • 错过了TMT,二季度A股还能上车吗?

    错过了TMT,二季度A股还能上车吗?,综合来看,数字经济、AIGC具备产业化的基础,且在科技强国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引领下,其产业化延续的概率较大。因此,长期我们依然看好此轮数字经济带动下的TMT板块的投资机会。

    2023年4月24日
  • 江西上饶100亿引导基金招GP

    江西上饶100亿引导基金招GP,主要围绕有色金属、光伏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非金属材料、汽车、机械制造四个重点产业,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N个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重大项目招商引资进行投资。

    2023年8月8日
  • 卷起来的文旅局长,都在偷练马拉松

    对于有趣人类来说,Citywalk已经不再是打开城市的*方式了。真正时髦的人,全员加速中,“run”起来了。原本只属于少数人爱好的马拉松,成为了越来越多城市的狂欢。据中国马拉松信息平台统计,2023年全国共举办580场赛事,范围涉及31个省级行政区,参赛总人次550万。这届打工人,平日里已是在城市楼

    2024年1月31日 创投
  • 为啥这么多人不买理财,改投储蓄险了?

    作为父母现在都很重视给孩子买保险,除了保障型产品,越来越多人关注储蓄险,每年存下一笔钱,用于应对将来一定会发生的事,一定要用到钱的时候。

    2022年2月26日 创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