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毛的芯片,撑起一个16亿估值IPO

3毛的芯片,撑起一个16亿估值IPO,作为中低端芯片生意的参与者,「芯邦科技」一颗芯片售价在1-2元左右,其中起家最早的存储盘控制芯片平均售价在0.7元。

沉寂20年,张华龙公司终于要迎来IPO了,从北大无线电专业毕业的他已等太久。

这背后也是一个两兄弟创业的故事。张华龙亲弟弟张志鹏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现任公司副总经理。不过,两人都已加入新加坡国籍。

在2021年缺芯潮中,两兄弟所在的深圳「芯邦科技」赚得盆满钵满。2020年,「芯邦科技」收入才9907万元,2021年增长近八成至1.75亿元,2022年更是达1.92亿元。

净利润 方面,对应为3972.57万元、3475.49万元及3817.98万元,三年净利润超过1.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业绩背后,「芯邦科技」员工数只增加了22名。从2020年的73名增加到2022年的91名。

此次科创板IPO,「芯邦科技」计划募集资金6.05亿元。

作为中低端芯片生意的参与者,「芯邦科技」一颗芯片售价在1-2元左右,其中起家最早的存储盘控制芯片平均售价在0.7元。

数据显示,2020年产品平均单价为0.71元,单位成本为0.32元,但产品销售额高达9801.91万元。2022年,产品的平均单价、成本都有所下降,分别为0.7元、0.3元,但与此同时,销售额翻了一倍,达1.9亿元。

3毛的芯片,撑起一个16亿估值IPO

来源招股书

智能家电控制芯片作为新增长曲线,「芯邦科技」平均售价更高。最近三年从1.41元/颗涨到1.75元/颗,对应平均成本也从1元涨到1.36元。

如今三年过去,「芯邦科技」的中低端芯片生意真的能撑起16亿估值吗?

不“性感”的中低端芯片生意

任何产品一旦出现供不应求,很快就会面对供过于求的尴尬局面。缺芯潮也一样,如何恰当的备货、去库存,都关系到企业耐以生存的经营现金流。

3毛的芯片,撑起一个16亿估值IPO

来源招股书

从表中可见,2020-2022年,「芯邦科技」的净利润虽都在3000万以上,但实际之间的经营现金流波动非常大,2020年净流出1764.85万元,2021年有所收窄,直至2022年才转正,净流入达2835.03万元。

对于2020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之间差额达5737.43万元的不佳表现,招股书解释,是因为当年「芯邦科技」锁定上游晶圆厂产能,预付采购款1778.83万元所致。

三年前,曾经造富了一大批人的“缺芯潮”事件,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其带来的大面积抢产能、囤货风波现在还时不时被讨论。

后面随着“缺芯潮”基本结束,砍单、去库存以及裁员的消息接踵而来,芯片市场新一轮的下行周期也随之开始。

很多终端市场的重大客户都在进行库存调整,台积电三大客户(苹果、AMD、英伟达)也都集体下调了订单,射频龙头Qorvo因削减订单,支付了高达1.1亿美元的违约金。

那段时间,“熬过芯片潮,死于库存”,成为很多芯片厂商的“噩梦”,「芯邦科技」也承担了连续两年经营现金流为负数的压力。

而嗅到财富味道的资本,也亲自下场参与这场“行业热闹”,这点结合「芯邦科技」的股东变化与财务数据,可窥探一二。

3毛的芯片,撑起一个16亿估值IPO

来源招股书

3毛的芯片,撑起一个16亿估值IPO

来源招股书

「芯邦科技」最近三年,有四次重要融资节点。

2020年5月,人才基金投资2000万元,拿到了3.2%的股权,因此当时估值为6亿元。每股成本5元。

2021年3月,中小担创投投资1540万元;力合创投、力合泓鑫分别投资2100万元、560万元,每股成本7元。

同年11月,中冠汇富投资1000万元;力合创投、力合泓鑫分别追加1000万元、700万元,每股成本10元。

此后一个月,中小担创投也投资了560万元,每股成本保持7元不变。

这里就能发现,看到暴富机会的机构越来越多,「芯邦科技」估值也涨了40%。经过一年业绩暴涨后,「芯邦科技」去年6月接受了最后一轮融资,深圳高新投和重投系列基金合计投资了近4000万元,对应估值为16亿元。每股成本13元,估值再次上涨86%。

也就是说,两年时间,「芯邦科技」估值从6亿元至16亿元,翻了将近两倍。但与此同时,其营收与利润却没有随估值翻同样的倍数。

3毛的芯片,撑起一个16亿估值IPO

来源招股书

2020-2022年,「芯邦科技」的营业收入从9907万元到1.92亿元,只增长了一倍,利润还在整体下滑。

因此可得出结论:「芯邦科技」的估值存在虚高。即使该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并不能让资本满意,且伴随着存货风险,但芯片赛道的热度仍然让资本对这场中低端生意看好。

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智能家居芯片

数字化时代,芯片需求是无处不在的,但以什么类型的芯片切入半导体市场,似乎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就现阶段来看,低成本+高销量的芯片已经成为行业主流组成部分。「芯邦科技」的主营业务也以低价、高销的打法推向市场,包括移动存储控制芯片、智能家电控制芯片及其它芯片三大类。

3毛的芯片,撑起一个16亿估值IPO

来源招股书

而移动存储控制芯片占比最高,达72.36%。主要应用于 USB 存储盘和 SD 存储卡。报告期内,移动存储控制芯片的销售收入分别为7545.64万元、6912.34万元和1.36亿元。

但近年来,存储芯片市场的处境一直较为艰难。据前瞻产业园分析,2022年,存储市场萎缩严重,存储芯片厂商的利润大降,全球前三大存储厂商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美光科技今年Q3营收额都大幅下滑,三星营收环比下降28.1%,SK海力士销售额下降超过26%,美光下降27%以上。

因此存储芯片产业链不得不面临两难局面:一边是业内降价预期高度一致,上游资源不断降价,售价越来越低;另一边,市场需求疲软,流速显著变慢,竞争杀价加重。

为了拓宽更多的产品线,「芯邦科技」早在10年前,就开始寻找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智能家居芯片。

目前。其智能家电控制芯片的销售收入分别为 2232.35 万元、1亿元和5009.12万元,占比分别为 22.77%、59.51%和 26.56%。

其中2021年,收入规模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下游家电品牌厂商为应对市场“缺芯潮”的影响,加大了采购力度,不断提升备货规模。

针对不同的家电应用,芯邦已有十多款芯片进入量产阶段,广泛应用于冰箱、洗衣机、油烟机等三十多类家电产品中。

在智能家居芯片领域长跑十年,「芯邦科技」收入来源从以往单一的移动存储控制芯片增加到大家电行业,客户包括美的、TCL、长虹美菱等国内外品牌。

“三顾”IPO,U盘*的20年曲折发家史

商业版图的成功,是时代红利与创始人DNA磨合的结果,「芯邦科技」成立20年,每一次的重大节点,似乎都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

2000年,是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爆发的一年,高风险、高投入的产业吸引了众多资本和半导体厂商。同年6月,国务院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围。

此时,38岁的张华龙也被这一景象吸引,作为上世纪80年代被中科院公派到美国读工程管理硕士的“60后”,刚刚在美国设计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他开始考虑回国发展。

2003年2月,他带着浓烈“洋味”的核心技术以及同属“海归”的团队骨干成员在深圳创立了芯邦。

那年正好是计算机软驱走向没落、闪存盘兴起的年份。在张华龙创业一年后,提出笔记本电脑抛掉软驱倡议的英特尔发现了「芯邦科技」,于是在2005年7月,英特尔风险投资基金与联想共同出资250万美元向张华龙伸出“橄榄枝”。

在资本的推动下,「芯邦科技」实现了飞速发展。至2006年底,「芯邦科技」的*代USB闪存控制芯片出货量已经超过5000万片,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40%。同年,芯邦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人民币。

乘着东风,「芯邦科技」在2007年*次启动了上市程序,此时虽只有40多名员工和7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但「芯邦科技」的年收入却高达2亿元、纯利约6000万元。而近500万元的人均产值也让芯邦成为“明星企业”,成为当年创业板开板前热门的芯片设计公司之一。

但很快,因张华龙在现金流充裕时采取了相对冒进的策略,对新项目投入过大、对老产品维护不足,再加上金融危机等多种原因收入下滑,公司发展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况,最终无缘创业板,只能主动撤回申请。

但“摔了个大跟头”的「芯邦科技」没有停下。

2012年,在佛山市顺德区的一个家电芯片展会上,一个知名品牌家电代工厂采购的美国头部厂商芯片因抗微波辐射干扰的能力不足,正在紧急寻找替代产品。

其相关负责人抱着试试看看的态度找到「芯邦科技」展位,测试后发现公司产品的抗微波能力达到刻度表满格,多项指标都符合标准。于是,「芯邦科技」就此从大品牌切入了大家电行业。

从为全球约三成U盘提供闪存控制芯片,到两大资本助跑,再到经历一脚踏空、人员流失、停滞不前的阶段,「芯邦科技」“三顾”IPO的创业路可谓曲折动荡。

那么这次,排队敲钟的「芯邦科技」还能与上市“再续前缘”吗?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大批餐饮「刺客」来袭

    大批餐饮「刺客」来袭,这些年,伴随着餐饮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综合体中,商品销售已经不再是主角,餐饮逐渐占据了商业综合体的主体地位,然而就在最近各家餐饮店涨价的消息开始逐渐出现,原先物美价廉的馆子也逐渐涨价了,这让人不禁想问下馆子涨价了你还回去吗?

    2023年4月23日
  • 月销超10万单的萝卜刀「捅」向海外

    又一个爆款玩具火遍海外!萝卜刀(Radish knife),是一款塑料仿刀玩具,通过自身重力可以实现刀体的滑动。今年9月份,萝卜刀突然在国内爆红,从中小学生到上班族,似乎人手一把萝卜刀,国内部分电商卖家,单月销量已经超过10万!如今,这样一款拥有“解压”、“重力”、“弹跳”、“3D打印”等标签的玩具

    2023年10月14日 创投
  • 江苏国信上半年净利增速37.67%远超营收,“能源+金融”实现韧性增长_行业动态

    8月25日,江苏国信(002608)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52.87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19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04亿元。从财务数据及指标方面看,江苏国信在营收同比小幅增长2.49%的情况下,净利润

    2023年8月25日
  • 三位教授集体做VC

    三位教授集体做VC,历史经验证明,硬科技创业好比是一场接力赛,人才、资金成为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的源头。

    2023年8月14日
  • 德芙携手万人开启减碳行动共为地球尽愉悦之力_行业动态

    “口感愉悦”、”情感愉悦”、”愉悦至上”、”尽愉悦之力”,进入中国三十年,玛氏公司旗下德芙所倡导的愉悦逐渐成为更有影响力、绽放希望涟漪的”愉悦之力”。2023年10月,暨德芙碗装巧克力包装焕新全面上市之际,德芙再次延伸”愉悦之力”,上线动画视频将品牌包装可持续历程娓娓道来,并携手多元化个人减碳应用

    创投 2023年10月31日
  • 唐岩回归200天,陌陌再难躺平

    唐岩回归200天,陌陌再难躺平,一年之后,王力因健康原因辞去公司CEO一职,由董事长唐岩接任。创始人躬身入局,迷路的陌陌能找到正确的航向吗?

    2023年5月16日
  • 42家!美妆品牌「首店潮」又来了?

    42家!美妆品牌「首店潮」又来了?,仅在今年上半年有超过40个国内外美妆品牌在全国各地相继开出“首店”,其中除了本土品牌、国际大牌,众多小众美妆品牌也在陆续涌入实体零售市场。

    2023年7月31日 创投
  • 独家|塔斯汀融资了:开店破6000家

    在新消费最冷的季节,塔斯汀依然融资火爆。投资界独家获悉,中式汉堡品牌“塔斯汀”即将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名单出现红杉中国。此前,塔斯汀已拿到源码资本与不惑创投的投资。其中,源码资本为塔斯汀目前最大的财务投资机构。至此,一个最新现象级消费项目浮出水面——短短两年内门店数量狂增,至今达到惊人的6000多

    创投 2023年11月23日
  • AI换脸「Deepfakes」技术未来的3大真正危险

    AI换脸「Deepfakes」技术未来的3大真正危险,为了避免被AIdeepfakes技术愚弄,有必要了解它们会带来什么样的危险。

    创投 2023年4月26日
  • 商超打起折扣战:1000个品牌,1000种折扣

    消费逻辑变了,“反向消费”火了。很多消费者发现,身边的折扣零售店铺多了起来,特别是近期,一些较大的实体零售商纷纷在店内增设专区,试水折扣业态。以往的商品打折主要是希望通过低价来吸引顾客,虽然手段略显单一,但效果立竿见影。而随着近年来数字化在商业领域的不断渗透,为折扣零售行业经营管理者提升效率、了解消

    2023年11月3日 创投
  • 买车贷款需要什么条件 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买车贷款需要什么条件?据悉办理汽车贷款的基本条件是:申请人年满18周岁,并且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有稳定的工作及收入,符合贷款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对于一些想要购车的年轻人来说,…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张一鸣,又给家乡捐2个亿

    张一鸣,又给家乡捐2个亿,张一鸣正在兑现自己的诺言,并且率先把教育公益项目选在了老家龙岩。

    创投 2023年5月5日
  • 中国传媒大学与中银律所“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签约仪式成功举办_行业动态

    2023年5月10日,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签约仪式成功举办。同时,双方就共同培养优秀法律人才相关…” />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2023年5月25日 创投
  • 谁在「操控」虚拟人?

    大模型的风,吹动虚拟数字人厂商野蛮生长(以下统称虚拟人)。《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其中,“服务型虚拟人”总规模也将超过950亿元。如同秃鹰盯上腐肉,嗅到万亿商机的各方势力,都欲分一杯羹,这也直接导致了目前的虚拟人玩家格局陷入了“混战”

    创投 2023年10月16日
  • 网易慷「买断玩家」之慨

    网易慷「买断玩家」之慨,整体来看,《永劫无间》这一技术门槛较高的游戏中,存在诸多衍生价值,可惜网易却分不到多少汤喝。

    创投 2023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