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M时代,终将过去?

IDM时代,终将过去?,和巅峰时期相比,IDM时代终将过去已成定局,也许在张忠谋刚成立台积电的时候,也并没想到如此结局。

2014年的台北国际电脑展上,Intel发布了*采用14nm工艺的CPU。

而在2017年,虽然Intel主力产品依旧在采用14nm工艺,但在某次投资会议中,Intel却展示了一张PPT,表示自己2014年发布的*代14nm工艺丝毫不逊色于三星和台积电的10nm工艺,整整*了三年。

这时候的Intel,觉得自己的晶圆制造仍然独步于天下,笑傲于江湖,其他晶圆代工厂成不了什么气候,半导体的未来十年依旧属于Intel。

但现实情况往往不如人员,Intel 10nm 7nm接连延期,而老对头AMD却凭借着台积电的工艺,走出了被压制的阴影,而苹果更是弃Intel处理器而去,换上台积电工艺的自研芯片,短短几年时间,Intel就从“先进”的王座跌落,陷入一个又一个泥潭当中。

经历过这番折腾,Intel再也不敢对晶圆工艺夸下海口,连不懂半导体的小白在媒体的连续“轰炸”下,也都知道Intel在制程上的落后了,而痛定思痛的它终于开始考虑起了寻找其他代工厂、分割旗下代工服务的可能性。

2021年3月,Intel CEO帕特 · 基辛格宣布,Intel将采用IDM 2.0的新业务战略,该战略包括投资200亿美元的亚利桑那新工厂,开发用于计算机的 7nm处理器,同时开放其晶圆代工服务,为其他Fabless厂商代工芯片。

IDM时代,终将过去?

拖了两年多以后,Intel首席财务官David Zinsner在6月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表示,Intel晶圆代工服务(IFS)会像对待其他客户一样对待Intel内部产品业务,在财报中单独列出损益。

同时Intel重申了之前的目标,即明年超越三星,成为仅次于台积电的世界第二大晶圆代工厂,预计届时代工收入超200亿美元。

有人说这是壮士断腕,有舍才能有得,也有人说这是对扶不起的阿斗彻底死心了,失去了代工服务的Intel就像一只拔毛凤凰,不过是精装版AMD罢了。

但不论如何,曾经统治半导体市场的先进逻辑IDM走下神坛已成事实,另一种模式在十几年的风雨过后终于证明了自己,筑成的工厂让巨头也为之俯首,它就是Foundry。

英特尔的传奇

早期的半导体产业只相信IDM。

至少在1987年以前,叫得出名字的集成电路企业大半都是IDM模式,包括英特尔、德州仪器、三星、美光在内,都是独自完成芯片设计、生产和封装测试这三个主要流程,虽说这些巨头偶尔也会赚一笔外快,在产线利用率较低的时候,也会向其他企业提供少量的代工服务,但市场中基本不存在把代工当成主营业务的企业。

原因不仅仅是敝帚自珍,早期的集成电路并无专门工具可以依赖,由于芯片复杂度较低,设计人员完全可以通过手工操作完成电路图的输入、布局和布线,后面虽然引入了可编程逻辑设计技术,加入交互图形编辑、晶体管版图设计、规则检查等功能,但芯片设计的自动化程度远不能和今天相比,与其说是技术活,倒不如说是用人力堆出来的苦力活。

手搓出来的芯片,效率和标准根本无从谈起,此时的芯片,就好比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大家都是纯手写,你说是自己手写一本书赚钱,还是帮别人誊抄书赚钱呢?当厂商生产自己的芯片更赚钱时,市场就没Fabless的立锥之地。

而这样的情况,却是被IDM的龙头——英特尔自己亲手打破的,美国著名科技记者马隆所著的《三位一体:英特尔传奇》中有这样一句话:摩尔定律是一个社会契约,是半导体行业和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协议,即前者将继续努力,尽可能地保持定律的轨迹,后者将为这种飞速发展的成果买单。

为了打败对手,英特尔就必须拿出更先进的芯片,为了拿出更先进的芯片,那就必须循着摩尔定律的步伐,不选择这条定律,那么市场就不会选择你。

1971年,英特尔推出4004处理器,晶体管数量不过2300个,而制程也是老旧的10 微米,到了1985年推出的80386处理器,制程已经更新到了1.5微米,晶体管数量翻了约120倍,来到了27.5万个,实现了指数级别的增长,而这个规模的处理器已经不能用简单地用人力去填补了。

IDM时代,终将过去?

英特尔现任CEO基辛格,当时486项目的负责人,在2012年发表的论文《应对英特尔微处理器设计的复杂性 — CAD 历史》中提到:

在486处理器上,英特尔引入了更彻底的改变,它采用了全流水线设计,集成了一个大型浮点运算单元,并引入了*个片上高速缓存——一个高达8K字节的高速缓存。由于可重复利用的设计大幅减少,晶体管数量增加了4倍,这颗处理器在设计生产率上遇到了巨大的阻力。虽然可以追求简单的人力增加,但问题也随之而至:英特尔是否有能力负担这支远超100人的486设计团队……为了执行更有远见的设计流程,英特尔就需要开发更加得心应手的设计工具。

最终设计486的工具被组合到了名为RLS (RTL to Layout Synthesis)的系统当中,这是*个在主流微处理器开发项目中从RTL到布局的系统……它的成功主要是结合了三个基本要素:CMOS(实现了单元库的使用)、硬件描述语言(提供一个方便的输入机制来捕捉设计意图)、合成(提供从RTL到门和布局的自动转换)……这就是 “神奇而强大的三足鼎立”,这些元素中任意一个都不可能彻底改变设计生产力,后来EDA行业对这三个元素进行标准化和整合,最终使其成为所有ASIC行业的基础,也是Fabless行业的共同接口。

可以说,正是英特尔在486处理器研发过程中的改进,推动了后来EDA工具的诞生,而EDA的诞生,也为Foundry+Fabless的模式提供了必要条件,早期的人工抄写迅速蜕变成雕版与活字印刷,半导体行业的设计效率迎来了革命,而摩尔定律的威力终得以展现。

代工厂崛起

IDM被颠覆的苗头出现在了中国台湾。

1973年,时任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部长的孙运璿下决心开始工业技术转型,他在参考了当时美日韩在集成电路上的发展路线,最终决定效仿美国硅谷的产学研模式,将分散在中国台湾各处的联合工业研究所、联合矿业研究所与金属工业研究所几家研究机构合并,以财团法人名义成立,工业技术研究院(工研院)就此诞生。

工研院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下放到企业里,不仅组织委派留学生远赴美国,培养在电路设计、光罩制造、晶圆制作、封装测试等方面的人才,还要再引导他们回到台湾,为初期的半导体企业贡献一份宝贵的力量。

1980年,工研院决定以衍生公司的方式,设立中国台湾*家半导体制造公司——联华电子(联电),并将所有IC产品线和技术以低价授权生产的方式全部转移给它,让它在拥有研发能力之前就可以开始生产,其早期主要生产电子表、计算器与电视相关半导体,同时也是*家提供代工服务的台湾半导体公司。

1987 年,工研院电子所与飞利浦合作成立(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张忠谋任董事长,使用的是八年前引进投产的中国台湾*条3英寸晶圆实验线,虽然规模不能媲美联电,但由张忠谋掌舵的它,却在成立之初就坚定了自己的方向——晶圆代工。

这两家被并称为台湾晶圆代工双雄,虽然早期接的是IDM厂商的残羹冷炙,但在90年代Fabless潮流席卷全球之际,他俩就是许多半导体公司心中的白月光,吃的是设计图纸和硅晶圆,挤出来的却是能卖大几百美金的芯片,这样的代工厂,又有哪家不爱呢?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在接受SEMI和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的采访时表示:

当我在TI和通用仪器时,我看到很多IC工程师想离开并建立自己的企业,但阻止他们离开这些公司的*难题是,他们无法筹集足够的资金来组建自己的公司。当时的人们认为每家公司都需要制造,需要晶圆制造,而这恰恰是半导体公司、集成电路公司中最需要资金的部分。我看到了这些工程师想离职创业的念头,最终却因为缺乏筹集大量资金建立晶圆厂的能力而被扼杀在摇篮里。所以我想,也许台积电,一个纯粹的晶圆厂,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在我们的帮助下,这些工程师就能实现创办属于自己的芯片公司的梦想,新兴的公司将成为我们的客户,他们将会为晶圆代工厂提供一个稳定和逐年增长的市场。

IDM时代,终将过去?

1996年,台积电在代工制造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虚拟晶圆厂”(Virtual Fab)的概念,让客户能随时掌握晶圆制造进度,省去经营晶圆厂所需承担的各项支出。在相应时间、机密性、量产弹性与信息的获取上,让客户感觉有如自己开的晶圆厂一样方便;而在技术、质量和成本上,又让客户感觉晶圆代工厂要优于自己的晶圆厂。

台积电这样的代工厂自此打出了三个关键性优势:首先,由于它们本身不会销售IC成品,因此不会与Fabless产生竞争,两个公司永远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其次,代工厂可以根据Fabless的需求扩充产能,同时灵活调配产能,更贴近客户已有的生产计划;最后,代工厂基于标准EDA工具建立了生产流程,客户能够完全控制从概念到最终设计的过程。

蓝色巨人之殇

蓝色巨人,通常指的是计算机行业的*,在IBM失去PC市场的主导权后,掌握x86架构话语权的英特尔理所当然地接过了它的衣钵,成为了新一代的蓝色巨人。

90年代伊始,晶圆代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对于英特尔这样的IDM巨头来说,依旧不值一提,时任AMD CEO的杰里·桑德斯甚至在一次会议上喊出了一句名言:Only real men have fabs(只有真男人才会拥有晶圆厂)。

虽然桑德斯说这话是针对当时另一家Fabless处理器厂商Cyrix,但台积电这样的代工厂不受传统IDM厂商待见也是事实,当时代工厂的技术普遍落后两到三代,只有那些新兴半导体企业才会找上代工厂,更多厂商还是倾向于自建晶圆厂,毕竟制造是半导体的命根子,被别人攥在手里总是有些不踏实。

但时代的变化,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90年代还是个人电脑的时代,但在千禧年过后,世界往移动时代打了左满舵,而伴随2007年iPhone的发布,智能手机掀起了普及浪潮,世界对于半导体的需求呈现出了一个指数级别的增长。

需求变大了,本来对于IDM厂商来说是天大的好事,躺着赚钱的生活,不正是它们梦寐以求的吗,但可惜的是,智能手机这块蛋糕,英特尔这样的IDM厂商,却没吃到*的一块,甚至作为附属产物的平板电脑,都和它们无缘,高通、联发科、苹果和海思等,统统都是Fabless,它们联手,瓜分掉了一年数亿台移动设备的处理器市场。

而背后*的受益者,就是台积电这样经过多年技术投入后,掌握了先进制程的代工厂,每年苹果上亿手机里搭载的芯片,均出自台积电的晶圆厂,苹果从移动市场攫取利润,而台积电跟着苹果喝汤,顺势不断升级工艺来满足苹果的需求……

英特尔不是没有过挣扎,Atom这一产品序列就是为了移动市场而生的,但在手机上接连失利,最后甚至想出了补贴硬件厂商这样的昏招,整整70亿美元砸到了搭载Atom处理器的Windows平板上,连个浪花都没翻起来。

而英特尔的老朋友和老对手,90年代的真男人AMD此时早已雄风不再,2009年就把晶圆厂全部卖给了阿布达比的主权基金,成立晶圆代工厂商格芯(GlobalFoundries),自己摇身一变,成为了新的Fabless。

2014年,昔日的蓝色巨人IBM更是以15亿美元的价码,把旗下的微电子部门(含晶圆厂)半卖半送给了独立出来的格芯,它一心所求的,就是为了让晶圆厂能持续生产,从而保障员工的权益。

在这些巨头忙着分割自家曾经的晶圆厂的背后,是成本的飙升,1965年,摩尔定律刚发布时,一家20mm晶圆厂的建设成本约在100万美元左右,到了90年代,200 mm晶圆厂的成本为 7 -13 亿美元,进入21世纪后,300mm晶圆厂的成本更是到了20-30 亿美元,至于7nm先进制程的工厂,光一家工厂就耗资120多亿美元,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根本无力支撑起如此巨额的资本投入。

倘若不是英特尔始终占据x86市场的主导地位,在服务器和个人电脑市场拥有*的话语权的话,7nm工艺之后的开发根本无从谈起,更不用说更新每年的技术路线图了。

90年代的时候,英特尔背后站的是惠普、康柏、戴尔、NEC等一众PC厂商,还有微软在一旁为它撑腰,2015年后,台积电背后站的是苹果、高通、联发科、AMD、英伟达……而此时英特尔背后的那批人却没什么变动,不论是市值还是产值,都无法与之比拟。

IDM时代,终将过去?

英特尔在2014年时攻克14nm工艺时满是骄傲,因为它在半导体工艺上做到了举世*,但没过多少年,它再也没有自傲的资本了,因为它心知肚明,工艺优势已经被追平超越,Foundry击败了IDM。

英特尔第三任安迪·格罗夫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写到:

记得1985年年中的一个时候,在英特尔因为DRAM受到冲击而徘徊了将近一年之后,我和英特尔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戈登·摩尔在办公室里讨论公司的窘境,两个人的情绪都很低落。我看着窗外远处大美洲游乐园的摩天轮在旋转,然后回头问他:”如果我们被踢出公司管理层,董事会任命的新CEO会怎么做?”戈登毫不犹豫地回答:”他会放弃DRAM业务。”我盯着他然后说:”为什么你和我不走出门,自己来做这件事呢?”

对于英特尔来说,分割代工业务,放弃IDM厂商的身份,就和80年代时舍弃DRAM业务一样,是不亚于自断一臂的痛苦,自己亲手终结曾是世界*的业务,没有比这更让一家公司受打击的事了,相信经历过辉煌的基辛格在宣布IDM 2.0时,也有过和格罗夫一样的反复犹豫,对格罗夫的痛苦更加能感同身受。

但这位CEO还是在2021年3月做了这个决定,并稳步地推进它。

他知道自己要做的,就是推开眼前这扇门,舍弃掉一部分先进,来走向另一种伟大。

对于IDM而言,如前所述,先进逻辑IDM终将成为历史,但对于像TI这样模拟厂商还有功率器件厂商来说,因为IDM模式对于其所专注的业务具备天然的优势。换句话说,属于他们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但和*时期相比,IDM时代终将过去已成定局,也许在张忠谋刚成立台积电的时候,也并没想到如此结局。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快递首富」要冲击港交所了

    「快递首富」要冲击港交所了,不久的将来,在资本市场海量资金的加持下,这些新老巨头将贴身肉搏,掀起规模扩张和市值狂欢,快递行业新一轮的战争也即将打响。

    2023年7月12日
  • 苏宁新变局!张近东嫡系重新掌权

    苏宁新变局!张近东嫡系重新掌权,老将任峻出任董事长之后,将进一步巩固苏宁易购的核心,曾经的家电零售业巨头想要重回行业头部,必须在零售渠道之外找到新的增长点。

    2023年4月13日
  • 关注多发疾病、提质性价比高中银三星推出“中银祥顺”重疾保障产品_行业动态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尤其是经历过新冠疫情之后,公众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度及对健康保障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瑞士再保险发布的《2021年疫情后期亚…” />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2023年6月7日 创投
  • 「百模大战」即将迎来一轮应用淘汰赛

    「百模大战」即将迎来一轮应用淘汰赛,要说大模型行业变天,恐怕还有点早,但LLamaV2开源可商用、再加上国内这么多大模型落地,“百模”大战,恐怕要迎来第一个“淘汰赛”阶段。

    创投 2023年8月7日
  • Netflix线下店来了!爱优腾们谁会率先跟进?

    坐拥《鱿鱼游戏》、《王冠》、《纸牌屋》等一系列大热IP的Netflix,终于找到一个赚钱的新路子了:开线下店。10月13日,Netflix宣布将开设线下零售门店“Netflix House”,头两家门店预计2025年率先在美国本土开业。为了给“Netflix House”做宣传,Netflix还会在

    创投 2023年10月17日
  • 华平投资首支人民币基金,30亿

    今天(9月7日),宜兴市与华平投资正式签约,出资华平投资的首支人民币基金,专注于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预计30亿元,由华平投资负责管理。据了解,该基金正式落户宜兴市,将重点布局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以及医疗服务的头部公司,推动全球医疗创新技术落地中国,为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的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活

    创投 2023年9月7日
  • 俞敏洪的故事,没那么赚钱了

    东方甄选(01797.HK)交出一份增收不增利的半年成绩单。1月24日晚,东方甄选披露2024财年中期(截至2023年11月止六个月)业绩。期内,其实现总营收27.95亿元,同比增长34.4%,净利润2.49亿元,同比下滑57.4%。在这半年内,东方甄选带货总GMV为57亿元,自营产品带来的营收约1

    2024年1月27日
  • 花钱吃剩菜!「剩菜盲盒」正成为年轻人的新型就餐方式?

    花钱吃剩菜!「剩菜盲盒」正成为年轻人的新型就餐方式?,在面临“食品安全”“品类较少”“盈利较少”等种种不确定因素下,餐饮品牌对于“剩菜盲盒”的探索,仍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023年5月25日
  • 福建省医疗保险查询

    福建省个人医保账户查询:点击进入>>> 注:未注册用户请先[ 注册 ],然后登陆查询. 其它查询方式: 1、直接到当地的医保中心效劳大厅或缴费的银行、定点医院查询…

    2022年3月31日
  • 企业所得税怎么算 计算方法介绍公式很简单

    企业所得税怎么算?据悉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所得税是各地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个人应纳税收入的定义和征收…

    2022年1月25日
  • 海外大储修罗场,外资巨头也卷不动了

    全球排名第四的储能系统集成商正考虑出售其储能业务。近日,据多家外媒报道,芬兰电力解决方案企业Wartsila瓦锡兰集团正对其储能与优化业务进行战略审查,考虑采取剥离或出售等方案。这是一个令不少业内人士颇为意外的消息:全球范围内,储能业务是不可多得的高成长赛道之一,万亿级的市场还未打开,瓦锡兰也已经在

    创投 2023年12月11日
  • 夏季出游解暑不用愁,备好维他柠檬茶,畅快享不停_行业动态

    今年的夏天似乎特别热,但也挡不住人们出游的热情,能有机会出来拥抱大自然,连空气都变得新鲜。炎夏出行热浪来袭,当然要自备饮品,冰爽的饮品与养眼…” />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创投 2023年6月27日
  • 2023启示录丨自动驾驶这一年

    过去的20年,都没有2023年如此动荡。大模型犹如一颗原子弹投入科技圈,卷起万里尘沙,传统模式瞬间被夷为平地,在耀眼的白光和巨大的轰鸣声之下,大公司、创业者、投资人甚至是每一位观众都在细微之处,试图一窥烟尘消散过后的那片新天地。这是一个值得记录的时代。所有人都知道,当我们从更长的时间线上回望此刻,2

    2023年12月23日
  • 「霸总」出海,日入百万

    “霸总通杀全球。”一位小程序从业者用六个字总结当下出海短剧的火热。“没想到是小程序剧*受到了多个国家的欢迎。”一家影视公司的短剧负责人Nolan说道。每集一两分钟的小程序剧在国内火了,这门生意也蔓延到了国外。不过不同的是,国外没有小程序剧的说法,这些作品的主要播出渠道还是APP,所以行业内也将其统称

    2023年11月7日
  • 氢燃料电池系统企业「氢途科技」获中金公司8000万元投资

    氢燃料电池系统企业「氢途科技」获中金公司8000万元投资,氢途科技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产品。

    2023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