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人都在学的三个思维模型,到底厉害在哪?

公路自行车赛被认为是一种团队战,需要有主车手和辅助他的队员,队员要轮流当“破风手”骑在主车手前面做保护,因为骑在前面风的阻力大,体力消耗大,团队作战能节省体力。这看起来是十分科学的战术。而一个业余选手,要去挑战荷兰队、德国队、英国队等强队,

40万人都在学的三个思维模型,到底厉害在哪?

公路自行车赛被认为是一种团队战,需要有主车手和辅助他的队员,队员要轮流当“破风手”骑在主车手前面做保护,因为骑在前面风的阻力大,体力消耗大,团队作战能节省体力。这看起来是十分科学的战术。

而一个业余选手,要去挑战荷兰队、德国队、英国队等强队,其中荷兰队更是派出了两个奥运会冠军,两个世锦赛冠军参赛,这听起来简直是痴人说梦!

但有一个选手成功逃出了强者环伺的包围,还是在奥运会赛场上,要知道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她没有教练,没有队友,没有队医,全凭一己之力碾压名将。她是奥地利选手安娜·基森霍夫。

她是如何做的呢?

从一开始就孤零零地往前冲,专注自己的赛道。她不管什么业界共识、团队策略,就是一个人备战,她说自己不会过多关注外部的变化,只是拼尽全力地骑行。

在比赛之前,安娜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认真计算在比赛过程中该保持什么样的速度,吃多少食物,甚至专门研究了东京气温变化。

她是一名学霸,在数学上颇有造诣,还精通5门语言,骑自行车只是业余爱好。也许正是平常的深度思考习惯,使她能够跳出共识。

混沌君一直觉得,这是值得所有个人和企业学习的案例,因为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激烈竞争的状态中,如何跳出思维盲点,发现新的认知,实现能力上的自在生长。


40万人都在学的三个思维模型,到底厉害在哪?

40万人都在学的三个思维模型,到底厉害在哪?

普通人追求确定性答案,而高手不停在追问

亚里士多德说:“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这是一个根基性的命题或假设,它不能被缺省,也不能被违反。”这是善友教授“第一性原理”的理论来源。

如何理解第一性原理?高瓴集团创始人张磊曾说过:“更多的研究是为了更少的决策,只有在更少的、更重要的变量分析上持续做到最好,才是提高投资确定性与大概率的最简单、最朴素的方法。”

他特别强调要“从‘第一性原理’去思考,即从本质上去研究行业,去获得行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

几乎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第一性原理,即本质。

但是,不要将第一性原理认为是绝对的真理。一个人把知识当作句号,是一个完成式,那表明你的成长就结束了,其实从学术上来讲你已经“死”掉了。真正的学习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击穿知识,知识的流动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换句话说,问号比句号重要得多。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提出了著名的原子论,说原子是一种不可分割的物质微粒。近代科学家发现了分子,以为分子就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物质微粒。但是后来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随即原子被当成最小微粒,原子之名由此得来。后来的事大家都了解,原子也被证明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由夸克……

迄今,人类也不敢保证,夸克是不可分的粒子。“一思维”指的是思维这个动词,是一个问号,是一个层层下探思维方式。

汪滔在带领团队做大疆无人机时,每一次迭代都要把上一次的产品逼上绝路,如果没有这样反复否定自己的坚持,何来震惊全球的中国产品。

抛开企业,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如果你不给自己问问题,你的一生就会忙碌地去寻找答案,人最可悲的是你一生都在寻找答案,而到临死的时候你都不知道这个答案的问题是什么。

科学研究如此,企业生存如此,人生亦如此,高手皆在针对本质,不停地追问。


40万人都在学的三个思维模型,到底厉害在哪?

普通人用眼睛看世界,而高手用思想看

查理·芒格说,人一生可能要掌握100多个思维模型,才能让你应付这个世界更游刃有余。

为什么要学习思维模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想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好方式。

为什么思维模型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想象一下,我们日常多凭经验、直觉来做决策?但这很难应付复杂性的不确定性,世界每一天都是新的。

善友教授和查理·芒格推荐的思维模型,其实是一个全新的思维武器。它和经验法不一样,它不是基于归纳法,而是基于演绎法,具有强大的可迁移性。

  • 破界创新

觉得被困在了一个系统里,每天就是周而复始,状态一成不变。

那你有感觉到吗?对事物的“认知”,通常建立在一个或者几个隐含假设之上。你默认一项业务流程、一个商业模式就该如此,从未去思考,它真的合理吗?它是重要的那个吗?破界创新这个模型,适合用来思考本质。

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认知建构在某些隐含假设之上。

如果你能够跳出你的系统,看到认知下面的隐含假设,发现它的不合理处,然后提出新的基石假设出来,便能刷新你对事物的本质认知,离“一”更近一步。


40万人都在学的三个思维模型,到底厉害在哪?

  • 单点击穿

95%的人生没有过破局点,95%的企业没有过破局点,原地踏步,庸庸碌碌,耗在低水平的重复里。所以,单点击穿这个模型,适合每个人、每个企业做决策。

破局点之前瞎折腾、乱折腾,过了破局点之后,创新的载体才能正循环、自增长。那么,如何找到破局点,仿佛被预言击中一样,开启人生或者企业的新篇章?

单点击穿模型告诉我们,找到10倍速变化的单一要素,舍九取一,作为第二曲线的破局点,然后投入10倍资源,击穿这个点的阈值。它还告诉我们风口一直在变,所以要向内求,深挖洞,广积粮,建立你的核心能力、核心优势。

只有睿智、冷静和深谋远虑的人才能生存。


40万人都在学的三个思维模型,到底厉害在哪?

  • “一”战略

“一”战略,是一种第一性原理思维式的战略,也是一种本体论哲学式的战略。

这个模型略适合梳理业务,建立起关键认知系统。在本质认知和单点击穿之上,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构建系统的认知,才能赢得毫不费力。

“一”战略有灵魂三问:第一,什么是“一”?第二,如何击穿?第三,怎么进化?

找到事情的本质,你的认知越深,你事业的边界就越宽。这里的击穿是指击穿事情的本质。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就是单点破局。进化的关键在于击穿“一”的阈值,让事情变成活的,它才能自增长。


40万人都在学的三个思维模型,到底厉害在哪?

40万人都在学的三个思维模型,到底厉害在哪?

每个人都有蓝海:深度思考,突破盲点

链家站在行业看企业,构建了平台的网络模型,实现了企业发展正循环,之后贝壳在ACN操作系统的助力下所向披靡。

九毛九创始人管毅宏是一个思考长远的人。2015年大部分餐饮品牌在经营上都遇到了瓶颈,客流减小,营业额普遍下滑。一番深度思考之后,他构建了自己的模型,找了一个大单品市场。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名为“太二酸菜鱼”的网红餐饮店。

即使普通人,在做普通的事,提升思维后,也能开辟出另一片天地。

王宇是一家中型企业资深hr,公司把新战略团队配置的重任交给他。他想不通的是,同样的招聘方式,更好的薪酬和激励,为什么新业务线就是招不到合适的人选?

在混沌共学的那段时间,王宇说,有段时间连吃饭的时候他都在想,hr这个岗位的本质是什么,是做好人力资源调配吗?是招到合适的人吗?

最后他得出一条结论,他们处在一个全新的、变数太多的分支,每个人都为追寻更快的成长而来,所以没有什么最合适的人选,只有更快的成长。hr在这里的本质是什么?是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王宇当即转移工作重心,经过短期调整,新团队展现了强大的爆发力。

李炜延开了家小型传媒工作室。几个合伙人在圈内小有名气,都没想过接下来的日子会是晦暗的。疫情放缓了行业节奏,一次小型产品宣传,都能引来十几家竞标对手,方案一次次被淹没。

在混沌参加共学后,他们做了一次倒逼:追问自己:团队最强的能力到底是什么?最能打动自己也打动别人的是什么……

答案指向一处“深度视频内容”。那为什么不把这一点做到极致?在接下来的提案里,内容和渠道,他们指向了内容;与其在短视频阵地厮杀,他们选择了微电影……

最后他们用一部直指用户困境的纪录片破圈成功。李炜延说,“现在都是客户来找我们。帮品牌思考,帮用户发声。我们的内容越来越有生命力,做好这一件事,就足够了。”

林子祺在一家大公司当销售,他说之前他能把产品明细倒背如流,但被业绩压力压的喘不过气。上次共学大赛,他和一位“内向型销售冠军”分在一组。对方告诉他,其实你还没有理解,销售到底是什么。

林子祺说他想了好久,到底什么是销售的“一”,其实不是客户,是把客户当成自己。这件事并不是换位思考那么简单,而是真正转变自身观念,“把别人当成一个战队的战友那种感觉。”那怎么击穿?

就是自己早就吃透的信息,提供给别人。至于反馈,他觉得事情一下子就“转”起来了。他说:“你见过销售被挂在朋友圈感谢,销售被人当成朋友么?我做到了,因为真的在用心帮他办事。”现在他的办公室里,还挂着“一”战略的图样,全组讨论学习。

其实,重复且长时间地做事情其实并不难,只要条件具备,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难的其实是思考,并“思变”。

40万人都在学的三个思维模型,到底厉害在哪?

打破孤立的系统,寻求认知同频

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

人的思维往往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称之为思维的遮蔽效应。突破思维遮蔽的办法是认识升级并且不断刻意训练。

思维模型+刻意练习,学练并行,一直是混沌所推崇的教学方式。我们通过刻意练习帮你磨炼思维上的功夫。

混沌还主张共学模式,因为在商业、思想领域,和拥有高认知的人进行碰撞,不仅能够打开我们认知新世界的通道,而且在不断“碾压”与反馈中,打破孤立的系统,利用周围人的能量,我们逐渐实现认知升级。

基于以上种种,在2021年的秋天,混沌将举办“一思维”共学大赛。

本次共学大赛,将以“一思维”作为主要学习框架,其中包括三个思维模型——破界创新、单点击穿、“一”战略。学习思维模型的重点是如何用它来升级我们的智慧,升级我们的决策依据。

先听课,再共学,最后是比赛。所谓共学,就是来自各行各业、各有所长的人聚集一起,深度交流,更有专家领教、助教的督促与指导,同频进化。混沌相信,在好的学习机制下,成年人定会领略到学习的爽感。

这次的共学大赛亮点之一就是问题机制。学习模型的意义是为了解决问题,问题越清晰,越具体,学习就越有价值,同学之间的碰撞就越精彩。

请带着你的问题来,最后带着解决方案走。同时,本次共学大赛采用了小组制,同学之间互相打磨方案,互相鼓励前进。

曾经参加过一思维练习场学员反馈:

“一”思维就如给了我们取经的地图,让我们去探究本质的“一”经,但是取经的路上总有那么多的魑魅魍魉拦路,好在混沌给我们配备了通天入地的各路大神——助教,组织起一张认知大网,帮我们一起浴血奋战,共同降妖伏魔,已期望我们最终取回真经。

——吴东兴


同学们的分享让我很受益,一来是平时没有这样的机会,二来是即使有这样的机会,也没有这么深刻的一种认知,不同的行业,为了寻找“一”不停地思维碰撞,这种精神特别鼓舞我。通过同学之间的分享,我有了这种感觉,不要浪费每一刻时间。

——赵智生

而共学的下一步就是比赛,以赛代练,同高手pk,这样一个人的成长会是指数级的。

我参加过好几次思维模型比赛,每一次我都有很强烈的刻意练习感觉。一方面是能和同学交流;另一方面,创新教练也会帮助我们打磨方案。

我最大的收获是通过这个比赛,基本上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想清楚了。如果可能的话,下次我还要继续参加思维模型大赛。虽然我年纪比较大了,有时候还打磨到凌晨四点,但是我希望所有同学都通过参加大赛来进行真正的刻意练习,因为输出的学习效果可以达到90%

——吴沁玫 草之王(广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EO

作为一名工程师,来参加思维模型大赛,是因为我在混沌学习将近有三四年时间了,学完李善友教授整套思维模型课程,非常想运用思维模型来解决我的实际问题。

如果学弟学妹们想要参加思维模型大赛,我给3点建议:

1、充分相信自己。不参加比赛,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2、既然是比赛,肯定不同于平常,需要你百分百的投入。

3、日常多积累,用输出倒逼输入。所有的思维模型不在于知识结构,而在于底层逻辑。

——温金莲 顺德五沙热电自动化工程师、广东酷吧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联创人

我觉得我在混沌的学习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因需而学,初入研习社。刚开始接触混沌是因为新接手了新的公司和新的业务。

第二阶段,因知而学,接触思维模型。混沌给我带来的不止于大咖的课程,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我认知壁垒

第三阶段,因用而学,实践思维模型。随着不断参加思维模型比赛,参加混沌组织的学员下线交友会,以及线下训练营,我开始逐渐掌握了如何将思维模型在实际商业中如何去应用。

第四阶段,因学而学,学习是“一”。我感悟到,学习不是为了达到其他目的的路径,真正的学习,就是为了学习,学习是一个临在当下的状态,是一种初心。

——陆俊骅 2019思维模型大赛参与者,混沌老学员,混沌进士,创新训练营同学


“一思维”共学大赛,共学三大思维模型,找到商业创新定力!


40万人都在学的三个思维模型,到底厉害在哪?

2021年混沌创新共学场

“一思维”共学大赛

正式开启报名!


3周时间,

与各行业商业创新者结伴学习,

带问题来,带方案走!

还可获得资深教练深入打磨的机会,

立即扫码报名 >>

40万人都在学的三个思维模型,到底厉害在哪?


找真问题、学真方法、

练真方案、赛真友谊。


一顿火锅的钱,即可享受价值上千元的3堂线上模型课 + 累计9天线上共学 + 累计3次线下打磨,与混沌全国高手过招!


本次共学大赛的底层使用“一思维”作为主要学习框架,聚焦到解决用户问题为中心,通过三个模型的学习帮助同学梳理自己业务的关键节点,经过三周学习,小组为单位输出创新方案。


共学大赛安排如下

40万人都在学的三个思维模型,到底厉害在哪?

40万人都在学的三个思维模型,到底厉害在哪?

40万人都在学的三个思维模型,到底厉害在哪?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