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对谈吴军:每个人都一定要有数学思维

作者 | 刘润,润米咨询创始人。整理 | 由之来源 | 刘润公众号,一个洞察商业本质的公众号。好玩的数学获授权转载,在此感谢!吴军老师是我特别敬佩的老师。他是计算机科学家,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先驱者,是谷歌公司的智能搜索科学家,腾讯公司的前

作者 | 刘润,润米咨询创始人。
整理 | 由之
来源 | 刘润公众号,一个洞察商业本质的公众号。好玩的数学获授权转载,在此感谢!

吴军老师是我特别敬佩的老师。

刘润对谈吴军:每个人都一定要有数学思维

他是计算机科学家,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先驱者,是谷歌公司的智能搜索科学家,腾讯公司的前副总裁,同时也是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人、畅销书作家。

他著有《数学之美》、《浪潮之巅》、《硅谷之谜》、《智能时代》、《文明之光》、《大学之路》、《全球科技通史》、《见识》、《态度》等,本本都是超级畅销书。从我到我儿子小米,我们全家都是他的书迷。

同时,他还是教育专家,古典音乐迷,酷爱逛博物馆,见过90%以上世界名画的真迹,他是优秀的红酒鉴赏家,他精通历史、艺术、哲学、摄影、投资、商业……把他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就单拿出来,都让普通人望尘莫及。

最近,吴军老师在得到app新上了一门课程,叫做:《数学通识50讲》。

吴军老师在得到已经开设了6门课程,分别是《硅谷来信》、《谷歌方法论》、《信息论40讲》、《科技史纲60讲》、《吴军讲5G》,以及刚上的《数学通识50讲》。

从信息论,到科技史,到通信技术5G,现在又讲数学,吴军老师的涉猎之广,研究之深,让人深深叹服。

我特别喜欢跟吴军老师聊天,因为每一次,都让我收获巨大。

趁着这次吴军老师回国,我马上跟他约了饭。

今天,我迫不及待地想把我们的聊天内容,分享给你。

刘润对谈吴军:每个人都一定要有数学思维


信息论、科技史、谷歌方法论、5G、数学……我一直特别好奇,吴军老师的大脑是怎么能装下这么多东西,又理解得如此深刻的?

吴军老师说,他所讲的这些内容,其实就是他一直以来工作的沉淀。

吴军老师,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计算机博士,后来在谷歌担任智能搜索科学家。

他所研究的内容是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这需要有非常深厚的信息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数学功底。

而他的课程内容,就来自于这些积累。

差别在于,做成课程需要用更通俗的方式,把那些晦涩的专业知识讲出来,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听得懂。

这一次的新课,吴军老师选择了数学。

为什么要选择讲数学呢?

数学这个主题,是很多老师(比如我,虽然我大学的专业就是数学…)想讲,但是不敢讲的。

为什么?

因为,它太难了。

而且,数学这两个字,简直是很多人的噩梦。

甚至,有小朋友在报考大学专业的时候说,只要不学数学,让我干什么都可以!

确实,数学很难。

很多人学了十几年数学,走上工作岗位,根本不知道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除了相关专业的工程师,现在有几个人,还记得大学学过的微积分、概率、和线性代数?

那么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作为一个普通人,也要学数学吗?

吴军老师说,是的,每一个人,都一定要学数学,因为它实在太有用了。

学数学,对大部分人来说,不是为了解数学题,不是为了当数学家,而是为了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不仅能让你登上更高的高度,开拓你的眼界,也能够帮你建立一些正确的常识,让你少走弯路,并且让你在人生的每一个岔路口,有更多更多的选择。

今天我能够给企业做战略咨询,能够快速洞察一件事物的本质,其实,最最根本的能力,就来自于数学思维。

可是,数学也太难了,我学不会怎么办?

解数学题也许很难,数学考试拿满分也许很难,但是,只要你愿意,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其实并不难。

哦?那具体来说,数学思维包括哪些呢?

我给你介绍5种。

这5种数学思维,让吴军老师,包括我自己都特别受益。


第一种数学思维,源自于概率论,叫做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

什么意思?

假如一件事情成功的概率是20%,是不是就意味着,我重复做这件事5次,就一定能成功呢?

很多人会这样想,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如果我们把95%的概率定义为成功,那么这件20%成功概率的事,你需要重复做14次。

换句话说,你只要把这件20%成功概率的事,重复做14次,你就有95%的概率能做成。

计算过程我放在这里,对公式头疼的小朋友可以直接略过。

做一次失败的概率为:1-20%=80%=0.8

重复做n次至少有一次成功的概率是95%,就相当于重复做n次每一次都不成功的概率是5%,

重复做n次都不成功:80%^n=1-95%=5%=0.05

n=log(0.8,0.05)=13.42

所以重复做13.42次,你成功的概率能达到95%。

如果你要达到99%的成功概率,那么你需要重复做21次。

那想达到100%的成功概率呢?

对不起,这个世界上没有100%的概率,所有人想要做成事,都需要一点点运气。

我们经常说,正确的事情,要重复做。

它其实就是概率论的自然语言表述。

所谓正确的事情,其实指的就是大概率能成功的事情。

而所谓的重复,学会了概率论,我们就对重复这件事有了定量的理解。

20%的成功概率,在商业世界中,已经不算小了,只要重复做14次,你的成功概率就能达到95%。

理解了这件事情,你就会知道,创业一次成功的概率太小,所以你在融资的时候,就不能只融资一次的预算,你需要更多更多次的预算。

相对应地,很多人都想过,假如我在一个领域成功的概率是1%,那么我找到20个领域来做,是不是跟一个领域20%的效果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依然把95%定为成功的标准,那么1%成功概率的事情,你需要重复做298次。

而这,还只是一个领域。

这就像很多人会问,我是成为一个全才,把20个领域都试个遍,更容易成功?

还是成为一个专才,在一个领域深耕,更容易成功呢?

概率论会告诉你,成为一个专才,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理解了这件事情,你就会明白,创业要专注,不要做太多事,做太多事,你本来20%的概率就只剩1%了,你成功的概率就会更小。

你看,虽然这个世界上没有100%的概率,但是只要重复做大概率成功的事情,你成功的概率就能够接近100%。

这就叫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

这是概率论教会我们最重要的思维。

我们学习概率论,不是为了去算题,而是要理解这种思考方法,在做人生选择的时候,就能选对那条大概率成功的道路。


第二种数学思维,源自于微积分,叫做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

很多人一听说微积分,想到那些复杂的微分方程、积分方程,就头疼。

别怕。

我们今天不谈方程,只谈微积分的思维方式。

微积分的思维方式其实特别简单,也正因为简单到极致,所以非常漂亮。

微积分是牛顿发明的。他为什么要发明微积分呢?

是为了虐死后世的我们吗?

当然不是。

其实在牛顿以前,人们对速度这些变量的了解,仅限于平均值的层面。

比如,我知道一段距离的长短,和走完这段距离的时间,就可以算出一个平均速度。

但是,每个瞬间的速度,我是不了解的。

于是,牛顿就发明了微分,用无穷小这种概念来帮助我们把握瞬间的规律。

而积分跟微分正好相反,它反应的是瞬间变量的积累效应。

那么,到底什么是微积分?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物体静止不动,你推它一把,会瞬间产生一个加速度。

但有了加速度,并不会瞬间产生速度。

加速度累积一段时间,才会有速度。

而有了速度,并不会瞬间产生位移。

速度累积一段时间,才会有位移。

宏观上,我们看到的是位移,但是从最微观的角度来看,其实是从加速度开始的。

加速度累积,变成速度;速度累积,变成位移。

这,就是积分。

反过来说,物体之所以会有位移,是因为速度在一段时间的累积。

而物体之所以会有速度,是因为加速度在一段时间的累积。

位移(相对于时间)的一阶导数,是速度。

而速度(相对于时间)的一阶导数,是加速度。

宏观上,我们看到的是位移,但是从微观上来看,其实是每一个瞬间速度的累积。

而位移的导数,就是从宏观回到微观,去观察它“瞬间”的速度。

这,就是微分。

那么,微积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到底有什么用呢?

理解了微积分,你看问题的眼光,就会从静态变为动态。

什么意思?

加速度累积,变成速度;速度累积,变成位移。

其实人也是一样。

你今天晚上努力学习了,但是一晚上的努力,并不会直接变成你的能力。

你的努力,得累积一段时间,才会变成你的能力。

而你有了能力,并不会马上做出成绩。

你的能力,得累积一段时间,才会变成你的成绩。

而你有了一次成绩,并不会马上得到领导的赏识。

你的成绩,得累积一段时间,才会得到领导赏识。

从努力,到能力,到成绩,到赏识,它是有一个过程的,有一个积分的效应。

但是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人,在开始努力的第一天,就会抱怨说,我今天这么努力,领导为什么不赏识我?

他忘了,这其实还需要一个积分的效应。

反过来说,有些人可能一直以来工作都做得很好,但是从某个时候开始,因为一些原因,慢慢懈怠了。

他的努力程度下降了,但这个时候,他的能力并不会马上跟着下降。

可能过了三四个月,才会慢慢显示出来。他会发现做事情开始不能得心应手了。

然后又过了三四个月,他做出来的东西,领导开始越来越看不上了。

在这一瞬间,很多人会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不过就是这一件事没做好呗。

但他忘了,这其实是一个积分效应,这样的结果,其实早在七八个月前他不努力的时候,就埋下了种子。

努力的时候,都希望大家瞬间认可;而出了问题,却不去想几个月之前的懈怠。

这是很多人都容易走进的思维误区。

而如果你理解了微积分的思维方式,能够用动态的眼光来看问题,你就会慢慢体会到,努力需要很长时间才会得到认可,你就会拥有一个平衡的心态,就会避免犯这样的错误。

吴军老师经常讲一句话,叫做莫欺少年穷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这也是微积分的思维方式。

<span style='color: rgb(95, 95, 95);font-size: 15px;letter-spacing: 1px;font-family: mp-quote,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