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思维理解商业底层逻辑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关注公众号,回复“读书”,领取豆瓣读书Top 250电子书。前段时间人比较累,想读本轻松点的书,恰好看到刘润的新书《底层思维2》。此前已经拜读过他的《底层思维》(见《掌握底层逻辑,洞察世界的本质》),感觉简单易读风格应该会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关注公众号,回复“读书”,领取豆瓣读书Top 250电子书。

前段时间人比较累,想读本轻松点的书,恰好看到刘润的新书《底层思维2》。此前已经拜读过他的《底层思维》(见《掌握底层逻辑,洞察世界的本质》),感觉简单易读风格应该会延续,加上本人又是尊贵的微信读书付费会员,遂选择这本书。

《底层思维2》的内容有点出乎意料,我依照《底层思维》对它产生了最初的预期,但内容有让我惊喜。这一本书围绕着数学在商业上的应用,用浅显的数学语言去解读商业世界的底层逻辑,不要看到数学思维就感到害怕,作者用的都是最简单的文字,涉及到比较难的部分都会有提醒,可以跳过。

惊喜之处在于,我本人比较喜欢数学,也喜欢思维的东西,所以没有办法抵抗这样的诱惑。尤其是个人的悟性有限,虽然学过这些数学领域,但没办法应用到生活中,因而一方面对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好奇,也想学习这样的思维方式。

创业成功公式

在理解创业成功公式之前,我们需要来先了解两个概念:基础成功率和整体成功率。基础成功率可以理解为做一件事情成功的概率,它介于0~100%之间。它不可能是0,因为只要你做了,就有可能会成功,比如运气爆棚;它也不可能是100%,因为它受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比如运气很差。而整体成功率则是指你重复做同一件事情,至少成功一次的概率(成功一次你就成功了)。

举个例子,假设现在有5张牌,里面有且只有1张一等奖,(在臆想不妨胆子大一点)奖金10个亿,抽中了你这辈子就财富自由了。现在让你来抽,那么你实现财富自由的基础概率是1/5=20%。假如第一次没中,让你再抽一次,这一次你的基础概率还是20%,因为这是“独立事件”,互不影响。

如果现在就让你抽两次,你实现财富自由的概率是多少呢?这个概率就是你的整体成功率,就不再是20%,而是36%。你只要成功一次就能实现财富自由,计算方式是1-(1-20%)*(1-20%)=36%,只有连续两次都失败你才算失败,所以只要扣除你失败的概率,就是你的整体成功率。

随着抽奖次数的增加,你的整体率会越来越高,逐渐趋近100%,但绝对不会等于100%,总有你无法把控的因素在起作用。如果把抽奖改成创业,那就能得出创业公式:P = 1- (1-p)^{n} (P:整体成功率,p:基础成功率,n:尝试次数)。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有两种方式:提高基础成功率,增加尝试次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正确的事情,重复做”。但创业跟抽牌有一点不同,如果你是在同一个领域连续创业,那么之前的经验是可以积累的,也就是后面的基础成功率会更高,因而整体成功率也会更高。

古代人(尤其是皇帝)愿意多生儿,腾讯的赛马机制,本质也是创业成功公式的应用。按照这种思路,再想想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尽人事听天命”等都是有道理,以及那些创业成功人士的话“ 我的成功,主要是靠运气“、“创业需要赌性,但不是赌博”等也都是对的。

加减乘除

加法:同维合作
安排10个销售,各自独立发展客户,他们之间没有协同,那么就是在通过加法管理销售。

乘法:异维合作
安排4个销售,分别负责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和复购率,根据销售万能公式:销售=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他们相互协同,其中一个人的技能的提升1倍,则销售额也会跟着提升1倍。

减法:同维竞争
公司预算2000万,让各条产品线来申请。僧多肉少,各产品线必然会巧立名目增加预算,最后预算必定爆表,而且让他们削减,他们都会振振有词说减不了。产品线之间在同维竞争,某产品线的预算多了,意味着必然有另外的产品线预算少了。

除法:异维竞争
公司预算2000万,让各条产品线来申请,但要求ROI[ROI(投资回报率)=营收(收入)/预算(支出)]必须大于2,低于2会扣奖金。此时各产品线便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制定预算,保证预算往效率最高的地方去。即使最后超预算,公司也会乐呵呵的去借钱。

作者还有用加减乘除来看公司财务报表,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地方,但我目前还没有实践过,待我结合老唐的《手把手教你读财报》一起实践之后,再做分享。读财报也将是我明年主要的学习目标。

笛卡尔坐标

假如现在有人问你,“招人是要招态度好的还是能力强的?”如果你用一维视角,那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能力好意味着态度差,态度好意味着能力差,而处于中间位置的则是两方面都一般。

但如果我们从二维视角,用笛卡尔坐标来展示,就能很清晰的看明白这个问题:

用数学思维理解商业底层逻辑

图片取自《底层思维2》

  1. 第一象限:明星。能力强,态度好。
  2. 第二象限:小白兔。能力弱,态度好。
  3. 第三象限:土狗。能力弱,态度差。
  4. 第四象限:野狗。能力强,态度差。

对于明星候选人,我们必须发offer,不能太合适了。但对于小白兔和野狗,是不是可以通过录取后培养成明星呢?这时候我们就要再引入一个维度:可塑性:

用数学思维理解商业底层逻辑

图片取自《底层思维2》

当然,相较于态度,能力的可塑性更强,所以我们也更倾向于小白兔,而不是野狗。

应用笛卡尔坐标这种思想,我们可以在商业领域做很多升维分析,比如用“波士顿矩阵”来分析业务赚钱不赚钱。作者也提供一套五维模型,帮助我们训练升维思考的能力,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用数学思维理解商业底层逻辑

图片取自《底层思维2》

指数和幂

这个在之前不少的读书笔记都有涉及,比如《《纳瓦尔宝典》:赚钱是一门需要学习的技能》、《掌握底层逻辑,洞察世界的本质》。

假设有个小朋友在绘画还是音乐都有天赋,那么他该如何选择呢?音乐行业是相对集中、赢者全得的,顶尖的少部分人吃掉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绘画则不然,相对分散,很少有人能占据大份额,但优秀的人也可以很优秀。

两者本质的区别在于“边际成本”,音乐创作出来之后,多生产一份的成本基本为0,所以增长有机会成指数型,而画作创作出出来之后,生产出来还是需要人力成本,因此很难指数型增长。当然两者各有优劣,前者收益很高,但风险很大,成功者寥寥,而后者虽然收益一般,但至少保证饿不死。

这就是关于商业模式的选择,是选择产品(音乐)还是选择服务(绘画),互联网给了创业者做产品的机会,但前提是要熬过奇点,否则可能会饿死,这也就是创业公司需要融资的原因。

用数学思维理解商业底层逻辑

图片取自《底层思维2》

这给个人的启示是,打工致富概率不高,但可以在打工之余,尝试做一些能指数型增长的副业,如书籍、媒体、电影、代码等,也许某一天就能带你起飞。

方差和标准差

假设现在有两个运动员,成绩差不多,但是有一个成绩稳定,而另一个则时好时坏,作为教练你应该怎么选呢?

在对比两组数据的时候,除了看平均值外,还需要看数据的波动程度,而这个波动程度,就是方差和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根据方差的计算公司,最后的结果的单位是源数据单位的平方,而标准差则与源数据一致,因此标准差的应用范围更广。

选择公司时,除了看平均工资,还要看工资的标准差;出行时,如果对时间要求高,有限选择地铁,因为地铁的时间标准差更小,更稳定;工厂产品的质量检测,本质也是标准差。对于一个求稳的企业来说,标准差越小越好,因此人员招聘时会趋同,比如同一个学校毕业。但对于追求创新创造的企业来说,则要扩大差异化,因为思维差异的碰撞是创造力的基石。

概率与统计

作者说,概率思维是高手和普通人的分水岭。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概率思维以及世界的随机性,不妨阅读塔勒布的《随机漫步的傻瓜》。

数学期望
由于人存在“损失厌恶”的认知偏误,所以对损失和收益表现出不同的风险偏好。但作为一个理性人,无论在哪种场景下,我们都应该选择数学期望更高的选项,即使这个选项未必能为你带来成功。作者打趣道,尽管在这个宇宙我们失败了,但在平行宇宙中的你成功了。

大数定律
个体的不确定性让人难以把握,但群体的稳定性是可以让人做预判的。只要我们抛硬币足够多次,那么出现正面的次数会接近50%,这就是大数定律。假如结果不是这样,要么是硬币有问题,要么是次数不够多。

条件概率
你是不是经常接到诈骗电话,是不是觉得自己很聪明,骗子很笨,一下子就把他识破了?

事实上,这就是骗子聪明的地方,他用这种看似愚蠢,实则聪明的方式筛选目标群体,本质上是一个条件概率问题。

我们假设这个世界分为两种人,一种是容易受骗的人(受骗概率=60%),人群占比20%,另一种是不容易受骗的人(受骗概率=10%),人群占比80%。如果骗子进行无差别的拨打诈骗电话,那么诈骗成功的概率是60%x20%+80%x10%=20%,即拨打5个电话只能成功1个。

但如果采用一种方式,把不容易受骗的人快速筛选出来,那诈骗成功的概率就提升至60%,也就是拨打5个电话成功3个。而这种方式,就是我们最开始说的,用低劣的骗局,一方面节省了时间,一方面也提高了成功的概率。

统计谬误
统计数据有时候也会说谎,尽管它的计算过程是对的,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辛普森悖论和幸存者偏差。

博弈论

博弈论也是最近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也是接下里可能会学习的方向之一,主要也是三言两句讲不清楚,这里就不过多的介绍,待后续学有所成再做详细分享。

书中在这个章节主要介绍了三个核心的概念:收益矩阵、占优策略、纳什均衡,并分享了三个商业应用:智猪策略、胆小鬼博弈、金球游戏。其中的胆小鬼博弈还是挺有意思的。

说胆小鬼博弈,就不得不提这个案例:在一条乡间的小路上,两辆车相向疾驰。他们发现了彼此,但谁都不想让路,都拼命按喇叭,让对方让开。但对方也不让,两辆车眼看就要相撞了。两辆车肯定都不希望相撞,但也不想让路,因此比拼的是谁先让对方觉得自己是疯子。

这个策略可以应用到跟别人的辩论当中,你只要提前告诉对方,你不讲逻辑,那对方就永远不可能赢你。试问,谁能赢一个不讲逻辑的人呢?我有个朋友就是如此。

刘润作为企业咨询顾问,书籍主要也是面向创业者,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不过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如果你对数学思维以及其应用感兴趣,不妨阅读一下。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