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
辽政办发〔2016〕76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全省“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全省“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是《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细化和落实,是引导特定领域发展,布局、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重点专项规划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制定实施方案,确保全省“十三五”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以下是《辽宁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文。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6月26日

辽宁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切实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辽宁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综合评价

“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下,辽宁现代农业发展取得重要成就,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为“十三五”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粮食产量年均超过2000万吨,保持了全国粮食主产省地位;蔬菜产量4000万吨以上;水果产量882万吨。

——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23.2万吨、276.5万吨和140.3万吨,饲料总产量1239.4万吨、总产值437.6亿元,产量和产值均列全国第3位;全省水产品供给量523.7万吨。

(二)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

——实施千万亩设施农业建设和提质增效工程,设施农业占地面积发展到1119万亩,位居全国第2位,日光温室设施蔬菜面积全国第一。设施蔬菜总产量达3235万吨、产值超过700亿元。

——全省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人均肉类、禽蛋生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2位、第1位;35%的生猪、56%的禽肉、68%的禽蛋销售到省外。

——实施千万亩经济林建设工程和千万亩水果提质增效工程,完成千万亩经济林工程378万亩;水果栽培面积达到965万亩。

——“一县一业”示范县(市)达到25个,特色产业面积450万亩,特色农产品在全国影响力全面提升。

——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总数达到14个,新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4个,现代农业示范作用不断增强。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

——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2390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3家,位居全国前列。

——投资规模超过1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投产53个,完成投资额439亿元。

——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542亿元,实现利税658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出口交货值942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支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达到88个,农业部定点市场30个。交易市场总占地面积52.9万亩,年交易额1184.7亿元,带动158.5万个农户参与经营。

——积极培育电子商务O2O典型,努力开辟自媒体营销,大力推动第三方平台应用,农业电子商务开始起步。全省农产品年网上销售额近20亿元。

——农产品出口总额实现53.4亿美元,全国第4位;水产品出口达到28.8亿美元。

——建成农产品出口示范区36个,国家级示范区13个,居全国第2位。

——休闲农业加快发展,全省休闲农业主体达到9146家,从业人员29万人,带动农户31万户,年接待8911万人次,年经营收入162亿元。

(四)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全面提高。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累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945万亩。实施1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其中节水增粮行动600万亩。

——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农机总动力2886.92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实施水稻1000万亩全程机械化建设工程,水稻综合生产机械化水平90.7%。

——实现全省县以上城市及开发区供水全覆盖,受益人口达到2300万人,水资源配置全国领先。除险加固243座病险水库和16座病险水闸,改造665处(座)大中型灌区和泵站,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586.73万人和农村学校师生31.09万人,治理重点河道、山洪沟151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0万亩,新增供水能力15.85亿立方米。

(五)农业科技支撑和产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省级以上种植业科技成果112项,31项获得国家级奖励。省级以上畜牧业科技成果40项,19项获得省部级奖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5个百分点。

——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及到位率均达到95%以上,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2%。

——每年农民科技培训200万人次以上,阳光工程、设施农业科技培训农民20万人。

——推广秸秆还田腐熟、增施有机肥等土壤培肥改良技术867万亩,亩均增产5%。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9%。

——省级农业地方标准340项,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到321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3500万亩。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1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32个。蔬菜、水果、食用菌等主要农产品抽样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

——以“12316”金农热线为平台的农业信息化综合建设水平全国领先,协同专家服务农民470万人,带动了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市场监测、农业大数据及物联网技术等快速发展,智慧农业、数据农业格局正在形成。

——大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全省农业机械化服务、作物统防统治服务、设施农业高效技术服务在全省全面铺开。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1‰。

(六)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

——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300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5.6%。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面积371万亩。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发展,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3.6万个,家庭农场3200个。

——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加快,林权管理服务中心达到53个,集体林确权发证率达到98.5%。

——农村金融领域不断创新,新开办60家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基本实现县区全覆盖。农业保险达到3500万亩。

(七)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6907.9元提高到2014年的1205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35元。

——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贫困人口从157万人减少到117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43元,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累计完成移民扶贫14836户。

——农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推广以“一池三改”、“四位一体”为主要内容的户用沼气工程9.5万户、改炕38.4万铺、“被动式太阳房”71.9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40.3万平方米、大中型畜禽养殖场能源环境工程293处、生物质成型燃料工程108处、生物质成型燃料炊事采暖炉5.64万户。

(八)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实施碧水工程,辽河、凌河流域水质及全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实施青山工程,治理矿山15万亩,坡地还林297万亩,围栏封育2万公里。

——实施大规模造林绿化工程、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206.25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0.9%,活立木蓄积3.18亿立方米,林分蓄积3.06亿立方米,国家级公益林保有量3600万亩。治理沙漠化草原490万亩。

“十二五”期间辽宁农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依然存在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不高;二是农产品深加工水平还有待提升;三是深化农村改革步伐不快;四是现代农业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健全。

二、“十三五”发展环境

(一)外部环境。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农业影响加大。截至目前,我国签署了中韩等14个自贸区协议,这将对国内农产品生产、价格和贸易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现代农业具有兼业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共识。“互联网+现代农业”在生产、经营、管理、销售、金融等环节提升优化产业链,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将显著增强。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成为必然选择。

——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日益迫切。

(二)内部环境。

——“十三五”是我省全面落实“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攻坚期。

——我省是工业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具备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的先天优势。实施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单位劳动生产率,促进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

——“十二五”期间农业基础设施、科技支撑能力、国家政策支持等方面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我省已经具备了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条件。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力求在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领域改革、农机装备、科技创新、对外合作、生态环境等领域实现新突破,进而带动农民增收、产业增效、县域实力增强,并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稳粮增效。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加。

——坚持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步伐。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依靠信息化理念和手段谋求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与创新。

——坚持改革创新。通过深化农村改革,逐步解决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坚持对外开放。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农业跨国经营企业,逐步建立农产品国际产销加工储运体系,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和农业资源开发合作。

——坚持可持续发展。有效提高水资源、土地资源、农业投入品及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农林牧渔结构为42:3:35:20。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其中畜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2000万吨左右,高标准粮田建设面积达到2292万亩。蔬菜产量稳定在4200万吨以上,水果产量达到900万吨,烟叶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以上,生产规模达到100万担以上。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490万吨、300万吨、160万吨、520万吨。

——畜牧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

——发展经济林675万亩,新植467万亩,改造复垦208万亩。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6800亿元。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00亿美元以上。

——培育壮大新型规模化经营主体,经营规模达到60%左右。全省规模以上农业企业达到3000家以上,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00家。

——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3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

——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专业技能人才3万人;万名劳动力中有农业科技人员16人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5%以上;农业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48%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92。

——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5%,农药化肥施用量实现零增长。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2%,森林蓄积量3.41亿立方米。

——重点供水二期工程力争2019年完工。通过农村饮水工程巩固提升,改善332.32万人口饮水条件。

——提升农业、农村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暴雨预警时效提前至30分钟以上、暴雨预报落区误差减小到50公里以内。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与GDP保持同步。

12

(0)
九驱动的头像九驱动注册用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