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笔记本触控板驱动叫什么(dell触摸板失灵解决方法)

在多数用户的主流认知中,要对电脑进行交互操作,键鼠肯定是首要选择,而每台Windows笔记本电脑上标配的触控板,在很多用户眼里是个“食之无味,弃之不舍”的工具:一方面,移动办公、应急使用不能没有它,但另一方面,Windows笔记本触控板的体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同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用着糟心到爱不释手,Win本上的触控板到底经历了什么?

科技的进步往往让我们感慨今非昔比,现今Windows笔电产品的触控板体验并非十全十美,但也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一谈,触控板这个小小的装置,是如何从难堪大用的“鸡肋”,发展成为今天令人“爱不释手”的小玩意儿。

糟糕的触控体验,几乎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回忆

触控板诞生于1992年,一开始的确是作为鼠标辅助的装置,被设计在键盘附近。随后在1994年便被用在了苹果旗下的笔电产品中。

从用着糟心到爱不释手,Win本上的触控板到底经历了什么?

要知道,被称为“TrackPoint”或“Track Stick”的指点杆诞生于1990年,1992年起便开始了商用道路。同为系统光标交互工具,指点杆与触摸板究竟谁的效率更高,至今依旧争论不休,但毫无疑问的是,上手难度更低、操作更加舒适的触控板被市场广泛接纳,现代笔记本的模样才得以渐渐成型。

从用着糟心到爱不释手,Win本上的触控板到底经历了什么?

真正将触控板(TouchPad)装置引入Windows主流笔记本市场中的,是如今的触控板业界领导者——来自美国加州圣何塞的Synaptics公司。从此往后触控板装置的曝光率开始突飞猛进,逐渐成为了笔电产品的标配。

从用着糟心到爱不释手,Win本上的触控板到底经历了什么?

然而,用上了并不意味着好用,在过去十几二十年间,大多数Windows笔电产品上的触控板一直处于体验相当糟糕的水准,在光标移动、多指手势、轻点操作、按压操作等交互操作上,你几乎很难找到合格的产品。

从用着糟心到爱不释手,Win本上的触控板到底经历了什么?

先说说基础的光标移动,型号较老旧的笔电,其触控板普遍尺寸较小,指尖本身就没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其次,传统触控板的材质以塑料为主,仅仅有部分高端产品用上了玻璃、金属材质,顺滑度多半难以保障;再者,传统触控板对环境也有着很严苛的要求,稍微沾染污渍、液体,甚至是手指不够干净,就可能出现触控失灵、漂移。

从用着糟心到爱不释手,Win本上的触控板到底经历了什么?

更致命的是,由于Windows系统长期没有针对触控板进行底层优化,Synaptics、ELAN等公司推出的配套驱动,其原理是将触控板模拟成鼠标进行输入,电路板在接收到信号后需要驱动进行信号转换,这就导致了必定会有一定的响应延迟,进而带给用户一种迟滞的体验感。而当用户在重装系统的机器上,没有及时安装配套驱动时,同样会出现各类功能失灵的现象。

从用着糟心到爱不释手,Win本上的触控板到底经历了什么?

在多指手势、轻点操作、按压操作等复杂动作上,传统触控板多为分体式触控板,受限于仅支持单点触控、精度较低的自身属性,单击确认很不灵敏,在电源适配器不接地线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乱飘的状况,更别说手势操作了,就连简单的页面滚动,也要从本就紧凑窄小的触控板上,专门划分出右侧、下侧两块狭长条状区域进行垂直滚动、水平滚动等页面操作。

简言之,相信真正体验过这类传统触控板的朋友,没有一个不觉得难用的——不仅精度较低,触控功能还常常失灵,误触率也很高。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间,但凡你想要买台笔记本电脑,就算你不想要,商家也多半会送你一个鼠标,而你就算把鼠标用到坏,也多半不会想用那个糟心的触控板!

触控板的体验完善,是“软硬兼施”的结果

正所谓“以史鉴今”,过去的经验是未来探索的经验资本,无论是PC厂商还是触控板厂商,都知道理想的触控板产品,应当是尺寸更大、精准度更高、支持多指手势等复杂操作的型号。而事实上在过去的10年间,位于产业链上游的触控板厂商通过试验探索不断发力,为主流PC提供过许多优秀的产品。

从用着糟心到爱不释手,Win本上的触控板到底经历了什么?

以Synaptics为例,从目前他们官网的触控板产品线我们可以看出,TouchPad、ClickPad两条产品线,毫无疑问是目前市场的主流,他们具有同样的特性:支持多点触控,包括两指滚动、旋转,三指滑动,甚至是左指敲下单击左键、右指敲下单机右键等复杂功能;针对手掌误触进行了专门优化;从驱动上支持一些进阶的多指手势定制等等。

从用着糟心到爱不释手,Win本上的触控板到底经历了什么?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触控板厂商也联手OEM厂商开展了诸多差异化的触控板试验。如知名游戏硬件厂商雷蛇,在2012年推出的早期版本灵刃系列游戏本及键盘产品中,搭载了包含Switchblade用户界面的液晶触控板:通过LCD触控屏、自适应可触按键的搭配,玩家能够通过触控板屏幕便捷查看道具、任务日志、地图等内容,而触控板屏幕上的显示内容,可以依据适配游戏中的技能、菜单随之变化。如此创新、有趣而略显激进的交互方式,放到今日也依旧属于“黑科技”级别的玩物。

当然,先进触控板的优化并非只是“一家之劳”,前面我们说到Windows系统没有针对触控板专门推出通用驱动适配方案,微软在联合OEM品牌探索超极本的过程中,也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毕竟超极本的用户多半为重度办公、有着移动便携需求的商务人士——因此在2013年的微软Build 2013开发者大会上,宣布联手 Intel、Elan 以及 Synaptics 等公司,一起合作探索“精密触控板技术”。

从用着糟心到爱不释手,Win本上的触控板到底经历了什么?

时间到了2015年,微软在WinHEC大会上宣布了Windows 10将为搭载高精度触控板的设备,增加更多自带的基本触摸操作,包括从单指到双指、上至四指的多指手势操作,与之配套的还有更完善的、针对Windows触控屏设计的交互手势,尽可能保证触控板与触控屏的交互逻辑接近。

从用着糟心到爱不释手,Win本上的触控板到底经历了什么?

到2016年,微软又增加了几个基于三指拖动管理程序的新手势。至此时起,现如今Windows笔电的交互操作规范已经基本成型,理论上市面上绝大多数笔电产品都别无二选,只能使用精确式触控板。

从用着糟心到爱不释手,Win本上的触控板到底经历了什么?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更能提升体验感的地方在于,微软为原生采用精确触控板的设备,提供了精确式(Microsoft Precision)触控板驱动适配,从底层开始优化,不再需要模拟鼠标进行信号转换,带来更加畅快、精准的体验。更令用户意想不到的是,精确式触控驱动跟随Windows 10进行更新,用户无需担心适配问题,这也意味着部分老款笔电的触控板在更换精确式驱动后将迎来焕然一新的体验。

理想的触控板,绝不是鼠标的临时替代品

这么一通说来,相比起移动精确、使用方便的鼠标,触控板的劣势似乎有些显而易见,优势反倒不易察觉。

从用着糟心到爱不释手,Win本上的触控板到底经历了什么?

然而理想的触控板,必定不是鼠标的临时替代品——双指手势滚动浏览网页,远比鼠标滚轮来得自然、符合直觉;多指手势操作,远比记忆快捷键、鼠标精准点击窗口按钮来得便捷;在非重度办公的情况下,自如地垂下手腕使用触控板,也要远比养成“鼠标手”健康得多。

更重要的是,Windows触控板的手势,与手机触控屏开始有了异曲同工之妙——两指上下滑动,可滚动浏览页面;双指捏合,可放大、缩小照片;三指左右滑动可自由切换应用,同样可看作是手机后台的应用切换界面……这意味着初次上手触控板的用户,即将面临的学习成本更低了。

从用着糟心到爱不释手,Win本上的触控板到底经历了什么?

这就自然引出了咱们的下一个观点——刚才说到上游厂商“软硬兼施”,努力得也差不多了,实际上就该轮到位于下游、为用户提供终端产品的OEM品牌发力了。

从用着糟心到爱不释手,Win本上的触控板到底经历了什么?

这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提及一些正面例子作为说明补充——时至今日,尽管我们不再能够看到惊艳一时的“Switchblade”,但这并不意味着雷蛇旗下的灵刃系列游戏笔记本,其触控板体验就打了折扣:均应用了工艺成熟的玻璃表面,有效提升了触控的顺滑度与精准度,“指哪儿打哪儿”不再是吹牛的胡话;一体式面板设计严丝合缝,颜色、质感与机身外壳几近相同,堪称强迫症患者的“福音”。

从用着糟心到爱不释手,Win本上的触控板到底经历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全系灵刃游戏本均配备了一块在Windows笔电市场中尺寸堪称“XXL”的触控板,在上面你可以让指尖尽情飞舞、无拘无束,配合Windows的手势操作用起来简直不亦乐乎,这种感觉,相信你用过了就再也回不去。

科技届总是日新月异的,诸如Ubuntu 20.04这样的主流Linux发行版,本身也已经支持了二指滑动等手势操作,通过配置一些开源软件甚至能够实现多指手势。

从用着糟心到爱不释手,Win本上的触控板到底经历了什么?

这恰恰证明了我们的观点——目前触控板的软件优化正在快速发展,硬件产品也趋于成熟,唯一剩下的是笔电厂商们,得从实际感知出发、贴合用户需求,在未来的笔电产品中,广泛配备像雷蛇灵刃系列标配的尺寸宽大、顺滑精准的触控板,共同营造优质的Windows笔电生态,为用户带来更加畅快淋漓的使用感受。

(0)
仰望辉煌。  的头像仰望辉煌。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