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聚时代李学凌:以终为始,活得别太当下

欢聚时代李学凌:以终为始,活得别太当下

创业的时候,如果非要逆势而为,那将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李学凌先生是国内最早的一批IT记者之一,在成为网易总编两年后,他选择了创业。此后,他便一直处于潜行的状态,尽可能让自己保持低调。直到2012年末他带领欢聚时代在纳斯达克敲钟后,他才有选择地公开分享了几次。实际上,李学凌先生有着关于创业的整套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专业的修为使他习惯知其「然」。

捕Sir整理这篇文章,试着回答李学凌先生一路走来,他在面对大大小小的重要选择时是如何思考与判断的。他曾说,自己可能超越了,那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那他的思维方式到底有何不同?

以终为始

早期创业时大家都是为了求生存,很少谈理想,毕竟要先让整个公司能生存下去。而一个企业要想走得长远,就一定要树立企业比较独特的理想。

实际上理想决定了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不同。很多时候公司还是需要梦想来推动前进的,如果没有梦想,一家公司很难有大成。

我们最早是做魔兽世界的专用网站,是一个很小的网站,当时有一个网站比我们规模要大。过了几年回头看,他们没有长大,但我们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不是实力的差别,而是企业理想的不同。我们当时就认为不应该只做一个游戏的网站,中国有这么多游戏,我们应该做成所有游戏可以共用的平台,这是我们最早的理想。

后来我们很快就得到了业界认可,实现了这个理想,然后发现了YY。YY这个产品出来后,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挣钱的办法,可以直接向用户收钱。同时,我们看到语音应用变成了互联网的核心应用之一,所以我们的理想又变成将语音应用做到极致。

当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又发现原来很多用户迫切需要实时的应用。此外,我们还看到,使用我们产品的国外用户也越来越多了,比如我经常进到一些频道,不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语言。这时候,我们将整个公司的理想变为我们要创造一个实时的互联网产品,这进一步推动了公司的发展。

一个企业唯有不断超越自身,超越对钱的追求,管理团队还能不断思考公司的长远梦想,这样公司才能得以生存发展。

我自己的体会,经常有一些创业公司的老大和团队说,创业公司以后赚的钱会比在大公司打工赚的更多。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大部分的创业公司最后一定没有打工赚的多,因为有95%的创业者都会失败。过去,我在做团队建设时有一个总结:因钱而聚的团队,最终会因钱而散。

实际上,创业公司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你的团队愿不愿意跟着你一起做十年,毕竟创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不是搞一天两天就能结束的。当你决定要走创业这条路时,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如果不赚钱,三年大家就得散伙,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所以一旦开始创业,倒计时就已经开始了,在三年的时候,就有一批同事肯定扛不住,接下来就是五年、七年的门槛,过每一个门槛对创业者来说都是非常难熬的。作为一个创始人,你就是船长,其他的兄弟们,拍拍屁股说股票我不要了,就能很容易地离开了这艘船,但你要是最后一个离开这艘船的人。

那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团队走过艰难的创业岁月?后来我自己总结:

  1. 自信,相信自己选择了正确的方向。
  2. 坚韧不拔,遇到天大的问题,一起咬牙扛住。每个成功的公司都是从绝望中走出来的,不战胜绝望,就没有希望。
  3. 完成不可能任务的文化。大公司的KPI,只适合那些每年成长10%的业务,创业公司要有一年成长10倍的勇气。

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已经超脱于这个现实社会里的价值观。以前,我做记者的时候,不是那种收了钱才写文章的人。如果有人报销机票,我也不介意,但是我不会收更多的东西。我经常和朋友聊同样的问题,我可能超越了,也可能这不叫超越,但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过去,我喜欢念叨的一个词:以终为始。以终为始意味着你在开始做事情的时候,其实就要开始设想它终极的状况应该是什么样的,然后你以终局状况来规划现在的动作,也就是用你最终想要实现的理想来支撑你将要面对的一切苦难。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不活在当下,而是说别活得太当下了,恨不得明天就要兑现。但是能够坚持的人,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控制发展节奏

我觉得我们当初能生存下来,还与早期比较低调,一直通过用户之间的口碑来传播产品有关。

我在这里也给创业者一个建议,如果你的产品还不那么成熟,或者你觉得找到了比较好的方向的时候,不要轻易在大庭广众下分享,因为会有很多的人盯上你。

我曾总结,人这一辈子,有三次退步最重要:在名的前面,退一步;在利的前面,退一步;在仇恨前面,退一步。但在关键选择的时候,退一步,这需要非常大的勇气。

当初,YY语音在一开始没有引起腾讯的注意,这才获得了成长的机会。实际上我们非常小心,我们在早期内部定了一个战略,基本不参加任何评奖,千万别给我评奖,谁给我评奖我跟谁急,因为要给足自己发展的时间。互联网的竞争,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期是很难发展的。

如果你天天盯着对手看也不行,这样你一辈子都会和他们混在一起。我最大的特点是经常忘掉自己的竞争对手。因为我不会相信竞争对手会告诉自己未来5年,用户会用什么产品,相反只有用户才会告诉我们答案。

同时,我认为一个产品经理,要具备CEO的眼光。你做一个产品,不要想,现在市场上什么产品成功;你要想5年之后,市场上什么产品会成功,现在开始动手做5年之后的东西。如果做3年这个类别的产品就成功了,那恭喜你捡到宝了。如果这类产品要做10年才成功,那么你已经死在路上了。

过去,我发现产品经理容易犯的错误:产品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会将原因归结成是因为推广没有带来足够多的用户。实际上,产品在起步的时候,推广会变成产品的毒药,因为最初的那个用户群,是能给你最直接的反馈。

就像我们当初在做社区的时候,我们都是很小心地构建社区的文化。让整个社区从非常小的集体,就是特别喜欢社区某一个功能的小集体,一点一点地滚动。这样整个社区才会有比较健康的文化,才能持续成长,这是我们获得的经验。

这就如同你一直住在一个小区里,你很熟悉这个环境,突然搬来了100个邻居,并且自己都不认识,这时候你就害怕了,甚至可能会离开这个小区。

我觉得早期还是把这些用户分割在自己能够平衡的领域,不要让外来领域的人特别快地进入到这个社区,就像Facebook在早期的时候,不同学校的人是不可以搜索的,用类似的方式来保护早期社区的稳定。

只有当社区到了一定的规模,整个用户的稳定性已经足够的时候,我才会慢慢开放出来,才会慢慢帮助用户搭建桥梁,像蜂窝一样,在不同的蜂窝里跳动,这样才能保持一个社区最原始的动力。

其实,直播本质上也是一种社区,是一个基于全陌生和熟人中间的状态。社区有几个特点,社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用户有自己独特的认同,独特的文化属性。社区成长速度不能过快,当社区的基础关系没有稳定的时候,太多流量反而容易导致社区崩塌。

比如,我们看到去年有很多人投大量的广告,希望能建立直播社区,这个路子是错误的,反倒使一些已经建立了小社区的模型崩溃。

保持思辨能力

过去做媒体锻炼了我的一些能力,其中有一项就是思辨能力。

我们当初是在2012年11月21日上市的,我们简称121,121,齐步走。那个时候,整个美国股市的状态是非常糟糕的,美国股市对中国的股票不承认,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他们害怕明偷,就是指你的财务数据是假的,这是美国投资人非常害怕的;第二个问题,他们害怕暗抢,你想想,你买一只股票,突然发现有一天,你买的这只股票不存在了,公司也不知道属于谁了,这个影响是非常大的。

所以在我们上市那一周的时间里,整个美国股市中大概有7家准备上市的公司,有4家直接回家了,没有露面。上市的公司中,有1家18倍的超额认购,但是上市当天跌了18%;另外1家只好把自己的发行价下调了3块钱,所以整个美国的股市状态非常不好。庆幸的是,我们定价的区间还比较合理,所以虽然在这个区间的底部,但上市的当天上涨了7.6个百分点。

其实当时有很多人问我,美国股市这么糟糕,你为什么还要去?我也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但后来我会反问他一个问题,请问什么时候美国股市会好一点呢?他说我也不知道。我想也没有人知道。所以做公司的企业家和资本家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毕竟不是资本市场的专业人士。做企业的人应该用五年的眼光来看公司,来看自己的决策是对还是错。

我们没有办法知道资本市场是好是坏,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我们决定自己命运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我们手头的事情做好,把公司的业务做好,把公司的产品做好,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我们不能做的事情是,根本不知道资本市场怎么看自己,更不能精准知道整个市场未来将往哪里去。

每一个东西开始的时候肯定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一开始用户的需求已经很清晰了,未来的发展空间也能很容易想通,那这基本上就轮不到创业者来做了。创业者一般干的事情都是别人怀疑的,当别人还在纠结的时候,你就干了。

但如果你要干还是要从硬需求开始,什么叫硬需求?硬需求就是什么东西对用户来讲是雪中送炭的,凡是锦上添花的都跟创业公司没有关系,那些都是大公司的专利,创业公司必须要做到雪中送炭才能赢。

这个过程中也不要老盯着热点来做,就像丁磊不喜欢和别人在泥潭里搏斗。当大家抢门户的时候,丁磊已经开始做邮箱;等大家还在抢广告的时候,丁磊在做游戏了;大家都去抢SP的时候,他却是第一个宣布说我们永远不做SP的;大家还在互联网打的时候,丁磊去养猪了。

我们也是本着做自己的特色,把自己的特征发挥到极致,与市场现有的竞争对手彻底分开,从有重大的区分度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

总之把握好用户的硬需求,硬需求是小企业的机会,尤其是抓草根用户的硬需求。不要小看草根人群的价值,草根是中国互联网最核心的用户。当年很多人觉得YY界面不好看,显得比较土,我就说慢慢来,先满足核心需求。因为我一直觉得挑剔的高富帅大部分是互联网的旁观者,而当我真正满足草根硬需求的时候,产品才会一触即爆、水到渠成。

任何一个真正成功的大公司,回头来看其实都是深深地抓住了草根用户的需求,比如百度,什么都能搜到;淘宝,可以让每一个二三线城市卖家都能活下去。

最后,创业一定要选择和自己能力相匹配的领域,很多的领域是需要创始人具有独特的素质、独特的资源才能做的,比如说你要做手机,你第一大能力是市场能力,第二大是供应链管理能力,第三大是融资能力。这三大能力都必须具备,如果不具备三个能力,你要想做手机,基本上没有希望成功,除非你能找到互补的人加入。

创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和所做的方向的要求是否匹配,匹配了就比较容易,你如果非要逆势而为,那将会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本文素材来源:创业邦、Techcrunch中文网

作者:李学凌 欢聚时代CEO

本文由 @捕手志(ID:ibushouzhi) 整编发布于。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