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打雷吗(为什么冬季只下雪不打雷)

人们从冬至当天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代表着寒冷的天气的到来。老话说:“冬至逢丙入寒冬”,是啥意思?今日是冬至后第一个丙日,你那里降温了吗?

俗语:“冬至逢丙入寒冬”,今日是丙日,你那里降温了吗?

何为农历?

农历并不是单纯的阴历,是以阴历为主,又兼顾了阳历的成分。阴历是根据月亮绕地球运行而制定的,月亮每次绕到太阳和地球中间的时候需要二十九天半,半天不能算作一天,只能往下个月累加,所以阴历就有了大小月之分,阴历的大月为三十天,小月为二十九天。

比如今年的腊月就是阴历的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由于今年没有腊月三十,就被称为“秃尾巴年”。阴历必须保证每个月都有两个节气,月初为节,月中为气。然而节气又是根据太阳黄道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而得来的,所以节气与阳历是同步的。

俗语:“冬至逢丙入寒冬”,今日是丙日,你那里降温了吗?

阳历的一年等于地球公转一圈的时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把这个时间平分到十二个月,每个月约为三十天半,比月亮公转一圈的二十九天半多了一天,这就会导致阴历每个月的节气都会推后一天,大约三十个月之后,阴历某个月就没有中气了。

当阴历哪个月没有中气的时候,就在后面加一个闰月,一般情况下,十九年中会有七个闰月出现。闰月的出现,就是为了阴历与阳历的节气同步,所以人们常说的农历其实是阴历和阳历的合历。

俗语:“冬至逢丙入寒冬”,今日是丙日,你那里降温了吗?

何为干支历?

干支历又被称为星辰历,是根据节气来划分的,既有时间的概念,又反映着“气”的变化规律,同时还代表着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比如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为月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冬月建子,腊月建丑等。

俗话说:“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然而北斗星的斗柄永远指向青龙七宿,当斗柄指东时,青龙七宿从东方升起,斗柄指南,青龙七宿就在南天正中,斗柄指北,青龙七宿就在正北,也就是地平线以下。

青龙七宿在南天正中时,就是一年中雨季最多的时候,青龙七宿在正北地平线以下时,就是冬季下雪的时候,因为青龙七宿在地平线以下,所以冬季只下雪不打雷。因为“龙”这个名称就是从“轰隆隆”的雷声中得来的。

俗语:“冬至逢丙入寒冬”,今日是丙日,你那里降温了吗?

比如今年是丑年,单独一个丑,代表着牛年,代表着凌晨一点到三点的时间,代表着东北偏北方位,代表着农历的腊月,代表着木星的方位以及“太岁”的位置,同时又代表着“土库”等众多内容。

由于干支历的每一个天干和地支都包含着很多内容,所以人们根据干支的变化,就能判断出某一个时间点所包含的信息。因此干支历比农历更深奥,更精确。只因为它比较难记,所以才逐渐被农历取代。

俗语:“冬至逢丙入寒冬”,今日是丙日,你那里降温了吗?

数九和入寒有什么区别?

冬至是阳气初生的开始,冬至一阳生,所以人们从冬至当天开始数九,其实是数着阳气的增强过程,因为九是最大的阳数,一九二九不出手,也可以理解成一阳二阳不出手。那么“入寒”反映的是气候的变化规律,也就是寒冷的开始。

要知道寒冷的天气,就必须用干支历来判断了,比如“芒种逢丙入梅,小暑逢未出梅”,反映的是雨季的开始和结束。而“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丙入寒”,反映的是气候的变化规律,是以天干的力量反衬出季节的力量。

俗语:“冬至逢丙入寒冬”,今日是丙日,你那里降温了吗?

代表四季的天干分别为:春季的甲,夏季的丙,秋季的庚,冬季的壬。夏季属火,庚金遇到夏季的强火就会被熔化,所以“庚金伏藏”之日就是入伏的开始。同样冬季属水,火到冬季一样会被浇灭,丙火为太阳,代表温暖,但是到了冬季,就会被季节的力量扑灭。因此“丙火”熄灭之日就是寒冷的开始。

这就是以日子的力量反衬出季节的力量,比如夏秋交替就是火与金的交替,能让强金伏藏,就必须有强火来熔金,强火也就代表着天气炎热。同样寒暖交替,也就是水与火的交替,能浇灭强火的力量必须是强水,而强水也就代表着冬季的寒冷。

俗语:“冬至逢丙入寒冬”,今日是丙日,你那里降温了吗?

比如今日是丙午日,是冬至后的第一个丙日,是以丙火的力量反衬出冬水的力量更强,水的力量越强,则寒气越强。由于丙午正好是冬季的“废日”,所以明日更冷,如果是其它丙日,直接就开始寒冷了。今日是冬至后的第一个丙日,你那里开始降温了吗?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