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实验结论是什么(霍桑实验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今天跟大家聊聊什么是霍桑实验,霍桑实验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霍桑实验的背景和研究结论- 管理岗位必须了解的那些事儿

霍桑实验是个管理学的常识,是90多年前在美国一个叫霍桑的工厂里所做的试验,主导人是哈佛商学院的梅奥教授。

霍桑实验的背景和研究结论- 管理岗位必须了解的那些事儿

霍桑实验的背景,是科学管理的大流行,让人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哈佛开始研究科学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的问题,目的是找到其中的冲突点,并尝试找出解决方案。由此可见霍桑实验的意义之重大,因此而诞生的人际关系学,促进整个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健康发展。

霍桑实验经过了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一共经历8年时间。

我们重点谈其中人的影响和其结论。

企业里面的人际关系,有正式的组织关系,比如班、组、车间;也有非正式的关系,比如员工自发的微信群、私下经常沟通的小团体等。非正式的关系和团体,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特殊的影响力,会对企业的效率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研究对象:梅奥教授研究了一个绕线圈的工作小组,有14名男工人在单独的房间里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对这个班组实行特殊的计件工资制度。

霍桑实验的背景和研究结论- 管理岗位必须了解的那些事儿

原本设想:这套奖励措施会让工人更加努力工作,以便得到更多的报酬。

实验结果:出乎意料,产出只是中等水平,每个工人的日产量都差不多,而且工人并没有如实地报告产量。

原因调查:

经调查发现,这个班组为了维护他们群体的利益,自发地形成了一些规范。他们约法三章,谁也不能做太多,当出头鸟;谁也不能拖后腿影响总产量;同时不准向管理者告密,如果有人违反规定,轻则挖苦谩骂,重则拳打脚踢。

进一步调查发现,工人之所以维持中等水平的产量,是担心产量提高,管理者会改变现行制度,或裁减人员,或者会让一部分人受到惩罚。

继续深挖,发现绕线工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安排谁去拿食物,安排谁去领工具,全是绕线工说了算。真正在技术上优势的人,在现场往往有更多的话语权,现在的工地和车间也不乏这种现象。梅奥发现,围绕绕线工形成的小集团,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大家的利益,共同抵抗监工的管理。加入小集团也有条件,表现不好是很难加入非正式组织的,不能有太突出的表现,不能和监工关系太好,更不能打小报告。

在这种人际关系的背景下,非正式组织的共同利益才是决定生产效率最核心的东西,而不是每个人的能力和组织的目标。这是霍桑实验一个极重要的发现。

群体实验共访谈了20000名员工,得到了另一个重要的结论:如果员工的不满情绪能够及时排解掉,生产率是会显著提升;反之,就会大幅下降。

总结结论:

1.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2.提高员工满意度是领导的关键指责之一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