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内容(毛泽东的精美书法作品)

这4幅书法作品是毛泽东巅峰之作,堪称精美绝伦

李奕明

这4幅书法作品是毛泽东巅峰之作,堪称精美绝伦

毛泽东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精美绝伦的书法作品,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那么在这些作品中能不能找出最具有代表性、艺术性的巅峰之作呢。我以为至少有4幅作品,可堪称巅峰之作,它们是:1963年2月5日书写的《满江红.和郭沫若》、1963年3月5日发表的《向雷峰同志学习》题词、1964年7月7日为《解放军报》题写的报头、1964年3月18日写的《给华罗庚的信》。

这里我要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说巅峰作品是4幅而不是2幅、3幅或者是5幅、6幅呢?

我们知道,毛泽东书法作品大致分为4类,即:诗词作品类、为集体和个人题词类、题写刊名校名类、书信文献类。而且每一类作品都很多,书写的年代跨度也很大,把不同类别(横向)不同年代(纵向)的作品放在一块,很难找到统一的标准进行比较。这4幅作品就是从这4类作品中进行同期分类比较,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第二,说这4幅作品是巅峰作品的根据是什么?

首先,巅峰之作应该出现在巅峰时期。

我们来回顾一下毛泽东书写这4幅作品的时代背景。

《满江红.和郭沫若》:这首词创作起因,是1963年的1月1日《光明日报》上刊登了郭沫若为新年写的《满江红.一九六三年元旦抒怀》。毛泽东在广州视察时看到这首词,有感而发,与郭沫若唱和。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应该在1月1日至1月9日之间。1月9日以后,毛泽东开始把它创作成书法作品。毛泽东十分喜爱这首词,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先后4次创作这首词,仅1月9日他住在杭州宾馆里就创作了2幅书法作品。第一副作品赠给了当时的华东局书记魏文伯,第2幅送给了当时也在杭州的周恩来。我们现在见到的最有代表性的这首词的书法作品,是“1963年2月5日上午7时”书写的,是4幅作品中写得最好的,且公开发表最早,最为全国人民熟知的。

这4幅书法作品是毛泽东巅峰之作,堪称精美绝伦

“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根据毛泽东秘书林克回忆,1963年2月中旬的某一天,《中国青年》杂志准备出版一期学雷锋专辑,该杂志编辑部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请他为学雷锋题词。因杂志要在1963年3月1日出版,所以他们请求毛主席能在2月25日前写好。林克将《中国青年》杂志的信送给了毛主席,并报告了他们的要求。毛主席让林克先拟几条题词内容供他参考。林克拟写出10多条,如:“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雷锋同志鲜明的阶级立场”等等。2月22日上午,毛主席睡醒以后,林克接值班警卫员打来电话,便走进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从书堆上拿起了一张信纸递给林克。林克一看,是毛主席书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大字。他先前拟好的10多条题词,一条也未用。主席吸了一口香烟,从容地带着询问的目光问道:“你看行吗?”林克脆声地回答:“写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主席接着说道,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

为《解放军报》重新题写的报头:1964年7月,毛泽东先后给5家党报重新题写报头。《北京日报》、《新华日报》、《湖南日报》、《天津日报》都是7月29日书写的,唯独《解放军报》是7月7日书写的。他给贺龙写了一封信说:“贺龙同志:解放军报的报头和思想战线几个字写得不好,拟改写过。现写上,请择用。毛泽东 1964年七月七日” 末尾又注:“ 换改时间可在八.一节为宜”。

《给华罗庚的信》:华罗庚一开始是研究纯数学的。1958年他被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应用数学系主任。他一边在科技大学讲课,一边研究数学与工农相结合的问题,并且带领学生到工厂农村中去,从事统筹、优选的实践。1963年,他鼓起勇气给毛泽东主席写了封信,内容大意是:60年代以来,在国外由于计算机的出现,应用数学开始渗透到各个领域,经过他的比较,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优选法和统筹法可以使管理工作改变面貌,有助于提高效率。最后,他附上自己写的一首《西江月》,表示决心走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1964年3月18日,他收到了毛主席的亲笔回函:“华罗庚同志:诗和信已经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肃此敬颂教祺 !毛泽东 一九六四年三月十八日”。

这4幅书法作品是毛泽东巅峰之作,堪称精美绝伦

从以上背景材料,我们可以得知:毛泽东书写这四幅作品的具体时间均在上世纪60年代上旬。其中1963年书写的有2幅:《满江红.和郭沫若》、《向雷锋同志学习》;1964年书写的有2幅:《解放军报》、《给华罗庚的信》。这个时段,我们国家已经在政治、经济上,度过最困难时期,国民经济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帝、修、反掀起的反华浪潮及其封锁包围,已经被打破。毛泽东在这个时段的心情开始好起来,他的自信和从容不迫,也必然要反映到他的书法中。从生理上来讲,毛泽东1963年恰逢70岁寿诞,即标志他已经进入“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年,反映到书法上便是“无我”和“自由”的状态。从书法实践上来讲,毛泽东已经进入他的登峰时期。关于毛泽东书法的分期,我在《毛泽东独创新体的书法艺术》这篇文章中,曾把它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循古筑基(1902年至1920年);第二个时期:探索风格(1921年至1949年);第三个时期:登峰成体(1950年至晚年)。如果细分,每个时期中还可以分出若干时段。就第三个时期而言,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毛泽东在书法上才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巅峰时期。尽管每个时期、时段,都不乏精品佳作,但真正能称得上巅峰之作的,只能发生在巅峰时期。这个时期,毛泽东在书法上已经进入自由王国,人书具老、登封成体。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精彩纷呈的书法作品。我列出的这4幅作品,均出自这一时期。

其次,我们再从书法艺术角度来看,艺术上的更完美,是这4幅作品成为巅峰之作的主要标志。

毛泽东一生都在不停地探索,求新求变。他的书法经历了一个由“正(第一时期)——右斜(第二时期1941年以前)——左倾(第二时期1942年以后)——归正(第三时期1950年以后)”的演变过成。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他的字在更高的层次上归正了。以前那种 “右斜”、“左倾”、大刀长矛张扬个性的写法,弃之不用了,字形追求稳健大气,章法追求风云变幻。本文所列的4幅字,已经彻底脱胎换骨,其达到的艺术高峰和完美程度,是同类同期作品中无有超越的。艺术上的更完美,是这4幅作品成为巅峰之作的主要标志。

1963年2月5日写的《满江红.和郭沫若》,是毛泽东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第4次书写的同一首词作品,在这4幅作品中,这一幅是写得最好的,已有定论。那么把毛泽东书写的其他自作诗词作品与这幅作品相比呢?这幅作品高于其它作品之处,是书法和词意达到了最完美的结合。“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毛泽东雄视环宇,写出这样铿锵诗句,是何等的气冲霄汉!再看看他的书法作品,为了表达这首词的意境,他驰笔纵横,或大或小,或粗或细、或急或徐、或张或收,如龙腾蛇游、雷鸣电闪,在磅礴的气势中,给人以昂扬的壮美和强烈的震撼!

《向雷锋同志学习》,这幅题词作品,端庄稳健,洒脱大气,其在艺术上的完美,几乎达到了无可挑剔的程度。1963年3月5日公开发表后,无论书法家还是普通群众,无不惊叹毛主席的字写得好,爱好者无数,临摹者成千上万,现在许多毛体书法家走上毛体书法之路,最初就是从喜欢并临摹毛主席这幅字开始的。

《解放军报》报头,毛主席题了两次,一次是56年创刊的时候,一次是64年7月7日。从艺术上看,这两幅报头是无法比的,毛主席自己已经下了定论:56年题写的报头“写得不好”。那么,把毛主席在同年同月写的《北京日报》、《新华日报》、《湖南日报》、《天津日报》与《解放军报》相比呢,《解放军报》在结体造形和线条灵动上更完美。

这4幅书法作品是毛泽东巅峰之作,堪称精美绝伦

毛泽东的书信有很多都是书法精品,《给华罗根的信》可以说是精品中的精品。整副作品,主要内容就是8个字:“壮志凌云,可喜可贺”。为了写这8个字的信,毛泽东用了3张信纸;这样写信,除了毛泽东,可能是绝无仅有的。这8个字,饱含着领袖对一名科学家及其所取得的成就,由衷的欣喜、赞叹、褒扬之情。当毛泽东提起毛笔准备给华罗庚写信的时候,这8个字就从他的脑海里涌上笔端,并自然地奔流而出,无任何故作之态,无丝毫刻意之痕。毛泽东纵笔挥洒,如得神来之笔,竟把一封书信写成龙飞凤舞、美不胜收的书法佳作。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