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网年入过亿,暴利的背后藏着多少算计?

两年前,北大博士后博士翟天临,一句天真的“知网是什么东西?”苦心打造的高学历人设瞬间崩塌,被大众耻笑得至今无法翻身。

毕竟,但凡读过大学写过毕业论文的人,怎么也不可能不识知网。

作为中国最大的学术论文数据库和学术电子资源集成商,知网之名如雷贯耳,学术权威性无可质疑。

但在最近,知网却被舆论卷入风口浪尖,道歉赔偿70万,还引来各路媒体口诛笔伐。

让豪横的知网低下头颅的人,是一位较真的老教授,他揭开的这冰山一角,让人细思恐极,暴利的知网背后藏着多少隐秘?

中国知网年入过亿,暴利的背后藏着多少算计?

1 教授斗知网,下载自己的论文凭啥交钱

经济史学家赵德馨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退休教授,已有89岁高龄。

他和知网的恩怨,最早要追溯到2006年,当时知网想把赵德馨教授的著作《中国经济史辞典》制成电子版收录,并告知若有人有偿下载,会支付相应报酬。

赵德馨同意了,写了个银行卡号,这事也被他搁在一边。

直到近年,赵德馨想修改这部著作,助手想要个电子版,赵德馨以作者身份去知网下载,发现要收费二十六元,这让赵德馨很不理解,这么多年知网没给他的卡上打一分钱,他来下载自己的文章居然还要收费?太不合理了。

中国知网年入过亿,暴利的背后藏着多少算计?

再一查,赵德馨发现自己有上百篇文章被知网收录,从未收到通知与稿酬,可让他生气的是,知网居然还盗用他的名字在银行开了帐户签了字,而他作为原作者完全被蒙在鼓里。

一怒之下,赵德馨把知网告上法庭,走上维权之路。这条路可想而知的艰难,需要多方取证,一些合写的论文还需要合作者授权,有人怕得罪知网忍气吞声,也有熟悉的编辑打电话来施加压力,但赵德馨脾气很犟,认准的事一定坚持。

赵德馨并不是为了钱当官司,作为退休并被学校返聘的教授,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他衣食无忧,对钱财并无欲望。

他是经济史科班出身的学者,在信息匮乏的年代,收集资料不易,文章全靠手写,每一个字都是心血结晶。他不想自己的心血被知网利用剥削,想得到的,是公平与尊重。

中国知网年入过亿,暴利的背后藏着多少算计?

在这之前,还从来没有人因知识产权和知网打官司并胜诉的,赵德馨是第一人。最后的结果,知网赔偿70万,并作了公开道歉。但与此同时,知网也下架了赵德馨的全部作品。

这个结果,其实并不让人满意,作为当下最为权威的论文收录网站,下架意味着赵德馨的学术成果不被承认,也不利于他人传播与学习。

2 知网一鱼两吃,暴利何来?

教授与知网这一战,经过舆论的推波助澜,大家纷纷关注起知网的内幕。一关注才发现,知网去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1.68亿元,归母净利润约为1.93亿元,毛利率高达54%。

中国知网年入过亿,暴利的背后藏着多少算计?

如此暴利,连苹果公司都甘拜下风,这让人不由得吐出和“翟博士”一样的问题:知网到底是啥东西?

知网又被称为“中国期刊网”,目前学校审核学生的毕业论文,教师职称晋称的论文,皆以知网收录为准。这让很多人误以为,知网是国家权威平台。

其实知网是企业性质,它隶属于A股上市公司同方知网技术产业集团的同方股份。但它背后,的确有国家的大力扶持。

知网始建于1999年,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知识门户网站,它作为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拥有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证书和教育部三大批文,算是天之骄子,发展道路上可谓一路绿灯。

中国知网年入过亿,暴利的背后藏着多少算计?

知网收录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文献总量近3亿。

国家的目标当然是为了更好地传播知识,但因为这些资源上与政策上扶持,知网几乎形成垄断市场的性质,借鸡生蛋、一鱼两吃,吃完作者吃读者,各种霸王条款,不时坐地起价。

最明显的是论文收录问题,像赵德馨教授这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收录文章并借此牟利的,可谓比比皆是。赵德馨事件后,有一些作者出来发声,准备起诉。

作家陈应松在采访中表示,知网收录了他300多篇文章,未经授权。80后学者梅杰也表示,他有100多篇文章被知网收录,没有签过授权协议,但其中很多是笔名发表,要出具各种证明材料,维权难于登天。

作者的文章是发表在期刊,知网则是通过期刊社取得授权协议,将文章搬运到网上供人有偿下载,这中间无疑跳过了作者,也不曾支付报酬。

中国知网年入过亿,暴利的背后藏着多少算计?

即使给稿费,那也是微乎其微的,以硕博论文为例,如果是2008年及其以后被知网收录,作者可获得80至100元现金,以及一张面几百元知网数据库阅读卡,2008年以前的更少。

而这种低价甚至免费收录过来的优质文章,却在知网被成千上万次下载,以下载一次几十元算,那就是几万几十万的收益,一篇论文或能获利千倍,这利益当然归知网所有,知网年入11.6亿就不足为奇了。

更加不平等的是,因为论文与工作考核挂钩,作者需要被权威的期刊与知网收录,僧多粥少,发表文章还要交昂贵的版面费,视刊物等级而定,贵的一字一元,刊物则要向知网交钱。这也是知网傲娇的原因:“收录你作品是给你机会呢,还想要稿费?”

作者这边吃干抹净,再看读者这边,用户下载要花钱,常规论文的是一篇五毛至几块,硕博论文篇幅长,下载时一本十几二十块,即使不下载,在线阅读也是要收费的,上知网就得办卡充值。

中国知网年入过亿,暴利的背后藏着多少算计?

这里不由得想起2018年的一场官司,一名苏州大学的学生小刘起诉知网,他充值了50元卡,下载了一篇7元的文章,之后发现余额无法退款。

显然,这也是知网的霸王条款之一,但小刘也是个较真的主,这场官司他打赢了,知网不得不撤销了最低充值金额限制,退还了余额。若换一个脾气温吞的学生,这事估计也没下文了。

3 学术蛋糕,吃相不要太难看

知网如此横行霸道,难道没有监督部门管吗?至少目前看,知网很强势,胜诉的案例极为罕见,众多历史和现实因素造成了知网的垄断地位,让它有恃无恐。

赵德馨的起诉,撕开了知网锦衣之下的黑袍袍角,让人不由感叹:从前只知知网贵,如今方知知网黑。

人民日报也下场评论,言词犀利,直指知网低收高卖:“从低价甚至不花钱就能收录学术文章,到用户下载时却标上高价等等”。

天下学子苦知网久矣,除了低收高卖,知网还有一个为人诟病的地方:论文查重。

论文查重关系到学生能否毕业,翟天临事件后,高校论文查重收得更紧,重复率不能超过20%,甚至8%。

中国知网年入过亿,暴利的背后藏着多少算计?

知网是文查重的首选,收费也最贵。这种机械式查重,标红是非常苛刻的,很多学生不能一次即过,不得从各种渠道频繁购买,查重一次动辄几百,对知网来说,无疑又是一笔巨大的利润。

和文章阅读一样,很多高校从知网购买了硕博士论文检测服务,相当于个人要便宜些,但近年知网不断涨价,涨幅每年高达都10%,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一些高校都宣布停用知网,但后来都败下阵来。

中国知网年入过亿,暴利的背后藏着多少算计?

收录、下载、查重,堪称知网三大王牌招术,让其日进斗金。

赵德馨教授认为,作为传播学术成果的网站,知网获得一些利润是正常的,但不应该是暴利。

中国知网年入过亿,暴利的背后藏着多少算计?

无可否认,知网文献多而全,对知识传播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是国家扶持它的初衷。我们不反对知识付费,但反感这种无理由的强制的高额付费。

目前的知网太看重盈利性,而忽视了公益性,把学术这种高雅的事物做出了满满的铜臭味,吃相未免太难看了!

店大欺客、利欲熏心,不可能做得长久,希望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还原一个干净的学术界。

作者:玲珑心

(1)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