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才能提YU7,雷军比粉丝更着急

在YU7一小时大定近30万单火爆登场后,小米正面临着一场*艰苦的产能冲刺。截至目前,小米汽车APP的YU7交付时间已经拉长至9个月,甚至一年以上。其中,YU7标准版为58~61周,Pro版为51~54周,Max版为39~42周。小米汽车门店的销售人员向字母榜(ID: wujicaijing)确认了这

YU7一小时大定近30万单火爆登场后,小米正面临着一场*艰苦的产能冲刺。

截至目前,小米汽车APP的YU7交付时间已经拉长至9个月,甚至一年以上。其中,YU7标准版为58~61周,Pro版为51~54周,Max版为39~42周。

小米汽车门店的销售人员向字母榜(ID: wujicaijing)确认了这一点,并建议订购起售价高达32.99万元的Max版,尽量缩短交车周期。

对于漫长的等待,小米粉丝并不特别介意。字母榜在探店时发现,动辄一年的等待期,并没有让忠实拥趸热情稍减。这里面有品牌忠诚度的因素,也有大多数购车者均为增购、家里另有车开的原因。

但手握数十万张锁定订单的小米,并不敢就此躺平一整年。如何尽快拉升产能,已成为小米汽车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头等要务。

目前,小米所有车辆均产自北京亦庄的一期工厂,原本设计年产能15万辆,去年6月开始两班倒,并通过加装机器人等挖掘潜能。目前,这座工厂每76秒就有一辆新车下线,日产量约1000辆。

小米拉高产能的关键,是将于6月中旬竣工的二期工厂。它的规划产能同样是每年15万辆,预计7~8月即可投产。另据招聘信息,二期工厂将实行两班倒,日工作时长达11小时。

就在YU7发售前不久,小米还花费6个多亿,在二期工厂旁边拿下一块不到50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外界普遍认为,这块地将用于建设小米三期工厂。

此外,去年底至今,小米频频被曝出在武汉、上海招募汽车制造相关人才,有可能是在两座城市分别建厂的先声。

但时至今日,除了箭在弦上的二期工厂,小米汽车其他产能仍停留在传言阶段,远水难解近渴。已经锁单的YU7车主们,恐怕不能对提前交车过于乐观。

另一边,小米的新老竞争对手正使出浑身解数“截单”,试图抓住小米产能瓶颈期,打一场阻击战。

YU7所在的纯电中大型SUV赛道,竞争烈度远超SU7所在的纯电中型轿车赛道。除了占据鳌头的特斯拉Model Y,蔚小理、鸿蒙智行、极氪、智己、传统车企等也都对这块蛋糕虎视眈眈。YU7刚刚发布,不少车企就打出了补贴5000元锁单费用的旗号,吸引小米准车主转投门庭。

一年后才能提YU7,雷军比粉丝更着急

图注:小米YU7标准版预计提车时间超过一年

而在行业政策层面,时间并不站在小米这一边:2024、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明年很可能大幅退坡,届时每辆车的减税额将从3万元收缩至1.5万元。届时,小米YU7车主可能需要多交1万多元的税款。

小米此前雄心勃勃地将年度交付目标上调至35万辆,并预计今年第三四季度盈利。在YU7取得开门红后,能否迅速补齐产能缺口,挡住对手凶猛攻势,尽可能避免订单流失,直接关系着小米汽车今年能否完成KPI,也将对其竞争生态位产生重大影响。

01

在YU7正式开售前,小米汽车产能已经油门到底,但依然无法满足需求。

占地72万平方米的小米一期工厂规格很高,装备了大量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程度处于业内一流水平。它还安装了一台9100吨一体化压铸机,可以通过一次性压铸大型部件,将车身生产时间缩短近一半,号称国内唯二拥有此类巨型压铸机的工厂。

过去一年多,这座工厂的产能持续爬坡,从原先规划的每年15万辆,提升至每天1000辆,折合每年36.5万辆,提升幅度高达140%。

小米汽车的交付量也水涨船高。去年6月,SU7月交付量超1万辆;同年10月产量和交付量均突破2万辆;今年3月,已超2.9万辆,与每月3万辆左右的产能相差无几。

然而,卖了一年多的SU7,至今交车时间仍在8个月以上。这从侧面表明,日产千辆的小米一期工厂,哪怕只生产一款车型,其产能缺口也颇为巨大。

更何况,小米一期工厂的产能,还面临着YU7的挤占。

根据官方数据,今年6月小米汽车交付量超2.5万辆,与三个月前的2.9万辆略有回落。考虑到SU7依旧漫长的交车周期,交付量的下降恐怕并非销售乏力所导致,而是小米主动将一部分产能拨给了YU7,以确保上市后有车可交。

雷军和小米管理层早已认识到产能问题的严重性,并试图安抚消费者。

今年以来,雷军多次发微博称,小米汽车一直在全力提升产能,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YU7上市后,雷军又转发《小米汽车答网友问》,承诺“一定会全力以赴抓紧生产,争取早日将爱车交付到客户手上”。

一年后才能提YU7,雷军比粉丝更着急

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则表示,小米汽车中APP显示的交付时间为预估参考,随着产线磨合提效、产能挖潜爬坡,实际交付时间也可能会有动态变化,会动态更新交车时间。

规模与一期相当的二期工厂,是小米汽车扩产的关键布局。外界普遍认为,二期工厂7、8月投产后,将主要生产YU7。

不过,汽车工厂必须经历产能爬坡。小米一期工厂花了3个月,才做到月产1万辆,半年后才提升到2万辆。以此作为参照,二期工厂有可能要到今年底才能火力全开。

字母榜了解到,目前能够较快提车的YU7买家,大都是靠拼手速和网速。

在北京东三环的某小米汽车门店,一位用户透露,YU7发布会当晚10点开放大定后,他*时间下单了“准现车”,预计1~5周即可提车。“准现车”是小米提前生产的车型,只有Max版本,内饰和车漆颜色预先搭配,且加装了不少配置,用户几乎没有调整空间。

另有用户表示,他在大定开始后26秒下单,提车时间已经延长至13周。

狂热的粉丝叠加漫长的等待,催生了YU7订单转让的灰产。在闲鱼上,一些转手订单要价万元以上。

一位准车主表示,现在下单的都是小米粉丝,“大家等得起”。但如果不能尽快交车,那些并非铁粉的潜在买家,完全有可能被动辄一年的提车周期劝退,即便大定、锁单,也有可能转投其他品牌怀抱。

面对9个月甚至一年的等待期,小米粉丝或许有耐心,但小米不能不急。要想实现全年35万辆的交付目标,小米工厂还需要再加把劲。

02

产能瓶颈造成的漫长等待,是雷军和小米汽车几乎*的肉眼可见的软肋,也是其他车企阻击小米最重要的突破口。在小米完成产能爬坡前,千方百计撬走更多订单,已成为许多车企毫不遮掩的竞争手段。

YU7启动大定后不久,蔚来、智界、智己、极氪、阿维塔等车企就发动了阻击:小米准车主锁单后“叛逃”,即可获得5000元的定金补偿。

以蔚来为例,小米准车主购买蔚来、乐道车型,可“报销”5000元锁单定金;购买价格便宜的萤火虫车型,也能获得2000元。

2024年,蔚来每销售一辆车,亏损超过10万元。对于正在过紧日子的蔚来而言,单车补贴5000元并不是小数,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蔚来的“截单”决心。

除了试图以补贴撬走小米准车主,YU7的交付时间也是竞争对手的主要狙击点。

在各大车企的门店,不少销售人员在推介自家车型时,都会强调能够快速提车。东风日产某负责人甚至宣称,小米YU7交车需要等待一年以上,“任何国家都没有这种愚忠的品牌粉丝”,引发轩然大波,最终不得不道歉删帖。

7月2日的返场直播中,雷军提到其他车企的“拦截应对话术”,认为“大可不必”。略显凡尔赛的是,雷军还向着急用户的消费者推荐了几款竞品,既有YU7的主要对手Model Y,也有即将上市的小鹏G7和理想i8。

此外,一些车企火线调价,试图以便宜招揽客户。

YU7发布前两天,智界宣布启动限时促销,旗下SUV车型R7降价两万,纯电版起售价从25.98万元降至22.98万元。R7定位与YU7接近,原本贵了6000多元,降价后有了2万多元的价格优势。

被小米在发布会上反复提及的特斯拉,同样有点儿坐不住了。

7月初,特斯拉宣称因电池配方改变、续航提升,以及标配“加速提升包”,Model 3长续航版涨价1万元。但电池同样得到升级的Model Y长续航版,起售价依然维持在31.35万元。原本就贵了好几万的Model Y,似乎并不希望在YU7风头正劲时贸然涨价。

除了老对手,YU7的新对手正在批量入场。

小鹏7月3日推出新款SUV G7,定位与YU7接近。何小鹏此前在恭喜YU7时,表示G7争取带来“惊喜和不同的选择”。

理想下半年即将推出i8和i6,都是YU7的潜在对手。李想一边预祝YU7大卖,一边强调小米YU7的运动取向,称i8是一款家庭取向的SUV,更多照顾全家人的出行体验。

蔚来李斌表示,YU7在运动方面追求*,将于7月上旬预售的乐道L90追求空间*和能耗*。乐道总裁沈斐则在YU7发售后说,现在可以放心选乐道L60了。

在纯电中大型SUV赛道,特斯拉、蔚小理之外,鸿蒙智行、极氪、智己、岚图乃至传统车企,也都有一战之力。新老对手不仅提车快得多,其品牌力、软硬件也都各擅胜场。尤其是智能辅助驾驶,鸿蒙智行、小鹏和理想被视为*梯队,*其他车企一个身位。

提车时间9个月起步的YU7,给了对手一个巨大的机会窗口。这款来势凶猛却卡产能的爆款车型,在雷军和小米的强势营销下,拿到了天胡开局,也拿到了出生就被围攻的高难剧本。

03

在YU7发布会上,雷军花费了不小的篇幅,谈论这款车与特斯拉主力车型、去年在中国卖出48万辆的Model Y的差别。

小米试图传递这样一种信息:YU7不仅更便宜,产品力也全方位优于Model Y。但至少在产能方面,特斯拉仍然是小米汽车的追赶目标。

特斯拉2019年底开始在上海超级工厂生产汽车,2020年交付14.9万辆,2021年就飙升至近50万辆。2022年后,这座工厂每月可交付7万辆以上的新车。

2024年,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年产能达到95万辆,交付91.6万辆。这些新车除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还向海外多个国家出口。

另一边,小米一期工厂用了一年时间,将产能从规划中的每年15万辆,大幅拔高至接近37万辆。但SU7、YU7漫长的提车周期,反映出小米依然面临产能瓶颈。

特斯拉之所以能够迅速提高产能,关键原因之一是,Model 3和Model Y的零部件具有很高的通用性。

早在Model Y刚刚亮相时,海外汽车人士就对这款车进行了拆解,发现它与Model 3共享约75%的零部件。这意味着,特斯拉无需大幅调整产线,就能在Model 3沉淀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迅速拉高Model Y产能。

此外,大面积通用零部件,意味着特斯拉无需为Model Y重新搭建供应链。现有供应商只需按照新的规格进行生产,就能快速交付Model Y所需的零部件。这为Model Y大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比之下,小米似乎并不打算让YU7重走Model 3/Y已经探明的道路。

YU7上市前夕,雷军回复“YU7是不是拉高版SU7”时,明确予以否认。他表示,两款车均基于Modena平台开发的,但YU7项目有90%零部件都重新开发了。

这一说法,或许是YU7交付时间漫长的解释之一。倘若小米难以大批复用SU7零部件,甚至需要为YU7重新整个生产链路,那么其后续产能爬坡的难度恐怕不小。

在小米汽车门店,有车主坦言,能够在周一工作日的下午请假进店看车的,都是小米粉丝。他们对于YU7交车缓慢已有心理预期,并有更高的容忍度。

小米的交付难题,尚未波及C端消费者的信心。但它仍需要解答:在核心拥趸之外,如何让更多潜在车主支付定金、尽快锁单,不被对手撬走,直至一年后提车。

雷军的个人IP,小米品牌的号召力,YU7相对出色的产品力,乃至不“背刺”老车主的车型迭代速度,都是小米留住用户的有利条件。蔚小理、鸿蒙智行们的反击,目前来看也并未让YU7放缓脚步。

但YU7终会慢慢消散热度,进入硬碰硬的日常竞争阶段。它远远谈不上碾压所有对手,在智驾、空间等方面也稍显薄弱;创始人和品牌的光环也并非无往不利。在明年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退坡、同价位新车密集上市等新挑战面前,小米需要赢得这场与市场、政策和对手的冲刺跑。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马斯克又一超级独角兽:融资60亿美元

    2024 是大模型供给侧出清的一年?伊隆·马斯克:我还没亮底牌,赢家怎么就能定了呢?马斯克的 xAI 宣布了今年*的一笔风险投资,以超过 240 亿美元估值获得 60 亿美元 B 轮融资。至此,硅谷大模型*梯队的玩家再多一位,形成包括 OpenAI、谷歌、Anthropic 和 xAI 的四巨头。融

    2024年5月28日
  • 农村现在有什么可以投资 可以在以下几个项目中选

    现在不少农村想创业的朋友都在急切的寻找创业的项目,那么现在在农村的话有什么行业或者项目值得投资呢?这篇文章就给大家简单的讲一讲! 首先给大家推荐的是农村手工产品电商,实际上做电子商…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100亿,四川国资拼了

    四川国资大手笔出炉。投资界获悉,近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签约仪式在成都市举行,由四川省国资委与清华大学共同发起组建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正式成立。该基金总规模100亿元,由川内16家国有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基金目标明确——投向以清华大学为主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重大

    2024年9月12日
  • 比瑞吉无谷草本全价猫粮,科学呵护猫咪泌尿健康_行业动态

    猫咪常见的疾病之一就是泌尿系统疾病,大约有十分之一的猫咪会患上这种疾病,而其中90%是公猫。由于公猫的尿道非常狭窄且弯曲,导致泌尿系统中容易…” />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创投 2023年5月10日
  • 日产汽车,顶不住了

    陷入危局的日产汽车,已经顶不住了。日产汽车,何以至此?未来又该何去何从?01日产汽车,顶不住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上涨的大背景下,有关合资车企销量下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近来日产汽车的负面消息持续不断。《新品略财经》关注到,10月10日,“日产汽车回应破产传闻”话题一度冲上百度热搜财经榜,再

    2024年12月11日
  • 郑州银行2024年资产、存款、贷款、利润四指标逆势齐增_行业动态

    1月24日,郑州银行发布2024年业绩快报。快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郑州银行(002936)资产总额达6769.3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33%;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分别达4045.38亿元和3876.9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07%和7.51%;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128.61

    2025年1月27日
  • 京东X联通数智智慧足迹发布31城市春节消费观察:天河路、中央大街南北两大商圈客流量最高_行业动态

    乙巳年春节脚步临近,线上电商年货节订单量激增,线下商超集市烟火气十足,各大商圈景区人头攒动,火热的消费场景透着浓浓的年味。为全面反映2025年春节全国消费状况,京东携手联通数智智慧足迹,对全国31个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直辖市的线上消费与线下商圈、景点的客流量进行实时动态统计,描绘出关于春节消费的

    2025年1月29日 创投
  • 2023,VC/PE机构IPO战绩几何

    2023年,全球经济发展承压,中国资本市场在挑战中震荡前行,中企IPO市场活跃度及首发融资规模均同比下降,在此背景下,VC/PE支持的中企IPO总量相应收缩,VC/PE渗透率相比2022年微幅下滑。机构层面,VC/PE机构收获IPO数量减少,通过IPO获益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回报方面,境内外市场的平均

    2024年1月11日 创投
  • 雷士照明CEO林良琦: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照亮照明行业未来_行业动态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推动各行业发展的强劲引擎。照明行业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同样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雷士照明照明行业领导品牌,始终站在科技创新的前沿,以其*的产品和前瞻的战略布局,引领着照明行业的变革。近日,新华网专访了雷士照明CEO林良琦,深入探讨科

    2024年5月30日
  • 咖啡茶饮赛道2024年财报透视:规模、效率与价值的产业升级战

    2024年的咖啡茶饮赛道,在消费复苏与行业内卷的交织中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一边是蜜雪冰城、瑞幸等品牌以规模扩张与供应链效率持续刷新业绩纪录,另一边则是奈雪的茶陷入巨亏、星巴克业绩承压的生存焦虑。当行业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财报数据不仅是一串数字,更映射出规模与效率、本土与全球的多重博弈

    2025年5月12日
  • 江苏最大母基金又来了

    江苏新年凶猛。投资界-解码LP获悉,近日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出资组建第二批产业专项基金的方案决策通过,第二批产业专项基金正式启动。据悉,第二批产业专项基金共22只、总规模408亿元。至此,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第一批、第二批产业专项基金总规模达到了914亿元。而此次基金落地在南京、苏州、无

    2025年1月7日
  • 阿里组织大变革,半年走了3个VP

    阿里组织大变革,半年走了3个VP,互联网大厂核心管理层的调整,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企业在业务变革过程中的挣扎和方向。

    2023年5月22日
  • 年轻人没有抛弃泡泡玛特

    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上,选手庞博直言不理解为什么有人喜欢开盲盒,并犀利吐槽盲盒里卖的一定是没有用的东西,生活必需品不会以盲盒的形式销售,并举例菜市场是不会卖盲盒的。在脱5上,他又call back了一下:自己遭“报应”了,蔬菜盲盒真的出现了。其实不仅是蔬菜,还有机票、书、饮料、衣服盲盒等等,简而言之,

    创投 2023年9月10日
  • 引导基金开始延长期限了

    先从一纸公告说起。投资界-解码LP获悉,近日,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对《上海浦东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之合伙协议》进行修订。成立于2019年,浦东科创投资基金首期规模55亿元,至今5年投资期已到。而这次修订,最大变化便是:基金存续期限由十年变更为十二年,其中

    2024年6月13日
  • 平安教育培训托管机构责任险成为数千家托管机构的“守护者”!_行业动态

    作为托管机构的老板,托管班日常运营过程中会面临哪些风险呢?托管机构每天大门一开,就涉及到学生和老师在校园来来往往,而作为托管机构的老板,会担心学生和老师在校区万一发生摔伤、划伤、碰伤,等意外伤害怎么办?除了担心校内风险,当然也会担心周末在户外进行研学活动中面临的风险,相信为了解决这些担忧,托管机构

    2024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