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丸子价值百亿,「预制菜大王」闯港股

火热的港股又迎来一家“A+H”上市公司。7月4日,继海天味业之后,又一食品龙头企业——安井食品正式登陆港交所,截止发稿,每股58.8港元,总市值达195.97亿港元。这位从福建起家的“速冻一哥”,自2017年A股上市后,凭借“火锅速冻制品+预制菜” 双轮驱动,39个单品过亿,8年内营收从42.6亿元

火热的港股又迎来一家“A+H”上市公司。

7月4日,继海天味业之后,又一食品龙头企业——安井食品正式登陆港交所,截止发稿,每股58.8港元,总市值达195.97亿港元。

这位从福建起家的“速冻一哥”,自2017年A股上市后,凭借“火锅速冻制品+预制菜” 双轮驱动,39个单品过亿,8年内营收从42.6亿元跃升至150亿元,将思念食品、三全食品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然而,近年来,在预制菜遭遇舆论质疑、控股股东及高管大幅减持套现的双重压力下,安井食品股价下跌,业绩增速放缓。今年一季度公司业绩首次呈现下滑态势,尤其是预制菜呈现疲态。

此次赴港IPO,安井食品表示,主要目的是“加快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当老牌选手开启了新布局,突破发展瓶颈成为安井食品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年入150亿,速冻龙头赴港上市

安井食品是中国速冻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主营速冻调制食品、速冻菜肴制品和速冻面米制品等速冻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安井食品营收分别为121.06亿元、139.65亿元、150.30亿元;同期,利润也实现稳定增长,分别约为11.18亿元、15.01亿元、15.14亿元。

一颗丸子价值百亿,「预制菜大王」闯港股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3年,安井食品以6.2%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最 大的速冻食品公司。2024年,这一数字提升至6.6%,安井食品也坐稳“速冻一哥”的座位。

在细分赛道,这种优势更是“断层式”。尤其是在速冻食品行业,2024年,安井食品以高达13.8%的市场份额,在中国速冻调制食品市场排 名 第 一,更是第二名的约五倍。

同年,在中国速冻菜肴制品行业,安井食品的市场份额为5.0%,超过第二名至第四名的市场份额总和;在竞争最为激烈的速冻面米制品赛道,安井食品也凭借爆汁小鱼丸、红糖糍粑等产品,以3.2%的份额跻身行业四强。

从收入结构来看,包括鱼丸、肉丸等在内的速冻调制品依旧是安井食品的营收主力,年营收从2022年的62.97亿元增长到了2024年的77.93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51.9%;同期,速冻菜肴的收入也从30.16亿元增长到了43.36亿元,占比28.8%,是公司的第二大收入构成。对比之下,速冻米面制品业绩有所下滑。

一颗丸子价值百亿,「预制菜大王」闯港股

安井食品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的速冻菜肴业务能实现快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公司精准把握各细分市场的增长需求,快速开发出相对应的产品,另一方面在于收购了湖北新柳伍,完成了小龙虾产业布局。

相关数据显示,在2022年—2024年,安井食品销售小龙虾的产品收入分别为11.74亿元、15.86亿元、17亿元,分别占同期公司总收入的9.7%、11.4%及11.3%,带动了整个速冻菜肴板块的快速增长。

品牌战略层面,安井食品以“安井”为核心基石,“冻品先生”主打家庭消费场景;“洪湖诱惑”依托洪湖优质水产资源,主打天然、新鲜的水产预制菜;“柳伍”则深耕小龙虾制品领域,打造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模式。

这种多品牌协同发展的策略,使得2024年安井食品涌现出39个亿元级大单品,其中4种产品超过5亿元。

虽然安井食品的业绩还不错,但有意思的是,自从宣布赴港上市以来,安井食品大部分投资者一直在投反对票。

质疑声主要源自安井食品上市以来的疯狂融资和疯狂套现。据统计,上市以来,安井食品现金储备充足、负债率低,然而股东和高管们已经减持套现了超64.2亿元。

2024年,安井食品的业绩增速放缓,虽然营收同比增长7.7%,但净利润同比微增0.46%,无论是营收增速还是归母净利润增速均为上市以来最 低。

去港股,出海寻求新曲线,虽然充满了争议与挑战,但安井食品迫不及待。

一粒丸子的百亿之路

从早上的手抓饼到晚上的火锅丸子,从便利店的关东煮、烤肠到餐馆里的酸菜鱼,安井食品已经融入了很多人的生活中。

安井食品的崛起堪称行业错位竞争、农村包围城市的经典案例。

安井食品董事长刘鸣鸣出生于河南郑州,曾在郑州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2001年,当三全、思念靠速冻水饺汤圆称霸商超时,刘鸣鸣避开红海竞赛,将一袋袋鱼丸、蟹籽包悄悄送进了小店里。

背靠福建丰富渔业资源,安井推出了墨鱼丸、虾滑球等特色鱼糜制品,并精准切入被巨头忽视的农贸市场和中小餐饮渠道。

为了应对鱼糜、肉类价格波动,安井在全国各地建设了12大生产基地,基本覆盖500公里范围,也将物流费用压缩到营收的1.9%,远低于5%的行业均值,其产能利用率更是高达91%。

哪里吃火锅的人多,就在哪里建厂。至2024年年底,安井食品的经销商网络已覆盖全国97%地级市。

此外,安井食品还独 创了“贴身服务”经销商模式,即每个经销商配备5名安井员工,协助摊主设计菜单、开拓店铺,这套打法迅速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

2017年冲刺A股上市时,安井食品已拥有近600家经销商,营收34.84亿元,产品种类超300种,成为速冻火锅料领域市占率第 一的企业。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安井食品有2017名经销商,来自经销商的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81.9%。

2018年,安井食品开始将预制菜单独列为第三大业务板块,包括火锅料、面米制品、预制菜等,推动产品多元化。

一颗丸子价值百亿,「预制菜大王」闯港股

2020年,疫情带来了机遇。中小餐厅急于寻找降本增效、标准化方案,安井便顺势推出双品牌战略:安井小厨聚焦B端,推出小酥肉、糯米鸡等调理类产品;冻品先生主攻C端,主推酸菜鱼、辣子鸡等川湘菜品。2023年,安井食品预制菜板块营收占比达28%,超越面米制品成为第二增长引擎。

为弥补短板,全产业链布局,安井食品并购的步伐从未停止。2011年,安井食品斥资7.17亿元收购新宏业食品90%股权,掌控华中淡水鱼糜资源;2022年收购新柳伍食品70%股权,布局速冻调味小龙虾赛道;2023年并购英国功夫食品切入欧洲市场,开始向海外扩张。

然而预制菜的甜头还没尝够,安井食品迎来了当头一棒。

2024年7月,伴随餐饮业价格战加剧及“现炒”风潮兴起,国内15家餐厅联合发起“反预制菜联盟”;消费端,“糟头肉梅菜扣肉”等事件引发消费者抵触预制菜。多方影响之下,安井食品的预制菜增速从2023年的29.84%骤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0.4%,遭遇断崖式下滑。

同时,行业价格战导致安井食品核心产品均价下滑,速冻调制食品单价从13.8元/kg降至13.6元/kg,小龙虾制品毛利率压缩至15%。

安井食品的增长瓶颈显而易见。2025年第 一季度,安井食品营收为36亿元,同比下降4.13%;归母净利润为3.95亿元,同比下降10.0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43亿元,同比下降18.28%。

据安井食品董事会秘书梁晨透露,香港上市募集的资金,将重点用于提升公司在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市场竞争力。这些地区火锅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巨大且尚未出现成熟的冷冻食品品牌。

2023年安井食品就已经建设越南建生产基地,辐射东南亚。然而,2024年安井食品在境外的业务收入仅为1.68亿、占比仅1.11%,加之饮食文化差异,安井食品的出海之路任重道远。

掘金万亿预制菜浪潮

20多年来,从一颗颗小鱼丸开始,安井食品编织出一张覆盖数十亿人的美食网络,它背后,预制菜行业起起伏伏但坚定的朝前发展。

我国预制菜行业的快速发展始于2010年。

2010年,餐饮连锁化加快,相比传统餐饮店,连锁餐饮品牌对旗下各门店出品菜肴的稳定性要求更高,预制菜在B端的需求逐步打开。

大型连锁餐饮品牌大多选择建设中央厨房来打造标准化菜品,中央厨房也成为第三方预制菜企业的核心业务模式之一。但中央厨房门槛太高,小型连锁餐企只能通过采购预制菜到门店进行二次加热来实现菜品口味的统一。

预制菜行业第二波热潮发生在2014年。外卖行业出现,我国迅速成长为全球规模领 先的外卖市场。为了在更短的配送时间内制作健康安全的美味,大量商户开始选择预制菜模式。

2020年,在疫情的催动下,预制菜行业迎来高速发展。居民对预制菜的需求激增,C端市场就此打开。

三波浪潮推动下,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在2022年达到了4196亿元,预计2026年将会突破万亿元。

虽然国内市场大,但行业竞争激烈且分散。以2024年收入计,我国前五大速冻食品企业合并市场份额约为15%,其中排 名 第 一的安井食品市场份额约为6.6%;而速冻菜肴制品行业前五大企业仅占10.2%市场份额。

另一边,虽然近年来,随着消费者认知的改变,预制菜受到部分抵制情绪,但这也并未影响餐饮行业标准化的进程,供给端迎来了快速扩张。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3年,预制菜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预制菜相关企业全年注册量激增至4303家,达近十年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增速峰值;2024年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首次破万家,全年注册量同比增加147.8%至10661家,创近十年注册量新高。

一颗丸子价值百亿,「预制菜大王」闯港股

味知香、千味央厨等企业凭借各自优势,很快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使得争夺赛进入白热化阶段。

随着竞品跟进,同质化问题也凸显出来,曾以手抓饼、红糖发糕等差异化产品突围的安井食品没了绝 对优势,毛利率也被压缩。

这些竞争对手在产品研发、品牌推广、渠道建设等方面不断发力,给安井食品的预制菜业务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2024年,安井食品的研发费用为9721.37万元,研发投入占比为0.64%,远低于国际同行5%-8%的水平。国内市场略显疲软,海外市场被安井食品视作破局关键。

但对消费者而言,预制菜本身不是敌人,偷工减料、工业味重、口味还原度不高、添加剂过多等行业弊病才是真正的“洪水猛兽”。

安全化、健康化、多样化、高端化、智能化是预制菜的未来。二次上市不是安井食品的重点,“中国味道”也不只是简单的预制包装。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卫龙变天,破了逆风局

    在略显寒意消费市场里,卫龙美味难得地交出了一份还算不错的中期业绩。今年上半年,当家产品辣条终于重回增长,蔬菜制品业务持续发力,收入规模已超越辣条。打赢了一把逆风局,它押对了什么?01 净利大增近4成带着几分意外,辣条一哥卫龙美味(09985.HK),日前交出今年的中期业绩答卷。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

    2024年8月19日
  • 万科,松了一口气

    “黎明前总是最冷的时候。”郁亮在11月6日的沟通会上说道。11月初,万科境外美元债一度“崩盘”,于明年3月、6月到期的两批面值为100美元的美元债,报价一度跌至近80美元和70美元。股市表现也不乐观。今年9月以来,万科股价一路走低至11元/股前后,几乎回到7年前的水平。一通操作下来,也就是地产圈这两

    创投 2023年11月6日
  • 股票002229 鸿博股份的前景

    大盘综述:上证指数没有像周二的预期那样挑战3400点或牢牢站上3400点之上,周三早盘医疗行业和医药制造等板块,延续周二的强势,两个板块都高开,但是好景不长,高开没能延续强势,上冲…

  • 元禾厚望七年:一群人,继续战斗

    节奏放缓,几乎是国内一级市场的共同体感。正如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3033起投资案例,同比下滑37.6%。半年过去,出手次数寥寥甚至一枪未开,是今年不少投资人的真实写照。“和大家一样,我们也会有一些沮丧的情绪。”元禾厚望创始管理合伙人曾之杰坦言。不过团队很快克

    2024年9月4日
  • 浦东明珠人才种子基金成立

    投资界(ID:pedaily2012)消息,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由浦东创投发起的浦东明珠人才种子基金(以下简称“明珠基金”)正式成立发布。该基金由浦东创投旗下基金管理平台浦东资本作为管理人,浦东创投及旗下浦东天使母基金为基石投资人,重点投资浦东扶持和鼓励发展的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前沿性

    2024年7月11日
  • 疯狂的保研

    9月29日,林梦洁的朋友圈即将进入一年一度最沸腾的时刻。每年的这天,都被大学生们戏称为“保研节”。从上午开始,被保送的研究生结果会陆续出炉,随着“上岸”的准研究生们一个接一个晒出录取offer开始“感恩,感谢~”,林梦洁的朋友圈将被仪式感刷屏。林梦洁是一所211大学的文科生,今年大四。去年此时她还混

    2024年9月29日 创投
  • 前滑翔伞运动员五次创业,50岁卖酸奶年入5亿

    “创业是一件风险最小的事情。”当吾岛牛奶创始人王炜建在饭桌上,边吃饭边随口说出这句话时,桌上的几个人都露出了“你在凡尔赛”的表情。紧接着,他又补充道,这是因为相比他以前做的那些玩命的事情,创业这件事的风险最小——“至少不会丢性命。”王炜建曾是一名滑翔伞运动员。有六七年的时间,他每天的生活就是背着伞包

    2025年7月16日
  • 55亿良品铺子「卖身」

    一纸停牌公告背后,昔日“高端零食*股”正在走下神坛,被平价量贩零食的浪潮拍得需要寻找“新主人”。7月10日晚间,良品铺子(603719.SH)一纸公告引发市场震动。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创业投资合伙企业(以下称:宁波汉意)正在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的重大事项,公司股票自7月11日起停牌。目前,良品铺子大股东宁

    2025年7月12日
  • 菜鸟全速「返航」,阿里更聚焦

    自阿里启动组织变革后,渐渐走向独立的菜鸟,如今正在全速“返航”。3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其物流子公司菜鸟已撤回其在港交所的首次公开发行及上市申请,并计划以37.5亿美元收购菜鸟少数股东的股权和员工已归属的股权。对于这一消息,市场并不意外。自2023年9月新管理团队上任,阿里的战略方向、业务布局

    2024年3月29日
  • 花西子翻车,给所有国货品牌提了个醒!

    国货和直播的恩怨情仇,不是“谁误了谁”的简单判断,而是国货品牌价值提升的复杂困境。不是“直播害了国货”,而是国货品牌不能像过去那样高度依赖直播渠道。国潮十年,是一轮爆发式的成长,现在的市场环境、经济形势下,应该进入一个沉淀期。因李佳琦直播翻车,国产化妆品品牌“花西子”连坐,引发全网围观。国货品牌和直

    2023年9月15日
  • 混战「9块9」!没招的新茶饮们,集体学瑞幸

    瑞幸与库迪咖啡在“9块9”上缠斗,奈雪、喜茶等也悄悄加入价格战,但新茶饮品牌们能复制瑞幸的成功经验吗?两年前,动辄二三十元才能买到一杯的奈雪的茶,如今只需要9块9便能喝上一杯。8月23日,奈雪官宣推出“周周9.9元喝奈雪鲜奶茶”活动,吹响了新茶饮新一轮价格战的号角。“9块9”的火,从咖啡赛道,一直烧

    创投 2023年9月1日
  • 2024,第一篇投资人万字分享

    这是2024年的第一天。过去一年,创投行业洗牌与新生交织,身处河流中的每一位都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体会。沉舟侧畔千帆过。即使再冷的周期也会酝酿着新机会——正如眼下AI大模型赛道激动人心;出海大潮下,大家正在投出一批来自中国的世界级公司;更别说光子芯片、脑科学、可控核聚变等一众前沿科技隐隐爆发。历史已经

    2024年1月1日 创投
  • 美妆2023:医美、药企跨界入局,大牌、新国货加速洗牌

    2023年是美妆行业极其“魔幻”的一年。这一年,美妆行业新生与死亡并行。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化妆品相关企业累计注册515.48万家。但行业增速放缓、叠加从美容仪、到芋螺肽、到微晶、微针类各细分品类监管趋严,同期吊销/注销化妆品企业高达159.23万家。大量企业出清,行业呈现马太效应。图源:

    2023年12月28日 创投
  • 宇树机器人爆红,大赢家出现了

    近来,宇树机器人的一举一动均引发了市场的极大关注。2月12日,宇树科技的UnitreeH1和G1人形机器人正式在京东线上首发开售,售价分别为99000元、650000元,但很快售罄,一机难求。2月14日,宇树科技官方发布最新视频,UnitreeG1能够自如拍手、扭腰,动作流畅自如。网友看呆:春晚才过

    2025年2月18日
  • 人形机器人的通用之战

    不论你接受与否,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对于现实世界的重重改造。消费电子领域,手机和电脑厂商们正在将不同种类的AI大模型,植入到各种终端产品中。这些公司普遍认为,AI能极大程度地改善困于创新瓶颈中的行业现状,重新激发用户的购买需求。汽车行业,特斯拉4月初向全美国的170万车主推送了FSD(完全自动驾驶)

    2024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