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的反攻

失意者通常有两种结局,要么一蹶不振,要么绝地求生,磷酸铁锂电池属于后者。过去十年的动力电池市场可以清晰的划分为两个阶段,也是磷酸铁锂电池从波峰到谷底、再卷土重来的过程。2021年6月,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反超三元锂电池,成为动力电池市场的主流选择。此后开启神挡杀神的开挂人生,份额一路提高到72%,重回

失意者通常有两种结局,要么一蹶不振,要么绝地求生,磷酸铁锂电池属于后者。

过去十年的动力电池市场可以清晰的划分为两个阶段,也是磷酸铁锂电池从波峰到谷底、再卷土重来的过程。

2021年6月,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反超三元锂电池,成为动力电池市场的主流选择。此后开启神挡杀神的开挂人生,份额一路提高到72%,重回十年前的*水平。

磷酸铁锂的反攻

今年1-4月,国内磷酸铁锂电池装机份额超过80%,可谓独孤求败。向来以技术先进性自我标榜的海外车企,也罕见地为磷酸铁锂摇旗呐喊。

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的技术讨论几乎与新能源车的历史一样长,这个问题在当下似乎又有了新的解读。

危险的地位

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的缠斗,可以一路追溯到2009年的“十城千辆”计划。

时值新能源产业链蹒跚起步,迎来为期三年的培育期,补贴力度可以用送钱形容:10米以上混动和纯电公交客车每辆享受42-50万元补贴。个人购买新能源车,也有最高5-6万元的补贴。

“十城千辆”的背景之一是孱弱的动力电池产业,当时国内最*的动力电池生产商成品率仅有60%。与之对应,锂电池价格大约3元/Wh,40度电池包相当于10万元成本。成本问题无法解决,新能源车普及就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当时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普遍不到120Wh/kg,对应的车辆续航大多在200km以下,如果没有财政补贴,新能源车几乎没有任何市场说服力。

从公交客车入手便是针对电池续航水平的务实思路:公交车行驶路线相对固定,对补能设施和续航没有太高要求,可以先给电池生产商造血,为后续技术研发提供利润。

对订单望眼欲穿的电池公司无疑是补贴中的*受益者,涉足锂电池生产的企业一度超过1000家。

由于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低、工艺成熟的特点也方便快速上产能,与政策思路*匹配。这是产业政策*次也是最后一次眷顾磷酸铁锂电池,2014年之前,中国新能源车几乎清一色采用磷酸铁锂路线。

到“十城千辆”计划结束,25个示范城市共售出27432辆新能源车,其中个人采购量只有4400辆[1]。虽说成绩单不算理想,但*成果是培育了以“锂电四大天王”比克、比亚迪、力神和ATL(后孵化出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生产商。

磷酸铁锂的反攻

2010年,国际锂电池PACK均价高达1436美元/千瓦时

然而,伴随全球范围内电动化开始提速,磷酸铁锂能量密度不足的弱点迅速暴露。

磷酸铁锂和三元锂(NCx)指电池正极材料,是决定电池能量密度与性能的核心环节,也是影响电池成本的最关键指标。

相比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的优势在于成本低,安全性更高,循环寿命也更长。三元锂电池虽然成本更高,但能量密度的长板实在太长,在当时几乎是磷酸铁锂电池的两倍。

特斯拉在*车型Roadster的研发环节尝试了300多种电池,最终选定松下18650钴酸锂电池。电池业务主管Kurt Kelty给出的理由是:电池能量密度高,稳定性和一致性更好[3]。

磷酸铁锂的反攻

三元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对比

2012年Model S上市时,特斯拉换装松下三元锂电池,续航直逼500公里。同期海外车企的电动车型,几乎也都选择了三元锂电池。

作为对比,2014年北汽绅宝EV经三次改版定型量产。前两版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续航只有160公里,最终版换成SK的三元锂电池,续航增至240[2]——当然,续航只是这辆车最不抽象的地方。

续航的短板已然成为新能源车向乘用车市场渗透的*阻力,这也进一步影响了补贴政策的方向。

2016年底的新一轮补贴政策,*次将电池能量密度纳入参照系,补贴系数与能量密度挂钩,能量密度越高拿的补贴越多,实际上将天平不加掩饰的倾向了三元锂一方。

另一方面,彼时国内电池公司在三元锂电池的积累远不及日韩厂商,时至今日,LG仍是全球*的三元正极材料生产商。结合2018年被废止的“白名单”,扶持国内三元锂产能的意味非常明显。

由于政策风向的变化,2016年成为了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的分水岭,后者的份额开始迅速提升,几乎成为高端电动车的代名词。

磷酸铁锂的反攻

到2019年新能源车市场爆发前夜,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份额只剩下32%,似乎成为了一门过时的技术。

反攻二重奏

决定电池能量密度多寡的核心环节是正极材料,这也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不同。

三元锂电池中的“三元”指镍钴锰或镍钴铝三种金属元素进行混搭。例如NCM811是镍(Ni)、(Co)、锰(Mn)混合,811代表三个元素的摩尔配比。NCM523是另一种配比。

磷酸铁锂电池顾名思义,就是以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理化特性导致其虽然便宜大碗,但能量密度天然不如三元锂,属于努力无法弥补的天赋差异。

磷酸铁锂的咸鱼翻身,很大从程度上得益于比亚迪在2020年推出的刀片电池。

刀片电池跳过模组,直接将电芯集成到电池包,体积利用率从模组电池包的40%提高到60%。即同样大小的电池包,可以放入原来1.5倍数量的电芯。

传统的电池集成方式是“电芯-模组-电池包”三级装配,刀片电池跳过了“模组”这个环节,即CTP(Cell to Pack)。成本的缩减是其次,核心是腾出更多空间容纳电芯。

换句话说,比亚迪的思路并不是提高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而是“空间换续航”,用电芯的堆砌让磷酸铁锂电池的总续航追上三元锂电池。

*代刀片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约140-150Wh/kg,远不如同期的三元锂电池。作为对比,宁德时代2019年的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就能做到200Wh/kg。

但由于内部容纳的电芯更多,刀片电池体积能量密度达到230Wh/L,配合天生的成本优势,让磷酸铁锂瞬间眉清目秀了起来。

2021年7月,磷酸铁锂的市场份额重新超越三元电池,此后再未落后。

磷酸铁锂的反攻

传统的CTM集成方式到CTP,CTC

但正所谓周期性手段解决不了结构性问题,砍掉模组的CTP方案并不仅适用于磷酸铁锂电池。2019年,宁德时代就推出了三元锂电池的CTP方案(保留了大模组)。考虑到电池包的发展趋势是直接集成进底盘——即CTC(Cell to Chassis),磷酸铁锂的隐患并没有解除。

另一种思路是提高正极材料压实密度,比亚迪曾在去年表态,第二代刀片电池能量密度将达到190Wh/kg,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磷酸铁锂理论上的能量密度上限170Wh/kg,核心就在于高压密正极材料[5]。

简单来说,磷酸铁锂颗粒大小不均会影响压实密度,进而影响电化学性能和能量密度。主流的磷酸铁锂粉末压实密度以2.4-2.5g/cm³为主,“高压密”指的是单位体积可以塞入2.6g以上的磷酸铁锂。

压实密度提高,对应的能量密度就会提升。宁德时代的神行PLUS电池,即通过精确控制磷酸铁锂颗粒的位置,实现了更高的压实密度。

磷酸铁锂的反攻

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移动方向

高压实密度产品的逐渐应用,也让磷酸铁锂电池彻底改头换面,曾经对之不屑一顾的同行纷纷勒紧缰绳,调转方向。

去年7月,LG新能源从雷诺电动车部门Ampere拿到磷酸铁锂电池供应合同,韩联社用了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磷酸铁锂电池=中国制造”的时代终结了。

但真实情况是,作为三元锂电池最忠实的拥趸,韩国企业普遍视磷酸铁锂为“上一代技术”,更愿意投资利润率更高的三元锂电池。

但2021年下半年开始,LG和SK On相继开始投入磷酸铁锂技术研究,只剩下三星SDI全力押注高端市场一百年不动摇,忙着从NCM转向能量密度更高的NCA电池。

可见市场选择的往往不是*进的技术,而是反复权衡利弊后的*解。每一个对磷酸铁锂不屑一顾的车企,都发射了一只扎向自己脑门的回旋镖。

暴涨的需求

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长短板互为表里,前者成本低能量密度低,后者成本高能量密度高。但以十年为尺度观察,消费市场对新能源车的评判标尺,实际上在从能量密度向成本倾斜。

理论上来说,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处于天然劣势,但由于双方的能量密度一直在提高,对应到消费者的感知层面,300km和450km的续航,大部分消费者可能会为后者支付更高成本。但450km和600km的续航,购车成本的权重就会提高。

也就是说,伴随新能源车市场的爆发,磷酸铁锂低成本的优势被不断放大,三元锂能量密度的优势反而在缩小,在头破血流的价格战中这种趋势被进一步放大。

另一个变量是增程车的高速增长。自2022年以来,插混和增程车型的增速就一直在纯电前面。事实证明,大家可能不一定喜欢烧油的车,但还是喜欢带油箱的车。

同一时期,增程车的设计思路从“大油箱小电池”变成了“大电池小油箱”,进一步推动了磷酸铁锂电池攻城略地。

磷酸铁锂的反攻

由于磷酸铁锂的低温性能差,加之中高电量的电压曲线相对平缓,难以准确估算剩余电量,一旦遇到低温或大电流放电,容易导致低电量时电压跳水,类似iPhone明明有30%的电量但自动关机。

早年的插混车型大多搭载10度左右的电池,纯电续航通常在50-100公里,人均标配只有几千瓦的慢充。这种情况下,三元锂电池反而是更经济的选择。

对增程车型来说,问题同样存在,这也是为什么李想在2020年会说磷酸铁锂对增程和插混车是“灾难”。

但随着电芯材料创新和磷酸铁锂成本下滑,增程车的纯电续航迅速向300km看齐,电池容量也集体来到50度的基准线。磷酸铁锂快充电芯成为硬通货,在充电站血压升高的混动车主应该会越来越少:

去年发布的理想L6,全系都使用了磷酸铁锂电池。宁德时代去年推出的新产品骁遥电池,也意在用低成本的磷酸铁锂电池,夺取高速增长的增程车市场。

磷酸铁锂的反攻

此消彼长之下,三元锂电池与高端车型绑定的高端形象,正在出现裂痕。相比几年前高端车型清一色的三元锂电池,如今顶配车型采用三元锂,基础版搭载磷酸铁锂是全行业心照不宣的配方。

磷酸铁锂最后一个难以拉长的短板是重量。作为对比,仰望U7的135.5kWh电池包重量高达903kg,相当于半辆特斯拉Model 3(1760kg)。对车重极其敏感的性能车,可能是三元锂电池最坚实的堡垒。

按照SNE Research的数据[6],全球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总需求量中,磷酸铁锂份额超过一半。在中国以外的市场,磷酸铁锂材料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42%,远超高镍三元材料的54%。

有中国同行做表率,海外车企自然纷纷浪子回头,争先恐后回到磷酸铁锂的怀抱:

磷酸铁锂的反攻

从因价低成为主流,到努力突破自身极限,磷酸铁锂电池显然没有走到终局,技术路线的摸索也远未行进尾声。因为技术领域往往没有注定无法逾越的壁垒,只有暂时难以攻克的问题。

*的技术路线或许并不存在,因为利润只会流向需求的高地,而非参数和理论的高地。但至少在今天,磷酸铁锂电池可以骄傲地说:

一块电池的命运,可以完全依靠自我奋斗,跟历史的行程一点关系都没有。

参考资料

[1]“十城千辆”工程,初探新能源汽车市场化,中国汽车报

[2] 换装SK三元锂电,北汽新能源发力核心技术,*电动网

[3] 特斯拉电池生死劫:马斯克三改充电时间表,21世纪经济报道

[4] K电池,为何被表现不佳的磷酸铁锂电池撼动,韩国电气新闻网

[5] 磷酸铁锂涨价背后:四代高压密产品正走向台前,界面

[6] In 2024, Global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 Installment Reached 1,929K Ton, a 31% YoY Growth,SNE Research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智能交通板块股票 作为一个投资者肯定要知道

    最近这一段时间,关于智能交通的讨论非常的多,那么在国内的股票市场上,有哪些上市公司,是和智能交通这个板块非常契合的呢?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天泽信息: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车辆…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日均流水8000万,这个行业起飞,带火一个新职业

    凭借制作快速、成本低廉、短小精悍、博人眼球等优势,最近两年,微短剧迅速占领了互联网平台内容池。抖音巨量引擎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国内短剧日均流水已经达到8000万元。另据艾媒咨询估算,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高达373.9亿元,较2022年提升267.65%。不仅在中国市场,微短剧

    创投 2024年1月10日
  • 实探苹果华为对垒下的华强北

    9月20日,在华为苹果新机销售对打的*天,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知名的电子产品交易中心的华强北,热闹非凡。路边,随处可见向行人兜售的iPhone16的黄牛。他们热情地招揽每一个路过的行人,试图将自己手中的新机销售出去。相较之下,华为的新品Mate XT更稀缺,但也不乏有现货流出。而从这些黄牛给出的报价中,

    2024年9月23日
  • 车内吃火锅,设计产品还是设计需求?

    一台车的空间该如何使用?极氪给了答案,也招来了吐槽。10月 16 日,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林金文宣布,极氪 MIX 将于 10 月 23 日 19 时发布上市。极氪 MIX 主打空间的多变性。官方数据是座舱空间利用率超过 80%,座舱宽度提升 10% 以上,前排座椅可向后旋转,中央扶手箱可前后移动。为

    2024年10月17日
  • 手机厂商集体入局大模型

    手机厂商们开始在大模型领域“卷”起来了。今年8月,小米宣布其已经成功自研了一个13亿参数的端侧模型,并且在手机端实现了运行。同时公布其自研的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MiLM-6B,参数规模达到了64亿,在权威中文评测榜单C-EVAL和CMMLU中位列同等参数规模大模型的*名。10月26日,小米澎湃 OS

    创投 2023年11月29日
  • 腾讯难孵网易的蛋

    随着今年步入尾声,腾讯与网易,似乎在以一种极尽喧嚣的方式,为2023年的游戏行业画上句号。12月15日,腾讯铺垫已久的《元梦之星》正式上线,或许是为迎接这位挑战者,网易《蛋仔派对》亦举行了“蛋搭节”,庆祝自身突破5亿用户——继“吃鸡大战”之后,腾讯网易这对宿敌,再度在同一品类掀起了激烈的竞争。《蛋仔

    2023年12月15日
  • 天津,终于大火了!

    没想到,天津以这样的方式出圈了。近段时间,天津“跳水大爷”登上热搜,狮子林桥成为天津新晋网红打卡地,围观大爷跳水的人群将岸边挤得水泄不通。有网友评论道,“世界跳水看中国,中国跳水看天津,天津跳水看大爷”。相较于一众网红城市,经济掉队的天津,不算是热搜榜上的常客,它的低调,是北方第二城历史荣光的逐渐暗

    2023年9月6日
  • 欢满400,朋自四海,希尔顿欢朋迎来在华开业400家里程碑_行业动态

    2024年8月28日,横店影视城希尔顿欢朋酒店举行了盛大的开业庆典,象征希尔顿欢朋迎来品牌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在华第400家酒店欢彩绽放。同时彰显了希尔顿欢朋在中国市场强劲的发展实力与持续扩大在中高端酒店市场*优势的决心。横店影视城希尔顿欢朋酒店横店影视城希尔顿欢朋酒店坐落于具有“中国好莱坞”

    2024年8月28日 创投
  • AI“创作”的作品版权归谁?这又是一个关于人和机器关系的问题

    OpenAI在不断拓展技术边界的同时,AI涉及的版权归属再起争端。2023年12月,《纽约时报》状告OpenAI版权侵权。2024年1月,非虚构作者群体发起同样的诉讼。在积极应对的同时,OpenAI加快了与多家内容出版商讨论授权许可。内容出版商与大模型技术公司的纠纷愈演愈烈,而压力已经来到各国版权局

    2024年1月21日 创投
  • A股体外诊断上市公司 新的一年有新热点

    对于不少的投资者来说肯定都了解了关于体外诊断的一些情况,甚至不少机构都说体外诊断是新的一年的第一个市场热点,接下来的这篇文章就是要给各位介绍几个体外诊断相关的上市公司! 首先第一家…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最高1亿元支持,北京十大举措培育和服务独角兽企业

    投资界(ID:pedaily2012)9月14日消息,为进一步加大本市独角兽企业培育和服务力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会官网近日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培育和服务独角兽企业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在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承担

    创投 2023年9月14日
  • 瑞幸又杀回来了

    瑞幸又杀回来了,从数据看,瑞幸继上个季度再次实现了营收上涨。更在二季度实现了扭亏为盈。而从线下情况看,过去一个季度中,瑞幸新开店铺数量为1485家,这样一来,瑞幸门店数量突破万家,达到10836家。

    创投 2023年8月5日
  • 百亿红海市场,有人闷声发大财

    百亿红海市场,有人闷声发大财,6月15日,可啦啦、美目美佳、SweetColor等头部美瞳品牌背后的代工企业——上海蒂螺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上市辅导备案,正式启动A股上市进程。

    创投 2023年6月28日
  • 医疗影像综合性平台「宽腾医疗」完成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

    投资界(ID:pedaily2012)9月20日消息,宽腾医疗宣布完成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金资本领投,海峡股权基金、中宸国驰共同跟投,浩悦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新产品研发、产能扩大及公司运营等。宽腾医疗于2011年成立,总部位于北京,是国内医疗设备供应商。宽腾医疗于2

    2023年9月20日
  • 浩鲸科技亮相MWC2025,携手共赴AI新世界_行业动态

    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于3月3日—3月6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盛大启幕。浩鲸科技全面展示在AI能力底座加持下,电信业务支撑方案的智能化升级、基于AI的客户体验改善、灵活便捷的开放式平台,以及全球*客户案例。旨在通过AI帮助企业实现业务敏捷性,提升客户互动,优化运营效率,推动业务可持续发展。并携

    2025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