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转型的认知跃迁

人工智能(AI)的快速崛起正在重塑全球商业格局,成为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回避的战略议题。从制造、零售、医疗到金融,AI引发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新换代,更是对传统经营范式、组织架构乃至管理哲学的系统性挑战。在这场深刻且广泛的变革中,企业再无“等待观望”的空间,唯有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才能在下一轮产业竞争中

人工智能AI)的快速崛起正在重塑全球商业格局,成为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回避的战略议题。从制造、零售、医疗到金融,AI引发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新换代,更是对传统经营范式、组织架构乃至管理哲学的系统性挑战。

在这场深刻且广泛的变革中,企业再无“等待观望”的空间,唯有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才能在下一轮产业竞争中占据先机,实现从“被动适应”到“引领变革”的战略跃升。

在AI实践以及相关深度思考方面,中国企业已展现出一些先发优势。无论是在智能制造、数字营销还是智能客服等领域,中国企业已在多个应用场景中实现规模化探索与部署。

这种*并非偶然,而是根植于中国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高度数字化的用户行为,以及企业对新技术保持高度敏感与快速反应的商业基因。然而,*实践的另一面,也意味着企业必须率先面对各种深层次挑战。

随着AI逐渐从边缘走向业务核心,企业愈加明显地遭遇一系列非技术性的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乎组织能力的重构、管理边界的再定义,更涉及企业认知体系的系统升级与演化。这类挑战已无法通过局部优化或战术层面的应对来解决,企业亟需站在战略高度,以系统性思维和长周期视角加以回应。

建立AI时代的认知基础

AI技术的演进速度远超以往任何一项通用技术,其带来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面对持续涌现的新算法、新模型、新平台,企业若仍依赖个体经验、碎片信息或传统路径依赖,极易陷入认知滞后,从而错失关键战略窗口。我们了解到,一些AI云服务提供商甚至在这方面也存在难度。构建一套系统化、结构化的信息感知与技术洞察机制,成为企业应对AI变革的必要前提。

这一机制不仅需要通过内部的数据分析能力加以支撑,更应拓展为一个包含学术界、产业界、资本市场和初创企业在内的开放型外部知识网络。

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AI创业公司、行业智库、风险投资机构等建立高频互动与合作机制,企业可以更早捕捉趋势,更深入理解新兴技术的潜力与局限,为战略判断提供更具前瞻性与洞察力的输入。

我们了解到中国的一些头部企业,如某横跨多个产业的国际化集团已经准备以常态化的行业白皮书等形式,试图搭建这样的行业知识网络。其中,尤其需要注意企业风险投资(CVC)等能够参与AI创业生态的投资方式,从一线观察创新的发生与失败的机制。

小米能够进入汽车赛道就大量应用了CVC。我们相信这种成功经验在AI行业中同样适用。这不仅能带来技术与业务的协同,更是一种前瞻性的认知投资与组织学习,帮助企业从投资项目中观察趋势、试错并吸收认知,锻造出更具适应性的战略能力。

对企业而言,在AI方面的投资回报率(ROI)很重要,必须清楚了解每一个投资项目上的AI投资是否合理。

在年初Deepseek热潮后,我们已经收到许多企业家的反馈,他们称感到“投入产出不及预期”“没法无限制的投入”。

与此同时,企业需要对AI投资进行与认知相匹配的逻辑调整。AI不是一次性工具的项目成果,而是高度演化、不断增值的战略性资产。

与传统的IT建设或投资项目不同,AI的价值释放呈现具备阶段性、复利式等特点。

某位国内*创新药企业相关AI建设负责人曾经对我说,很多像药企等传统企业总希望一次性投入憋个大招,但实际上,AI的价值是不断迭代发挥的。

这就要求企业超越传统项目的ROI测算框架,转向“分周期、多维度”的回报评估体系,并与前述外部知识网络协同耦合,形成持续验证、动态调整的战略闭环。

推动AI转型:“治理机制”与“人”

随着日益嵌入核心业务流程,AI技术带来的决策复杂性也在显著上升。

动态迭代的环境也要求企业具备前所未有的动态思维,打造可支持高频判断与快速试错的组织、在快速变化与高度不确定下工作的组织。尤其是那些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必须形成治理与机制的调整,以适应AI转型的需要。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AI相关的战略性决策不能由单一岗位或技术部门闭门造车,更不能依赖个别关键少数拍脑袋做判断,而应由跨部门、多角色的利益相关方共同决策,作为AI相关决策的协调中枢。

但在实际情况中,我们甚至能看到一些大型集团的AI转型决策者,也仅聚焦在极少数几个人身上。

企业尤其需要强化各相关高层的参与度与领导力,使AI战略真正成为CEO议程的一部分,并由高层管理者主动承担AI变革推动者的角色,推动组织全员形成战略共识与能力协同。

这需要高层管理者不仅要有技术理解力,更要具备推动组织文化、决策机制与业务认知同步转型的领导能力。

企业也需要设立专门的AI战略部门或设立首席AI官(CAIO)岗位,建立一套覆盖战略洞察、技术导入、组织对接与文化引导的全链路机制,真正把AI变成企业的“神经系统”,而非“外部插件”。

其次,AI必须要“聪明地试错”,需要建立“可承受失败”的机制与文化。

企业可以犯小错,但不可以犯大错,需要将失败作为成本可控、可预期的探索手段。当然,由于AI试错的成本与风险显著高于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迭代,因此这种试错必须遵从某些基本原则,要有技巧与“聪明”地试错。

企业通过容忍小范围、可控性的失败,并将其视为系统学习与能力积累的组成部分,促进自身的AI转型,而不是理想化地认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亦或在每次失败中受到从上到下巨大的打击与失落。

企业要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探索边界清晰、容错机制明确”的创新体系,才能在复杂环境中持续迭代。当然,推动转型与相关方沟通是一种“组织能力”与“判断艺术”的结合,在跨部门、跨边界协同的同时,要有技巧地推进转型工作。

最后,AI转型必须要有足够多合适的人才支撑。展望终局,我们可以想象AI将不仅带来工作方式的变化,更将深刻影响组织能力、人才结构与文化机制。

未来的企业组织将呈现出高度动态化、自适应性与生态共生性特征。传统以流程稳定与岗位固定为核心的组织模式,将被基于数据驱动、智能响应、任务导向的新型组织范式所取代。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在AI时代真正需要的是由“数据理解、AI应用与业务创新”融合而成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传统机械性岗位将被大幅替代。平安保险就利用AI,自动化了远超一半的业务流程。这不仅对传统中后台职能提出了新的需求,更是对业务部门的期待。

认知跃迁决定战略成败

我认为,全球范围内将崛起一批以AI为核心能力、重新定义产业逻辑的AI原生企业。它们不再是“传统企业+AI”,而是在AI思维基础上,重构包括产品设计、商业模式、组织结构与客户关系在内的一切行业传统。

这种范式再造将对传统企业构成根本性挑战。面对这样的趋势,企业需要的不只是转型意愿,更需要自我颠覆的勇气与能力。

企业需要敢于在组织内部孵化AI驱动的新业务单元,用更低的资源、更快的节奏探索前沿应用场景,主动塑造自己的未来形态。

实际上,中国企业在部分场景已取得AI落地的阶段性*,这一优势应转化为引领行业标准、塑造全球范式的战略能力。与此同时,这也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探索AI创新、思考AI创新,提供了独特的实验土壤与合作窗口。

想要把中国企业当前的*转化为真正可持续的优势,需要深刻的AI转型。这场转型的核心,不在于部署了多少算法、采购了多少工具,而在于企业是否完成了战略认知与组织能力的同步升级。

真正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把AI作为战略命题来理解、作为组织变革契机来推动的引领者,也是时代对企业家战略认知能力的挑战。

随着AI时代不断深化,企业间的竞争将不再是工具使用能力的差异,而是构建系统化学习与适应能力的全面较量。

当数据、模型与工具逐渐趋同充分“平权后”,决定胜负的将是企业在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中保持敏感与明确方向,推进创新的程度、创新的速度与创新的节奏。

企业能否制造并运用优势,*需要深入认知AI并积极拥抱AI思维,以思想*的角色带领企业高效地进行AI转型。

我们建议企业决策者必须拥抱“AI思维”。所谓“AI思维”意味着全新的系统思维范式,不仅包含对AI技术和应用的理解,更需要从战略定位、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到人才结构和企业文化的全面重构。

AI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定义商业本质的起点。愿每一家走在转型路上的企业,都能以系统性的视野、战略性的判断与组织性的力量,迈向更具韧性与创造力的未来。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乔健委员提交三项政协提案聚焦混合式人工智能与产业升级_行业动态

    随着生成式AI、大模型等技术在各行各业落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应用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1月2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 二次会议召开。天津市政协委员,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首席市场官乔健,带来了《关于加快布局混合式人工智能 促进天津市人工智能产业

    2024年1月24日
  • A股市场乡村振兴板块龙头公司 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作为一个非常符合现在热点的板块,乡村振兴让很多人都特别关注,这篇文章就跟大家介绍几家做乡村振兴的龙头公司! 北大荒:主营土地发包经营,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生产和销售,拥有土地面积…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不要让预制菜沦为「地下产业」

    对预制菜的抵制,几乎成了2024年餐饮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共识”。伴随着一系列负面新闻的出现,预制菜经历了消费者的公开声讨,部分餐饮企业宣称抵制,甚至当初争抢“预制菜之都”的各地都开始“以做代说”。近日,一批预制菜企业披露了三季报,集体下滑的业绩对正在渡劫的预制菜行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餐饮不振、口碑

    2024年11月11日
  • 年化增长和七日年化有什么区别 两者相关介绍-财经

    基金,越来越多人购买,购买基金前,不少人拿年化增长和七日年化来参照,年化增长和七日年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年化增长和七日年化两者又有什么区别,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了解一下,感兴趣的不…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小龙虾的价格「断崖式下跌」

    夏日将至,又到了“嘬”小龙虾的季节。不过,近日小龙虾身价暴跌相关话题却频频登上热搜。时代财经在广州市黄沙水产批发市场走访时了解到,目前在售的都是养殖小龙虾,以湖北产区为主,小青(2-4钱)批发价为7元/斤,中青(4-6钱)为12元/斤,大青(6-8钱)为17-18元/斤。而在3月下旬,小龙虾上市之初

    2024年5月15日
  • 一家Biotech公司的归宿

    夏日中的人们,总是忘却冬天的寒冷。对于生活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投资者而言,生物技术公司俨然就是一座永远挖掘不完的金矿。从1983年至1992年,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股价几乎一直处于上涨趋势中,甚至麦当劳的钟点工也开始加入医药投资者队列。就是在这样的一片看多声中,美股生物技术指数(BTK

    创投 2023年12月1日
  • 怎么样才能把快餐店做起来 有哪些用的到的技巧-财经

    开一家店其实很简单,但是怎么经营好算是很难的,那么怎么样,才能把快餐店做起来呢?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门面、室内装修要吸引人,有些快餐店老板可能会觉得,不就是一个小小的快…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康方生物能讲好「基因泰克」的故事吗?

    康方生物能讲好「基因泰克」的故事吗?,对于康方生物而言,它的成功就在于是从底层平台开始构筑价值的,因此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肿瘤药物开发体系。

    创投 2023年6月26日
  • 植物奶的泡沫被戳破了

    当下最为确定的消费趋势大概非健康化莫属,而植物基曾经是健康化趋势的*受益者。植物基曾受到资本市场的火热追捧,植物奶龙头Oatly上市半月上涨60%,植物肉Beyond Meat首日股价暴涨163%,两个月之后,Beyond Meat股价涨了8倍多。但到了今年,植物基赛道彻底沉沦了。早在2022年,B

    2023年11月29日
  • 外资一路加仓的消费龙头

    近两周,缺乏利多消息刺激的A股开始风声鹤唳,持续回调。其中,向来稳健的食品饮料板块也累计下跌逾8.3%。但人间的悲喜并不相通,有业绩的龙头也总能独善其身。比如国内功能饮料的东鹏饮料,期间逆势小涨了几个点,大幅跑赢食品饮料板块整体表现超10个百分点。倘若拉长时间看,今年初至今东鹏饮料累计大涨逾24%,

    2024年6月11日 创投
  • 苹果转移,「果链」企业该怎么办?

    近几年来,苹果将部分生产环节从我国转移出去并扩大在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市场的生产引发了不少的关注。而伴随着这些消息的传出,国内的“果链”企业们近几年也是经历了股价的跌跌涨涨、成长速度放缓,甚至有个别企业在被踢出果链后股价与营收经历了双重打击。以前车为鉴,并为了长远发展,不少企业开始转向华为或新能源汽车

    2023年10月31日 创投
  • 奈雪遇到暴雪

    作为新茶饮第 一股,奈雪的茶正忍耐“风雪”。3月7日,奈雪的茶(简称奈雪)发布2024年盈利预警公告:预计净亏损8.8亿至9.7亿元。然而,新茶饮行业冰火两重天。同一日,上市3天的蜜雪冰城总市值为526.55亿港元,上市22天的古茗总市值为266.26亿港元。而奈雪的市值仅为27.96亿港元,较其巅

    2025年3月14日
  • 不要从「后视镜」里看无人驾驶

    倒挂金钩的“光谷光子号”正以60公里的时速飞驰,像一艘巨大的空中列车穿梭在光谷生态大走廊上,透明的玻璃地板反射光芒,划出一道*的弧度。街道上井然有序地驶过一辆辆出租车,细看驾驶座竟空无一人,只有自己转动的方向盘。人们却是习以为常,轻点点手机屏幕,不一会儿就有一辆“聪明车”精准地停在了面前。这不是科幻

    2024年7月13日
  • 「暴力丑学」成新赛道?这届外国网友爱上了「Lafufu」

    当国内的年轻人们还在重金抢购泡泡玛特Labubu玩偶,愿意以数倍高价入手正版,海外消费者已经转向购买仿制品,并且比拼谁的赝品造型更离谱。对买到的“Labubu”颜色和质感货不对板,这届外国网友已经习以为常,引发热议的“丑娃”造型更为抽象,例如嘴歪眼斜、龇牙咧嘴、跛脚缺耳,甚至光头。更有娃面狗身的“L

    2025年6月3日 创投
  • 中东募资指南

    从硅谷到中国,到中东地区募集风险投资资金已成为一种潮流。在中东地区进行海外投资服务的SVVI公司,近期编写了一份中东募资指南,以帮助那些到中东地区路演及募资的机构。以下为报告的全文:01、中东主要募资区中东包括20多个国家 (约3.5亿人)。该地区可分为海湾合作委员会、黎凡特和北非。大部分财富都集中

    2024年1月24日 创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