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美又一家核能创企要IPO了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能源革命当AI一路狂奔的时候,鲜少有人意识到,支撑这场技术革命的能源网络正面临巨大压力。OpenAI的掌舵人奥特曼曾提到,未来的AI需要能源方面的突破,因为AI消耗的电力将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数据显示,ChatGPT此前每天要响应大约2亿个请求,这个过程会消耗超过50万度电力。Sem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能源革命

AI一路狂奔的时候,鲜少有人意识到,支撑这场技术革命的能源网络正面临巨大压力。

OpenAI的掌舵人奥特曼曾提到,未来的AI需要能源方面的突破,因为AI消耗的电力将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数据显示,ChatGPT此前每天要响应大约2亿个请求,这个过程会消耗超过50万度电力。SemiAnalysis估计,带有大模型交互功能的谷歌搜索单次请求的用电量达到将近9Wh。

与标准Google 搜索相比,各种AI 系统单次请求的估算能耗(2023)

2025年,北美又一家核能创企要IPO了

数据来源:Source: Alex de Vries, The growing energy footpri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elpress, 2023

马斯克也曾预言,未来AI行业将由“缺硅”变为“缺电”。预计到2027年,整个AI行业每年将消耗85至134太瓦时(1太瓦时=10亿千瓦时)的电力,约等于北京市2023年全年的耗电总量。因此有人调侃称,AI的尽头是电力。

在奥特曼眼里,虽然太阳能与储能也可以发电为AI提供能源,但核能才是*的方式。他还预测,核聚变将成为全球主要的发电方式,成为“*、最丰富、最可靠、最密集的能源来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家名为Terrestrial Energy的核能初创公司,正以“熔盐反应堆+SPAC上市”的组合拳获得资本青睐。3月27日,Terrestrial Energy宣布通过与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合并上市,预计获得2.8亿美元融资,合并后的实体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是继山姆·奥特曼担任董事长的核能公司Oklo之后,第二家通过SPAC上市的核能初创公司。也是首家公开上市的熔盐核反应堆开发商。

Terrestrial Energy为何吸引资本押注?

Terrestrial Energy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核心团队由核工程师、材料科学家和能源行业资深人士组成。

跟传统核电站这样的“庞然大物”不同,Terrestrial Energy是使用先进反应堆技术的小型模块化核电站开发商。它专注于开发整体式熔盐反应堆(IMSR),这是一种小型化、模块化的第四代核能技术,但占地面积仅为传统核电站的1/10,且无需依赖水源冷却。 

模式、监管和商业化三个方面。

从技术模式来看,传统核电站使用固态铀燃料棒,而IMSR将铀燃料溶解在氟化盐中形成液态燃料,这种设计模式能带来三大优势。 

IMSR的反应堆像一个大号密封保温杯,液态熔盐和关键部件都封在可更换的模块里,没有外接管道,能够杜绝传统核电站的管道破裂风险性。熔盐在高温下仍保持液态,即便系统故障也会因重力自动流入安全容器,规避堆芯熔毁风险。

IMSR的堆芯模块在工厂流水线生产,现场像搭积木一样组装,建造周期大大缩减。IMSR的热效率比传统轻水反应堆高出50%,产生的核废料减少40%,而且七年年才换一次“燃料罐”,维护成本更低。

另外就是灵活性。IMSR既能给大城市供电,也能给偏远矿区或海岛单独供电。用电低谷时,还可以把多余电力转为热能存储,等缺电时再释放,能够灵活地配合风电/光伏的间歇性。

从监管来看,核能初创企业尤为需要跟监管方打交道,一旦被卡脖子发展就会严重受阻。目前来看,Terrestrial Energy在监管方面较为顺畅,也让资本相对放心。

2023年,加拿大核安全委员会 (CNSC) 完成了对IMSR工厂设计的供应商审查,这是*完成加拿大CNSC供应商设计审查的第四代反应堆设计。同时,Terrestrial Energy与美国核管理委员会 (NRC) 的合作也很密切,早在2016年就开始打交道了。2024年,美国能源部(DOE)还向Terrestrial Energy颁发了IMSR燃料测试的GAIN凭证。

商业化上,凭借模式上的优势和监管阻力的排除,Terrestrial Energy已经在商业化上显露潜力。

目前,它与已经Westinghouse Fuels、Energy Solutions、施耐德电气、美国能源部和阿贡国家实验室等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并签署了协议。例如,它跟施耐德电气共同开发IMSR电站控制系统,推动热电联产技术落地。

在此次通过SPAC融资之前,Terrestrial Energy已通过私募融资了9400万美元,投资者包括美国能源部关联基金和多家对冲基金。此次募得的2.8亿美元中,Terrestrial Energy表示60%将用于*商用反应堆建设,30%投入燃料回收技术研发,剩余资金用于拓展欧洲市场。  

SPAC:为何成为核能企业新宠?

去年5月,由奥特曼担任董事长的核裂变公司Oklo,成为首家SPAC上市的核能初创企业,如今Terrestrial Energy紧跟其后成为第二家。

为什么核能初创企业,都青睐SPAC模式呢?它究竟有何吸引力?事实上,SPAC的全称是“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它像是一场“先上市后找项目”的资本运作,主要分为三步: 

造壳:发起人成立无业务的壳公司并IPO募资; 

并购:2年内锁定目标公司完成合并,后者自动获得上市地位; 

变现:若失败则退还资金,成功则投资者获得“股票+认股”权证。

2020年在美国,SPAC的融资规模达830.42亿美元,首次超过传统IPO。

跟传统IPO相比,SPAC能为核能公司提供三重优势: 

资金前置SPAC合并可为核能初创企业一次性注入数亿美元现金,如Oklo通过SPAC获得5.16亿美元,足以覆盖其首座反应堆建设成本。

估值锁定:通过PIPE(私募基金)预先融资,避免市场波动导致估值缩水。Terrestrial Energy在SPAC合并前通过锁定2.8亿美元,确保技术开发不受二级市场情绪干扰。

监管规避:Terrestrial Energy的熔盐燃料配方至今未公开披露,正是借助SPAC的保密性优势。

说白了,SPAC可以用“资本换时间”,让核能初创企业在技术尚未成熟时,即可获得市场信任与资源支持。

不过,SPAC并非十全十美,也被一些投资者质疑,毕竟,自2019年完成的近500笔SPAC交易中,超过五分之一的公司股价低于1美元。Oklo通过SPAC上市后首日股价暴跌54%。部分看衰的投资者质疑,Oklo没有创造任何收入也没有建成任何反应堆,目标是2027年才能实现*项目并网,商业化上的不确定性较大。另外,美国SEC加强SPAC信披审查,要求核能公司披露技术失败概率及燃料供应链风险,也可能增加合规上的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看好SPAC的作用,相信它能为核能初创企业带来充足的弹药,进行商用堆建设、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核能技术商业化: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能源革命

不少美国民众对发展核能持欢迎态度。美国第三方研究机构Bisconti的民调显示,2024年77%的美国公众支持核能,连续第四年超过75%。这一结果相比30年前几乎一比一的支持与反对率,已出现显著转变。

可以看到,许多科技巨头也都在押注核能。除了投资Oklo,奥特曼还投资Helion Energy,计划在2028年前实现核聚变发电。早在2008年,比尔·盖茨就创立泰拉能源(Terrapower),目标是设计和建造下一代核能发电厂,首座电站预计2030年投运。2021年,贝索斯参与了加拿大核电公司General Fusion 1.3 亿美元的E轮投资。 

这些巨头瞄准的是一片庞大的市场——数据显示,全世界核技术产业化规模近万亿美元。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报告显示,近三年核能领域年度投资额增长近50%,突破600亿美元。

目前来看,核能技术正从实验室加速迈向市场。尽管其商业化进程因技术路线和监管环境差异而呈现不同时间表,但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与第四代核裂变技术已站上风口,而核聚变则仍处于突破边缘。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凭借标准化设计、短建设周期(3-5年)和灵活选址优势,成为短期内最可能商业化的核能技术。Oklo就计划2027年在爱达荷国家实验室投运首座15兆瓦快堆,并与数据中心和页岩油企业签署长期购电协议。

核聚变虽被誉为“*能源”,但其商业化仍需跨越物理与监管双重障碍。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保守估计,核聚变商用需至2050年后,核心挑战在于实现稳定“净能量增益”(Q值)及工程化验证。

另外,美国官方对于核能的态度较为摇摆。虽然一方面在加快建设核能,另一方面又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在项目审核上要求非常严格。Oklo表示,跟监管机构打交道比寻找客户更困难。

总之,核能商业化并非单纯的技术竞赛,而是资本耐力、政策决心与社会共识的博弈。SMR与第四代反应堆有望在2030年前打开市场,核聚变则需更长时间。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王石夫妇的新生意经:一顿饭标价38万

    王石夫妇的新生意经:一顿饭标价38万,凭借王石做万科、登珠峰的成功经历以及社会资源整合力,富人们为“沾光”大佬掏几十万也是心甘情愿。

    2023年4月26日
  • 爆火的Kimi,抢了谁的生意?

    一个仅成立一年的创业公司,一群顶着名校光环的90后,做出了一款效果出众的大模型产品,让整个AI圈震动。自从妙鸭相机短暂出圈后,国内的大模型行业,已经很久没出现爆款产品,Kimi填补了这一空白。最让人意外的是,A股股民也来凑热闹,各大炒股群讨论Kimi概念股,流量激增导致Kimi服务器宕机。如今一个多

    2024年4月22日
  • 2024上半年超50家Biotech融资过亿美元

    根据动脉橙数据库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球约有53家创新药Biotech融资资金达到或超过1亿美元。截至3月20日,已经有20家公司融到了过亿美元的资金,且第二季度融资步伐显著加快。海外媒体Endpoints News指出,如果这一速度持续下去,2024年生物技术领域融资规模可能会超过2020年和

    2024年7月5日
  • DeepSeek何以把医疗界搅翻天?

    人工智能在医疗界也感受到了*的热情。“我们必须拥抱AI了。”在近期多个发布医疗AI大模型的活动现场,都有临床专家这样说。在经过从豆包到Kimi再到DeepSeek的快速迭代后,即便是中国最*的医学专家也感到了“不知所措”。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就曾公开表示,整个社会都

    2025年3月6日
  • 正在爆发的智能体,能否成为大模型落地医疗的新动力?

    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人机交互模式的革新。自2022年11月OpenAI发布ChatGPT以来,大语言模型已经深刻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作为未来大模型最主流的使用方式,智能体这一概念备受业界关注。智能体(AI Agent),作为一种能够自主行动、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与环境交互的计算机系统或

    2024年7月15日
  • 企业年金辞职能取吗 这个钱是不容易拿到的

    临近年底的时候不少人都开始考虑跳槽离职的问题,那么想要离职的话企业年金就成了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那么企业年金在辞职之后有没有取出来的方法呢?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聊这个很多读者都关…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苹果15新机发布在即,锐舞钢化膜准备就绪_行业动态

    2023年8月,国内新锐科技品牌锐舞推出了透光率高达96%的净透钢化膜,在业内引起不小轰动。众所周知,在2015年,锐舞的壳膜产品凭借*的高品质,在配件市场上与其它同类品牌拉开巨大差距,成为3C数码品类的佼佼者。曾几何时,“锐舞钢化膜”就是高质量3C数码配件代名词。在锐舞3C数码产品风靡市场那几年

    2023年9月12日 创投
  • 陈刚为去哪儿找到流量新密码

    短剧成为*的流量源头之一,OTA平台去哪儿也入场。今年4月,去哪儿推出了首部自制短剧《绝命逆袭之大小姐的诅咒》。虽然才短短6集,但上线后却迅速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成为爆火短剧。短剧这一赛道在2024年爆火,除了各大内容平台布局争相布局,交易平台也相继试水,想要在巨大的流量面前分一杯羹。去哪儿作为在线旅

    2024年7月5日
  • 安徽学霸坐拥3000亿医械王国,开始焦虑

    古时货船远行都需要配备压舱石,以降低船舶重心,当大风大浪来临时,减少翻船的风险,保证顺利航行。千百年过去,船舶航行早已不再需要压舱石的存在,但“压舱石”的概念,却依然被广泛应用。在二级市场,那些相对稳定、风险较低,能在市场波动或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时,为投资组合平滑风险的压舱石股票也是如此,尤其是在牛短

    2024年12月9日 创投
  • 乐山国投集团新设一支产业基金

    投资界(ID:pedaily2012)消息,近日,由乐山市国投集团计划出资40.5亿元、乐山市财政局计划出资4.5亿元,共同组建的乐山市嘉融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顺利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将有力推动全市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图片来源:企查查该基金通过政府出资增信,将有力撬动社会资金向

    2024年12月17日
  • “芬妮&特恩”品牌中国计划及项目签约召开新闻发布会_行业动态

    2023 年5 月5 日,荷兰知名儿童品牌“芬妮&特恩”中国新闻发布会在荷兰驻华大使官邸(北京)召开,品牌多个内容板块正式与中国观众照面。荷…” />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2023年5月9日 创投
  • OpenAICEO:对待AI应该参考核武器的监管方式

    OpenAICEO:对待AI应该参考核武器的监管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呈现出剑拔弩张,会议结束后也是一片安静祥和。

    创投 2023年5月18日
  • 新网银行好人贷审核多久?官方是这样说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急于用钱,会选择通过网络渠道来办理贷款。不过,大家往往对自己不熟悉的**平台还是不放心。一些朋友首次通过新网银行好人贷借款,就来问借一笔君新网银行好人贷审核多…

    2022年3月31日
  • 「顶流网红」郭有才:传5000万被签约、日赚超100万,为什么是他?

    普通人逆袭的汹涌流量,选中了郭有才。曾经2次踩在出圈边缘的郭有才,第三次终于在一首撕心裂肺的《诺言》中,成功走向流量*,迎来短视频达人生涯的高光时刻。5月19日,也就是郭有才开始走红的第十天,在直播间100多万人、以及现场无数人的见证下,郭有才粉丝突破1000万,最后几乎是每秒钟就新增1000粉丝的

    2024年5月21日
  • 汇誉投资与华熙生物联合成立的生命科学产业基金,完成首笔对外战略投资

    近日,知名再生医学美学原料公司瑞吉明(山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吉明生物)完成了A轮融资,由汇誉投资领投。这是继去年底汇誉投资与华熙生物联合成立的医疗大健康产业基金后的首单对外投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去年11月,汇誉投资与华熙生物及湖州产投正式签约,共同成立了一支专注于生命科学及大健康的产

    2024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