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来袭,跨境商家的危与机

凌晨,深圳盐田港的集装箱吊臂仍在忙着为跨洋货轮“上架”商品。当这批货物跨越太平洋时,也面临着新的贸易挑战——4月起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让每件商品的定价都受到直接影响。自美方单方面宣布对华加征34%关税开始,10天内完成的四轮“关税对轰”让对美税率从34%一路飙升至125%,创下现代贸易史上最惨烈

凌晨,深圳盐田港的集装箱吊臂仍在忙着为跨洋货轮“上架”商品。当这批货物跨越太平洋时,也面临着新的贸易挑战——4月起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让每件商品的定价都受到直接影响。

自美方单方面宣布对华加征34%关税开始,10天内完成的四轮“关税对轰”让对美税率从34%一路飙升至125%,创下现代贸易史上最惨烈的博弈纪录。这场关税风暴不仅对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产生了极大冲击,无数中国跨境的中小型卖家也因此站在了存续发展的十字路口。

跨境贸易迎来“地震”

随着中 美新一轮关税政策实施,两国经贸关系面临新的调整窗口。

中国出口企业普遍面临经营压力,原材料、物流及关税成本的多重上涨不断压缩利润空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制造企业已启动应对策略:通过供应链本地化降低运输风险,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开拓新兴市场分散贸易风险。这些结构性调整,正在重塑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4月2日,美国以贸易平衡为由,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34%关税,覆盖农产品至高科技产品全品类。叠加既有关税后,中国商品对美税率升至54%。4月8日税率上调至84%,4月12日中方实施125%反制关税,特斯拉上海工厂传出停止扩建的消息。该系列政策已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影响。

政策的落地,直接引发了全球供应链上下游稳定性的全面冲击,从海外电商平台至跨境卖家,全面承压无一幸免。

例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凭借直邮小包模式迅速发展的Temu、Shein等中国跨境电商,就一直在利用中国供应链的低成本优势抢占美国市场。而从2024年贸易摩擦逐渐扩大后,平台也在转变经营模式的重心。

早在去年,Temu就开始全面向半托管模式转型,鼓励商家通过海外仓备货实现“本地化销售”;Shein则已经在美国搭建起三个大型配送中心,以加速物流配送和服务响应速度。

另据亿邦动力报道,在中国商品遭遇关税壁垒的同时,亚马逊的低价商城Amazon Haul平台也开始引入在美国仓库中已有库存的品牌商品,包括Adidas、Levi’s和Gap等知名品牌。这意味着,Amazon Haul从原本的无品牌低价模式向品牌化方向转型,以规避关税影响并迎合消费者偏好。

针对海外市场运营的头部企业,主动应对政策变化已成为核心能力。

以北美市场为主的3C配件企业安克创新,其相关负责人在4月8日回应“关税压力”相关问题时表示,除转移部分产能的CN+1供应链策略外,公司也在持续推进CN+2供应链策略,即在其他国家建立或扩展生产和供应链设施。同时,在4月9日关税指令生效前,依托已构建的全球物流仓储网络,加速向目标市场运输并储备货物,利用现有库存缓冲短期成本压力。

“中国制造”面临三重枷锁

中 美关税政策持续加码,各类出口企业普遍面临成本压力。

据EWTO研究院分析,仅T86政策(即取消价值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关税)一项,按照4月8日调整后的最新政策,跨境电商出口商品将增加90%或每件75美元的关税成本(2025年6月1日之后,增加至每件150美元),至此我国跨境电商企业的价格优势将被基本“抹平”,利润率和市场竞争力将大幅缩减。

另据跨境电商服务公司TMO Group判断,随着关税、清关成本及物流费用的上涨,中小卖家的利润空间被极限压缩,低附加值品类如服装、玩具的利润率可能被压缩至5%以下,因此中小卖家短期可能被迫涨价或退出市场。

惊蛰研究所在查询相关数据时也发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全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5%,利润率为3.9%。在对华关税创下史无前例的纪录后,试图用降低利润的方式来吸收关税带来的压力已经不太现实。

成本上涨只是供应端面临的挑战之一,更深层的影响在于关税影响下,供应链整体成本的上升不可避免地导致终端市场的商品价格上涨。制造业企业虽然可以通过提高售价,直接将关税压力转移给客户或消费者,但在与本土化商品进行竞争时,也需要衡量自身是否具备足够的差异化优势。

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尽管华为、大疆等中国科技企业在国际市场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大量无品牌的“中国制造”,依旧存在品牌力不足的现象,使得海外市场对其普遍保持“廉价低质”的刻板印象。

凯度发布的《海外消费者、产品与价格调研报告》指出,中国产品在溢价能力上仍然存在短板,并且欧美消费者选择中国产品的动机主要集中在性价比而非品牌溢价,尤其在无品牌电子产品领域,消费者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低价替代品”。

不过,一部分中国制造业企业正在借助社交媒体的传播,试图打破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片面认知。

例如有中国制造商开始在Tik Tok上投放视频“曝光”称,许多奢侈品品牌的包包、首饰都是中国制造,而且价格高得离谱,引发海外消费者的高度关注。部分制造商甚至在线做起了直销,吸引消费者到直播间购买。

虽然尚不清楚这一行为对提升销量产生了多少具体帮助,但海外消费者已经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制造”的品质并且开始反思,海外知名品牌通过“代工+贴牌”模式赚取的高额利润是否值得自己继续买单。

中小厂商的破局之道

在全球贸易规则调整的背景下,从依赖供应链优势转向打造品牌优势,成为中国跨境企业的重要任务。品牌建设不仅能提升产品溢价,更是抵御政策风险、应对市场波动的重要保障。

仍旧以出海3C领域龙头企业安克创新为例。安克创新北美团队善于紧跟年轻用户偏好,借助富有网感的社媒内容实现人群覆盖。例如安克创新曾制作如调侃苹果与三星产品“雷同”的Meme表情包,而该品牌也是第 一家获得苹果USB-C to Lightning数据线第三方授权的充电品牌,因此获得了苹果用户的关注。

此外,安克创新还不忘发挥“名人效应”。去年8月,特朗普与马斯克的一场对谈直播中,有眼尖的网友发现特朗普使用的是安克创新旗下的Anker MagGo系列产品,随即这款产品的型号和价格也被网友扒出。有意思的是,这款产品在亚马逊的售价89.99美元(约合人民币646元),高于国内京东平台的399元售价。

在当前全球贸易规则调整的背景下,中国跨境企业需要突破单纯依赖供应链成本优势的模式,探索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通过精准的区域布局优化关税成本,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例如手机、汽车企业,可以通过墨西哥蒙特雷保税仓组装核心部件与本地辅料,产品满足《美墨加协定》75%区域价值要求,获得一部分关税豁免。这种“产地重构”策略既规避高关税,又保持供应链灵活性。

区域市场深耕同样值得关注。例如被称为非洲市场“本土化之 王”的TECNO(传音控股),针对非洲市场特点,推出多卡多待手机、长续航电池、深肤色人像优化摄像头等功能,精准满足本地需求。同时布局多个子品牌(如Infinix、Itel),覆盖不同消费层级。

在日常用电都不一定能做到全天24小时供应的非洲,TECNO通过本地代理商网络和线下体验店覆盖偏远地区,解决非洲物流和支付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2023年,TECNO非洲市场份额超过40%,稳居第 一。而这类深度本土化运营,既降低市场进入门槛,又能快速响应区域需求。

在当前关税政策调整的行业环境下,“出口转内销”从曾经的调侃之语,正成为出海企业应对市场的可行策略。

从厨房家电到扫地机、洗地机,国人对家用电器的需求始终跟随产品、技术的更新换代而升级,而国家“以旧换新”和消费补贴政策也为企业提供了助力。

根据商务部数据,2024 年国补政策拉动八大类家电销量超5600万台,带动销售额2400 亿元。其中,扫地机器人单一品类在2024年9月至12月,线上销量同比增长接近70%。而在今年年初至4月8日零时,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3570.9万台,带动销售1247.4亿元。国补政策显著拉动了家电市场的消费,尤其是高能效产品和中高端家电的销量增长明显,这也为“出口转内销”的制造业企业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的加剧,本质是全球产业链重构期的主导权博弈。中国中小出海企业的生存逻辑正从“成本红海”向“价值蓝海”靠拢。而其中破局的关键在于,从依赖单一成本优势,向“供应链韧性筑牢基底、品牌溢价构建壁垒、多市场布局分散风险”的三维驱动模式跃迁。

关税壁垒或许能暂时抑制中国制造的流速,却无法改变其向高价值环节跃迁的势头。当“低价包邮”时代落幕,“品牌出海”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靠内卷,无法打败「河北工厂」

    作为离工厂端最近的平台,1688开始用“不卷”来吸引商家。近日,1688面对产业带的源头厂商推出“提效增收”计划,并且发布免费的AI营销助理,希望借此来帮助商家提高经营效率。先不论后续效果,其实平台已经洞察到了商家普遍存在的疲劳情绪,甚至考虑终止生意的意兴阑珊,提出了自己的“刺激政策”。这既有可能是

    2024年8月29日
  • 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助力汉马科技上半年增幅超大盘_行业动态

    据汉马科技最新产销快报,今年上半年中重卡销售同比增长21.7%,其中电动中重卡同比增长42.96%,醇氢动力系统同比增长87.04%。汉马科技上半年中重卡总销量再次*行业,增幅超大盘,显示企业进入快速、健康的高质量发展轨道。去年以来,随着远程星瀚G系列、远程X7的上市,汉马科技拥有了全新的产品平台

    2024年7月3日
  • 娃哈哈,变天了?

    二代顺利接班,几乎成了当下家族企业,尤其在创始人离世后的恒定难题。尽管娃哈哈集团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族企业,但宗庆后离世不到150天,娃哈哈集团被指定的接班人宗馥莉地位或已松动。7月18日,一封标题为《致娃哈哈集团全体员工的函》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在流传的这份函件中,署名“宗馥莉”的人自称,因为娃哈

    2024年7月19日
  • 滑雪服会成为下一个冲锋衣吗?

    随着国内大范围降雪,多地各大滑雪场也迎来了“开板”后的消费高潮。数据显示,11月以来,全国滑雪场门票预订量较疫情之前的2019年增长147%。张家口、哈尔滨、阿坝、阿勒泰等地均为热门的滑雪城市;同时,广州、重庆、昆明等地的室内雪场也非常火爆,门票销量增长1.5倍。今年9月,2023国际冬季运动(北京

    创投 2023年12月20日
  • 通用具身智能技术公司「跨维智能」完成战略轮融资,联想创投领投

    投资界(ID:pedaily2012)5月14日消息,近日,高通用性具身智能技术研发公司「跨维智能」完成由联想创投领投的战略轮融资,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团队扩充和市场拓展等方面。跨维智能成立于2021年6月,是一家以Sim2Real为核心,研发高通用性具身智能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跨维智能

    2024年5月14日
  • 张勇放权,阿里变薄,史上最大组织变革启动

    张勇放权,阿里变薄,史上最大组织变革启动,主要业务板块已相对成熟可独立上市。此次组织变革被称之为阿里成立24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变革。消息释出后,3月28日,阿里巴巴美股开盘涨超11%。

    创投 2023年3月29日
  • 电影在找不跳科目三的「通告间」

    时代的悖论这几天,科目三在电影营销里,呈现出了一丝不合时宜的尴尬。先是《三大队》路演,“张译拒跳科目三”跃上热搜,引发了行业关于电影营销某些边界感的探讨。然后是《毛雪汪》最新一期节目里,李雪琴和冯小刚也聊起了科目三。不止如此,还有“纯爱”、“MBTI”等热梗话题,这些热梗与京圈老炮儿式的亲和,莫名有

    2023年12月28日 创投
  • 三元锂股票有哪些 关心新能源的投资者们需要了解

    因为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快把锂电池玩出来花了,最近关注度非常高的三元锂就是其中的一个热门领域,这篇文章就给各位介绍几个在A股做三元锂的几家公司! 首先推荐大家了解的…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一年亏2.7亿元,云米成全屋智能的「笑话」?

    一年亏2.7亿元,云米成全屋智能的「笑话」?,昔日的独角兽云米,上市之后变成“毒角兽”,“全屋智能”的故事讲了那么久,最后就是一个“卖家电”的。这么来看,云米的苦日子还在后面。

    2023年4月21日
  • 企业年金如何查余额 方法很多而且很简单

    企业年金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东西,也不知道这项措施是好事还是坏事,接下来的这篇内容就是和大家聊聊企业年金的好处以及企业年金余额的查询方法! 企业…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国综平淡,韩综也遇冷?

    随着《乐队的夏天3》官宣了“再见·夏天”演唱会、《披荆斩棘3》迎来了5公竞演舞台,严敏新综艺《我可以47》上线开播,2023年的国内综艺市场已经正式从Q3迈入了Q4。截至到目前来看,今年的综艺大盘实在有些低迷。除了《爸爸当家2》凭借素人萌娃三喜、松子等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出圈,《种地吧》以8.9的

    2023年10月17日 创投
  • 挖来「95后天才少女」,雷军还想创造奇迹

    小米和雷军的流量神话,还在持续。在小米汽车亮相一周年之际,雷军宣布,小米SU7在过去9个月累计交付了13万辆新车。这样的交付速度,超越了此前所有的造车新势力。不过,雷军还有着更大的谋划。过去半年里,他持续加码大模型赛道。最近,雷军更是以千万年薪,招揽了DeepSeek-V2的关键开发者之一罗福莉。据

    2024年12月31日
  • 柯君医药宣布完成亿元B轮融资,泰鲲基金领投

    投资界(ID:pedaily2012)1月31日消息,创新型药物研发的柯君医药近日宣布顺利完成亿元 B 轮融资。此轮融资由泰珑投资旗下泰鲲基金领投,其他主要投资方包括骊宸投资、泰煜投资等,原有投资方宏海创健、汉康资本等也持续加持。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柯君医药心脑血管核心管线产品CG-0255的

    2024年1月31日
  • 创始人来自北大,铭毅智造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投资界(ID:pedaily2012)12月18日消息,据动脉网获悉,深圳铭毅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铭毅智造”)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天汇资本管理的连云港人才创投基金和江苏金桥私募基金等机构共同投资。本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在江苏连云港建设规模化基因测序平台生产基地、推动测序仪量

    2023年12月18日
  • 黄仁勋,有个特朗普难题

    美国大选结果刚刚出炉,距离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上任还有好几个月,黄仁勋就不得不表态。“无论新政府做出什么决定,我们当然都会支持。公司将完全遵守随之而来的任何法规。”这是2025财年第三财季财报电话会议上,黄仁勋被问道特朗普可能加征的关税是否会影响英伟达时的回答。实际上,英伟达再

    2024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