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阙辅三秦”的“阙”字,拼音为“què”。这个字在古文中常用来指宫殿、城楼或者高大的建筑,比如城门楼。这首诗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描绘了送别友人时的壮阔景象,展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远方的无限遐想。
以下是一篇关于此句的短文: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城阙辅三秦”这句诗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远的意境,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这里的“城阙”,指的是长安城的城楼和宫殿,而“阙”字则读作“què”,意为高大巍峨的建筑。它不仅是城市的象征,更是权力与文化的集中体现。三秦之地,则是关中平原及其周边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诗人王勃通过这一句,将送别的场景拉伸到广袤的天地之间。他站在长安城的高处,眺望着远方的三秦大地,心中涌动着对友人前路的牵挂与祝福。同时,这句诗也体现了唐代长安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繁荣景象,以及当时人们对于边疆地区的向往与探索精神。
“城阙辅三秦”不仅仅是一幅画面,更是一种情怀。它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敏锐观察力,以及他们对友情、乡愁的深刻思考。在今天,当我们再次吟诵这句诗时,依然能够体会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句诗中的“阙”字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