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了!去香港上市

导读壹 ||据经济观察报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布局“A+H”双平台上市的案例持续增多。2024年内已有20家A股上市公司筹划或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贰 ||截至2024年12月31日,A股IPO数量为100家,比2023年的313家降低了68.05%;募资总额为673.53亿元,

导读

壹  ||据经济观察报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布局“A+H”双平台上市的案例持续增多。2024年内已有20家A股上市公司筹划或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

贰  ||截至2024年12月31日,A股IPO数量为100家,比2023年的313家降低了68.05%;募资总额为673.53亿元,比2023年的3565.39亿元降低了81.11%。

叁  ||  截至2025年1月9日,2024年及2025年累计有超过80家企业正在香港排队进行IPO,目前这些企业的审核状态均为“处理中”。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华北地区一家医疗企业的创始人吴天频繁前往中国香港,穿梭于各大金融机构所在的高楼大厦之间,与投行和投资人进行一轮又一轮会谈。

2024年,吴天的公司处于快速扩张的关键时期。为了支持这一扩张,公司的股东追加了投资。然而,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这些资金逐渐消耗殆尽。

他原本计划推动公司在A股上市。但是自2024年以来,A股市场IPO企业数量显著下降。此外,新的上市规定对企业的财务数据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吴天判断,公司所在的行业,使得公司在A股IPO的周期可能会延长。由于部分投资人有退出需求,再加上财务压力,吴天已经不能再等了。

2025年,他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推动公司在香港进行IPO(首次公开募股)。

2025年伊始,香港证券市场迎来一轮上市热潮。Wind数据显示,自1月8日起,有8只新股正在“候场”——它们将在未来7天内相继登陆港股市场。这些新股包括脑动极光-B(6681.HK)、汇舸环保(2613.HK)、海螺材料科技(2560.HK)、纽曼思(2530.HK)、布鲁可(0325.HK)、宜宾银行(2596.HK)、新吉奥房车(0805.HK)和赛目科技(2571.HK)。与此同时,有十余家内地企业递交了港股上市申请。

回顾2024年,A股IPO数量仅为100家,比2023年的313家降低了68.05%;募资总额同比降低了81.11%。相比之下,尽管2024年港股IPO数量与2023年持平,均为70家。但是,2024年港股募资总额同比增加了89.93%。

一家传统行业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刘向前庆幸自己所在的公司“先行一步”。2023年下半年,该公司就敏锐地察觉到A股IPO逐渐收紧,便着手筹备港股IPO事宜。彼时,很多公司还在观望,期待A股IPO政策放松。

步入2024年,监管层祭出A股IPO新规,其中科创板提高了四项上市指标。2024年A股市场超过430家企业IPO“折戟”,创近年来新高。此时,刘向前所在的企业已经成功在香港市场上市,迅速地缓解了财务压力。

刘向前发现,在A股IPO收紧之下,一些拟上市企业面临投资人的回购压力,不得不另寻上市途径。香港市场因其相对宽松的上市条件和成熟、国际化的资本市场环境,成为许多企业的*。

赴港IPO升温

进入2025年,吴天加力推进公司在港股IPO的进程。在香港,他向不同的投资人详细地介绍了公司的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力求让投资人充分了解公司的潜力与价值。与此同时,他还与投行密切地保持沟通和合作,并就公司IPO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讨论和规划。

2025年初,内地企业纷纷加快赴港上市步伐。1月初,包括蜜雪冰城、老乡鸡等在内的14家企业集中递交了港股上市申请。

2025年1月1日,蜜雪冰城向港交所递交了更新的上市申请,更新了2023年全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的业务情况和财务数据,这是蜜雪冰城继2024年1月以来第二次冲刺港交所。2022年9月,蜜雪冰城曾向中国证监会递交A股上市申请,之后该上市申请失效。1月7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披露《关于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的备案通知书》,蜜雪冰城港股上市备案已获通过。

此外,部分A股上市公司正掀起一波“A+H”上市小高潮。1月6日,迈威生物(688062.SH)公告,公司已于2025年1月6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发行H股股票并在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

1月6日晚,港交所官方网站披露了江苏恒瑞(600276.SH)提交的上市申请文件,其联席保荐机构为摩根士丹利、花旗银行和华泰国际。这意味着,恒瑞医药未来有望成为另一家“A+H”两地上市的药企。

据经济观察报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布局“A+H”双平台上市的案例持续增多。2024年内已有20家A股上市公司筹划或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

在山东诚功(城阳)律师事务所孙玉鑫看来,港股市场正在缓慢回暖。2024年,共有70家内地企业赴港IPO,其中67家于香港主板上市,3家于香港创业板上市,此外还有一家公司即狮腾控股有限公司(2562.HK)以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在香港市场上市。

香港交易所披露,2024年香港位居全球四大新股市场之一,其上市活动和集资额都远胜前一年。截至2024年12月20日,香港交易所共迎来66只新股上市,总集资额达830亿港元。

在孙玉鑫看来,这主要得益于香港仍是全球*的金融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资本的天性是逐利的,当各项生产要素的价格水平回落至某一合理区间,投资收益率就会显著提升。而香港又恰恰是国际资本进出中国*的选择。

发行人的压力

作为推动公司IPO进程的关键人物之一,刘向前深刻体会到,港股市场的热度攀升与A股市场IPO政策的调整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刘向前回忆,该公司2021年提交了在A股市场上市的申请,筹备上市事宜。然而,由于财务指标问题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公司在2022年无奈撤回了IPO申请。

该公司的大股东与投资人签订了业绩对赌协议,协议中明确指出,若公司未能在约定的期限内成功上市,大股东需承担投资人的相应损失。彼时正逢A股IPO上市政策收紧,部分投资人存在退出意愿。形势严峻,该公司赴香港上市的意愿变得尤为迫切。

因此,该公司迅速调整战略方向,于2023年正式启动港股IPO的筹备工作。彼时,很多企业还在A股市场排队IPO,观望者众。

2024年,A股场IPO标准全面升级,明确传递出“质量优先”的信号。

2024年3月1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证监会表示,将大幅提高现场检查比例、扩大覆盖面,对现场检查中发现的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线索,一经查实严惩不贷,以雷霆手段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监管理念,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切实提升发行上市监管效能,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4月30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分别发布股票上市规则系列新规,主板、创业板修订申报财务指标要求,上市门槛提高。主板企业三年累计净利润的门槛从1.5亿元提高至2亿元,创业板则更加注重衡量企业的成长性和抗风险能力。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A股IPO数量为100家,比2023年的313家降低了68.05%;募资总额为673.53亿元,比2023年的3565.39亿元降低了81.11%。

但在一级市场,众多早期投资者正在急迫等待退出。

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及清科创业CEO倪正东坦言:“退出成为一级市场最紧要的难题。”倪正东表示,在创投领域“募投管退”四个环节中,“退”是下降比例最高的一环。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2856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接近60%。

刘向前说,随着A股IPO降速以及门槛提高,一些企业为了缓解投资人退出的压力,同时满足自身的融资和发展需求,纷纷选择赴港上市,以期在更宽松的市场环境中实现资本运作和业务拓展。

刘向前建议,如果一家公司无法在A股上市,同时又认为港股市场的估值或投资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其现金流状况良好,那么可以选择暂时不上市,继续专注于日常的企业经营。只要公司的现金流没有枯竭,它就可以维持正常的运营和发展。对于那些面临投资人退出压力、尚未实现盈利的公司来说,如果其现金流状况不佳,可能会被迫选择赴港上市,以便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实现投资人的顺利退出。

港交所的吸引力

吴天的公司选择在港股市场提交IPO申请,除了A股IPO收紧和投资人的退出需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考量是能够接触国际化资本。在吴天看来,港股市场的国际化程度高,能够为公司提供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和更高的国际曝光度。从估值的角度看,吴天认为,通过与国际投资者的互动,公司的估值将更加公允,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孙玉鑫认为,从融资角度看,企业赴港IPO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国际资本,而国际资本对投资标地的多样性要求,仍高于内地。因此企业可能会获得更符合自身要求资本的青睐,解决融资方式、融资途径单一的局面。从业务角度看,企业赴港IPO将面对的是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者,有利于提升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这将有利于企业的出海。从投资角度看,其在香港设立的投资主体,可以作为下一步实施海外投资的运作平台,相较于内地的监管体系的要求,香港在监管方面相对宽松、实施更加便利。

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香港在2024年出台了许多具有吸引力的政策,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和服务,增强了其对企业的吸引力。

2024年10月,香港交易所与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声明,宣布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时间表(包括加快已于中国内地上市的合资格公司在港申请上市),为准申请人及其顾问在制定上市计划方面提供更大的确定性和透明度。

香港交易所于2024年12月20日披露,相关举措包括计划在利雅得开设办事处以及将阿布扎比证券交易所和杜拜金融市场纳入认可证券交易所名单,加强亚洲与中东资本市场的联系;成功实施恶劣天气下如常交易的安排,致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2024年,香港交易所完成并公布了多项重要战略举措,包括各项改革措施、新产品、战略合作,以及提升面向未来基础建设的计划,相信这些举措将为市场带来长远积极影响。

普华永道中国香港地区资本市场服务合伙人梁令欣表示:“全球IPO市场正在复苏,在各方政策提振香港资本市场下,融资活动逐步回暖。香港上市条例修订后,企业可以更快速及更可预见地在港上市,相信将吸引更多企业赴港上市。过去几年,香港上市条例逐步修订,有利于不同类型公司在香港上市集资。预计将来会有更多新经济企业来港上市集资,令香港上市公司的种类更多元化。”

经济观察报根据香港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梳理,截至2025年1月9日,2024年及2025年累计有超过80家企业正在香港排队进行IPO,目前这些企业的审核状态均为“处理中”。其中,IPO排队企业选取依据为审核状态为已刊登申请版本、已刊登聆讯后资料集。

普华永道在2025年1月2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目前,已经递交申请在香港上市的企业约有80家,这些企业包括来自不同行业,包括制造业、零售、消费品及服务等传统行业的大型企业,也有来自生物科技、医疗和医药、人工智能、资讯科技及电信服务等新经济行业的公司。

普华永道认为2025年香港IPO市场可继续保持升势,预计全年将有70—80家企业于香港上市,其中涉及多家大型公司,筹资金额预计为1300亿—1600亿港元。

德勤在相关报告中指出,2025年香港新股市场会受到新任美国总统的贸易措施、美联储减息安排、内地经济刺激方案和经济表现、地缘政治前景不明朗所推动,加上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的优化,预料更多A股上市公司、内地企业、中概股会因此而在香港上市。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全国主管合伙人刘启鸿说:“虽然2025年或会有更多内地公司选择到中国香港而非美国上市,然而我们相信一些较小型的中国企业,尤其是来自科技行业的企业,还是会结伴到美国上市。因为美国的投资者更容易接受一些创新的业务模式,以及当地市场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可比的同业,使得估值更理想。”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吴天、刘向前为化名)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个人养老保险产品,究竟值不值得买?

    10月17日,工资刚刚到账,李倩便打算在手机APP上买一些理财产品。她已经攒了三个月的工资,不想一直放在银行活期账户里,几番选择后,买了一款银行理财产品和一款名为国泰民安三十天滚动持有A款的保险产品。这款保险产品引起她兴趣的是,每购买10000元份额即有1000元进入锁定账户,锁定账户直接锁定至年满

    2023年10月24日
  • 比亚迪:「暴利」后还有什么王炸血战群雄?

    比亚迪(002594.SZ)于北京时间8月28日晚,港股盘后发布了2023年半年度业绩。要点如下:1、利润表现傲视群雄:比亚迪今年上半年实际归母利润109.5亿元,稍稍低于原预告的均值111亿;虽比预告稍低,但仍然是一个远超出市场预期的存在,而彪悍利润的背后是比亚迪汽车和电子代工两大业务双双表现较强

    2023年8月29日 创投
  • 600亿,济南宣布招GP

    今天(10月18日),由济南市财政局指导,济南财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2024济南产业基金生态大会”如期举行。会上,济南市政府引导基金“6+N”基金集群正式发布。济南财金作为济南市政府引导基金受托管理机构,梳理存量、拟投基金功能定位和投向,整合落地6只政府引导母基金,推动基金生态高质量发展。

    2024年10月18日
  • 海底捞也开食堂?

    屡次在快餐赛道“碰壁”的海底捞,这次成了一个?!前几年海底捞布局快餐引发行业热议,先后在北京、成都、西安等地推出了“十八汆”、“捞派有面儿”、“佰麸私房面”、“新秦派面馆”,“饭饭林”、“秦小贤” “乔乔的粉”……但这些快餐品牌几乎都沉戈折戟,不过,也有一个快餐品牌——“五谷三餐”成功跑出来了,还被

    2024年4月8日
  • 【产融共进】创优金融服务质效平安租赁助力中国制造跨越式增长_行业动态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正提质增效、加速前行,无数个从无到有的跨越式突破,挺起了中国制造的脊梁,制造大国屹立东方、地位稳固。扎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迈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塑造产融发展新优势,驱动经

    2024年11月11日 创投
  • 光宇兆能获1.2亿元A轮融资,宇业集团领投

    投资界(ID:pedaily2012)8月31日消息,据硬氪,近日,江苏光宇兆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宇兆能”)完成1.2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宇业集团领投,裕同科技(002831)、松霖科技(603992)、康力电梯(002367)、美瑞健康国际(02327.HK)、镭目科技、中

    2023年8月31日
  • 星巴克逃离,瑞幸急忙抽身,咖啡价格战到底行不行?

    一、星巴克逃离,瑞幸抽身的咖啡价格战据虎嗅的报道,在布莱恩·尼科尔(Brian Niccol)于9月正式成为星巴克CEO后,外界一直好奇这位曾在塔可钟、Chipotle Mexican Grill创下业绩增长神话的消费圈明星经理人,会如何扭转星巴克当下的“困局”。他把*刀砍向了“低价策略”。虎嗅获悉

    2024年10月23日
  • 中国“高端车”,席卷新加坡

    罗敏申路(Robinson Road)是新加坡核心商业区的一条主要街道。这条繁华的金融街两侧大牌林立,国际感十足,时常吸引一些好莱坞电影来此取景。而近年来,这条街道上渐渐多了一些中国元素,比如,比亚迪的展厅就坐落于此。区别于传统汽车展厅中“货架式”的整齐排列各式车型,这家比亚迪汽车展厅内,随处可见的

    2024年8月24日
  • 首发|格源新材料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专注于新型硅基负极自主创新

    投资界(ID:pedaily2012)1月9日消息,浙江格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武岳峰科创、襄禾资本、麟阁创投投资。格源成立于2023年8月,核心团队来自中科院以及头部锂电负极材料公司,拥有十余年锂电负极材料研发及产业化经验。公司致力于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的创新与规模化

    2024年1月11日
  • 茅台出圈易,五粮液、泸州老窖和汾酒有压力

    茅台和瑞幸堪称史诗级成功的合作,让很多酒水公司看到了机会。9月4日,贵州茅台(600519.SH)与瑞幸咖啡(Pink:LKNCY)推出的联名咖啡“酱香拿铁”正式开卖,单杯定价38元,券后售价为19元一杯。作为白酒届与咖啡届*的顶流,二者联名消息一经放出,网友便沸腾了起来,一时线下出现一杯难求的盛况

    2023年9月21日 创投
  • 港资金店,先尝到了金价暴涨的苦

    金价越涨,金店越难?黄金市场最反认知的一幕,真的出现了。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半年中,金饰巨头周大福收入下降超20%,业绩下降接近45%;六福集团更为严重,净利率下滑超过55%;谢瑞麟,在连亏5年后,最近半年继续亏掉4379万港元。金价暴涨后,明明市场关注度变高了,“买涨不买跌”让大家争抢着杀入

    2024年12月2日
  • 什么是股票k线 技术分析者最常用的分析工具

    K线不仅应用于股票中,同时应用在其它投机市场中,K线是技术分析者最常用的分析工具,它起源于日本的米市,后来在全球广泛应用。 无论是技术分析还是基本面分析者,都应该会看K线,这是最最…

    2022年1月25日
  • 电子浆料研发商「云荒新材」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金鼎资本独家投资

    电子浆料研发商「云荒新材」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金鼎资本独家投资,云荒新材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专注于电子元器件专用电子浆料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

    创投 2023年4月17日
  • 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新”在哪里?

    14亿人口,9亿多在城镇,近5亿在乡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然需要城乡融合发展。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等重点任务。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城市进化论”专访

    2024年7月20日
  • 政策交通双利好|第16届中山游博会打造湾区游乐产业新枢纽_行业动态

    为积极响应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战略部署,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的《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旨在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特种设备升级的政策相继出台,江苏、广东、浙江、上海等地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多维度推动设备更新。在政策利好与深中通

    2024年8月2日 创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