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曲线」究竟有没有参考价值?

捕捉与下注新兴技术,始终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主线之一。特别是一项技术处于雾里看花阶段之时,往往会形成巨大的泡沫炒作效应。这一阶段内,乐观的投资者和悲观的投资者会形成极大的分歧,围绕着新技术究竟是“内燃机”还是“郁金香”的争论此起彼伏、不断反转。学者阵营内,因此格外热衷于探寻出某个科学定量分析框架,以起

捕捉与下注新兴技术,始终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主线之一。

特别是一项技术处于雾里看花阶段之时,往往会形成巨大的泡沫炒作效应。这一阶段内,乐观的投资者和悲观的投资者会形成极大的分歧,围绕着新技术究竟是“内燃机”还是“郁金香”的争论此起彼伏、不断反转。

学者阵营内,因此格外热衷于探寻出某个科学定量分析框架,以起到对新技术的演进预期,有更大概率的印证。

Gartner曲线——即技术成熟度曲线,便是其中相对而言的佼佼者。这条由咨询公司高德纳于1995年创立的波浪线曲线,连续发布了三十年,也被不少科技大佬和产业从业者视为新兴技术投资相对可靠的演变路径。但我们都知道,即使是Gartner曲线,其所依仗的所有的数据统计,亦均是基于历史数据的后视镜视角展开。固然有其独到之处,必然亦有其局限的另一面。

因此本文之中,我们将就针对Gartner曲线,从技术产业发展和投资两个视角,来做一次复盘,试图探讨这样一个命题:“Gartner曲线”究竟有没有参考价值?

01 Gartner曲线的基本原理

首先,Gartner曲线本身是由两条曲线融合而成:

反应炒作期望的钟形曲线,是一条偏正态分布的曲线,大部分纯泡沫性投资行为是不产生实际价值的,因此也不存在二次崛起的可能。

反应价值回报的是一条近似上升周期的S型曲线,新兴技术从创新、迭代到成熟是自然成长的过程。

Gartner曲线前半段,采用了期望权重更高的钟形曲线,后半段擦用了价值权重更高的S型曲线,既反映了泡沫,又涵盖了价值,相对理想而非完全偏向一方。

「Gartner曲线」究竟有没有参考价值?图:Gartner曲线构建基础,来源: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其次,构成Gartner曲线主要的四个要素,不仅仅包含了炒作和泡沫,还有相对理性的发展趋势和速度。

直接来看今年8月发布的新兴技术曲线,其中包括:

「Gartner曲线」究竟有没有参考价值?图:2024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来源:Gartner官网

●固定的时间维度:技术萌芽、期望膨胀、泡沫破裂低估、稳步爬升和生产成熟期,即Gartner曲线的横轴。

●固定的期望值曲线:与时间轴成对应关系,形成波浪形交点。

●坐落于交点曲线当中的各类新兴技术

●交点的类型,分别代表着距离最后的成熟期间的时间跨度,分为2年内、2-5年、5-10年、10年以上及面临淘汰。

前三者是通识情况下市场认知的炒作周期,但交点的类型其实才是技术成熟度的核心指标,它几乎决定了新兴技术在曲线中前进的状态和适合投资的周期。

以最新发布的Gartner曲线为例,对于虚假信息安全这类2-5年的新兴技术而言,萌芽期可能仅为1年不到,相对应的萌芽初期可能仅为3-6个月,当它出现在Gartner曲线的榜单中实际不具备炒作的机会。

而对于通用人工智能、6G、人形工作机器人这种10年以上才能迈入成熟期的新兴技术,它们在Gartner曲线中的爬坡是相对缓慢的,因此即便在萌芽末期也具备不俗的投资机会。

而市场认知中,偏向于将技术成熟度与泡沫周期和炒作周期划等号,往往是忽略了Gartner曲线后半段的成长性和构成曲线的第四要素。

Gartner曲线之所以能存在近三十年,并被挑剔的新兴产业投资者所认可,在我们看来最精妙的点在于:它既反映了科技投资自然的发展规律,也蕴含了情绪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兼顾了新兴科技投资者的理性和非理性,从而成为很多人拥簇原因之一。

02 对产业发展预测准确度不高

判断Gartner曲线对新兴技术的前瞻预测效果,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出发:

●能够延循Gartner曲线发展的技术有多少?●能够遵循交点类型(即Gartner曲线预估的技术成熟期)的技术有多少?

以此为抓手,我们先来进行数据复盘加工:

1)剔除重复项后,2012-2024年登上过Gartner曲线的新兴技术一共有185个左右。

2)我们拉长时间轴,选择登上Gartner曲线至少五次的技术(2020年以后不满五年,因此以银河证券专题研究报告《Gartner曲线的新兴技术投资启示》为基准,选择2006-2019这十五年间的数据),剔除重复项后大约只有26个左右。

3)在这26个至少5次登上Gartner曲线的新兴技术中,能够延寻技术曲线各个阶段出现变化(迈入下一阶段)的,一共有19个左右。

4)结合不同领域的Gartner曲线来看,能够跨过泡沫破裂低谷期,进入稳步复苏期的技术,一共有大约9个左右。

5)放宽一点条件来看(将稳定爬坡的复苏期视为新兴技术迈入正规),遵循交点类型的技术有6个。

6)同周期内,能够迈入生产成熟期的技术,只有3个,它们分别是语音识别、位置感知应用程序和云计算,其中只有语音识别严格符合Gartner曲线的成熟度预期。

「Gartner曲线」究竟有没有参考价值?图:2006-2019年Gartner曲线上技术脉络演进,来源:中国银河研究院,Gartner官网,锦缎整理。点击可看大图。

Gartner曲线中持续实现产业化的技术占比约为14.05%,至少一次实现了明显发展的技术约为10.27%,能够跨过泡沫的技术约为4.86%,真正实现成熟发展只有1.6%。

而Gartner曲线对于技术成熟周期预测的准确率,也仅为3.24%。

不足百分之二的预测成功率,Gartner曲线是不是就完全没有参考意义?当然也不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至少5次登上Gartner曲线的新兴技术中,有34.61%熬过了泡沫破裂期,有11.54%迈向了成熟。

因此,我们对于Gartner曲线的看法是:短周期内的新兴技术不具备参考意义,如果能够连续登上Gartner曲线,还是很值得关注的,近五年间仅有数字孪生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符合这一条件。

03 对于新兴技术投资有一定指导意义

虽然Gartner曲线对新兴技术发展的前瞻性预测并不准确,但是对于投资者而言,新兴技术不仅仅只在成熟度高的情况下才有投资机会。

因此,我们从投资的角度重新审视Gartner曲线,以前文所述连续5次登上曲线的新兴技术为范本,A股相应概念、板块的市场表现为坐标轴,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了X点相对有意思的规律:

1)新兴技术在萌芽到膨胀期、膨胀到泡沫破裂期,破灭到复苏期转换的当年都有不俗的市场表现,相反概念首次出现和产业步入成熟时反倒估值比较稳定,收益明显下降。

2)由离散程度来看,新技术首次出现后市场分歧*,成熟期时市场分歧最小。

「Gartner曲线」究竟有没有参考价值?图:阶段转换期当年相对涨跌幅,来源:Choice金融客户端,锦缎整理

3)从阶段内的表现来看,除了成熟期投资收益与Gartner曲线相悖外,萌芽期、膨胀期、幻灭期和复苏期的收益表现与曲线大致相同。

「Gartner曲线」究竟有没有参考价值?图:不同阶段内整体平均相对收益,来源:Choice金融客户端,锦缎研究院

4)无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如何,Gartner曲线对成熟周期的预测与市场资本相匹配,排除长周期的累计外,少于2年成熟的技术,往往第二年表现最强;2-5年成熟的技术,第2-4年的收益较高;5-10年成熟的技术、10年以上成熟的技术,都是第6-10年平均收益率最高。

「Gartner曲线」究竟有没有参考价值?图:不同成熟周期内每年相对收益,来源:Choice金融客户端,锦缎研究院

总结来看:

●膨胀期和复苏期的新兴技术无论是转型阶段还是周期内,都有不俗的表现。

●萌芽期的意见分歧较大,平均收益率不高

●成熟期往往展现出“利好出尽”的态势,反而收益率很低。

●刨除兑现期(距离成熟期限不足一年),市场非常认可Gartner曲线对成熟度预期的判断, 往往在Gartner曲线预测的成熟周期内,市场表现非常优异。

很明显,虽然对于产业指导有限,但对于扑朔迷离的新兴技术投资而言,Gartner曲线还是有很明显的指导(或者说是引导)作用。这或许才是Gartner曲线经久不衰的原因。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 宇宙药企忍不住了,ADC国产遗珠

    新年伊始,Biotech宜联生物将其下一代c-MET ADC候选产品YL211全球权益授予罗氏,获得5000万美元首付款+近10亿美元潜在里程碑及销售分成。这距离强生以17亿美金的协议引进韩国LegoChem Biosciences的Trop2 ADC全球权益,过去不足一周。随着底蕴深厚的MNC罗氏

    2024年1月3日 创投
  • 当一家峰值百亿的公司,选择退市

    2021年4月15日,成立6年的图森未来在美股上市,成为全球自动驾驶*股,当天市值颇有冲击百亿美金的架势。2024年1月17日,图森未来决定自愿将公司普通股从纳斯达克退市。截至发稿,图森未来市值为1.01亿美金。全球自动驾驶*股退市,只是自动驾驶的序曲低吟,远未落幕。1月22日晚间,图森中国CEO郝

    2024年1月23日
  • 北大医疗康复医院骨与关节康复技术培训班,诚邀您参加!_行业动态

    为加强骨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新进展、新思路的经验交流与合作,推动骨科康复技术领域发展与创新,根据北大医疗康复医院2024年度学术活动计划,现定于2024年5月25日在院举办“骨与关节康复技术发展论坛暨骨与关节康复技术培训班”学术会议。 本次会议主题为“聚焦、引领、协同、创新”,会议由中国平安

    2024年5月17日
  • 江苏,正批量诞生IPO

    谁是IPO之王?近日,清科研究中心发布2023年IPO年终盘点:过去一年中企境内外上市共399家,其中江苏和广东均有64家中企上市排名并列第一。这是江苏第一次位列榜首。2021年江苏IPO数量还排在全国第三,位于广东、浙江之后;2022年仅次于广东;而2023年数量上就已经跟广东打平,但首发融资额已

    2024年1月21日
  • 量子之歌多项公益活动积极回馈社会用实际行动彰显品牌价值和温度_行业动态

    每家公司都有两个身份,一个是企业主体,一个是社会主体。企业主体通过运营规划让公司生存下去,社会主体凭借社会责任让公司更有价值。二者相辅相成,…” />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2023年6月2日
  • 这一季度,微软依然没能撼动谷歌搜索?

    这一季度,微软依然没能撼动谷歌搜索?,AI主题持续火爆,背后关键支持性资源云业务被推到风口浪尖。

    2023年7月27日 创投
  • 存储,战火重燃

    过去一年,全世界的科技公司都在抢购AI芯片,至今供不应求。英伟达的产能上不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HBM(高带宽内存)不够用了。每一块H100芯片,都会用到6颗HBM。当下,SK海力士、三星供应了90%的HBM,并且技术*美光整整一个代际。这给了韩国人一个史无前例的机会。众所周知,内存市场一直保持着三足

    2024年2月20日 创投
  • 金柚网与企业微信共创数字化移动办公解决方案,“图钉签到”助力企业高效管理_行业动态

    对于团队管理者而言,使用刷卡、刷脸或者使用指纹识别等方式,就能做好员工在固定场所上下班的考勤记录;但是,外勤、活动的签到管理就不那么容易了。现代商业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管理大量移动办公的人员,如业务员、销售人员、巡店人员等。由于外出时间长、流动性大、工作时间不固定,外勤员工的具体位置无法掌握

    2023年9月21日 创投
  • 中国“高端车”,席卷新加坡

    罗敏申路(Robinson Road)是新加坡核心商业区的一条主要街道。这条繁华的金融街两侧大牌林立,国际感十足,时常吸引一些好莱坞电影来此取景。而近年来,这条街道上渐渐多了一些中国元素,比如,比亚迪的展厅就坐落于此。区别于传统汽车展厅中“货架式”的整齐排列各式车型,这家比亚迪汽车展厅内,随处可见的

    2024年8月24日
  • 职业教育板块有哪些上市公司 想入局教育行业的要关注

    自从双减措施执行以来,很多人对于职业教育板块都非常的重视,那么在A股市场中有哪些公司的业务涉及到了职业教育呢?这篇文章就跟大家简单的聊一聊! 华媒控股:公司的教育业务已经涵盖职业教…

    创投 2022年1月25日
  • 轻松筹轻松保严选荣膺“年度保险科技领军企业”,引领保险线上化转型新时代_行业动态

    近年来,银保监会积极鼓励保险机构加速保险业务线上化转型,推动互联网线上保险行业迅速发展。在这个背景下,轻松集团轻松保严选以其在健康险市场开辟的新赛道为例,展现了其在传统保险业务边界扩展方面的创新实力。轻松保严选始终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保险产品和服务,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

    2023年11月28日 创投
  • 中国的都市圈,正在进入跨市地铁时代

    拥有国内首条跨越地级行政区地铁线路的广东,又将迎来新一条跨市地铁。9月18日,广州地铁官网发布了东莞地铁1号线二期工程位于广州境内的部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次信息公示。根据规划,东莞地铁1号线将在广州黄埔新港站换乘广州地铁5号线。从规划到建成,广州到东莞地铁线的连通或许还要一段时间。但在四川,首条跨市

    2024年9月23日
  • AI算力拉动,存储行业谁能拥抱新拐点?

    AI算力拉动,存储行业谁能拥抱新拐点?,在不久的将来,存储行业将成为下一个面板行业,而长存、长鑫会成为他们故事里的“京东方”,彼时,三星也不再敢随意“起火”、“停电”,中国消费者也能用上更加优质和廉价的产品。

    2023年4月24日
  • 全球首例,南开大学完成介入式脑机接口非人灵长类动物试验

    全球首例,南开大学完成介入式脑机接口非人灵长类动物试验,比马斯克的技术更稳定?脑机接口技术是目前神经工程领域中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是一种在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的通信渠道的技术,在生物医学、神经康复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创投 2023年5月6日
  • 国产新能源内卷,最受伤的是BBA

    近期,有关宝马重返“价格战”的各执一词引发高度关注。不论实际情况如何,一个无法掩盖的事实是,不降价的宝马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确实没有什么品牌优势了。在竞争烈度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几乎所有车企都在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据乘联会统计,仅今年前5个月就有136款车型降价,降价规模超过2023年全年的九成,超

    2024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