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关注案件多个疑点[被拐家庭该如何面对重逢]

近日,在公安部开展的“团圆行动”中,公安机关成功侦破电影《亲爱的》原型孙海洋之子被拐骗案,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警方还原被拐细节、养母被采取强制措施、孙卓谈两边父母感情、孙卓养母发声、警方通报户籍情况、中纪委发声等后续进展引发全网热议,频频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榜单。

舆论关注案件多个疑点[被拐家庭该如何面对重逢]舆论关注案件多个疑点[被拐家庭该如何面对重逢]团圆不是被拐事件的终点

在孙海洋夫妻与被拐儿子孙卓团圆相认的背景下,微博#被拐儿童找回后将生母拉黑#的话题,让不少网友看后表示“意难平”。据央视网报道,被拐孩子杨家鑫被找回后,只在警方的安排下与生母见了一面,决定还是和养父母一起生活,且拉黑了生母的微信,该行为也遭遇了众多网友的指责。

有高赞评论认为:对所谓养父母买家的纵容就是对法律道德的践踏。孩子的选择出于感性,但居然没有任何一个部门追究买家的责任。匪夷所思。买家市场在,就永远有孩子丢,买家一本万利,简直是道德的沦丧。

本次被找回的孙卓谈两边父母时也表示:说不上谁轻谁重。但据最新报道,在湖北老家团圆后,还是回到山东养父母家继续上学。

对于被拐孩子们的选择,部分网友表示不太理解:为何亲生父母苦寻多年,被拐卖的孩子却不选择亲生父母这边?

对此,有心理学专家认为,被拐卖的孩子从头到尾都是受害者,由于成长过程中,和亲生父母的情感连接断裂,相比而言和养父母是更有感情的,外界应尊重理解当事人的选择,不应在此时对其施加更多压力。

法律专家则表示,被拐儿童不应由收买家庭继续抚养,从法律上看,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属于非法行为,如果被拐卖的孩子尚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这种情况下不能考虑儿童的意愿,而是应该让其回到亲生父母身边,让其与亲生父母建立法律关系。

红网刊发评论文章《被拐儿童找回后拉黑生母,请少些指责多些理解包容》,认为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很难像网友期待的那样,做到既冷静又客观。网友看到的是社会事件里的正义与法律,可现实中被拐儿童面临的,却是人生的错乱与彷徨,这是非常复杂、非常难解的问题。当下最重要的是如何帮助这些被拐儿童走出困境,同时完善法律法规,比如加强对买家的处罚力度。毕竟“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舆论高呼“买卖同罪”

据报道,按照法律程序,孙卓的养父母已被采取强制措施,相信依法追责、依法惩处,只是时间问题。在该新闻评论中,网友观点鲜明,高赞留言是:“别整什么养父母,这就是买家。支持买卖同罪!”这表明了网友的态度,赞成严厉查处拐卖儿童案件中的买方。

海报时评《拐卖“买卖同罪”, 虽情法两难但应该明晰化》,文章认为孩子夹在两难之间,亲生父母也就随之夹在两难之间。这也是网络舆论高呼“买卖同罪”,但实际上养父母很少被追责的原因之一。

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对于在一定期限内,自首买家可以从轻甚至不予处罚,超过期限仍未自首的,按法律给予重罚。这是法律回应社会呼吁“买卖同罪”的朴素正义,也是对收买行为的震慑。

让孩子的情归情,让社会的法归法,不能不顾孩子的情,但也不能让情绑架法,拐卖孩子中买家的罪责,不应在情法两难中迷失,而是应逐渐明晰化。

澎湃新闻发文《“宝宝回家”后的两难选择,是另一种残酷》,认为买卖同罪,法律的尊严必须捍卫。被拐孩子的选择,不仅是个人自由的问题,还牵涉到在拐卖儿童案件中,如何对待“买家”这一公共问题。

被拐儿童如何被“洗白”

针对舆论关注的被拐孩子户口办理问题,当地警方第一时间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积极发声回应社会关切,表明了“涉及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将严肃处理。”的态度。

7日,@侠客岛微评【#谁给被拐孩子办的户口# ?这一点也要查】:虽然该案件中人贩子被抓,孩子的养父母也已被采取强制措施取保候审。但有一点不可忽视:这些拐来的孩子们,是如何办下户口、“洗白”身份的?

针对媒体发文质疑,中纪委国家监委发表评论文章《谁给被拐孩子办户口?公权力绝不能成为帮凶》称,舆论关注给被拐孩子办户口,实际关注拐卖儿童链条中公权力有无失职渎职的问题。

有警方人士坦承,任何一张真证的流出,都意味着公安户籍部门管理的疏忽和卫生系统“内鬼”的猖獗,导致“一些来历不明、很有可能是被拐卖的孩子,如今均得到落户”。显然,我们关注儿童拐卖案件的时候,链条上的这个关键环节也要狠狠地追查、倒查。对这些拐卖的内鬼帮凶,一定不能放过。

正如中纪委文章所言,打击拐卖儿童,不仅要抓捕人贩子、找到人,更要对买卖链条全流程进行精准打击,对所有涉案环节都进行严查和处理。只有各个环节都补上漏洞,才能天下无拐,悲剧不再发生。

(0)
小多多的头像小多多创始人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