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是什么意思?
“鸡肋”一词出自《红楼梦》,原文为:”不如鸡肋,过而不能尽食也。”意为不如鸡肋,因为吃了也无味道,又不能全部吃完而丢掉。引申为指没有实用价值,只占空间的东西。现在常用于形容一些事物或行为,既无必要也无益处,只有相似表面价值。
鸡肋的来历
据《红楼梦》上卷载:贾琏陪王夫人逛街,看到一个小贩卖鸡肋。王夫人问贾琏:“这鸡肋不如你家小户儿淡饭一个?”贾琏回答说:“不如鸡肋,过而不能尽食也。” 从此,“鸡肋”成为表示“不能吃完、食之无味”的东西的成语。随着时间的演变,人们把它用在许多领域,像batman VS superman这个电影不如鸡肋,又不能满足观客的要求,这就可以用鸡肋来形容。
鸡肋的典故
相传,汉武帝测试大臣才干时,有位评书人拿出鸡肋给汉武帝,观察他的反应。汉武帝吃了几口,就让侍卫带走并下令:“这些鸡肋明天不要再拿到宫里来。”
从此,“鸡肋”就成为去补品,无用品的代表,并开始作为一个比喻的意词广泛流行。
鸡肋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鸡肋”常用来形容一些毫无实际价值的物品或事情,无益于自己收益,只会占用时间和资源。例如,一个制度、一些奇怪老旧无用的惯例、工作安排、某个职位等等都是“鸡肋”,没有多少食欲也没有多少好处。
当然“鸡肋”也可以用来表示生活习惯上的一些不良行为,如吸烟、饮酒、熬夜等等,这些行为可能有短暂的享受,却会影响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效率。
所以,我们应该抛弃鸡肋,选择有意义、 有内涵的事物,从而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丰富。